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八個表演藝術團體將要去參加亞維儂藝術節,到底要以什麼樣的主題才能顯現台灣表演藝術的特色?或甚至藝術該如何反映台灣的文化特色?就像歌劇能成爲義大利的文化隱喩,具有台灣特色的表演藝術成就當然也可以成爲台灣的文化隱喩……
在國際交流頻繁,旅遊觀光熱絡的年代,許多人一定有過什麼是代表台灣的困惑。外國人來台灣觀光,最能代表台灣的是什麼?故宮、龍山寺、小吃之外,還有什麼?如果想邀請貴賓觀賞台灣的表演,什麼樣有成就的表演藝術最能代表台灣?
在和國際友人交流的過程中,交換禮物通常是一件非常溫馨、增進友誼的行爲。多年來我因爲工作的關係,經常有機會和準留學生交談,大家都想送一分簡單、最能代表台灣的小禮物做爲和指導敎授及朋友的見面禮,二、三十年前大家通常都帶些個小宮燈、小扇子、臉譜、中國結甚至剪紙,不貴又輕便,可是當中共門戶開放走向國際舞台時,這些東西就不只是台灣特有的了,例如明明寫著台灣製的臉譜,外國人卻可能覺得是在台灣製造的「京劇」臉譜;而在我們很多觀光景點的攤位上出售的台灣土產,好像也難說是台灣獨有的。因此每當表演藝術團體出國演出時,爲感謝當地的工作人員而準備一些禮物時,不知道大家都帶些什麼能代表台灣的藝術品?
我從來不送禮物,當然也就沒有這方面的困擾,外國朋友來台灣訪問時就帶著他們去看故宮、逛廟宇、小吃店、喝茶,甚至到藝品店,總有一樣東西能吸引他們,我只是忠於做個翻譯,但每次跟表演團體出國,就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幸好有機會目睹幾位禮林高手的禮物,並獲得了一些建議。但是等到兩岸交流頻繁,大陸的表演團體送禮技術比我們高明時,我也已江郞才盡了。
凝聚共識的文化隱喩
說到國際交流,我們更可從政府的層面來看。每一年的春天,許多美國及當地的訪客都爭相到華盛頓觀賞日本贈送的櫻花,而華盛頓也以櫻花爲傲;另外,位於夏威夷大學校內的東西文化中心,在行政大樓的後面是個典型的日本花園,因爲工作的關係,我經常有機會到該中心,所有開會的人都喜歡在那裡拍照留念,顯然地,日本花園已經成爲日本的文化隱喩。一九九六年聯合國文敎組織在其敎育改革的宣言中開宗明義指出,二十一世紀整個世界將面臨全球化與本土化的緊張,世界各國的敎育改革得要設法平衡全球化與本土化的問題。的確是這樣的,在全球化的過程中,許多國家的差異愈來愈小,各國爲了增加其競爭力,爲了維持其自我,相對地得要了解並發展本國的特色和優點,這種關懷不僅限於政治,其他各行各領域也都一樣。曾有一位美國學者Gan-non 在泰國敎了一年書 ,並訪問亞洲各國之後認爲,能夠淸晰地認知文化隱喩是了解並有效與另一個文化交流互動的起點;他覺得亞洲地區的國家在傳統與現代化的轉型當中,都無法取得什麼是其國家文化隱喩的共識,除了日本與印度。我們想到日本自會想到菊花與劍、櫻花,最明顯的就是日本的花園;談到印度就想到濕婆舞(shiva)、西塔(這是在拉維.香卡將西塔現代化之後而成的文化隱喩)。而歐洲每一個國家的文化隱喩都非常淸晰,甚至已取得大家的共識而成爲文化產業,也容易讓人從其文化隱喩與之交流互動,這些如:英國傳統的房屋、義大利的歌劇、德國的交響樂、瑞典的湖邊小屋、俄國的芭蕾、比利時的蕾絲、西班牙的鬥牛、土耳其的咖啡、美國的美式足球、法國的酒。
尋找「台灣」文化隱喩
在我對企業家及準企業家們上課時,難免觸及跨國企業中的人際關係,而Gannon敎授的看法認爲從事跨國企業工作的人,可以從認知文化隱喩開始去了解並有效地與其他文化互動,使我感到好奇,於是我做了問卷,連續問了超過兩百位的企業家和準企業家:什麼是台灣、中華民國、中國和中共的文化隱喩?結果對於「中國」的隱喩,21.2%的人選的是長城,11.7%的人選京劇、9.5%龍、5.8%功夫;而「中共」的隱喩:天安門廣場8.1%、毛澤東7.2%、熊貓6.3% ;至於「中華民國」依序爲:國民黨(黨旗) 8.1%、蔣中正6.1%、國劇5.1%、國會亂象5.1%、孫中山5.1% ;而「台灣」:歌仔戲野台戲9.6%、小吃(蚵仔煎、臭豆腐、擔仔麵)7.4%、布袋戲5.9%、檳榔5.9%、寺廟5.1%、玉山、阿里山5.1%。
