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舞台設計暨劇場導演
何采柔 營造「曖昧」 戲玩空間
出身視覺藝術的何采柔,因緣際會踏入劇場領域,從舞台繪景/設計到劇場導演,她的戲劇作品長於打造極具影像感的劇場空間,在曖昧中為觀眾在戲與現實之間創造距離。十一月她將與郭文泰聯合執導演出《千圈の旅》,向草間彌生這位亞洲最具知名度的女性藝術家致敬。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縱橫演奏與作曲的音樂天才
周善祥 在超齡的睿智中 流露赤子心
有一半台灣血統的周善祥,是難得一見、才智縱橫於科學、數學與音樂之間的「神童」,身兼鋼琴家與作曲家,不僅是鋼琴大師布蘭德爾唯一的入室弟子,在作曲方面也頗受讚譽,得獎連連。訪談間流露睿智言談的他,因為他把許多早年作品獻給他小時候心愛的寵物小雞,也讓人發現他天真的赤子心。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神話不再 落入塵凡
今年八月在「德國拜羅伊特樂劇節」演出的《指環系列》,是去年紀念華格納兩百年誕辰的製作,由德國人民劇院藝術總監、知名導演卡斯多夫執導。這組《指環》製作過程命運多舛,換了好幾個導演;而喜愛顛覆解構的卡斯多夫,本也想在此次如法炮製,但遭藝術節兩位總監反對而作罷;即便如此,他仍把諸神與凡人爭奪權力與財富的神話情節,改為以開採石油(黑色黃金)及黑幫鬥殺為劇情主線,這樣的變動,也讓傳統劇迷難以接受。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獨立公投氛圍中的藝術盛景
今年八月的愛丁堡的氣氛格外不一樣:除了藝術節與藝穗節豐富的表演藝術節目熱情迎賓外,蘇格蘭獨立公投的宣傳告示牌更讓人感受到特別的政治氛圍。即便如此,演出還是熱鬧繽紛沒有沉重肅穆。因為恰逢歐戰百年,藝術節與藝穗節都有不少節目從此出發,探討戰爭與與亂世人心。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在你的墳上起舞
創意十足、屬性年輕的「布魯克林BEAT藝術節」今年來到第三屆,其中賣座的節目《越界》是一個獨特的環境劇場製作,選在當地的「綠樹墓園」演出,帶領觀眾在此中探險。除了有導遊介紹墓園中與表演藝術相關的「住戶」,還有如舞踏的塗白舞者扭動掙扎、著十九世紀服裝的演員如鬼彈跳、法式白丑的傷心情事,最後收束在地下墓穴中的佛朗明哥歌舞,彷彿歌詠著生之悲愴、死之蒼涼。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從形式到內容 從不停歇的前衛腳步
作為一九六○年代「傑德生舞蹈運動」大將之一的編舞家伊凡.瑞娜,提出後現代舞蹈宣言:「反對奇觀、反對炫技、反對變形、戲法與偽裝、反對舞星形象魅力、反對英雄與反英雄形象、反對牽涉表演者或觀賞者、反對風格、反對陣營、反對表演者對觀眾的引誘、反對動人與感動」,影響深遠。她的藝術創作範疇從舞蹈轉到實驗電影,二○○○年後又轉回舞蹈,今年五到十月在洛杉磯蓋提藝術中心推出的回顧展,正可讓觀者一探高齡八十的瑞娜一路走來的創作歷程與關懷議題。
-
藝視窗 News
台灣10位劇場設計師作品入選《世界劇場設計年鑑1990-2005》
【台灣】 台灣10位劇場設計師作品入選《世界劇場設計年鑑1990-2005》 曾被紐約市戲劇書局(The Drama Book Shop.Inc. New York)稱為「舞台設計史上最重要的出版品」出第二冊了!《世界劇場設計年鑑1990-2005》有著聖經厚度、辭海規模,由國際劇場組織規畫,將於本月上市,收錄共計超過55國的400件作品,其中台灣團隊入選的有10位劇場設計,入選作品含括舞台、燈光、音樂、服裝、戲偶設計等,展現台灣多元的劇場美學,有:舞台設計林克華的優劇場《金剛心》與雲門舞集《九歌》、舞台設計王孟超的雲門舞集《水月》與《流浪者之歌》、燈光設計張贊桃的雲門舞集《水月》、《流浪者之歌》、舞台設計王世信的表演工作坊《如夢之夢》、服裝設計林恆正的台南人劇團《終局》、戲偶設計卓淑敏、鄭嘉音的無獨有偶劇團《我是另一個你自己》、服裝設計賴宣吾的金枝演社《祭特洛伊》、舞台設計黃怡儒的世紀當代舞團《孵夢1》與河左岸劇團《燃燒的地圖》,以及服裝設計李育昇的台東劇團《曹七巧》等。 