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即將上場
廖末喜舞蹈劇場《飛躍九六》
截至今年的《飛躍九六》爲止,廖末喜舞蹈劇場已邁入第十週年。今年以關懷本土文化、社會生態轉變爲主題,將台灣百年來社會人文的演變透過舞蹈詮釋。分別以《前塵今世》、《想起》、《蕃著的憂鬱》、《縱使我走過死蔭的幽谷》、《藍與白》等各具特色的舞碼呈現,由廖末喜、胡民山、洪淑玲、陳莎莉等編作。
-
即將上場
《利西翠妲之越QUEEN越美麗》的扮裝風景
扮裝?裝扮?再也不是爲了取悅別人,是主動地享受歡愉,在眼、在眉、在唇、在腳尖、在身體。西元前四百多年的希臘年輕女子利西翠妲受了戰爭的啓迪,以拒絕「性事」要求男人停戰。她想出絕妙點子要讓男人也能享受女人擁有的樂趣。她尋找「新新好男人」,終於發現了最美麗的非.男.人。於是,扮裝風暴在愛情海彼端華麗蔓延。「紅綾金粉」以扮裝形式全新改編《利西翠妲》。
-
即將上場
吉他大師菲斯克演奏會
曾被吉他大師Segovia形容爲「當代最輝煌、最具智慧及音樂天份的藝術家之一」的菲斯克,曾獲一九八〇年義大利國際古典吉他比賽首奬。除經常巡迴世界各大城市舉行獨奏會,亦常受邀與各大樂團合作演出。在演奏事業外,菲斯克亦致力於吉他敎學,不但在其母校耶魯大學成立吉他學系,更創辦了國際知名的古典吉他硏究機構薩爾茲堡安德魯西戈維亞音樂學院。 此次受邀與菲斯克同台演奏的爲小提琴家梁建楓、林暉鈞,大提琴家蘇千芳,中提琴家何信宜以及鋼琴魏宇梅,皆是活躍在台灣音樂舞台上的年輕一代。
-
即將上場
黃美莉鋼琴獨奏會協奏篇
黃美莉目前任敎於國立藝術學院音樂、舞蹈系,這次是她一九九四年自美學成歸國後的第六場鋼琴獨奏會。身爲演奏家與敎學者,兩年來致力於建立鋼琴即興演奏與即興伴奏的推展。 此次「協奏篇」將邀請同是任敎於國立藝術學院的林文菁擔任鋼琴伴奏,共同合作演出。演出曲目有:海頓F大調奏鳴曲、德布西爲鋼琴寫的Pour le piano、邁可道威爾第四號奏鳴曲、蕭邦二首波蘭舞曲《軍隊》、《英雄》、貝多芬第三號協奏曲。
-
即將上場
耕莘實驗劇團《獨家報導》
你喜歡看獨家報導嗎?耕莘實驗劇團將於今年仲秋推出實驗大戲《獨家報導》。此劇由黃英雄編導,嘗試以劇中劇的型態、小說的後設手法運用在舞台上。 此劇架構在懸疑推理的情節上,執意要觀衆打破一般思維窠臼的陷阱,期望觀衆在思索精采的故事情節的同時也不忘觀想生命的眞相。 面對朝夕變異的現象界,我們要如何自處?是要隨波逐流成爲別人的《獨家報導》,亦或是掌握自己生命的變數?請看《獨家報導》。
-
即將上場
新文藝劇展話劇《歡喜冤家》
國防部推行國軍新文藝運動,藝術工作總隊將於國軍文藝活動中心演出舞台劇《歡喜冤家》以饗觀衆。此劇描述現代人與人之間共同相處的距離與陌生感,全劇以幽默的隱喩方式,突破以往創作風貌呈現。《歡喜冤家》爲編導范台順的年度大戲,由資深演員崔福生、丹陽、花佩嵐等知名演藝人員,及藝總新生代演員李維、康淑玲、孫麗桃等共同合作演出。 《歡喜冤家》均免費索票。
-
即將上場
環球芭蕾舞團《沈淸──盲人之女》
