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國際藝術節大發魔力 張藝謀首度跨界京劇
上海國際藝術節十月揭幕,除了有來自各地的參演節目外,特別引人關注的是知名電影張藝謀,首度跨界執導的京劇《天下歸心》。這齣戲取材《左傳》中〈鄭伯克段于鄢〉一段,傳統老戲亦有《掘地見母》講述同一故事,這次的製作匯集了京津滬等地頂尖陣容,但張藝謀此次標舉了簡約路線,要「讓京劇呈現出它最本質的美」。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藝術發展局藝術界代表選舉 戰況古怪激烈
因為近期「藝評獎」等風波,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藝術發展策略和藍圖也備受質疑,積極參與其中便成為影響政策方案的可能方式。於是今年的藝術發展局大會民選代表的選舉,不少藝術家躍躍欲試,令原本掌有席次的保守建制派備感威脅,戰況古怪激烈!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搬演《安平小鎮》 但看人世滄桑
繼去年將契訶夫的《海鷗》改寫為台語版,今年台南人劇團把美國劇作家懷爾德《小鎮》的改編為在地版《安平小鎮》,描繪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七年間的老安平,並對白色恐怖及省籍議題多所著墨,帶領觀眾看一個漁村轉型為新興觀光城市的歷史風華。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重拾琴弓 小提琴女王旋風登「台」
這位表情堅毅的女子,手上的琴與弓,就是她縱橫天下的利器鄭京和,少數能在國際樂壇與西方名家相抗衡的東方女子,她精采的演奏與錄音,總是能以犀利的力道直搗人心,銘印久遠。之前因手傷休養多時的她,去年重新復出,十月她將以六十五歲之齡再度來台,以貝多芬、舒伯特及佛瑞的曲子,與好久不見的樂迷們重溫當年。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現代化衝擊下 他們以舞步尋根
原舞者年度製作《Pu'ing.找路》以一位泰雅族青年為主角,描述他經歷現代化衝擊後回鄉尋找傳統文化的旅程,因此,他的「現實」匱乏有了出口,也與「神話」與「歷史」相遇。此劇由編舞家布拉瑞揚執導,面對非經現代舞訓練的表演者,布拉瑞揚嘗試增加身體與身體的接觸去讓表演者轉化、變換出不同動作,與過去原舞者從傳統出發的歌舞相比,「歌」還在,但「舞」已有相當的改變。
-
藝號人物 People 香港編導
何應豐 細火慢燉 就是「不急」
作為香港第一代的獨立劇場工作者,何應豐一路走來,始終站在邊緣位置,以不疾不徐、不刻意設定目標的腳步,在劇場中思索、創作。他理想中的「完全劇場」,演員及幕後設計群,從排戲的第一天就應該完全投入。他認為,導演不是獨裁者,而是要挖掘出不同人的生命經驗融合在一起。當然,有人說這個理想是個不存在於現實的烏托邦,但何應豐依然「不急」,在他的「烏托邦」裡細火慢燉每一個作品。
-
藝號人物 People 烏克蘭鋼琴家
莉西特莎 網路世界的福「音」傳播者
來自烏克蘭的鋼琴家范倫提娜.莉西特莎,有著亮麗的外型,是典型的「美女演奏家」,但她卻不願只待在高高在上的音樂殿堂,透過Youtube的錄音發表影像,她就像網路上的「音樂福音傳播者」,希望藉著新時代的新媒介,讓更多人進入古典音樂的美好世界。
-
特別企畫 Feature
雲門40.稻禾收成
天兔颱風遠離台灣的頭一個上班日,我們早早來到西濱公路近八里一段,準備封面人物林懷民的拍攝。 這天之前,天兔為中秋連假帶來的滂沱大雨,讓編輯部和雲門舞集人員連日神經緊繃,就怕氣候影響拍攝。好不容易,老天爺從前晚就收了風雨,這早天際綻放陽光,一行人心上的石頭才落了地。 但,此刻我們反擔心,陽光普照會不會壞了攝影師想捕捉的畫面感? 這次封面拍攝由攝影師陳敏佳操刀。選擇到西濱公路拍林懷民,是他的提議。「林老師給我的感覺,是個『一直在走路』的人;自己找到一個世界的舞台,找到在台灣生存的方式,一直走一直走,那絕對不是舒服的路。他的路一點都不平緩。我也想起雲門落腳的地方,從市區到城市邊陲的八里,所以我想把這個走了幾十年的抽象的路,變成他腳下真正的路。」 他相中位於八里台北港和火力發電廠間,西濱路旁一片滿布石塊的海灘。