國藝會成立「創薪薈」 推動產業文創加值計畫 「文創」一詞,成為台灣近年產業的寵兒與加值回春的萬靈丹。國藝會近日正式成立「創薪薈」,由諮詢團、產業會員及藝文會員組成跨界聯盟,協助國藝會落實推動「產業文創加值播種推廣計畫」,當中不乏產、藝兩界重量級大老,如蕭萬長、施振榮、林懷民、朱宗慶、陳郁秀等。 施振榮在日前舉辦的趨勢論壇中表示,台灣文創能量領先華人社會,資源如何有效整合是現今重要課題,希望能藉「創薪薈」搭建平台,讓藝術能量得以發揮。因此,國藝會表示,「『產創加值計畫』希望產業藉由引進藝文的元素,並運用藝術創意及人本思維後,進行產品與服務的創新、商業流程與模式的創新,及組織與文化的變革,以為產業界創造更多的新價值,藉以提升整體的競爭力。」但「創薪薈」作為產官藝結合的平台,未來將如何以跨領域的思維進行資源整合,避免讓藝術成為產業的包裝紙,仍須持續觀察。 2015年第九屆國際劇場建築競賽展開徵件 四年一度由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台灣為什麼沒有國際新聞?
台灣是一個不被國際社會承認的國家,一向置身於國際社會之外已久,對國際社會的參與度低落,所以也就逐漸對國際事務冷漠以對。而且在中國的阻撓之下,台灣能發聲及能見的管道真的不多,任何台灣駐外記者都能深刻感受到台灣在國際社會的無能為力,以及國名名稱的混淆。但不管如何,我都要問:為什麼台灣沒有國際新聞?期待更多有志之士加入這個領域,因為這不是一個行業,在全球化的腳步加快的今天,閱聽國際新聞應該是一種生活態度。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殘酷日誌》排練與彩排
時間:二○一四年十月十五日 地點:台北 空場 時間:二○一四年十月廿二日 地點:台北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馬照琪 小丑醫生上學記
從法國賈克.樂寇(Jacques Lecoq)國際戲劇學校學成歸國的馬照琪(馬馬),二○○五年創立了「沙丁龐客」劇團。 劇團LOGO,暴著一口尖牙的沙丁魚,有點嚴肅,又有點好笑。但語出法文Saltimbanque的沙丁龐客,和魚沒多大關係,意思是:街頭藝人、街頭賣藝者、小丑、江湖騙子。 馬馬扮起小丑,推出創團作《在世界的房間》,故事靈感來自法國小說《最後十二天的生命之旅》,該是旭日東昇的年輕生命,卻因重病即將提早畫下休止符,小女孩在病房用錄音機錄下面對死亡的孤單、恐懼、絕望的心情 那個舞台上早逝的生命一直活在馬馬的心裡,她明白:這不只是小說或戲劇裡的虛幻故事,生活中每天都在真實地上演。馬馬在賈克.樂寇求學時,不少從事小丑表演的學長姐,另一個身分是「小丑醫生」,他們是法國小丑醫生組織「微笑醫生協會」(Le Rire Mdecin)一員,每周固定到醫院為病童、家長、醫護人員表演,以紅鼻子、白臉取代白袍,用歡笑代替打針吃藥,是另類的醫生。 創團九年,一直在創作,一直在表演,一直為了票房在打拚當生活變成固定模式,周而復始,馬馬突然覺得自己空了。在台灣,沒有小丑專業課程可以進修,沒有可以切磋的對象,那個對小丑表演充滿理想的自己,好像快被現實壓垮,她決定放緩腳步,到巴黎進修「小丑醫生課程」。 「推開一個病房,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四月,馬馬飛往巴黎,當踏進微笑醫生協會,和小丑醫生們走入醫院表演,她的人生也意外開啟了一扇窗:「我在最需要陽光的時候,遇到最溫暖的人。病痛,讓我看到人性的高貴。」 九月底,馬馬帶著在巴黎充電五個多月的滿滿能量回台,醞釀多年想在台灣推動的「小丑醫生」計畫,即將啟動。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讓劇場空間不斷改變 使「抽象」更清楚
