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貂
-
倫敦
《悲慘世界》的家大翻修 女王劇院將更名桑坦劇院
自一九八五年首演迄今仍人氣不輟的音樂劇《悲慘世界》,其在倫敦西區的固定演出劇院女王劇院於七月中起關閉整修,預計在十二月重新開張,整修期間該劇則以「全明星舞台音樂會」的概念風格在格古德劇院繼續演出。而重新開張的劇院,也將以音樂劇詞曲作家史蒂芬.桑坦之名,更名為桑坦劇院,並在開幕時推出《悲慘世界》的全新製作。
-
倫敦
驚悚間諜劇《安娜》 讓你透過耳機聽見東柏林的秘密
由劇作家琪克森和聲音設計師瑞翰兄弟共同創作的《安娜》,是一齣以冷戰為背景的驚悚間諜劇作,舞台上的密封玻璃盒內是主角夫妻位於東柏林的公寓,觀眾可以看見其中人物的一舉一動,卻只能透過耳機,聽見主角安娜所有的對話與每個呼吸為慶祝柏林圍牆倒塌卅周年而作的這齣戲,充滿著歷史氛圍及因秘密而產生的恐懼感,讓觀眾體驗共產主義生活中的表裡不一。
-
倫敦
藝穗獨角戲躍上BBC 不禮貌女孩回歸倫敦西區
二○一三年以獨角戲Fleabag贏得愛丁堡藝穗第一獎的菲比.沃勒-布里琪,就此展開她的奇幻旅程,一炮而紅的她不僅將這齣戲搬上BBC,今年初還推出了第二季,並將劇場版推往紐約外百老匯,今年夏天則將強勢回歸倫敦西區。這齣描繪一位普通倫敦女性的小品,在詼諧中呈現了受傷的靈魂,讓觀眾在笑聲中窺見故事背後非常深沉且細膩的憂傷。
-
倫敦
Pah-La以「父親」為名 映照中國與西藏的衝突關係
由印度劇作家馬祖德所寫的Pah-La一劇,因內容與二○○八年在拉薩發生的鎮壓與暴動相關,北京曾警告倫敦皇家宮廷劇院,威脅不可製作相關演出。但歷經波折後,此劇終於在四月初首演。Pah-La 在藏語中是「父親」之意,而劇中故事主角是一位意志堅強的年輕女子,劇作家透過描寫德莎爾的革命式舉動,對權威與暴力的形式、對父權亦對生死,提出哲學式的疑問,也似乎透過劇中的父女困境,鏡射中國與西藏的關係。
-
倫敦
編舞家馬修.伯恩 將《胡桃鉗》帶回小學母校
以男舞者扮演天鵝的《天鵝湖》版本聞名國際的編舞家馬修.伯恩,其創立的「新歷險記舞團」近期入駐伯恩小時候的母校羅傑阿沙姆小學,與其小學弟學妹共同排練並演出製作《胡桃鉗》,藉此機會,伯恩期望給學生「一種團結感,一種和他們一起征服困難的感覺。」
-
倫敦
普立茲獎劇作《冒汗》 確定轉戰倫敦西區
描述美國中部、以勞工階級為主的城鎮,三位在同一工廠工作的好友,如何因工業困境與美國夢消逝而使友誼破碎的普立茲獎劇作《冒汗》,去年底由丹瑪倉庫劇院搬上舞台,由莉奈特.琳頓執導,因一票難求、好評連連,確定將在今年六月轉戰西區上演。
-
倫敦
《舞台》評選戲劇界百大人物 建築師湯普金斯居冠
過去幾年負責一系列變革性劇院建設的劇場建築師史蒂夫.湯普金斯,今年獲選為英國表演藝術週報《舞台》「戲劇界最具影響力的百大人物」之榜首,去年湯普金斯完成了兩項重要的劇場重建工程:布里斯托老維克和倫敦巴特西藝術中心。對他來說,劇場建築不僅僅是為了表演藝術而建,它是人們如何建構公民社會的重要因素。
