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慧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成為視障者的眼睛
口述影像是傳播平權的實踐,是一種透過口語或文字敘述,為視障者傳遞影像訊息,協助他們克服生活、學習和就業環境中各種影像障礙的技術。而口述影像師的工作則是將靜默的訊息,如空間布景、人物表情、動作等,用語言加以解說、描述。口述影像有別於明眼人的觀看邏輯,作為視障者與世界的連結方法之一,並不是單純的現場報讀,而需要進行繁複的準備、反覆觀看影像並整理相關知識,口述者亦必須敏銳感知現場狀況,才能提供精準、適當及流暢的資訊,以促進視障者與社會的雙向溝通。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舞動人生 向「最好的夥伴致敬」
暌違三年,我們終於再度能在劇院舞台上看到許芳宜。九月下旬演出的「Salute」,除了有她編創的雙人舞《我心我行》、為多國年輕舞者而編的Interweave,她也將親自演出兩齣舞碼,並邀得英國編舞家馬利芬特夫妻共舞。年過四十,仍能在台上精湛起舞,許芳宜說:「這次『Salute』就是要跟我最好的夥伴致敬。」她笑笑地往胸口比畫,職業舞者完熟的財富都在這裡了。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羅文瑾《深淵Abyss》 探看人性風景
編舞家羅文瑾以其一貫對存在主義的關注,交出了新作《深淵》。舞名看似沉重,但她急急否認了這個說法:「『深淵』是人的本性,人出生之前待在黑暗的子宮,那也是深淵,深淵可以是庇護港,也可以是想逃離的所在。」「我喜歡一句話,形容傷心時『我的心裡裂出了一個深淵』,我想,深淵藏在每個人的心底。」 在舞台呈現上,懸掛的白色橡皮圈編織而成的繩索上,吊掛著白色衣物,強烈的視覺效果壓縮了六名舞者的行動空間,舞台地板也以可移動的棧板塑造出不穩固的移動狀態,創造出充滿張力的人物關係,不僅呈現深淵的窄仄、不安,也呼應了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所說的:「人是一根繫在動物和超人之間的繩子。也就是深淵上方的繩索。走過去危險,停在中途也危險,顫抖也危險,停住也危險」。 羅文瑾從人面對「深淵」的動物性、人性到超人性,嘗試在舞作中表現人的依靠、對抗、利用與掙扎,並與音樂人米莎、孟濂以電吉他為主旋律,並配以長號、double bass、鼓等四名現場樂手,以變化多端的搖滾曲風呈現出深淵的重量感。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中國編舞家
楊朕 逼視生活 直面危險政治
自陳自己不是那種閉門苦練,雕琢肢體的編舞家,楊朕慾望指涉的對象不只藝術,更多是生活。「我愈來愈討厭舞蹈了,大概是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冀求改變,所以失望、不滿也更強烈。我不覺得我的作品是舞蹈,我在乎其他的。」對他來說,當代藝術必須具備社會性,中國現代舞推手曹誠淵說他是異數:「願意以舞蹈來反思國家、社會和個人之間的關係,甚至直面許多人避之則吉的政治議題,既危險又刺激。」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混亂變局中 期待曙光再臨
