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欣寧
-
藝術節 第十六屆皇冠藝術節
奇花異朵各繽紛 三十世代殺出新血路
去年因著創作者年齡、資歷,偶然成就了藝術節「殺出純熟好手新血路」的主題,今年擬定策劃方向時,皇冠索性也循此脈絡,邀請四組創作者:舞蹈空間資深舞者董怡芬、鄭伊雯,「安娜琪舞蹈劇場」團長謝杰樺與新加坡新典舞蹈工作坊,詩人導演劉亮延與新團體狂想劇場,分別演出精采新作。
-
一本藝術經
孫維新 寓教於樂 天文學者打造劇場夢
知名天文學者,現任台大物理系暨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的孫維新,曾經是個愛好舞台藝術的「文藝青年」,從京劇演到舞台劇;當他成為一個科學教育者,他也欣然透過他醉心的表演藝術,來傳授他一樣醉心的天文科學,三年內籌劃三場大型舞台劇,展現科學家的戲劇人生。
-
藝@書
創造的美好時代
從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與美國設計家伊姆斯夫婦的傳記中,我們看到了創造的美好,就是自然優遊於不同的材質間,以創造之心自在地選擇最適切的表現方式。
-
舞蹈
群星年度競技 一覽芭蕾的經典與創新
每年的芭蕾盛宴「國際芭蕾舞星在台北」今年已經來到了第五屆,除了一樣邀來各大名團的明星舞者展演精采經典舞段,主辦人王澤馨更特地請舞星們也帶來他們的現代芭蕾舞碼,讓台灣觀眾一次盡覽芭蕾的經典與創新的繽紛多姿。而這次更同時邀請了韓國環球芭蕾舞團的舞劇《沈清》,王澤馨希望透過這個演出,讓台灣觀眾了解,「東方人也可以把芭蕾跳得精采又好看!」
-
藝@書
說故事的自由
當自由如空氣般理所當然地存在,我們對自由的歌頌,相較於那些仍在不自由的拘禁下奮力呼求自由的人,總有幾分錦上添花的虛空。不曾體會過受限與禁制,我們如何能夸夸談論自由?從這個標準來看,伊朗籍的阿颯兒.納菲西與中國的章詒和,則毫無疑問地,都可作為持續以書寫追尋實踐自由的代表人。
-
特別企畫 Feature
周書毅:希望十年後的我還是能懂得「活在當下」
這次因為《PAR表演藝術》雜誌的邀請,要寫一封信給十年後的自己聽起來這封信會很「重」應該會是滿滿的一整箱吧! 但我心裡想真的能夠寫嗎?能夠想像?我們真的能收到那封信嗎?那會寫些甚麼呢?關於什麼?寫給什麼樣的自己? Q:十年後的我? 我不知道怎麼動筆因為實在不知道該怎麼樣跟十年後的「我」對話一直以來我覺得跟舞者們的合作是我很滿足的事,所以「我」其實沒有那麼重要,應該是「我們」那我們呢?我想那時的我們會一直在跳舞的路上,找到舞蹈與人的溝通方式,找到新世代的舞蹈與意義,還有舞蹈在台灣的價值。我想那會很棒! Q:為什麼要寫信給十年後的自己? 我想那是因為我們都需要對自己有所期望,那是生命很重要的動力吧?! Q:我會想知道十年後的自己嗎? 我想不過就是多了十歲,因為其實我並不想猜測那時的自己,雖然不代表我沒有期望,但生命真的深不可測,充滿意外也充滿驚喜,所以希望十年後的我能夠還是懂得「活在當下」。 Q:十年的改變與不變? 不變的是跳舞,改變的也會是跳舞;不變的人,改變的也會是人。那環境呢? 我希望我能在未來十年裡,跟著舞者們不斷的在舞蹈中發現問題,透過創作去更新思維與教育的制度,為下一個十年帶來舞蹈的新願景,哇!是一個大的希望,所以要讓台灣的舞蹈人有更多的溝通。 Q:我會身在何處? 不知不覺已經租屋十多年了,如果從小算起,那可又不止了。我能夠感覺十年後持續的遷移與流浪,也在心中期望有個穩定的住所,但什麼又是穩定呢?也許流浪才能使我穩定吧! <s
-
特別企畫 Feature
林祐如:期許在面對想要的當下,能勇敢選擇
