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書城快訊書城快訊
Strindberg 《史特林堡畫集》 Institut Valencia d'Art Modern出版 誠品書店經銷 197頁/精裝 NT$1,037 Strindberg 《史特林堡畫集》 Edition Blonda出版 誠品書店經銷 117頁/平裝 NT$595 以戲劇和文學知名的史氏,繪畫之於他也是非常重要的表現媒介。這兩本罕見的作品反映出其個人內在精神和北歐大自然的姻親關係。我們也許從珍貴的照片中多瞭解一些他在夢幻與眞實之間與魔鬼的頑抗。 Acting 《表演》 John Harrop著 Routledge出版 誠品書店經銷 135頁/平裝 NT$400 何謂表演?每個人看似都能演;它看來是否像是所有藝術項目中最容易的工作媒介?作者並從史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到後現代的表演訓練與演出中探驗表演之於社會的精神啓發性與道德目的。 Street Theatre and Other Outdoor Performance 《街頡劇場及其他戶外表演》 Bim Mason著 Boutledge出版 誠品書店經銷 220頁/平裝 NT$550 爲什麼要做街頭戲劇?是否因爲要衝破生活的樊籬?此書是有關戶外表演的記述、褒揚和分析,是表演者、藝術行政管理者和節慶組織人的參考資源。 Music and Sound in The Healing Arts 《治療藝術的音樂與聲音》 John Beaulieu著 Station Hill出版
 - 
                
                    
                    偶劇面面觀劇場是麵包
相信很多讀者在小時候都曾看過《木偶奇遇記》,大家一定對書中小主人翁畢那曹由木偶轉變成眞人的過程印象深刻。 西方傳統偶戲的魅力,也就在「成眞」的刹那;於最高潮處傀儡發出動盪心魄的情感,令人忘卻它們原來竟是「木頭人」。 到了現代劇場,卻有人獨持衆議,認爲血肉之軀的演員不可信任,「木偶演員」才是劇場的理想,由於他(它)可以分毫不差地,不被情緖影響地,完美執行導演的意圖,精確如機械石英錶般跳動。終究,不管是偶該像人,或是人該像偶,有一件事是毋庸爭議的:劇場就是劇場,劇場是全人類的麵包。
 - 
                
                    
                    藝壇動態藝壇動態
〔台灣〕 麵包傀儡劇場硏習會招募學員 爲培育社區劇場領導人才,麵包傀儡劇場推出「補天計畫」,由彼德.舒曼和兩位資深團員負責編、導、演、設計、製作等方面的指導,同時創作一齣大型傀儡劇《補天》。 硏習期間爲一九九四年的一月廿二日至二月七日,爲期十七天(不含二、三月份的巡廻演出)。硏習會地點在台北市。招募對象:劇場工作者、敎師、學生、社工等,男女老少不拘。 核心學員四十名需經面試甄選,另見習學員的人數不拘,不需甄試,有興趣者請塡具簡歷、照片寄「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86巷9號1樓425環境劇場」。洽詢電話:(02)301-4070。 (編輯部) 〔大陸〕 台灣系列名劇演出 由台灣中國戲劇藝術中心、上海話劇藝術硏究會、上海現代人劇社共同合作,首次在大陸策劃組織台灣舞台名劇的系列演出,向大陸觀衆介紹數十年來台灣戲劇的成就和藝術特色,將由兩岸雙方携手合作演出。 系列台灣名劇演出的首批劇目,經兩岸戲劇專家的審定,選擇台灣作家馬森的《花與劍》和新一代戲劇作家郭強生的《給我一顆星星》這兩部舞台劇,演出時間爲今年十一月至明年元月,除在上海演出外,還將赴北京、天津參加「中國小劇場戲劇展演曁國際硏討會」,以及前往南京、武漢、福州、成都等大都市巡演。 首批兩部劇作搬上大陸舞台,所需製作費總計爲十五萬人民幣,將仰賴兩岸的藝術界和企業界贊助,並毎年定期推出新戲。 (編輯部) 首屆中國相聲節 由文化藝術局、中國曲藝家協會等聯合主辦的第一屆「中國相聲節」,十月廿五日在安徽省合肥市揭幕,爲期一周。 這次相聲節是國家級大型表演藝術活動,來自各地的廿四代表隊的卅五段相聲作品,集中展現了當前相聲藝術發展的形勢。而日本、法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等地同行也應邀參加觀摩交流活動。 (蕭勇)
 - 
                
