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戲劇
拋擲垃圾的弧線
《倒垃圾》雖在娛樂間提煉出生活況味,也有撫慰人心的企圖與張力;卻在含糊的演唱歌詞、僵硬的舞動肢體與過多的歌曲編排間,被看似流暢卻又過於猛力而感到壓力重重的敘事節奏推著走,因而錯失了原本拋擲垃圾時可以擁有的更美麗的弧線。
-
ARTalks
看到的是鳥還是鳥籠
因應多聲道展場,王特別找來演奏者演奏,再把錄音片段以類似隨機的方式分配道不同聲道上,產生鼓聲並未再套用其他音響效果,卻像回音一樣在空間中迴盪的錯覺。這樣的安排可以解釋成作者刻意在同樣的空間規劃中營造疏離感,但也可以解釋成一種利用視覺暫留原理,拉緊放鬆卡紙兩端的橡皮筋,讓卡紙一面的小鳥「關進」卡紙另一面鳥籠裡的老玩具。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升級表演藝術圖書館 為民眾與兩廳院「搭橋」
兩廳院的表演藝術圖書館於一九九三年成立,典藏包括兩廳院主辦節目海報、節目單、錄影帶、數位光碟、每日演出錄影音等,累積館藏至今十九萬件。廿多年來,歷經幾經調整,圖書館一直是被討論的焦點。二○一八年起,從內部提議轉型,圖書館將重新思考館藏策略及空間運用規劃,並於今年啟動圖書館升級專案。 在兩廳院「藝術共融」的脈絡下,該如何打造一個屬於大家的圖書館?藝術總監劉怡汝決定搭起橋梁,讓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不因任何預先設下的規範而被屏障。她堅信:「如果兩廳院只服務文化菁英,那就希望台灣兩千三百萬人透過兩廳院,都成為文化菁英。」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疫波未平 祝融再起
肺炎疫情,是帶給全人類的浩劫,也迫使我們去正視所處環境,並嘗試做出反應。而紙風車劇團在解封前夕遭遇的這場大火,看似劇團自身的劫難,但小則關乎劇團倉儲、排練場等問題,大則反映台灣劇場甚至是藝文創作環境的生存危機。天災還人禍,實則難分,但直指積習已久卻至今未解(甚至無力解決)的台灣劇場生態、環境與體質。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回應當代社會 展現世代新態度
第十八屆「台新藝術獎」於六月六日公布得獎名單,從十七組入圍作品中選出並頒發三項大獎:視覺藝術獎由陳以軒個展《委託製作》拿下,表演藝術獎頒給王世偉主創的《群眾》,年度大獎則由再拒劇團《明白歌|走唱白色記憶:未竟的故人事與未來歌》奪得。本屆的創作作品彰顯了一種「世代的新態度」,展現出當今創作者「面對嚴肅議題,以直面真實的手法,帶給觀眾巨大的想像和開放的解釋空間」。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照著口令「動作」 DIY家具的虛擬幸福異境
由視覺藝術家西奧.梅西耶與編舞家史蒂芬.米歇爾合作的《經濟實惠的解決方案》,以瑞典宜家(IKEA)家具的DIY使用說明手冊為起點,演出者照著指令組裝家具、舞動身體,一步步建構出「幸福」的空間與自我黑色幽默的表演,質疑虛擬幸福背後的意識形態,而數位化身體或標準化組裝的命題也呼應了武漢肺炎的當前情況。
-
藝@CD
民主的絃樂四重奏 經典中揮灑創意
貝多芬的十六首絃樂四重奏是室內樂經典,成軍廿年的艾班絃樂四重奏原本要在樂聖兩百五十年誕辰的今年巡迴世界演出這組作品,可惜因疫情止步,好在有去年底今年初錄製好的七張CD全集,讓樂迷仍能聆賞他們的詮釋與創意。不能錯過的還有成軍半世紀的阿班.貝爾格絃樂四重奏的大全集錄音,不止有貝多芬,總共收錄廿八位作曲家共一百多部作品,讓樂迷聽好聽滿。
-
藝@書
雪落無聲的哀傷情痕
《尋琴者》以情傷為引,尋琴即尋情,彈琴更談情。在書中,郭強生操持節制且簡淨的語言,情緒沉著且飽滿,每個句子都彷彿雪適切落下,冷卻疼痛。他以愛情為覘孔,拉闊情感成像,悠悠敘述哀傷痛悔,每一個字,都是清楚深刻的單音音符,質感靜雅,不躁鬧,氣韻更貼合貫串全書的主題曲:拉赫瑪尼諾夫的〈無言歌〉。
-
藝@展覽
數位世界的同化者
藝術家鄭先喻以電子裝置、軟體、生物能源實驗裝置的創作為主,內容大多探討人類行為、情感、軟體與機械的關係,並以詼諧方式賦予作品生命象徵或存在的意義。近期在台北空總展出的個展「同化者」,鄭先喻透過各種互動式創作,邀請參觀者經此思索科技對人類生活與行為的影響,領略到人們享受科技帶來的便捷同時,也需承擔焦慮與不安全感。
-
藝@電影
走過疫情空窗 誰來領國片風騷?
