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垠慧
-
藝@展覽
在意識斷裂間的slide show
二○一五年獲得臺北美術獎首獎的王湘靈,在個展「快要降落的時候」中使用北美館地下樓相鄰的兩個展場,第一展場陳列「快要降落的時候」系列影像,與記憶相關;而在與此空間等大的第二展場裡,則展出聲音裝置《回應》,牆上的投影畫面均為空白,展陳方式與第一展場呈鏡像相對。除了延續之前對個人經驗的探討,她期待在更大的架構下,講述人在當代生活呈現的生命樣貌。
-
藝@展覽
日常中的荒謬 現實中的黑色幽默
長年旅居國外,藝術家黃海欣常帶著外來者的視角觀看生活周遭發生的情景,從中找尋引人遐想或荒謬的視點,以天真童稚的畫風,重新詮釋映射的現實。現正推出她籌備兩年多的個展「祝你有美好的一天」,包含「週休二日」、「動物園」等系列,透過粗略梗概的圖像,結合獨特幽默感,記錄當代社會表面勝於實際意義的社會百態,刻畫當中的不安、寂寞、怪異與可笑,像在畫布上演的荒謬劇。
-
藝@展覽
漫遊台澳城市「小說」地圖
正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的「小說:雙城計畫」,由台灣與澳洲伯斯兩地聯手展出十三位(組)藝術家的作品,藝術家們透過影像、物件、空間裝置來「寫小說」,述說故事,除了是對地域回憶的想像摹寫,在斷裂的時代下,也試圖透過私人、無關緊要的「小」說,與自身回憶或不復記憶的經驗相遇。
-
藝@展覽
夜裡的更衣間
正在双方藝廊展出的兩檔個展廖建忠的「更衣間裡的蛇」與陳萬仁的「夜太美」,各自以極度仿真的手作和無限制的影像迴圈,打造出具遮蔽、曖昧與促狹的想像趣味。廖建忠在每一個仿真的動作中,展現創作者身體介入的強大力量,陳萬仁的影像則是創造出一個時間失能的空間,呈現身體在數位技術環境中被符號化、扁平化的處境。
-
藝@展覽
解構框架 展現當代亞洲的多元
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的「亞洲藝術雙年展」,以「來自山與海的異人」為主題,擔綱策展的台灣藝術家許家維與新加坡藝術家何子彥,以「贊米亞」的山地和「蘇祿海」為策展指涉的地理和隱喻對象,邀請來自十六個國家、卅組藝術家及團隊,透過繪畫、裝置、錄像、行為表演、工作坊等,展現當代亞洲的多元世界,探討人與自然、歷史、科技等之間的關係。
-
藝@展覽
刺青,作為一種身體藝術
刺青是藝術嗎?正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的「TATOO刺青身之印」,從技術、信仰、識別與認同面向,梳理刺青在不同地域、歷史文化發展的獨特脈絡,透過文獻、攝影、繪畫、手稿、矽膠人體繪製等方式呈現,勾勒刺青於世界版圖、區域文化及當代的美學發展過程。
-
藝@展覽
看美少女的美術史
日本的美少女次文化,透過雜誌、動漫甚至小說,積累出豐富迷人的樣貌。正在北師美術館展出的「美少女の美術史」特展,由日本三位資深美術館員組成的「三枝眼鏡研究所」策劃,從浮世繪、洋畫、日本畫、漫畫、當代藝術等超過六十位創作者共逾兩百件作品,梳理浮世繪以降三百年的少女文化發展。
-
藝@展覽
在池田亮司的數據宇宙漫遊
池田亮司是極簡電子音樂先聲,藉由數學原理建構一套宇宙時空圖譜。一九九○年代起,他便透過電腦、控制器等世人眼中的高科技設備,賦予聲音與影像不同的美感。這次於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在亞洲睽違十年的大型個展,選件涵蓋大型聲音雕塑、視聽裝置、燈箱等作品,以及數件為本展量身打造的平面新作,兼具微觀與宏觀的視野,遊歷展場一周,猶如和宇宙對話。
-
企畫特輯 Special
環境韻律的考掘 城市未來的想像
今年邁入第四屆的「臺北白晝之夜」,以近年匯聚高科技、媒體、百貨及畫廊產業的大直、內湖區域為基地,除了展現新城區兼容並蓄的年輕活力,藝術總監胡朝聖也藉由「雙面芭蕾」主題,試圖傳遞一個城市文化的生成在每日操演的過程中,讓生活在此的人逐漸產生認同,便是城市精神的展現,也是本屆「白晝之夜」的想望。
-
藝@展覽
眾聲喧嘩的妖氣都市
接續去年國立臺灣文學館策劃的「魔幻鯤島.妖鬼奇譚」特展,正在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舉辦的「妖氣都市鬼怪文學與當代藝術特展」,從台灣文學出發,集結當代藝術家與建築團隊、插畫家、聲音及劇場藝術家、VR╱AR電影動畫遊戲團隊共卅四組創作者一同展開尋妖之旅,將現階段台灣妖怪創作檔案做一階段性彙整,同時也和數位科技結合打造妖怪世界。