親愛的未來的祐如: 我很相信自己的選擇,信任那些決定的當下。 所以你有沒有,這麼篤定勇敢地繼續? 十年後的我, 是否仍記得天天將笑容與擁抱拎在身邊? 請你記得,它會增加你的,和夥伴的生命熱度。 生命需要溫度,需要速度,緩慢的或者飆快的!需要人,需要感受,需要你的手,也需要給你一隻手,人是人的養分,生命的溫度就這麼來 我得這麼期許自己,別被冷漠打敗。 我猜那張臉和那顆心,不過是多了皺紋和歷練,沒有改變。 這些年漸漸能勇敢選擇合作對象,舞跳得愈來愈少,但我希望能維持,一週要上幾堂好課,不只是挑好老師,而是自己怎麼面對一堂課,相較於當年在舞團大量的表演,我一直思考能如何繼續進步與累積,這對我來說很重要。二○○七年在書毅的鼓勵下,我嘗試編舞了,希望未來能繼續。日子一天天來,硬碟一個接著一個進駐,像樂高一樣足以堆疊出結構。花在咖啡廳的費用大大增加,因為必須有好多時間咀嚼思考,然後,有永遠遇不完的問題,決議仍不夠完美的討論,新的案子,新的想法,開不完的會不知道十年後的你怎麼維生?希望不是靠教課,那會耗掉好多時間,我想要專心跳舞專心創作,不想嘴巴開開,站在路邊喝西北風。 劇場這個黑盒子,隔離了盒裡盒外,也分隔了對表演藝術熟悉及陌生的人們。 十年後,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會不會還是很難理解表演藝術的價值? 匱乏的觀眾群,如何期許表演團體有多大的產值?國民教育與劇場工作者是否群起企圖培育及延伸文化教育?前幾年我在台灣大學的社團裡教課,學生說:「我從來都不知道衣服真的可以擠出汗水!我從來都不知道全身酸痛可以那麼痛!我從來都不知道記動作配音樂那麼難!我從來都不知道,我跟我的身體那麼陌生」哈!舞蹈真的是個好抽象的語言,也一直是很難被理解的一類,從接觸到喜歡,會需要好長一段過程,而大多數的人會慢慢離開。我告訴他們:「先當運動吧,一星期一次,如果因為這堂課,未來的五十年你們養成走入劇場的習慣,就成功也值得了!」幾年後,有學生跟我說:「我好喜歡劇場,我從劇場認識自己。」看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旗艦的未來 共同的遠景
自從兩廳院邀請日本劇場導演鈴木忠志執導的製作《茶花女》首演以來,引發了台灣表演藝術界與觀眾的熱烈討論,議題從劇場的美學到製作的內涵,更延伸到兩廳院「旗艦計畫」的制度與內容,以至國家資源的公平與否等。為了讓各方對話更有意義地交流,本刊在三月初舉行了「兩廳院旗艦計畫座談會」,邀請了兩廳院與表演藝術界人士與會。在此刊出當日座談內容精華摘要,以饗讀者。
-
幕後群像 當代藝術家、舞台裝置設計
陳界仁 讓舞台幫助擴散演員的能量
活躍於當代藝術界,創作類型涵括攝影、行為藝術、錄像裝置的陳界仁,雖然參與舞台設計裝置的作品只有《軍史館殺人事件》與《荒原》,但以精簡、詩意而強悍的意象,令人驚豔且難忘。他說他的任務,是「讓舞台幫助擴散那能量」,「我常想的,不是台詞講了什麼,而是當演員沉默,意象仍然流動。這才是舞台的作用。」
-
企畫特輯 Special 領軍喬治亞國家芭蕾舞團訪台演出《天鵝湖》、《吉賽兒》
不朽的芭蕾伶娜 卅二鞭轉丰采再現
曾是波修瓦舞團第一女主角和美國芭蕾舞團首席舞者的妮娜.安娜妮婭舒薇莉,廿年前曾首度訪台主演《天鵝湖》,以兩度表演黑天鵝的卅二鞭轉絕技,成為台灣觀眾心中的傳奇。如今擔任喬治亞國家芭蕾舞團藝術總監的她,將領軍訪台親展天鵝公主丰采,超越芭蕾伶娜的年齡限制,再現舞台傳奇!
-
舞蹈新訊
焦點舞團《逆》 經典重建X新生代編創的共舞
由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應屆畢業生組成的焦點舞團,雖無固定駐團編舞家,而是以每年重演國內重要編舞家作品的方式,讓接受多年訓練、技巧紮實的學生舞者們擁有一個繼續跳舞的平台。創團七年來,曾經重製演出的重要作品,包括林懷民《白之Ⅲ》、張曉雄《春之祭》、孔和平《蘭花鑼鼓》、楊銘隆《東風再現》、鄭宗龍《記憶》等,同時亦推出學生編舞家獲獎新作,令每年年度公演頗有集結編、舞精銳、一氣盡出的意味。 今年在經典重建方面,帶來羅曼菲於一九九七年為學生編創的《無伴奏》,並由當年原舞者,同時亦是雲門舞集2創始團員的楊孝萱擔任重建。新創則主打香港城市當代舞團駐團編舞家邢亮為此次公演量身訂做的新作品《無題》;邢亮甫於去年秋天在香港發表《六度》,從「無色無相」、「無我無涯」等概念出發,挖掘「天人合一」的身體動作觀,這次亦以「無」為題,讓人好奇是否延續前作的探索。此外,另有十一支新銳創作者的舞作發表,展現年輕創作者的機敏、幽默與想像,也足見編舞新世代火力全開的創作力。
-
焦點專題 Focus 延伸聆賞II
絕美舞姿—芭蕾狂潮全台發燒
從二月底到四月底,無論是電影螢幕或劇場舞台,都可看見芭蕾女伶的身段與舞影,不管從窺探伶娜心事,或直擊台上唯美演出的角度,五花八門的精采舞藝,在足足兩個月內任君挑選!