甫於六月下旬宣布接任未來三年的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一職,來自新加坡的鄧富權之前曾在泰國旅居工作十年,對泰國當代藝術發展有其獨到觀察。他指出曼谷創意飛揚的「黃金時代」已過去,在現今軍政府統治下,泰國的藝術自由被限縮,加上去年泰皇辭世,鄧富權以「極端轉變」來描繪泰國當代藝術當下現況。但他也相信,善於融合、變形的泰國人面對這艱難時刻,可以「再出一個不同的招、不同的作品,藝術家的時間會跟著情況轉變、適應」。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泰國編舞家
皮歇.克朗淳 打開傳統這本書 讓觀眾知道其中沒有秘密
曾經來台演出《泰國製造》、《我是惡魔》等舞作的皮歇.克朗淳,應該是台灣舞迷最熟悉的泰國編舞家了。身為泰國傳統箜舞舞者,克朗淳卻投入當代舞蹈創作,不僅成立了泰國第一個當代舞團,更建造了屬於舞團的獨立表演空間「象劇場」。將在八月三度訪台演出《靈薄域》,此作挑戰了泰國人對死亡的恐懼,從傳統跨越到當代的克朗淳,他說他想做的是「把(傳統)這本書打開,告訴觀眾,這裡沒有任何秘密,這裡面都是知識,人們擁有這本書,請用一種新的觀點來看這些內容。」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林宜瑾「親近土地計畫」 兩檔作品接連上場
近年作品多強調「台灣身體」的編舞家林宜瑾策畫的「親近土地計畫」邁入第二年,依循慣例,除了專業表演藝術工作者外,素人表演者也未缺席本屆演出、創作及講座,林宜瑾指出,透過跨界交流,期能反思所熱愛的土地面臨的現實。 演出計畫分為兩部分,八月底為與素人合作的在地舞蹈劇場「春泥II眾聲相」,聚焦台灣日常的「菜市場」,從空間場域變遷的張力與衝突,觀看人的存在與故事,林宜瑾與文本阮少泓將帶領六位素人表演者加上三位專業表演者,琢磨真實與粗獷的身體特性,探討生命經歷時代遷徙所留下的複雜「眾聲相」。 九月中,依地創作「看見看不見II」將與觀眾穿梭在板橋435藝文特區的空間。創作者們將為特殊場域創作出屬於場域特有的作品,提問、質疑,堆疊空間低語,演出作品有李南煖《ㄇ計畫秋》、王玟甯《oiseau鳥》、林宜瑾《逝水間》與蘇奕竹《光影設計》。此外,相關的三場延伸座談皆為免費參加,相關訊息請見「壞鞋子舞蹈劇場」臉書專頁。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提問與創作 愛情與孤獨
在陶身體劇場三度抵台,六月初於雲門劇場演出《6》、《7》前夕,本刊協同雲門基金會合辦了這場陶身體劇場藝術總監陶冶與YiLab(一當代舞團)藝術總監暨兩廳院駐館藝術家蘇文琪對談,從藝術、科學、哲學到生活、愛情,無所不包。 這晚,我們聽了二○一六年至歐洲核子研究組織藝術與科學倍速合作計畫Accelerate@CERN(後簡稱CERN)駐村回國的蘇文琪談科學;聽了以「數字系列」驚豔了世界舞壇,以純度超高的肢體風格為人所知的陶冶,分享他「與一般人無異,甚至更俗」的熬夜有病追劇心得,還見識到他樂於閃瞎眾人眼睛,曬妻子段妮恩愛的各種閃光,依然不忘逼問文琪情史的功力藝術家們走下舞台,掀開面紗,剖析內心,不只談創作的極限,也分享了日常的調適、愛情的力量堪稱是一場含金量超標的對談。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現代舞者
簡晶瀅 她的醜與髒 迸發野獸能量
嬌小的個子,卻有充滿爆發張力的肢體,反差之強烈,讓看過簡晶瀅跳舞的觀眾無不印象深刻。今年初以《輪》獲得第17屆英國國家舞蹈獎「傑出女性表演獎(現代舞類)」的她,自承擺不出「美」的姿態:「美一直是我的障礙。對我來說,我的美並不是古典,我的美就是要怪。」她的怪與瘋狂被阿喀郎提升了等級,變「髒」又變「野」,卻讓舞蹈長出新東西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泰國旅遊,你「看」到什麼?
