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傅裕惠

發表文章 201 篇
  • 這次邀來老搭檔金士傑(背對立者)合作,賴聲川覺得「有機會把角色做好」。
    特別企畫 Feature

    《如夢之夢》答客問

    特殊的劇情結構、特殊的演出長度、特殊的舞台空間,讓《如夢之夢》成了一齣重製難度非常高的戲,既使如此,《如夢之夢》將第三度搬上舞台,本刊特邀曾擔任《如》劇第一版演出執行製作、本身也是導演的資深劇評人傅裕惠,專訪「造夢者」賴聲川,談談他如何「把劇場變成道場」。

    文字|傅裕惠、林鑠齊
    第148期 / 2005年04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達人推薦

    傅裕惠:日本舞踏表演者的身體,總有勾魂懾魄的魅力

    讓人像是親眼目睹精神變化最為劇烈的「變形記」一般,日本舞踏表演者的身體,總有勾魂懾魄的魅力。此番新象文教基金會請來號稱世界文化國寶之一的「山海塾」,於國家戲劇院搬演口碑劇碼《響》Hibiki,已與多年前小劇場戰鬥前輩王墨林邀請日本白虎社來台表演的「狼狽」情境大相逕庭。幸福的有資階級觀眾們,可以坐在穩暖的觀眾席裡,安全地感受日本舞踏表演張牙舞爪的自戀,或是至高神聖的情緒洗滌,我幾乎是眉頭不皺地立刻上網訂它豪華客席一張。 相反地,出身北海道的日本劇場工作者秦.Kanoko,數年前因緣際會來台教授舞踏表演之後,便與另外一位日本野戰之月劇團的導演櫻井大造,在台生根。秦.Kanoko的舞踏表演,像是情緒私傢的珍藏呈現,一切素材均源自生活,與高高在上的「山海塾」截然不同。看這類舞踏「貧窮劇場」的展演,至少不像為了看「山海塾」那樣「失血嚴重」,而秦.Kanoko本人的親和感染,總會吸引一批死忠的劇場同志和觀眾,光是觀察兩者的看戲氛圍,幾乎就有泡熱湯、冷泉般雙重感官收穫。 或許有人會問,幹什麼去看這些塗白臉、幾乎光著身子的日本人,在舞台上擠眉弄眼、扭曲作態?我的理由是,舞踏表演者每一回的當下演出,就像民間信仰的「觀落陰」走一趟一樣,暗黑的儀式肢體,每一吋移動都會令人頭皮發麻、熱淚盈眶。

    文字|傅裕惠
    第145期 / 2005年0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最PAR!

    有法可循,給表演團體一個名份 北市「演藝團隊輔導要點」即將上路

    台北市文化局長廖咸浩表示,這套規則不但能讓藝文團體建立公信,便利未來接受各界的贊助捐款外,亦能享有各種減免稅賦優惠。更重要的是,未來的政策制定,將有更明確的統計數字和參考依據,在明訂「權利義務」的情形下,讓表演藝術生態更具產業價值。

    文字|傅裕惠
    第133期 / 2004年01月號
  • 溫.凡吉德帕斯(右)與音樂設計Mark Rebot在咖啡廳一角。
    歐陸名家

    一位編舞家的戲劇性癡狂 溫.凡吉德帕斯Wim Vandekeybus的異想世界

    從溫.凡吉德帕斯的舞碼名稱,可見得溫的創作世界中充滿對比、衝突、張力與斷裂等特質;隨著他不斷地編作舞蹈,我們看見的溫.凡吉德帕斯,其實無意尋找一套自主運行的舞蹈語彙,而是要擴展創作的動力與深化他内在的神祕世界。

    文字|傅裕惠、台北藝術推廣協會
    第93期 / 2000年09月號
  • 戲劇

    下山,體會創作自由的感動 另一種優人觀點的創作

    劉靜敏說,這些資深但還年輕的團員,需要體會一下創作自由的感動。這幾個來自四面八方的優人,參與優劇場的表演,從不計較角色、戲分,表演對他們而言,是工作,也是修行。既不是為了聽掌聲為表演的目的,一切為了追求本性。

    文字|傅裕惠、韓兆容
    第134期 / 2004年02月號
  • 山羊之歌劇團將演出改編自蘇美史詩的《悲歌錄》
    百匯

    從文本找回劇場的力量 2004國際劇場藝術節

    二○○四國際劇場藝術節標榜劇場演出與經典劇作對話,邀請來自波蘭、日本、加拿大與台灣本地的五個劇團,分別展開一對一的「肉搏戰」。

    文字|傅裕惠
    第135期 / 2004年03月號
  • 從詩人、貧窮的劇場人到唱片公司主管、戲約紛至的劇場導演,黎煥雄的人生有不少意外的幸運。
    表演人物