第二年我又對八十個人做問卷,並將這些項目讓他們勾選,答案卻有了些不同,「中國」仍然是以長城居首22.1%、龍10.5%,其他幾乎都在百分之五以下;「中共」則是共產黨及天安門廣場平分秋色10.3%、五星旗8.0% ;「中華民國」是以梅花8.4%居首、經濟奇蹟和國民黨並居第二6.0% ;而「台灣」則和開放問卷結果很不一樣,大家都愛國了起來,以蕃薯地瓜居首11.5%、美麗寶島、福爾摩莎8.0%、錢淹腳目和香蕉並列第三6.9%、經濟奇績5.7%、阿里山佔4.6%,而亂、布袋戲、小吃和檳榔則佔3.4%。
到底什麼是台灣的文化隱喩?要取得全民的共識和認知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所以我們寄望文化學者能替我們解答。去年十月《文訊》雜誌也曾舉辦「什麼是台灣文化?」的座談會,「結果」仍在定位中,但是,我們不能等太久,自己無法淸楚認知自己的文化隱喩,也就無法期待別人公平地對待我們。今年暑假,八個表演藝術團體將要去參加亞維儂藝術節,到底要以什麼樣的主題才能顯現台灣表演藝術的特色?或甚至藝術該如何反映台灣的文化特色?在兩次的討論中,大家都無法取得共識。
什麼藝術成就可以代表「台灣」?
就像歌劇能成爲義大利的文化隱喩,日本的現代或傳統表演藝術也或多或少含有日本的文化隱喩,例如,日本的歌舞伎、能劇,甚至許多現代劇場具有日本特色的佈景都能反映日本花園的精神。除了義大利、日本以外,德國的交響樂、印度的濕婆舞、俄國的芭蕾不也都成爲了他們的文化隱喩,但是這些表演的藝術成就是有目共睹、有耳共聽、有心共賞的。因此具有台灣特色的表演藝術成就當然也可以成爲台灣的文化隱喩。當亞維儂藝術節以及其他相似的外國組織邀請台灣的表演藝術團體時,顯然地,他們所選擇的都是偏重具有再生精神的精緻傳統表演團體及劇目,以傳統的藝術爲基礎,再有創意地吸取現代的藝術,或是在當代的表演藝術中有創意地去吸收傳統的藝術精髓。芭蕾舞、交響樂、歌劇,對我們來說是西方現代的藝術,但對俄國、德國、義大利來說則是傳統的生生不息。許多台灣的傳統表演藝術都曾面臨斷層現象,而再努力大量吸收西洋現代的藝術,看似危機,其實也是個創意的轉機,因爲傳統不是生生不息所以需要再生,它再生的方式可以投胎在現代,當然也可以是中西合璧結晶的再生。
其實這些外國機構或節慶的代表人在邀請台灣的藝術團體及選擇節目時,背後都認爲不管是來自大陸的傳統藝術型式,或台灣土生土長的傳統藝術,都是在台灣衣食足而知榮辱的經濟條件下開始尋求藝術的自我。雖然台灣的表演藝術也還在自我追尋中,但如果台灣有個非常具有共識的台灣文化隱喩,也許表演藝術的發展能更有其創意的根據。
文字|吳靜吉 心理學家
更正啓事
1.本刊第六十三期第46與47頁圖說應予對調,謹此致歉。
2.P.96《晦澀、曖昧的自我》一文之演出時地應爲「六人創作舞展」,86年12月20〜21日、27〜28日,蔡瑞月舞蹈館。
3.P.100《山地歌舞的地圖政治學》一文,第一欄第三行起應爲「南島語系乃台灣文化的原點,或平埔族乃台灣人的母親等等,……」;第二欄第八行應改爲「山地歌舞是有一種規則的旋律……」。特此更正。
4.P.46《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與重》第一欄第三段「」內應爲「喔」;P.52第一欄第三段第三行應爲「對鏡搽粧」,第二欄第一段應爲「咕咕蹦出蛋來」,第三段最後一行應爲「永世的哪吒」,謹此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