                    
                    編輯室文化的過程
自從兩岸交流以來,「觀衆」今年最飽眼福,除了政治舞台上雙邊交手,招術出奇外,幾次名爲「刼機」的「飛行觀摩」場面驚天動地,不但眞槍實彈地勞駕了大批臨時演員抵台演出,電視台也不惜巨資首度動用SNG衛星實況轉播,賣力配合。而在實際的舞台上,大陸的大型演出團體、一級表演藝術家也都在今年輪番登台。在這樣一個熱絡的表面下,雖然有人樂觀其成,也有人爲國内表演者的工作權益受威脅而憂心,但在熱度稍退的寒冬歲末,卻欣見一些對本土文化的反省正刺激著藝文工作者及觀衆。 十月上海民族樂團來台的演出展現了異於中央民族樂團「交響化」的風格,其江南藝術的特色運用在音色、形式處理的多元化上,不但激發了國内國樂界對台灣數十年來發展的自信,同時也肯定了發展本土地方風格的決心。而這樣一個比照也將在本月「浙崑」來訪及雅音小集的演出中,帶給我們另一次的省思。 在舞蹈方面,編舞家親身實地走入了少數民族的族群裡,走進了原住民的聚落裡,不論是岷江上游三千公尺山上的羌族自治區,或是台灣山巔水湄的不同部族中,以一顆誠懇的心去面對「支流」文化裡的眞,再也不是囫圇截形取貌,而在這樣一個「呈現原貌」的企圖背後,是一分人文的省思與關懷。 對少數族群、支流文化的關注不只發生在台灣,在紐約同性戀與女性主義的主題在劇場裡一再地被運用、討論,不因這樣的議題爭論性大,容易製造新聞,而是劇場,作爲一個檢視生命的鏡框,已觀照到現代人的另一種生活詮釋。 在時間的洪流中,所謂主流與支流文化,並非是一個穩定的關係。走向小傳統、地方鄕土、弱勢族群是目前藝術發展的國際性趨勢,它豐富了藝術創作的内容與外在多元的形式,但是在這樣一個面對、反省、再創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一個知識份子如何以誠懇的態度去轉化其精神,而這麼一個過程誠如漢寶德先生所言,就是「文化」。 林靜芸
 - 
                
                    焦點
古道中闢蹊徑 雅音小集之於台灣國劇發展
從七〇年代之前,傳統國劇「經典國粹」的地位,到雅音小集崛起,對傳統美典的變革、開拓;自台灣退出聯合國到欲返聯合國之間,雅音小集隨著大環境的起伏變遷,走過漫漫十四年。
 - 
                
                    焦點
崑曲之美 浙江崑劇團來台演出
不管作爲娛樂或作爲藝術,崑曲都有其可看性,尤其在台灣四十多年來由不少業餘的曲友默默地維繫著這一項精緻藝術的生存。繼上海崑劇團之後,另一專業崑曲劇團的表演,當能使國內的觀衆,再一次欣賞到精美的傳統舞台表演藝術。
 - 
                
                    里程碑 Milestone
逆境中奮鬥一生的貝多芬
王子閣下,你所以有今天的地位,是因爲生在王侯之家,我的地位却靠自己奮鬥而來。世界上有許多王子,却只有一位貝多芬。 -貝多芬
 - 
                
                    里程碑 Milestone
腹水燃火炬 與歡樂絕緣的貝多芬
貝多芬完成《合唱》交響曲和晚期弦樂四重奏,是冒著腹水的飽撑、脛踝的腫脹,以及難以禁斷的酒精癮,如果比對其精神的亢奮與軀體的衰竭,我們不禁要問:他是「人」嗎,他不是「神」嗎?
 - 
                
                    紐約
美國的天使們 美國同性戀劇場的幾個例子
雖然同性戀題材的戲劇,在今日已經可以被廣泛地討論及搬演,然而在現實人生中,同性戀畢竟尙未能普遍地被理解。本文作者從《美國天使》──榮獲今年東尼獎最佳劇本、最佳舞台劇、最佳男主角等大獎的劇作談起,爲讀者揭示美國同性戀劇場種種不同表現手法、論述主題。
 - 
                