灘上四處可見的垃圾令人怵目驚心。空氣中淡淡的魚腥混雜垃圾臭味。忽然想起有人說,雲門在台灣,是「水泥地上開花」。四十年後,這朵奇花在邊陲站穩腳步、吐露芬芳,但台灣有些水泥地依舊不堪。 這樣的主題,陽光當然不是合適的配角。然而,就在架好器材後,遠方一大片雲層飄來,而林懷民也抵達現場。 面對我們選在這個奇怪的地方拍攝,林老師沒多問,走下灘頭直接入鏡。踩著腳下纍纍的石頭,他抬頭笑說:「真是篳路藍縷!」 「老師,《薪傳》時你們還搬石頭呢!」當然,這裡的石頭比起當時的巨石,豈止小巫見大巫。 走了一段,他駐足眺望海面,「有魚跳出水面哪,跳好高!」他歡呼著。片刻,完成拍攝,他又獨自對著大海坐了一晌。 不遠的排練場上,舞者等他,眾多行程等他。雲門的第五十年等他。但這一刻,看著暫時擱下等待,面朝大海的林懷民,忽然想把海子的詩送給他。 從明天起 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 ,劈柴 ,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 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 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
-
特別企畫 Feature
讀懂雲門舞集的5個關鍵詞
說到雲門舞集,你的腦中會跳出什麼? 林懷民、台灣第一個現代舞團、《薪傳》、東方身體、戶外公演、舞蹈教室 走過四十年,林懷民與雲門舞集就像台灣的代名詞之一,在國內,等於「文化」,在國外,Cloud Gate等於「台灣」,超強的「品牌力」,全台灣難出其右。 但,是什麼讓雲門走到今日的地位?雲門對台灣社會,又有哪些重要意義? 透過五個關鍵詞,讓我們來讀懂「雲門舞集」!
-
特別企畫 Feature
林懷民障礙
林懷民強大的意志力和掌控性格,以及他兼具理想與現實的創造力,源源不絕的好奇心、重視分享的人格特質,在在構築出一個充滿魅力、牢不可破的領袖形象。是這位讓所有雲門人視工作為「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領導人,讓他們發現了自己原來有不斷突破自己的勇氣和實力。 「林懷民障礙」因此確立。並非他編了無人能超越的舞作,或是成就一個萬夫莫敵的團隊,而是一個藝術工作者,如何在四十年間,不間斷、竭力、勤奮地發揮所有稟賦與能力,一次次征伐自己、積極求勝的過程。
-
特別企畫 Feature
禮敬大地 自然成舞
不像《薪傳》,從各段內容到舞者動作,猶有戲劇性的情節和身段,《稻禾》更像一闕典雅的田園詩,藉由舞者、影像和聲音織就一幅四季更迭的流動風景。舞者不再披上顏色深重的藍衫寬褲,鵝黃嫩綠的洋裝、牛仔褲和T恤,宣告即使在今天,人毋須標榜懷舊姿態,依舊能躺回自然的懷抱,隨自然天地原本的脈動,感受生命的起承轉合。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點滴堅持 「色」取台灣
初秋下午的雲門排練場,在專注而謐靜的氣氛中,發生了一場色彩調校實驗。這是雲門四十周年新作《稻禾》第一次的正式試裝。實驗的兩位主持人: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與建築師安郁茜,眼神專注地在天幕的投影,與舞者身上的顏色間來回跳動,不時低聲討論,然後令舞者們交換身上的顏色,來回確認最適合彼此的舞者與服裝;或在舞者跳動時,一起以手勾勒線條、或隨裙襬揮動手臂。當動作停止,只見安郁茜拿出尺來,走到舞者面前,一一丈量出能使服裝結構與動作更貼合流暢的布料數字,接著實踐大學前系主任黃麗琪所領導的執行團隊,立刻上前標示出裁剪調整的記號。 實驗順利取得新的數據,將進行修正。試裝結束後,林懷民與安郁茜落坐雲門排練場一隅,開始細訴這一場舞蹈與建築交融的實驗,透過這場對話,兩位同樣肩負著教育責任的專業工作者,分享了他們對於未來世代的看法和期望。
-
企畫特輯 Special
來自中歐的璀璨之聲
睽違九年之後,原名為「布達佩斯交響樂團」的「匈牙利國家廣播交響樂團」終於再度訪台。依然在該團桂冠指揮、榮譽藝術總監瓦薩里的帶領下,將為台灣樂迷帶來兩晚的精采音樂會,將演出李斯特、高大宜、孟德爾頌、貝多芬與柴科夫斯基的經典作品。其中高大宜的《嘉蘭塔舞曲》具備鮮明的民族風格,特別值得期待!