-
藝@展覽
望向天台的淘寶幻城
「天台朱駿騰個展」現於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展出,這件三頻道錄像的拍攝,源自去年朱駿騰在騰衝駐村的見聞。位於中緬邊界的騰衝是中國翡翠進出口和加工的重要門戶,如今則有各種豪宅開發計畫,近年更隨著老城區都更計畫的腳步興起挖玉熱潮,朱駿騰將相關敘事線以影像呈現,訴說當代淘寶的奇觀。
-
藝@展覽
從大熊貓說起 窺見國際外交小史
許家維的創作習於從微觀角度闡述歷史,如《鐵甲元帥》、《回莫村》、《廢墟情報局》等,結合歷史田調、紀錄片、偶戲、舞蹈、文學等元素,試圖打破單一歷史書寫的慣例。正在北師美術館展出的「熊貓、鹿、馬來貘與東印度公司許家維個展」,則透過《黑與白熊貓》、《黑與白馬來貘》、《武士與鹿》等作,回溯亞洲的殖民與近代史。
-
藝@展覽
行之筆墨間的「道」
華人藝術家楊詰蒼在暌違廿年後再度來台舉辦個展,這次「地獄 天堂」個展,展出楊詰蒼「千層墨」、「十一日談」與「還是花」等代表系列。楊詰蒼以西方藝術世界為鏡,從熟悉的筆墨文化為底蘊,探究普世的價值,「千層墨」昇華了地獄的黯黑,「十一日談」則建立了烏托邦的幻想天堂。
-
藝@展覽
從地方到他方的遷徙故事
由台灣策展人吳尚霖與韓國策展人金潤瑞共同規畫的「移動與遷徙從地方到他方的故事」國際交流展,為高雄市立美術館和韓國京畿道美術館聯合推出的策展,展出十九組、共廿二位台、韓及歐洲藝術家的作品,檢視人類遷徙的軌跡。
-
藝@展覽
潛行當代世界的烏鬼幻形
「烏鬼」一詞常見於民間傳說,除了十六、七世紀被指稱為東南亞區域的原住民和奴工,也作為對外來者等非我族類的代名詞,台灣也有不少以「烏鬼」為名的地點。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的「烏鬼」,即藉由台灣與東南亞的鬼魅傳說,探討傳說背後的歷史、種族、殖民與殺戮議題。
-
藝@展覽
雕刻物件 召喚過往靈光
擅長透過精細且繁複的雕工與上色,展現物件經擁有者長時間使用後痕跡的木雕藝術家楊北辰,在毓繡美術館推出的個展「沉靜蒼茫:從記憶走向歷史」中,即展出一九九七年開始創作的「記憶物件」系列,至近期完成的新作「歷史系列」等共十五件寫實木雕作品。無論是名人提包還是古籍,楊北辰從對物件細節的要求,雕鑿出物件蒼茫而迷人的微光。
-
藝@展覽
踏訪洋上村 向水墨前賢致敬
受水墨畫家余承堯啟迪甚深的李賢文與林銓居,在「原鄉溯寫」聯展中,呈現兩人循著余承堯憶繪故里的彩墨《永春洋上鄉形勢圖》,先後前往福建永春縣洋上村造訪的見聞寫生與創作。三位分屬不同世代、生長背景的水墨創作者,透過筆墨交流、也傳遞對前賢的孺慕之情。
-
藝@展覽
空總的轉身 「再基地」續延實驗精神
原本的空軍總部,今年八月轉身成「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在這個新的文化場域,藝術家王俊傑策展的「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以宣示的姿態,讓參展者將自身創作連結空總的歷史脈絡,提問藝術及思想作為建構當代文明與身分的本質之外,作品也如穿針引線的角色,引領觀者居間漫遊行走,領略建築的特殊氛圍。
-
藝@展覽
馬格利特的鏡相世界
超現實派畫家馬格利特擅長將日常物件拼組出超現實、富含深厚寓意的畫面,而他傳世的生活影像,則提供另一道探究其創作的思考渠道。現正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的「揭相:馬格利特影像展」,陳列一九一四年至一九六七年間拍攝的一百卅張照片和七段影片,當中的馬格利特,彷如演員似地展現多變的個人形象,但精心設計的構圖,也如其畫作一樣是對生命的詩意探詢。
-
藝@展覽
菜園裡的蟲文藝術家
首次受邀來台舉辦「蟲文展」的朱贏椿,將與蟲子的各種邂逅,出版成書、也打造出獨門的「蟲文藝術」,他自己開田種菜,幾年來吸引眾多昆蟲駐留,牠們在田地裡產卵、孵化、成長,完成生命的輪迴,偶爾受邀客串當「藝術家」,朱贏椿以「開半畝田,種五年菜,邀百種蟲,集千形文,成一本書」說明《蟲子書》系列的創作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