Search 進階搜尋
-
台前幕後
飛躍舞蹈二十五年
廖末喜這位非科班出身的編舞者,以鄕土與多元藝術結合躍上舞台,舞出自己對藝術的執著。
-
台前幕後
讓台灣査埔人獻「聲」
歡喜扮戲團將繼續以口述歷史的方式,推出《台灣告白㈢──台灣査埔人的故事》,希望讓沈默的台灣男人發聲,說出他們的心聲。
-
台前幕後
跨越文化藩籬後的昇華
種田的農夫農婦學扮戲;專業的導演學習隨俗入境;阿里山鄒族的原始力量取代哲學文本的掙扎,兩岸三地的戲劇文化工作者在相互摩擦撞擊中,錘煉昇華。
-
台前幕後
把舞台當搖籃 親子同台舞涼秋
從單身貴族到升格爲母親,舞者們對舞蹈的熱愛並未稍減,她們在孩子的身上看到生命的再生、創作的靈感。這一次她們要帶著寶寶一起跳舞。
-
絶活亮相
韻深味雅趙葆秀
「京劇以個人特點創造風格,而在形成個人特色之前,是靠幾十年在台上演出滾出來的。」這是趙葆秀一再強調苦練的眞工夫。
-
絶活亮相
鍛鍊奇功胡小毛
除了武丑慣有的揷科調笑、翻騰滾躍,胡小毛爲了體會角色內在,話劇、地方戲或京劇其他行當,都成了他揣摩學習的對象。
-
絶活亮相
傳承精粹張學敏
作爲四小名旦張君秋的傳人,張學敏要求自己一字一音務必肖似,甚至連張君秋都無法分辨的境界。
-
座談會
記述一段活舞蹈史
對台灣早期舞蹈界貢獻良多的蔡瑞月女士,旅居澳洲多年。左中舞蹈班於七月前往QUT與該校學生聯合演出,也邀請有「蜻蜓祖母」之稱的李彩娥女士同行,在布里斯本與蔡瑞月女士舉辦一場「歷史的對談」。
-
座談會
蔡瑞月在澳洲現況
蔡瑞月個頭纖細嬌小,現年七十六歲的她,心境安定自在,每日還親自料理三餐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兩廳院十歲了!
適逢兩廳院十週年慶,除了推出「向巴蘭欽致敬」、「國際巨星音樂節」、「又一夜,我們說相聲」等精采節目慶祝,這十年來曾在兩廳院演出的本土藝術創作者,也趁此時發表他們對兩廳院的感言、建議。
-
特別企畫 Feature
林昭亮為兩廳院慶生
兩廳院十週年慶祝節目當中,音樂廳的「國際巨星音樂節」無疑是星光閃耀,表演藝人身價最高的節目。節目總監林昭亮還在颱風前夕特地趕回台灣,向大家推介他大力撮合的鑽石陣容、夢幻組合。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者的新世界
沒有任何一個舞團能像紐約市立芭蕾一樣,每天翻演不同的作品,以散發美國年輕風貌的芭蕾,召喚全世界的舞迷前往紐約朝聖。
-
特別企畫 Feature
超速快感、純粹美感
巴蘭欽的改革榮耀了偉大的芭蕾傳統,賦予十九世紀古典主義活力,靜謐地體現了古典主義淸澈宏偉的優點。在精神和動作上他比時興的超現實芭蕾更現代,更冒險。
-
特別企畫 Feature
愛情與皇位的抉擇
由大陸知名編劇陳亞先、京劇作曲家金國賢合創的《秀色江山》,在兩廳院十週年歡慶的舞台上,將呈現「二十一世紀新東方歌劇」的風貌。
-
名人CD窩裡訪
Unplugged紀蔚然
身爲台灣寫實主義的劇場創作者,在《黑夜白賊》等劇中呈現黑暗的意涵,卻自在悠遊於美國民謠淸新明亮的節奏中,紀蔚然,其實是個「不揷電」的老頑童。
-
跨台演出
「正統靑衣」的非常形象
螢幕舞台上的葉雯,累積了三十幾年豐富的表演經驗,樹立了傳統典雅的演技派女星形象;私底下的葉雯,健談風趣而天眞詼諧,直覺、不彆扭地詮釋新戲的關鍵角色。
-
跨台演出
從無心揷柳到積極耕耘
台灣電影環境的惡劣,讓陳昭榮這樣的演員,失落於短暫的燦爛;兩年的思考之後,他決定自我提昇,以強烈的學習心,站上舞台。
-
台北
瞌睡蟲不見了
左「出將」、右「入相」,中國古老舞台上鏗鏘,唱「歌仔」、說「相聲」,Y、Z世代感覺好陌生。且看薪傳、當代傳奇、明華園、相聲瓦舍和牛古,使出渾身解數把中國傳統戲劇大鬧翻天,變出新花樣。
-
柏林
主流另類的柏林國際舞蹈節
美國的現代舞著重肢體的開發。 歐洲則趨向劇場化,風格、原創與思想傳達成爲整體的考量。亞洲則被歸類於神秘、內在或具民族色彩等典型風貌。 衆多類型的舞蹈演出,在柏林閃耀光芒。
-
美國
將藝術帶入民衆生活的編舞家
日裔美籍的中生代編舞家中馬芳子一九八二年抵達紐約,意外地在美國走過漫長的二十載,這其間與她合作的藝術家至少超過一千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