本身是視覺藝術家的吳季聰,這幾年因為常常與劇場合作舞台設計,而被表演藝術圈與觀眾所熟知;更因為他獨到的舞台空間創意,改造了劇場的觀看風景,頻頻令人驚豔,甚至得到二○一三年世界劇場設計展的入圍肯定。聊起自己以藝術家身分參與劇場,吳季璁不斷思考自身定位,他認為,「面對劇場空間的特質,我的任務,就是要將那些不可見的抽象概念實體化,賦予其深刻的視覺意象。」
-
企畫特輯 Special
雙十周年 力晶佳映
對藝術贊助推廣向來不遺餘力的力晶科技創辦人黃崇仁,對藝術文化的喜好眾所皆知,而旗下力晶文化基金會在耕耘國內藝術環境上更是用心良苦,除了規畫一系列針對偏鄉學童辦理的藝術欣賞之旅,也持續贊助年輕藝術家們的創作。今年適逢力晶科技廿周年與基金會十周年,黃崇仁特地贊助指揮大師楊頌斯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再度訪台演出,與樂迷一起歡欣以樂慶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實驗不輟 繼續「革毛筆的命」
身為「中國畫現代化」先驅者之一的劉國松,在傳統水墨技法之外另闢蹊徑,讓水墨畫不再只拘泥於文人規矩,開創多種新技法打造出現代水墨的嶄新視野。在台北歷史博物館的回顧展「革命.復興」共展出逾百幅畫作,規模浩大,完整呈現劉國松畢生創作脈絡。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舞台藝術的電影饗宴
一年一度的金馬盛會又將登場,來自世界各地的超過兩百部影片中,也有不少主題或人物與表演藝術相關,如讓我們看到廿世紀傳奇芭蕾伶娜的《芭蕾繆斯傳奇》,李思源將父親李國修劇作搬上銀幕的《極光之愛》,改編自經典舞台劇的《酣歌暢愛》、《時下暴力》、《愛德華二世》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一把銳利的解剖刀是怎麼製成的?
麥可.漢內克這位擅長呈現「當代暴力」的奧地利導演,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為何可以用如此冷斂的鏡頭,呈現令人無法直視的暴力?在訪談錄《漢內克談漢內克》中,他和善而不失率直地從童年生活一路談到已完成的廿四部影視作品,讓影迷知道麥可.漢內克這把銳利的解剖刀,是如何練成。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廿世紀的權威 詮釋廿世紀的經典
身為廿世紀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布列茲另一個最令人注目的身分就是縱橫國際樂壇的指揮家,忠於作曲家在樂譜上傳達的意念,也是他身為一個作曲家兼指揮家的堅持。在樂界,他以詮釋廿世紀經典聞名,而這套錄音全集,收藏了布列茲廿世紀經典的經典詮釋,對於想要認識廿世紀具代表性作曲家作品的愛樂者,布列茲令人豁然開朗的演繹,相信會是一個最佳的入門寶典。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攣.城》 舞出城市最黑暗的靈魂與渴求
城市有種說不出的魔力,勾引著人們飛蛾撲火般靠近,前仆後繼地孵育城市的夢、慾望與黑暗,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是當中的佼佼者,《看不見的城市》中奇異的光景與流動的想像,吸引著無數創作者們改編、延展,如稻草人現代舞蹈團的年度製作《攣.城》,編舞家羅文瑾以卡爾維諾為本,讓身體舞出城市的最黑暗的靈魂與渴求。 「存在」是羅文瑾一貫探討的命題,《攣.城》深掘「人」與「城」之間維繫而不斷絕的關係。舞作開始於毀滅的場景,源於高雄氣爆事件,「這個作品就像是城市回憶過去的榮景,光輝早已不在。