                    紐約
「一女界」劇場及女性主義表演
儘管西方的女性主義目前爭議仍多,但其影響卻逐漸擴大;而在劇場中,「女性表演」已成爲新的戲劇類型,蔚爲一股強大的反動力。 本刊特別介紹國外目前活躍的女性表演者,看她們如何藉由劇場質疑社會體制加諸女性的壓迫和扭曲;更激進的,甚至以女同性戀顚覆傳統的性別角色扮演。
 - 
                
                    名家訪談
嚴肅又滑稽的巫師 丹尼斯.史朶克莉絲
十月二十六日,趁丹尼斯.史朶克莉絲(Denise Stoklos)四天演出的空隙,本刊邀請到鍾明德敎授與這位「來自巴西的戲劇女皇」做了以下的會晤──
 - 
                
                    名家訪談
音樂是我的生命! 專訪抒情男高音許萊亞(Peter Schreier)
十月二十四日,許萊亞在國家音樂廳演唱《美麗的磨坊少女》,現場沉浸在舒伯特抒情優美的情歌世界裡。本刊邀請聲樂家金慶雲與許萊亞訪談──許:你知道費雪.迪斯考不唱了嗎?金:我聽說了,眞是可惜。許:那我還有幾年?
 - 
                
                    回想與回響 Echo
雖然…我仍然被感動了 爲許萊亞的誠意鼓掌
明知自己體力不復往昔,也知道台北國家音樂廳比一般演唱空間大一倍,他仍執意以最大誠意做足毎一分細微的變化,克服音場傳達上可能面臨的問題。
 - 
                
                    回想與回響 Echo
中國音樂的省思 從董榕森樂展談起
欣賞國樂的人口一直都不普遍,要思考的問題自然不少,要做的事也很多,而在思與行之間,聽衆的反應是珍貴的。
 - 
                
                    交流道
質樸 渾厚 親切 動人 現代舞劇《薪傳》
《薪傳》是雲門舞集最引以爲傲的「團寶」,舞多大塊寫意,舞台時空的調度節奏流暢,創建家園的故事更是各地中國人的共同經歷。
 - 
                
                    交流道
藝術的尊嚴和人民的苦難 《薪傳》在北京
從古至今,北京都是中國文人才子的集中地,它是曹雪芹、梅蘭芳、齊白石、沈從文成長或居住的地方。雲門舞集的《薪傳》在這裏得到了什麼樣的評價呢?
 - 
                
                    俄羅斯
俄羅斯的木偶戲劇
俄羅斯的木偶戲劇,已有數百年歷史,執世界偶戲牛耳。然而,由於經濟的不景氣,偶劇團正面臨經費短絀的困境。
 - 
                
                    美國
麵包.傀儡.劇場:全人類的生活必須品
「縮短城鄕文化差距」,「培養社區生命共同體意識」,「人親、土親、文化親」,這些最近熱門的政治文化口號,反映了我們生活在台灣「寶島」的焦慮,直指三、四十年來我們的忽略、短見、工作過度和心不在焉所積累下來的社會痼疾
 - 
                
                    歐洲
人偶之爭:演員與木偶的聯想
在《勿忘我》中,人偶並重的表演形式,引人聯想西洋戲劇史上對血肉演員及木偶傀儡二者之間的多層面反省及遐思。相對於傀儡如同機械一般毫無閃失的完美表演,具血肉之軀的演員則擁有豐富的內心世界,那麼,演員如何主宰自己的情感,達到每晚無瑕的演出,如何能像傀儡般完全地依照牽線師傅的控制,輕盈展現高難度的動作,因而得以在舞台上無所不能的現藝呢?這恐怕是每個導演都曾想過的問題。
 - 
                
                    新浪潮
生命之光 日本舞蹈家武井慧(Kei Takei)
武井慧生於日本,卻揚名歐美。她用「光」當作一生作品的主題,分別以Part 1,Part 2,爲她的舞作命名,把「走路」如此簡單的動作語彙發揮的淋漓盡致,以「石頭」建構出原始、動人、尋常卻又前衛的舞台景觀。在她的舞作中,我們可以深刻體會到她面對生命時的樂觀和勇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