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即將上場
印象三重奏團的香榭風情
重新組合之後的印象三重奏團(大提琴陳俐亨、小提琴陳方騮及鋼琴林慧英)繼前二次的蘇格蘭風、美國風之後,於本月推出四場法國風味的「香榭風情」,演出德布西、佛瑞、聖桑的鋼琴三重奏曲,並邀請聲樂家黃瑞芬演唱德布西、佛瑞、薩替等人所寫的法國歌曲。
-
即將上場
吳佩倩舞極「生而自由爵士舞」
源自美國黑人舞蹈的爵士舞,在世界各國已蔚爲風潮,而「以回台灣推展爵士舞爲志願」的吳佩倩,近十年來致力於爵士舞的敎學工作及編舞人才的培養,饒富成果。 以解放肢體的種種限制爲名的「生而自由爵士舞」演出,將流行街舞、芭蕾、現代舞等多種風格溶入其中,將爵士舞自由無拘的特性表露無遺。
-
即將上場
雅音小集《再生緣》
首演於民國七十五年的《再生緣》,描寫孟麗君女扮男裝,縱橫廟堂。情節大綱原本於淸代女作家陳瑞生的彈詞,後經丁西林改編爲話劇,雅音小集的京劇版即以此話劇本爲基礎,唱詞曲文全由王安祈新編。 孟麗君一角由郭小莊扮演,其餘主要演員有曹復永扮演甫皇少華,孫麗虹、曲復敏分飾皇帝及太后。
-
即將上場
樂壇新秀:辛幸純鋼琴獨奏會
目前任敎於交通大學藝硏所的辛幸純,在鋼琴演奏上獲得傅聰充分的讚賞。五歲習琴,十三歲就投身小提琴大師曼紐因所創辦的音樂學校,而後分別在英國皇家音樂院及美國UCLA完成大學及硏究所後的進修,其間曾舉辦多次音樂會並贏得多次比賽。這次回國演出的曲目有貝多芬及蕭邦的奏鳴曲,以及李斯特、拉威爾等人的作品。
-
即將上場
義大利獨奏家室內樂團
成立於1980年的義大利獨奏家室內樂團(I Solisti Italiani),其十二位團員雖來自各個不同之管弦樂團,卻能緊密相配合,以演奏義大利巴洛克音樂爲主,這次是他們第四度來台,演出的曲目有柯瑞里與韋瓦第的協奏曲,雷史碧基的古代歌調及舞曲集、巴爾托克的羅馬尼亞舞曲,及羅西尼的第三號弦樂奏鳴曲。
-
即將上場
Danny Lee爵士舞發表會
具有深厚芭蕾底子的華裔舞者Danny Lee,爲了此次發表會,早於初夏即已回台甄選、集訓舞者,九月中將由他率領國內的新生代舞者與小劇場工作者合力推出二場別具一格的爵士舞。 Danny Lee曾參演美國藝人Prince、Michael Jack-son等人的演唱會,並擔任過國內的偶像歌手L.A. Boyz、藍心湄等人的舞蹈指導。
-
即將上場
女高音盧瓊蓉獨唱會
抒情女高音盧瓊蓉自八十年返國參加兩廳院的樂壇新秀之後,三年半來只有零星似的露面,未曾舉辦個人正式獨唱會,此次演唱會的曲目除了《魔彈射手》、《費加洛婚禮》等歌劇選曲外,主打曲目是白遼士的〈夏之夜〉聯篇歌曲。
-
即將上場
維也納少年合唱團演唱會
成立至將已有五百年歷史的維也納少年合唱團,對於台灣觀衆已不陌生,這是他們第十五次來台,將再度施展天使般的歌喉,演唱舒曼、舒伯特等人的名曲,及演出亨伯定克的歌劇《韓塞兒與葛麗泰》。
-
即將上場
九歌兒童劇《雨小孩》
鄧志浩編導的新作《雨小孩》,是一齣探討親子溝通問題的兒童音樂劇,在演出的方式上仍以九歌兒童劇團所慣用的人、偶同台演出方式爲主,輔以大量的音樂,頗適合父母子女同往觀賞。
-
即將上場
風動舞團《風動之舞I-舞戲》
由國內新生代編舞家何曉玫與劇場工作者─紙風車劇團的李永豐和綠光劇團的羅北安三人所共組的「風動舞蹈劇場」,將於本月推出他們的首演《風動之舞I-舞戲》,結合戲劇和舞蹈的表現方式。演出的作品有何曉玫的〈盛開之前〉與〈伊疑以憶〉,劉淑英的〈牆〉、羅北安的〈醉〉、及李永豐的〈結婚輓歌現場〉。
-
即將上場