-
藝@書
找回肉體的呼喊與存在
《茶花女》一劇演出後餘波蕩漾,但也讓人對鈴木忠志的劇場美學充滿疑問,透過《文化就是身體》這台灣第一本鈴木忠志著述集結之作,即便未必能讓觀眾全面釋疑,但也提供了另一條解讀鈴木忠志的蹊徑。
-
特別企畫 Feature 第一個跳進烏帕塔舞團的台灣舞者
余采芩 藉《春之祭》紅衣狂舞 淬煉出自己的靈魂
在還沒去德國前,余采芩在網路上看到碧娜早期作品《春之祭》中的經典舞段紅衣女子激烈的七分鐘獨舞,看完這段強烈懾人的獨舞,余采芩半晌說不出話,腦中浮現的,是自己跳這支舞的景象。「說不上來,當時我感覺到一種很強烈的connection(聯結)存在我跟那個角色之間」當時她並不知道,有一天自己會以這個角色、這支舞,跟著烏帕塔跳遍世界各地。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旅德舞蹈家
孫尚綺 文本為鑰 開啟身體舞動
旅居德國柏林的舞者暨編舞家孫尚綺,「兼具東方與西方」的當代身體風格,讓他在德國舞壇備受矚目。在以DialogueⅡ獲得二○○七年斯圖加特國際獨舞藝術節編舞金牌獎後,除了曾應邀與威廉.佛塞與莎夏.瓦茲的舞團演出,他的編創腳步也從未停歇,常從令自己動心的文學作品出發編舞,他說:「我認為一個好的文學作品是in body的,會讓身體不斷產生反應;可以說,好的文本就是一個舞譜。」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現象觀察之八:以舞蹈點亮「台灣之光」
訓練多元創意多樣 精準舞步國際名揚
台灣舞蹈人才近年來愈來愈受國際矚目,除了被稱為「瑪莎.葛蘭姆傳人」的許芳宜,更有許多年輕舞蹈人在國際發光發熱。今年的舞蹈星光更顯璀璨,從周書毅、黃翊的編舞創意,到許友俞、簡良哲、朱桂賢、吳孟珂在國際大賽中的獲獎精湛舞藝,台灣成為當代舞壇重要品牌,看來指日可待。
-
藝@書
作品是最好的生平介紹
《王童七日談導演與影評人的對談手記》與《骷顱與金鎖魏海敏的戲與人生》皆以傳主談論創作歷程與作品分析為傳記主體,卻不因為集中剖析創作而予人過於專業、閱讀艱澀之感,反而透過傳主口述創作時的心理歷程、反覆琢磨作品的經驗,令表演藝術工作者「台上/幕前一分鐘,台下/幕後十年功」的箇中甘苦躍然紙上,也令讀者見識到對「細節」的注重,如何造就藝術大師的耀眼成就。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大師藝術創作進駐 兩廳院美感躍升
自去年十二月底起,兩廳院因為兩位現代藝術大師作品的展出,更增添了藝術氣息。其中「現代水墨畫之父」劉國松是特地為兩廳院貴賓室創作了全新的長幅水墨,而雕塑大師朱銘則是在兩廳院發表了最新創作系列《立方體》。
-
藝@書
框架之外,讀出新表演
黑眼睛文化的「劇場手邊書」系列自○七年底開始發行,至今已推出至第九本,端出的菜色也盡是過去較著重劇本和史料的台灣劇場著作少見的方向。近期出版的兩本《空間的表演》與《當代歐洲新舞蹈―表演:反舞蹈、非身體》,更讓人不約而同讀到了一條表演藝術未來的可能路徑―― 框架之外。
-
特別企畫 Feature
真正的時尚 是把思想穿在身上
相較於巴黎、米蘭、倫敦、紐約四大時尚之都,比利時的時尚設計雖然晚發,卻爆發力十足。數個世紀的醞釀蓄積,直到一九八○年代,安特衛普六君子(The Antwerp Six)和馬汀.瑪傑拉(Martin Margiela)趁勢以平地一聲雷的姿態,驚醒沉睡許久的時尚界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