-
倫敦
牙買加後裔重拾《九夜》傳統 移民家族故事登上商業舞台
表演遍及舞台、電視及電影牙買加裔英國演員娜塔夏.葛登,去年五月在英國國家劇院推出她的首齣劇作《九夜》,正式成為劇作家,此劇演出後頗受好評,於去年十二月應邀在倫敦西區的商業劇院上演。《九夜》講的是牙買加移民家族如何度過一個加勒比式的傳統喪禮哀悼過程,有別於一般非裔劇作強調的政治性,葛登透過親人間的爭鋒相對、喜劇趣味的介入,深刻呈現平凡人生背後的故事。
-
倫敦
從劇場觀眾到總監 廿八歲的琳頓接掌布許劇場
以培養劇作家聞名的倫敦布許劇院,在現任藝術總監攸尼斯的經營下,成為一個更具反思與包容多樣性的藝術場所。九月時攸尼斯宣布將卸任轉職,經過兩個月,布許劇院在上月公告新任藝術總監將由同為導演與劇作家的布莉奈特.琳頓接任。琳頓年方廿八歲,本身是圭亞那裔,從布許劇場的觀眾到成為藝術總監,她自許讓布許劇場為倫敦的藝術家帶來更多靈感。
-
倫敦
楊維克新總監第一個劇季 以《第十二夜》與民同歡
倫敦知名的楊維克劇院,近期展開由新任藝術總監夸梅.奎厄瑪規劃的第一個劇季,他選擇了改編自莎翁作品的《第十二夜》,也是他以總監身分在楊維克執導的第一齣戲。這個版本的《第十二夜》是由九十分鐘的音樂串連改編而成,首演於紐約公共劇院,而此次的英國版更狂野與尖銳,除了將舞台背景改設在倫敦的諾丁丘,也邀請楊維克劇院所在社區的合唱團與演員參與,展現奎厄瑪所帶領的楊維克將是平易近人、具有同理心、慷慨並包容的劇院。
-
倫敦
結束「三輪車」的里程 更名「窯劇場」再出發
原名「三輪車」的基爾柏恩地區的社區劇院,歷經整修後重新開幕,並重新更名為「窯劇場」。在藝術總監茵度.茹貝辛翰領軍這六年來,劇院的工作成果有目共睹,整修後的劇院除了硬體升級,對茹貝辛翰來說,翻新及更名是一個擴大觀眾群的機會,她希望窯劇場奠定其地位,成為地區上最為熱門的觀戲場所。
-
倫敦
劇場裡的參與遊戲 體驗一場金錢騙局
以沉浸式一對一互動的戲劇形式聞名的比利時劇團Ontroerend Goed,去年的參與式作品$ (LIES) 在愛丁堡大受歡迎,今年移師倫敦阿爾美達劇院演出。演出在一個布置如賭場的空間進行,觀眾化身各國銀行,以籌碼進行各種交易買賣金錢遊戲,在劇團精準的時間結構設計下,體驗金錢的起落崩盤騙局。
-
倫敦
改寫十九世紀通俗劇 挑釁族群議題的政治正確
由非裔美國劇作家雅各布斯-詹金斯所創作的An Octoroon,將十九世紀愛爾蘭作家布斯可特反黑奴制度的通俗劇The Octoroon搬到今日舞台,以劇中劇的形式呈現,挑釁政治正確的表象及觀眾對傳統戲劇結構與角色的認知。劇情後設、情節複雜,角色跳進跳出,劇中黑人主角演員還塗白臉演白人角色,反諷十九世紀的黑臉滑稽劇,但眼花撩亂之際,也是要讓觀眾重新思索社會現況。
-
倫敦
從兼職導演到藝術總監 朗赫斯特接掌丹瑪倉庫
丹瑪倉庫劇院宣布下一任總監將由作品高人氣、備受好評的導演麥可.朗赫斯特接任,預計明年三月接下前任總監若爾克的棒子。朗赫斯特執導多齣人氣作品,這次是他首度擔任劇院總監,備受期待。雖然有媒體對他這位白人男性接下由女性總監帶出亮眼成績的劇院感到失望,但曾與朗赫斯特共事的製作人指出,出身勞工階層的朗赫斯特的接任,代表了勞工階級在英國劇場圈裡往前跨了一大步。