詹-路易斯.卡培札利雙簧管獨奏會
應「繆思樂賞」之邀來台的卡培札利(Jean-Louis Capezzali)是法國國家廣播電台交響樂團的首席雙簧管,除了音樂會的演出外,並將於九月二十五日下午二點半假國家演奏廳舉辦講習會,會中並有醫師講解正確的呼吸法,喜好木管樂器的朋友請勿錯過。 音樂會演出的曲目有浦朗克、杜替耶、舒曼及國內作曲家游昌發的作品,並由繆思樂團的團長張美惠與卡培札利合演韓德爾的三重奏鳴曲。
-
即將上場
聖彼得堡愛樂交響樂團
聖彼得堡(原列寧格勒)愛樂的前身是1882年成立的「宮廷樂團」,原本只爲王公貴族演出。1938-88的五十年間,馬汶斯基担任首席指揮,大力扶植本土音樂家,並積極拓展樂團的國際面。此次率團來台的指揮尤里.提米卡諾則是接替馬汶斯基的音樂總監。 1926年時只有十七歲的蕭士塔高維契,其第一號交響曲正是由聖彼得堡愛樂首演,9月24、25兩日的演出曲目主要是蕭氏的交響曲第六號、第七號,還有柴可夫斯基的第六號交響曲,喜好這兩位作曲家的樂迷,不要錯過這二場俄國風味十足的音樂會。
-
後新聞
期待一個「眞正」的樂團 從聯管改制談起
經過八年的長期「實驗」,聯合實驗管弦樂團終於改制爲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値此改制之際,對樂團體制做一檢視,期能作爲往後制定制度之參考。
-
焦點
《駱駝祥子》的三種模式
《駱駝祥子》是老舍的名著,自從在上海《宇宙風》連載問世以來,已經快一個甲子了。它有過幾個不同的版本,但是,在一般情況,版本不同並不會讓內容也不同,怎麼會出來不同的模式呢?
-
焦點
生命在案頭
父親是個寫家,他說「寫家」,不說「作家」。英文、俄文的「作家」直譯過來,都是「寫家」。父親說的「寫家」,就是取其原意,以寫作爲職業的意思,和木匠、拉車的,都差不多,是一種營生,職業之一而已。
-
焦點
《駱駝祥子》的舊顏新貌
這次中華漢聲劇團在台北推出的《駱》劇是採用秦在平依「人藝」的演出整理的劇本,而施以「加頭、添尾、除毛」的小手術。
-
焦點
重新出發的年代 聖彼得堡愛樂今昔
在蘇聯樂團中,聖彼得堡愛樂(即前列寧格勒愛樂)無疑是聲望最高的首善樂團。該團不但具有曲折獨特的身世,同時在穆拉汶斯基長達半世紀的「統治」下,發展出與西方世界樂團全然兩樣的演奏文化。
-
焦點
原舞新貌 劉鳳學博士的新作《沈默的杵音》
在《沈默的杵音》中,劉鳳學仍然維持其特有的深沈舞風,表達出她對原住民和台灣文化現象的由衷關懷,藉著舞蹈這無聲的語言,打破她的沈默。
-
焦點
紅色天空下的十年來時路
《紅色的天空》是談「人如何面對最必然的一件事──老化和死亡」,是「在我們身上和生活中尋找老年的意義,以及正視老年」。賴聲川以這齣戲作爲表坊十周年大戲,希望可以對更多的人產生意義。
-
焦點
人間劇展──五種歷史詮釋法和六個殊異的劇團
由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和文建會合辦的「一九九四人間劇展」,聚集現今台灣小劇場深具潛力的劇場工作者,於誠品天母戶外劇場,針對「歷史與記憶」此一主題,進行各種觀點的剖析。這些團體不僅對主題的詮釋和切入手法各各不同,乃至對劇場元素的處理或劇場語法、劇場概念也有不同的想法和策略。換言之,每個團體(甚或個人)只要能自圓其說,樂於使用戲劇這種藝術媒介,就有一己的發言權。然而,有發言權不代表有審判權,作品,一如歷史,裁判權一向不屬於作者,只能留待繼起的殘酷的觀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