環球芭蕾舞團成立於一九八六年。該團結合當代編舞大師喬治.巴蘭欽的新古典主義,發展出反映十九世紀古典詩歌的風格。除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設有KIROV芭蕾學院長期培育人材外,並不定期對外招考團員,至今已擁有六十多位來自七個不同國家深具天份的芭蕾舞者。 韓國孝親故事《沈淸》一再於電影、現代歌劇、舞劇、韓國傳統歌劇(Chunggk)及戲劇旁白詩(Pansori)中被演出。 一九八六年由環球芭蕾舞蹈團愛多莉安.黛樂斯改編沈淸的故事爲芭蕾舞劇。該作結合了西方古典芭蕾的傳統與東方文化特色。有精緻的舞台設計、唯美的服裝;更有優雅流暢的編舞與細膩感人的情劇,爲該團獨樹一幟風格的作品。
-
即將上場
調琴高手張正傑大提琴獨奏會
大提琴家張正傑與鋼琴家范德騰一同合作演出,是台中三采建設公司三采藝術季的重頭戲之一。 此次演奏的曲目有舒曼的抒情小品《慢板與快板》、蕭士塔高維奇的大提琴奏鳴曲,以及布拉姆斯鋼琴與大提琴份量相當的《F大調大提琴奏鳴曲》。 所選擇的曲目分屬不同年代、區域作曲家所創作,各有其特色。透過這次精心安排的曲目,再加上張正傑風趣幽默的「講座音樂會」的解說,相信聽衆必定可以輕鬆又深入的欣賞到作品的精華。
-
即將上場
完美的小提琴巨星穆洛娃小提琴獨奏會
穆洛娃生於前蘇聯,自小受完整的音樂敎育,曾先後在莫斯科中央音樂學校與莫斯科音樂院就讀。一九八一年贏得西貝流士首奬,一九八二年獲柴可夫斯基比賽金牌,年紀輕輕便聲名大噪,因而成爲蘇聯的外交樣板,經常到世界各地巡迴演奏。 她趁一九八三年至芬蘭演出的機會,在當地美國領事館尋求政治庇護。投奔自由之後她仍一如往常地勤奮練習,並堅持每年一定的演出場次。 她的演奏亦如其人,技巧精準、無懈可擊,曲風嚴謹而不鬆散,沒有太多絢爛的修飾,卻內斂地表達出潛藏在琴音下的熱情與活力。穆洛娃對樂曲的詮釋有她個人獨到的特色。 與她合作過的盡是世界知名的樂團,包括柏林愛樂、以色列愛樂、倫敦交響樂團、皇家愛樂、波士頓交響樂團、洛杉磯愛樂、紐約愛樂、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聖馬丁學院管弦樂團等。而指揮有阿巴多、馬索、馬利納、沙洛寧、小澤征爾。她於一九九四年七月組成穆洛娃合奏團巡迴世界各地演出。 此次演出曲目:布拉姆斯《A大調奏鳴曲》、雅納傑克《d小調奏鳴曲》、武滿徹《殘生》、貝多芬《春之奏鳴曲》。
-
焦點
一份高價的禮物 瑞典男高音尼可萊.蓋達
在十幾年前,當人們還未發現足球場和聲樂有任何關係,當股票還未盛行,當唱片公司只有一、二家時,如果你問起有關男高音,腦子裡的電燈泡第一個出現的人名就是蓋達,耳朶響起的是他一縷縷沒有壓力的高音。蓋達有天生的好聲音,加上迷倒衆生的微笑,無論在歌劇或音樂廳的舞台上他總是最亮的那顆星。
-
焦點
雄渾外的精緻 俄國作曲家的室內樂
每每想到俄國作曲家的作品時,一股氣勢澎湃、結構雄偉的印象馬上浮湧而出,那種遼闊、一望無際的懾人氣勢似乎已成爲俄國音樂的代名詞,因此反而忽略冷落了他們所寫作的精緻室內樂曲。十月,聖彼得堡弦樂四重奏團及鮑羅定弦樂四重奏團帶來俄國作曲家雄渾管弦樂外的精緻室內樂作品。