因受武漢肺炎疫情,上半年國片數量驟減,半年的國片總票房還不到一億台幣,現在來到後疫情時代,又有哪些國片值得關注?命運曲折、延宕六年終於要上檔的《打噴嚏》,入選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國際競賽的《破處》,電影大師蔡明亮的新作《日子》久違電影院的國片影迷,趁此機會好好支持一下吧!
-
藝視窗 News
文化部推出「藝FUN券」 國表藝三館再加碼
【台灣】 文化部推出「藝FUN券」 國表藝三館再加碼 為振興藝文產業發展,鼓勵民眾於疫情趨緩後擴大藝文消費,繼行政院振興三倍券後,文化部加碼推出每份600元之「藝FUN券」,預計發行200萬份。為讓民眾可以更便利、公平地取得「藝FUN券」,將於7月18日上午9點至20日下午9點,開放民眾一人一機下載「藝FUN券」APP並完成註冊,另於7月21日中午12點採公開抽籤方式,公布獲得「藝FUN券」的幸運人選。 文化部表示,「藝FUN券」將於7月21日中午12點,邀請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與文化部長李永得共同進行抽籤,並於線上公開直播。幸運獲得「藝FUN券」的民眾即可於7月22日中午12 點起於博物館、演藝廳、書店、唱片行、電影院、Live House等,全台超過1萬家以上店家使用。 另為廣邀業者加入「藝FUN券」適用店家行列,文化部也將自7月1至9日於全國北、中、南、東分區辦理8場次招商說明會,向藝文業者介紹「藝FUN券」店家註冊、使用及撥款方式。 文化部指出,民眾只要透過 APP 提供的藝文店家地圖,隨時可查詢附近可使用「藝FUN券」的藝文場域及店家,消費時只要掃描店家QR Code或讓店家掃描付款QR Code,即完成付款。此外,為符合藝文展演消費使用特性,亦特別規劃「藝FUN券」在「線上交易,出門消費」原則下,可於網路預購票券平台,訂購藝文展演票券、電影票,以及付費參與藝文活動。 關於「藝FUN券」相關問題可洽客服專線(02-77457979)及客服信箱(artsfungo@tradevan.com.tw),亦可參考文化部「協助受疫情影響之文化藝術事業防疫及紓困振興專區─藝FUN券專區」(www.moc.gov.tw/webarticle_111116.html
-
世紀當代舞團《荒塚的繁花》 探戈與京劇交織穿越時空情愛
專精探戈的編舞家陳維寧,首次與出身京劇世家、擅長街舞的編舞家莫天昀共同創作《荒塚的繁花》,並聯手入圍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樂手巫康裘及台灣京劇演員張化緯(張雲崴),傾心交織穿越時空的情愛,在日月星辰中,期盼繁華璀璨的雋永。
-
全民大劇團《倒垃圾》 用音樂拋開上半年的鬱悶
疫情過後,表演藝術漸漸回溫,全民大劇團推出以「斷捨離」為主題的《倒垃圾》,找來高慧君、凱爾、夏宇童、倪安東、王鏡冠、賴盈螢等實力唱將共同演出,希望透過好聽的音樂,讓觀眾一掃上半年的疫情鬱悶。
-
2020臺北藝術節 疫情中展現劇場重要價值
第廿二屆臺北藝術節將於七月卅一日至九月十三日展開,國際策展人鄧富權以「Super@#$%?」為策展主題,思考疫情前後,人類追求「Super」的意義和後果;此外,也提出本屆另一重要目標:符合安全規範下,使「劇場」繼續作為人們聚集和相遇的重要場所。
-
兩種告別 感動銘心 NSO總監系列「呂紹嘉與馬勒第九」
NSO國家交響樂團歷經幾場線上直播與音樂會並行,終於將邁入指揮呂紹嘉音樂總監任內最後一場音樂會。從之前激勵人心的曲目到樂季的尾聲,規畫了馬勒第九號交響曲與海頓的第四十五號交響曲《告別》,為十年任期落下完美休止符。
-
第十八屆台新藝術獎揭曉 三大獎反映當代社會議題