-
即將上場 Preview 溫州、永康、大稻埕 看戲趴趴走
超親密小戲節 藝術家奇想玩「物件」
今年的超親密小戲節以「物件劇場」命題,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共同以「物件/偶」為元素,發表創作。在國際節目部分邀來「玩具劇場」、「默劇與偶戲」、「物件(材質)劇場」形式發展成熟的團隊,國內演出則邀請台灣六位資歷豐富的劇場人加入創作,讓現代劇場語言和偶戲對話或拆解重組。演出場域更首度加入了氣氛古老的大稻埕,讓人格外期待在此能看到什麼樣的小戲風景!
-
即將上場 Preview 無人劇場 機械手臂當主角
《罪惡之城》 反思科技過度發展之惡
今年「數位表演藝術節」的重頭戲《罪惡之城》,是國內首見的科技媒體無人劇場。由視覺藝術家王俊傑和「豪華朗機工」團隊製作,描述地球因資訊過度發達,導致毀滅前的廿四小時發生在大賣場中的故事,呈現資訊爆炸下人類生存狀態的改變。特別的是,《罪惡之城》以機械動力、裝置、影像的運動組合,代替真實演員的在場表演,創造全新的觀賞經驗。
-
即將上場 Preview 印度流浪後的體悟
林文中《小.結》 放下所有找自在
走過印度與峇里島,三個月的流浪為編舞家林文中帶來什麼?新作《小.結》呈現了他這段期間的思考,一段一路丟棄的旅程讓他體會了放下的自在,於是他試圖在作品中剝除舊有、直至空無從「小」至無,是結束,也是個新的開始。
-
即將上場 Preview 《關於活著這一件事》的大哉問
周書毅獨舞 光與身體的時間對話
首演於去年的香港藝術節,周書毅的獨舞《關於活著這一件事》今年回到台灣,持續與「光」共舞,並進一步從「光」引出日月流轉、轉瞬即逝等對於生命與時間的隱喻,進行身體語彙探索之旅的整理。多位藝術創作者的參與,也讓這樣的提問與回應更形豐富。
-
即將上場 Preview 臺北國際現代音樂節
國際大師連線 注入傳承與創新
今年「臺北國際現代音樂節」的最大重點,就是邀到名聞國際的鋼琴加陳必先擔任駐節藝術家,透過她豐富的現代音樂演奏經驗,也把許多重量級的現代曲目首度引進台灣。音樂節曲目中,除了有魏本、費德曼、史托克豪森的經典之作,也有以「成雙成對.中西合璧」為題邀約台灣三代作曲家創作新曲,傳承創新並現,精采可期!
-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歐巡音樂會@台北」
歐巡曲目精華展現 台灣樂迷先聽為快
NSO將於十一月份,由音樂總監呂紹嘉領軍,在暌違十六年後,再度踏上歐洲大陸,展現穩健又具特色的樂團實力。除了多樣化的西方古典曲目,也獻出台灣作曲家的精采樂曲,把台灣的音樂訊息帶給歐陸樂迷。出訪之前,先以「歐巡音樂會@台北」音樂會,要讓台灣樂迷一起為加油打氣!
-
即將上場 Preview 人聲多媒體跨界製作《無》
用歌聲說故事 齊聲合唱生命之「無」
從德國文學家赫塞小說《流浪者之歌》發展構想,台北室內合唱團的新製作《無》,是一場「類劇場」的合唱展演,結合電子音響、舞台燈光及美國華盛頓大學「數位藝術與實驗媒體中心」所設計的多媒體影像,演繹人生「從無到無」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