-
倫敦
歌劇《愛與暴力的啟示》 班傑明、昆普、米契爾再次合作
繼《進入小山》、《寫於膚上》之後,作曲家喬治.班傑明與劇作家馬丁.昆普再度合作,五月在倫敦推出了新歌劇《愛與暴力的啟示》,並找了英國劇壇的話題導演凱蒂.米契爾執導,相當引人矚目。《愛》劇是有關一位國王被迫在愛與政治責任之間作出選擇的故事,靈感來自愛德華二世與康沃爾爵士的同性關係,以愛德華二世兩個兒子的視角敘事。
-
倫敦
打破奧立佛獎入圍紀錄 《漢彌頓》繼續風靡英倫
於四月八日舉行頒獎典禮的奧立佛獎,今年的最大贏家是音樂劇《漢彌頓》,破紀錄入圍十三項拿下七個獎項,風光不已,在倫敦的演出更是一票難求。另英國國家劇院也總共入圍了廿二個項、拿下五個獎項,一吐該院藝術總監諾里斯因《馬克白》遭受劇評猛烈抨擊的怨氣。
-
倫敦
倫敦地窖裡的藝穗舞台 聚焦小而獨特的創作觀點
倫敦規模最大、給予新進藝術家許多展演與發表新作的「拱形地窖戲劇節」,利用滑鐵盧車站旁的地底空間,讓各種多元演出在此展現,讓觀眾體驗不同於主流的觀賞經驗,今年的節目更著重在給予身心障礙藝術家創作與展演的舞台,討論身體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殘疾問題;同時也聚焦有非裔、亞裔與少數族群的藝術家及女性創作者。
-
倫敦
楊維克劇院藝術總監連恩卸任 非裔劇場人奎厄瑪接手
擔任了楊維克劇院十八年藝術總監的大衛.連恩,於今年二月正式卸下職務,交給目前擔任美國巴爾地摩中心劇院藝術總監的夸梅.奎厄瑪。連恩任期中將楊維克打造成充滿新意與想像力,同時又富含年輕創造力的場域,而身為移民後裔的奎厄瑪,背景多元且才能與經驗豐富,被認為將為劇院帶來新的活力。
-
倫敦
歡迎來到《叢林》! 在難民營裡尋覓不屬於你的國家
二○一五年時英國劇作家墨菲和羅伯森曾在名為「叢林」的加萊難民營中創建了「好機會劇團」,隔年當營區被法國政府剷平後,他們便將以圍繞著難民營中一間阿富汗餐館的故事,寫成了這齣《叢林》,近期並在倫敦楊維克劇院上演。透過《叢林》一劇,讓置身其中的觀眾們,被獨屬那塊土地的喧鬧和真摯情誼交流所團團圍繞著,那些如「文明」產物的界線與階級,逐漸變得模糊
-
倫敦
走出國會重返劇場 葛蘭達.傑克森以《李爾王》獲獎
曾兩度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後來擔任國會議員長達廿多年的英國資深女演員葛蘭達.傑克森,在二○一七年末以女身扮演的「李爾王」一角獲頒倫敦晚報劇場獎最佳女演員獎,她在這齣老維克劇院劇場的製作中,將男女性別融為一體,並專注在李爾角色心境的轉變,特殊的嗓音及狂暴的演繹能力和舞台專注力,使她詮釋的國王成為劇評筆下最具磅礡之姿的李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