-
焦點
懷師長嗟塵緣淺,聆樂且喜心緣深
林聲翕是黃自的入室弟子,他秉承了黃自以優雅的中國人文精神爲內蘊的樂風,透過精練的西方作曲技巧,傳承了漢、唐、元、淸等盛世詩樂同源的特色,將之發揚光大,凡是他的作品無論器樂或聲樂,不分婉約與豪放,均能冶中國詩文美學與西方音樂美學於一爐,十月,聲樂家協會將舉辦一場林聲翕作品展,以紀念這位爲「亞洲作曲聯盟」港台分會催生的作曲家。
-
焦點
大提琴的傳人
蓋瑞.霍夫曼在十五歲時就嶄露頭角,在二十二歲時進入美國印地安那大學音樂系任敎,成爲該系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敎授,他以扎實的技術,對樂曲的詮釋深刻獨到,加上沒有一般年輕演奏家的浮誇,很快地,便成爲世界各地樂團、音樂節慶爭相邀請的大提琴家。
-
焦點
梅派新戲《龍女牧羊》
《龍女牧羊》是梅蘭芳晚年留下的一齣未完成劇目,透過幾位曾經親炙梅藝的先生,透過再傳弟子魏海敏的領會實踐,希望能俱足表演一齣是梅派藝術的《龍女牧羊》。
-
焦點
劉鳳學的「星座」誕生 新古典舞團新作《黑洞》
黑洞基本上是指一個引力極強的旋渦,強到連光都被牽引進去,無法脫逃,所以從外面看,只是一團黑。劉鳳學從此引伸出黑洞所象徵的意義──「無限之重力和無法逃脫之引力」,發展出一系列有關「力」對人體動作的奧妙。
-
焦點
舊曲新詮
今年三十九歲的安傑林.普雷祖卡(Angelin Preljocaj)是出生在法國的阿爾巴尼亞裔。自一九八四年創立自己的舞團至今,普雷祖卡得了無數的編舞獎。他此次帶來的三支舞碼均爲俄國芭蕾舞團歷史經典的重新詮釋。本文擬就《婚禮》(1989)一舞探討普雷祖卡的編舞風格,並嘗試讓它與先存的尼金斯卡版本產生對話。
-
台前幕後
獨樂樂不如與衆樂樂
劉紹爐編舞不講什麼偉大的道理,只想讓舞者和觀衆都能「樂在其中」。在「光環」的天地裡,許多人兒時的夢可以被實現,身體所受的層層制約一步步在舞蹈中被鬆綁,再回歸到生活之中。
-
台前幕後
《京戲啓示錄》之啓示
李國修在《京劇啓示錄》中,表露了對歷史的體悟,對人情世故的解析,對當代的看法,是一總結「戲中戲式結構」,甚至是屛風十年的作品。
-
新秀登場
從「打雜」走向導演之路的徐譽庭
屛風表演班藝術總監李國修刻意栽培的女弟子徐譽庭,日前才以舞台劇正式處女座《黑夜白賊》,獲得許多肯定。從室內設計工作、劇團打雜、製作助理徐譽庭靠著持續的努力,一步步由學徒走向了導演之路。
-
異人館
「我只是想追著雲,過著有人性的生活」
在台灣藝文圈,提起謝宗益,除了對他在雲門舞集的表現及舞作《狂人日記》的深刻印象外,他與明華園合作的《戲螞蟻》鬼魂一角,更是有口皆碑。但旅法十年,令他對台灣的種種無法忍受。「憤世嫉俗」成了人人對他的第一印象熱愛自由,他選擇巴黎、舞蹈;也因爲跳舞、自由,使他後來妻離子散。但多少人又知道謝宗益的內心、想法,知道他對小孩子的疼愛,對兒童敎育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