氣爆讓城市滿目瘡痍,但更嚴重的可能是心靈的毀壞。」 「城市就像人。我把城市擬人化,舞者既是人,也是城市的血脈。」但身體如何抽象化為廣袤的地理空間?羅文瑾邀請新媒體藝術家王連晟合作,結合數位聲音、互動式影像,從影像、聲音驅動舞者肢體,並透過調光薄膜Smart film,塑造具有穿透感的十六座大型方箱形結構體裝置,能隨意移動拼湊出城市的不同形貌,如崩毀、夢境、慾望等。舞作中以「亡」、「夢」、「慾」、「裂」、「憶」五個關鍵字,讓七名舞者串連起崩毀的末世景象,既魔幻又寫實。但談起工程浩大的舞台,羅文瑾苦笑說,雖然這些裝置能給予想像,但也是找自己麻煩的過程,「光是換景、舞台上的移動搬運等等就搞死我了!但希望能夠過這些黑暗、冷調的場景,挖掘出每個人藏在內心底層的事物。」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明日的昨日」 時間與記憶的生死之舞
記憶能不能透過肢體在舞台清楚表述?看不見的時間如何在黑盒子裡被看見?意識之流的瑣碎靈光能否折射出生命的真實?南台灣長期致力於深耕舞蹈與文學的廖末喜舞蹈劇場,自二○○八年首度推出「洄游舞集」,打造召喚青年編舞家返回台南創作的平台,仍不脫文學的詩意,本次以「明日的昨日」為題,四支舞碼扣緊「時間」與「記憶」,處理的仍是古往今來無可迴避的龐大命題。 「明日的昨日」出自於《聖經》摩西,若按照字義解釋即為「今日」,但為何選擇以如此迂迴的方式表示?廖末喜說:「現代舞應該給人更多的想像空間。」每個當下被記憶的瞬間,即刻死亡,本次邀集的四位年輕創作者面對沉重的命題有各自的解讀:謝珮珊《門.框》將巨大的門放置於舞台,門的開闔成為進入與走出記憶的具體象徵;長期與舞團合作的林宜頻《二手記憶》則是透過數位運算科技,探討「記憶是如何形成」的概念性作品;喜愛旅遊的張雅婷《尋找失落的記憶》則結合旅行所拍攝的照片,讓影像成為肢體的旁白;相較於前三者的跨界嘗試,賴翃中《陌生.不陌生》則以純肢體勾勒記憶的樣貌,在身體的起落呼息間,純粹地呈現每個轉瞬即逝的片刻,乍生即死。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卡拉曼達拉許朱舞劇團《印度蝴蝶夫人幻想舞蹈劇》、 阿姆斯特丹劇團《奧塞羅》
分明秋收冬藏的季節,眼前卻是一整個收拾不起來的亂局,這時從一本評畫論藝的書裡遇到徐志摩一段直觀的話語,也只是剛好:「沒有認清靈魂,感覺受到剝奪,加上利用靈巧的手段,把生命的動力轉移、壓抑或昇華到『安全』和實際的境地去,我們中國人成為這樣的一種生物,足夠稱為『人』,但卻不懂得宗教、愛,甚至任何精神的歷險。」警醒著,亂不是壞事。不想只夠稱為「人」,因而要進劇場,看點不安全不實際,又別過於靈巧的。 譬如《印度蝴蝶夫人幻想舞劇》,據說膾炙人口的「蝴蝶夫人」,將在印度Masala幻想風格的旋律裡,打開時光隧道。又如由歐陸知名劇場導演伊沃.凡.霍夫執導的復仇經典《奧塞羅》,莎士比亞詩意又切中人性的語言魅力,讓「獨白/對白說了算」的劇場傳統,始終砥礪著寫劇本的人。
-
戲劇新訊 「孕期限定」獨角戲
王世緯懷胎七月 產出《蜆精》
懷胎七月的劇場演員王世緯,抱定即使在舞台上臨盆也要演的決心,將她受孕以來,身體內外在經歷的種種變化,轉化為一齣「孕期限定」的獨角戲《蜆精》。王世緯說,過去她從來沒有意識到,少有人能夠兼顧母親與演員兩種身分,直到懷孕後,為了安胎不能進行激烈的身體操練與排演,推掉了不少演出,繼而產生對未來的焦慮:當孩子出生之後,她還能投入日以繼夜的表演工作嗎? 「如果孕婦被認為不適合演出,那麼就讓我來演;如果母親與女演員這兩種角色互斥,那麼我就要挑戰。」王世緯找來新生代編劇趙啟運合作,藉由自身懷胎的經驗,呈現台灣女性表演者躊躇於事業與家庭間的困局,並企圖透過這個作品,向劇場環境提出質問或者當成告別作亦未可知。「蜆精」象徵著女子、女子透過身體所醞釀保存的精華,更意味著順水漂流的命運,而懷珠的蜆,其珍貴又脆弱的雙重性,亦喻示了王世緯對自身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