    他的人生地下鐵,老有幸運的意外 專訪劇場導演黎煥雄

    他執導的《地下鐵》,一路從默默無名的地鐵站,直駛澳門、新加坡、廣州甚至上海等地,十場左右的演出已累計一萬兩千人次,而且數字仍以等比級數成長中。 「看起來,我好像可以靠做劇場導演這行活下去。」黎煥雄慶幸自己這個人生意外的轉折。

    文字|傅裕惠
    第134期 / 2004年02月號
  • 百匯

    劇作家特寫 日本卡夫卡─安部公房的荒謬之筆

    把人變成蟲子、棒子或是人變非人,甚至是男人一頭鑽進箱子裡逃避現實的詭異情境,在安部公房的作品裡相當普遍;因此,日本文學界常以「日本卡夫卡」來形容安部公房。

    文字|傅裕惠
    第135期 / 2004年03月號
  •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將為皇冠藝術節十週年推出新作品。圖為該團去年作品《小小孩》。
    百匯

    標舉跨界,歡慶二十週年 關於第十屆皇冠藝術節

    皇冠藝術節前身為「皇冠迷你藝術節」,在皇冠雜誌四十週年時擴大舉行,轉型為「皇冠藝術節」。十年後的今天,鎖定「跨界合作」模式為主的策展方向,每月以不同主題呈現,演出自四月至七月分別舉行。 四月皇冠藝文中心會與「女人組劇團」合作,從女性議題、女性導演出發,將發表「二○○四年十全十、美女節聯演計畫」之八項製作。(參見嚐鮮篇) 五月則有舞蹈空間舞團運用機械裝置與舞蹈即興所呈現的《域之二》,除由藝術指導楊銘隆主導整體結構外,並將由所有舞者共同參與主題的創作與發展;而近年在偶劇及劇場藝術上表現傑出的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也將針對皇冠小劇場的型態,利用充滿創意及使用環保材質的各類偶,製作以中、高年級兒童為對象的作品。 六月起,皇冠劇廣場密獵者劇團的三位主要導演鴻鴻、陸愛玲及傅裕惠,將各自發表一段半小時的獨幕劇,搭配下一週以結構即興為主的古名伸舞蹈團與比利時音樂家彼得‧蔡司(Pieter Thys)的現場即興音樂演出《新地界爭霸》。之後還有新生代頗具膽識與創意的「外表坊劇團」導演李建常,以與皇冠出版社相關的「書籍」來創作。 七月則由「水母漂集團」導演陳俊明,與舞蹈空間舞團的年輕團員陳冠霖,合作《訊息消失》。二○○四年九~十月則有兩檔六場的「小亞細亞網絡──創作大匯」。邁入第七年的小亞細亞戲劇/舞蹈網絡,這次將結合來自新加坡、漢城、東京、京都、北京、香港及台北的藝術家,分為舞蹈類及綜合類兩組,於今年共同參與為期四週的「創作與創意會議」(Creators Meeting)。

    文字|傅裕惠、韓兆容
    第135期 / 2004年03月號
  • 謂光慶
    嚐鮮

    戀人絮語 同黨劇團推出「有志一同、獨腳戲聯演」

    六個表演工作者以獨腳戲的形式,用自己的身體表演,演述六個誠實的同志情感故事。

    文字|傅裕惠
    第135期 / 2004年03月號
  • 同黨劇團邱安忱去年推出的《藝陣人生》,探討青少年同志與家庭、社會的關係。
    嚐鮮

    美學訴求多元,「產值」仍可期待 略述台灣的同志題材劇場作品

    許多有心的創作者不但從性別理論、人性剖面與生命現象來看同志題材表演,,深具前衛與邊緣特質的同志表演藝術,未來仍有各種「產值」的可能。

    文字|傅裕惠、林鑠齊
    第135期 / 2004年03月號
  • 汪其楣
    嚐鮮

    第三屆女節,展現女性旺盛創作力

    第三屆女節今年為共襄盛舉地慶祝第十屆皇冠藝術節,訂定「十全十、美女節」的主題。邀請美國知名的女性主義劇團「開檔褲」與六位國內女性編導,一起呈現各具特色的最新小品。