泰國,高居國人東南亞旅遊人數首位,多元、包容、歡迎外來者,讓泰國文化豐富繽紛,擅於從他國擷取文化元素,重新賦予「泰式」獨特的五味雜陳,也予外來者「任何事物都有可能發生」的期待心理。國外旅客經常參與的文化娛樂活動也包含了觀光劇場表演,透過這些演出,旅客看到的是什麼樣的「泰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曼谷觀光劇場地圖
國外旅客經常參與的文化娛樂活動也包含了觀光劇場表演,透過這些演出,旅客看到的是什麼樣的「泰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台灣創作者眼中的泰國
許家維 古老事物已消失於日常,但仍存於傳統表演中
一九八三生,其錄像作品多探究現實與幻象、歷史與當下間的間隙,融合當代藝術與電影的語言,並透過建立鏡頭以外的事件,連結歷史所未及的人與地方的關係。作品《回莫村》描繪泰北邊境被遺棄的軍隊所面臨的多重文化交錯、不被認可的尷尬身分及邊境地區孤軍部隊的故事,於二○一七年獲第十五屆台新藝術獎的年度大獎。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台灣創作者眼中的泰國
陳武康 現代又傳統、融合又大膽的國度
驫舞劇場藝術總監。二○一六年首次與泰國編舞家皮歇.克朗淳(Pichet Klunchun)合作,於台北寶藏巖進行跨國「身體的傳統」交流計畫,克朗淳於此次交流中分享了從泰國傳統舞蹈中發展出的Circlewith exits all around技巧;二○一七因國藝會支持的「打開羅摩衍那的身體史詩」專案赴泰國,再度開啟與克朗淳的合作交流。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台灣創作者眼中的泰國
吳文翠 以祭儀身體與泰國少數民族接上地氣
梵体劇場藝術總監。一九九五年開始接觸舞踏,以祭儀式的身體演出為特色,二○一五年參與差事劇團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里山計畫」,於日本、美濃、台中、泰國演出。二○一七年三月七日至十七日至泰國Tha Long村進行「湄公河里山」第一階段初探。
-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新作
黃狄文《小王子》 在沙畫中悠然起舞
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的新作《小王子》,讓黃狄文重拾其戲劇文本分析的看家本領,要讓曾受過專業戲劇、雜耍訓練的廿位兒童舞者一同進入沙漠,進入不同行星,進入成長,進入各種關係交織的奇幻世界。此外,黃狄文更邀來香港沙畫藝術家海潮合作,「海潮的角色就是擔任飛機師,舞台上有一個飛機裝置,這也是海潮發揮力量的地方」,在機中作畫的海潮,作品將以巨型實時投影與舞者們互動。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舞蹈表演工作者收入抽樣調查—過程說明與調查結果
舞蹈身體的養成完全靠時間累積,訓練更是日日不斷無法偏廢,不管是獨立接案者或是駐團舞者,他們為演出投入的時間成本極高,但反映在收入上,數字則是令人心驚。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現身說法:舞者鄭皓
面對熱愛與生存 不悲觀也無法樂觀
回到基本面來講,雖然我個人覺得精神性的東西才是最核心的,其他都是次要的,都只是為了要輔助這個核心。但現實來說,工作與收入完全不相符,連基本工資的水平都達不到,這很恐怖。一般行業,勞心的報酬通常高於勞力,但在表演藝術圈子則未必。
-
即將上場 Preview 2017鈕扣計畫
凃力元、董柏霖、劉奕伶 反思人權與個人生命
一年一度的「鈕扣計畫」舞蹈平台,今年邀回凃力元、董柏霖、劉奕伶三位旅外舞蹈遊子,分別呈現他們的編創作品:在瑞典工作、對難民問題相當有感的凃力元透過舞作反思「人權」;董柏霖作品集結許多同志朋友的故事,期待引發觀眾對另一個族群的同理心;劉奕伶回顧在舞團成長的心路歷程,自問:什麼是「更」好的自己?什麼是「更」好的選擇?
-
即將上場 Preview 布拉瑞揚《無,或就以沉醉為名》
她們的悠遠歌聲 不做作的生活風景
如同舞名《無,或就以沉醉為名》,布拉瑞揚的新作其實沒有一定要傳達的訊息,他邀來令他動心的聲音曾經的原舞者三大天后:柯梅英、賴秀珍和卓秋琴同台,分享給所有來到雲門戶外劇場的觀眾,讓大家喝著酒、聽著歌、看著舞,在夕陽中一起沉醉。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新加坡舞人舞團藝術總監
郭瑞文 舞蹈,讓我跟著心走「不同的路」
生於馬來西亞的編舞家郭瑞文,卻是在新加坡開啟自己的舞蹈之路從參加新加坡人民協會舞蹈團、新加坡舞蹈劇場,遠赴重洋參加西班牙國家舞蹈團,成為該團首位亞洲男舞者,到回返新加坡創立「舞人舞團」一路的尋索,郭瑞文說:「不是舞蹈的內容,而是舞蹈的態度、對生活的選擇影響我。我這時才知道,原來可以跟著自己的內心走,可以做別人不認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