第十八屆台新藝術獎得主揭曉,分別是:視覺藝術獎:陳以軒《委託製作》、表演藝術獎:王世偉《群眾》及年度大獎:再拒劇團《明白歌│走唱白色記憶:未竟的故人事與未來歌》。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三個月,又十四天
終於,停滯的劇場在日前出現了曙光。五月廿二日晚間,文化部發布文化場館藝文活動開放辦理原則,國家兩廳院、NSO亦隨即聯手於五月廿四日晚間在國家音樂廳,率先試辦「管絃織音」音樂會,並開放約五百名觀眾採實名制入場,這也是國家級展演場館暌違近三個月後首度解封。但至於藝文活動何時能夠全面恢復正常,新任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尚待兩個禮拜觀察,視國際與國內的疫情發展,再評估是否能全面開放。 沒錯,再等兩個禮拜,十四天。從疫情爆發至今,十四天彷彿成了一個新的時間單位,也代表著:隔離、等待、獨處、不安在有些人的行事曆中,本來被註記寫滿的十四個格子裡,驟然空白,而本來與其他日子一樣的這十四天,也像是突然被貼上標籤,在生命中顯得格外與眾不同。台灣的防疫團隊在這波席捲全球的災難中表現優異,讓我們免去全面性的封城或是大規模隔離的措施,但是在這全球按下暫停鍵的同時,仍是讓我們丟失了習慣的日常。這段離不開口罩、酒精與無法自由出入公共場所的日子裡,每一個人都在尋找另一種生活秩序,為自己、為生命。而在舞台上的那群,本來就擅於聚眾面對自我,以肉身化成藝術,與社會溝通的人們呢?他們又如何在這十四天中、近三個月裡,緩步度過這段在時光夾縫裡的空白。是待續/蓄而動?還是從「空中飛人」變身「網際超人」?抑或是在沒戲演的日子裡,持續燉煮著「慢」滋味? 於是在本期雜誌中,我們在這新冠病毒改變了人類世界軌道的同時,特別邀請到目前人身處在台灣、美國、英國、比利時、法國等地的十四位藝術家,與六位編劇╱文字工作者,分享他們是如何存在於彷彿不存在的當下。從生活到閱讀、從耍廢到讀詩、從走路到冥想;更有人不能停了鍛鍊,在舞團提供的一方地板上起舞,只求不要踢到家具就好。也許每個人的路不同,但「時間」都一樣。我們也希望藉著這次「瘟疫中的日常生活:心靈紓困(可能)提案」,能成為讀者在越過這段歲月罅隙中的一帖良方。 最後,在本期的特別專刊中,也藉由「兩廳院售票系統2013-2019分析報告」,以兩廳院售票系統各節目的銷售及會員訂單等資料為研究基礎,解碼大數據,針對台灣表演藝術產業的地區走勢、消費行為、票房起伏等進行拆解分析,並針對COVID-19之影響進行特別探討,試圖了解這次疫情對台灣表演藝術產業的影響。
-
思想不短路
變與不變:文明演化的眾妙之心
歐洲企業家Jean-Claude Biver近期在訪談中,針對疫情和企業未來發展表達了獨到的觀點,認為目前各行各業的領導階層都還是廿世紀環境孕育出的舊世代,須等千禧世代陸續接班後,廿一世紀才要真正開始!時代不斷在變,但文明進化背後的正念與初心不能變,Biver認為自己這一代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將人類過去的夢想交接給後代。災難帶來的並非世界末日,而是浴火重生的新篇章
-
蜉蝣ㄘㄗ
撩愛的功夫
眼前這幕,像極一九八○年代侯孝賢電影曠鄉少年戀愛男女既壓抑又爆炸的怪扭情愫,明明不該直喇喇光天化日上演,卻無畏地自在坦然。我好像嗅聞到一股荷爾蒙味,蒸騰著配合中南部天空,好比過往有時在南部田野看路邊歌仔戲,濃妝豔抹其實不見得浮誇勝過都市戲班,但「駛目箭」放電功力在豔陽陪襯下,如七彩雲霓,更叫人想入非非。
-
挑戰邊界
創造性與藝術倫理
標註這些靈感來源看似損及了我「原創性」的榮光,但這些引述使我的作品有其脈絡,向觀眾介紹了曾經影響我的藝術家們,並讓我得以透過作品與他們對話。 討論的重點不該放在個體的「藝術天賦」,而應著重在那些啟發我們、讓我們超越自我界限的藝術家之間動態、有機的對話與交流。我們不應相互競爭,而是共同發展,我們同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