    文字|傅裕惠、郭英聲
    第135期 / 2004年03月號
  • 嚐鮮

    搞怪導演又出招,讓你來「聽」戲 王嘉明的《家庭深層鑽探手冊》

    王嘉明說,這次來看戲的觀眾可能看不到什麼畫面。原因是,他希望觀眾用聽廣播的方式來「聽」這齣戲。

    文字|傅裕惠、林鑠齊
    第135期 / 2004年03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複合風

    家族再聚,卻見分裂 紀蔚然推出「家族三部曲」完結篇《好久不見》

    前兩部《黑夜白賊》與《也無風也無與》,皆從一個家庭開始,然後逐步呈現它的崩解。但在《好久不見》中,紀蔚然則選擇逆向操作。

    文字|傅裕惠
    第135期 / 2004年03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舊剪新裁

    推演舊作,李國修再探兩岸情 屏風表演班《OH!三岔口》與《西出陽關》

    今年屏風表演班推出兩檔重製的舊作,恰好都與兩岸故事有關。《OH!三岔口》將重新挑戰三人飾演十五個角色以上的記錄。而《西出陽關》也將重現舞台大雨造成的「聲淚俱下」劇場效果。

    文字|傅裕惠
    第135期 / 2004年03月號
  • 最PAR!

    也算一種好菜回鍋! 從音樂劇《地下鐵》看劇場裡如何唱流行歌曲

    然而相較陳建騏以往的劇場音樂作品,《地下鐵》可能是他匯入流行音樂元素最多的一次演出。頭痛的是,即使有現成的流行歌曲作為素材,音樂統籌與編曲的工作就是要把一首原本用來唱的歌,變成有頭有尾,前奏還要配合劇情,並且跟戲劇發生關係的曲子。「那可跟一般演唱會的音樂統籌工作,相差很多!」陳建騏慎重地表示。

    文字|傅裕惠
    第127期 / 2003年07月號
  • 《愛玲說,請留言》於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
    最PAR!

    面貌百變不執著,一以貫之來批判 香港導演林奕華的創作面貌

    劇場編導鴻鴻說,林奕華一向絕頂聰明,他擅於批判、作品論點犀利;所謂的「變化」,不過是他使用不同的媒介,來傳達他想說的東西。香港藝術中心總幹事茹國烈則表示,他認識的林奕華一直如此,總是不斷改變,不斷變換作品形式,而且很有意識地選擇與傳達自己要談的東西。

    文字|傅裕惠
    第131期 / 2003年11月號
  • 《囍宴》導演約翰‧提林傑(左)、演員楊呈偉與賽門。
    戲劇

    以專業精神向家鄉致意! 楊呈偉的跨國製作音樂劇《囍宴》

    除了新增的歌舞場面,楊呈偉表示這次《囍宴》的創作改編面臨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開始說這個故事」,以及如何將全劇翻譯為英文,好有別於一般觀眾印象中的電影版本。負責《囍宴》演出行政與技術協調的汪慶璋表示,這次楊呈偉聘請的編導創作群幾乎清一色都是美國百老匯的資深設計者,整齣戲的製作遍及美國紐約、西雅圖與亞洲的台北與新加坡,讓《囍宴》的製作過程更富挑戰性。

    文字|傅裕惠
    第128期 / 2003年08月號
  • 倪韋伯強調,尋找積極的合作夥伴是英國文化協會最主要的工作目的。
    專輯(一)

    最積極的合作夥伴! 看英國文化協會在台的文化行銷策略

    在所謂「臂距」(Arms Length Principle)管理原則下,英國文化協會算是一個獨立運作的單位,其本質在於建立文化交流,而英國外交部提供了英國文化協會的主要經費。「積極涉入」(Looking for engagements)是英國文化協會在表演藝術這個交流領域的工作焦點;「工作坊」與「合作企畫」是該單位最傾向支持的交流方案,未來都將會是英國對台文化外交的重點。

    文字|傅裕惠、林鑠齊
    第129期 / 2003年09月號
  • 紅樓劇場的氛圍,總讓人想落實新鮮的想像。圖為綠光8月新戲《明年此時》劇照。
    戲劇

    想像台北的演員劇場 從綠光劇團於紅樓劇場的演出談起

    李立亨認為紅樓劇場「一有表演,就像個馬戲團,讓人著迷於把新鮮的想法立體化。」不過,台灣沒有批判性的政治劇場,台灣觀眾娛樂的選擇很多,演員劇場個人呈現的文本內涵不管有多批判,有多辛辣,大概都比不上現實生活裡的媒體報導與立法院亂象。李立亨期待有人能砸下大錢,以更強、更大的製作能力與預算,來測試台灣多元劇場的可能性。

    文字|傅裕惠
    第128期 / 2003年08月號
上一頁1234567891011下一頁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