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進入小山》、《寫於膚上》之後,作曲家喬治.班傑明與劇作家馬丁.昆普再度合作,五月在倫敦推出了新歌劇《愛與暴力的啟示》,並找了英國劇壇的話題導演凱蒂.米契爾執導,相當引人矚目。《愛》劇是有關一位國王被迫在愛與政治責任之間作出選擇的故事,靈感來自愛德華二世與康沃爾爵士的同性關係,以愛德華二世兩個兒子的視角敘事。
二○一八年英國皇家歌劇院最令人興奮的製作之一就是由作曲家喬治.班傑明(George Benjamin)譜曲,劇作家馬丁.昆普(Martin Crimp)作詞,以及導演凱蒂.米契爾(Katie Mitchell)執導的新歌劇《愛與暴力的啟示》Lessons in Love and Violence。
班傑明的第一齣歌劇《進入小山》Into the Little Hill即是與昆普合作,在巴黎首演,○九年搬到英國皇家歌劇院;一二年兩人再度共譜《寫於膚上》Written on Skin在法國艾克斯普羅旺斯藝術節首演,隔年巡迴巴黎和倫敦,造成轟動,評論稱其為「廿一世紀表現最出色的新歌劇」,而英國皇家歌劇院也看準班傑明和昆普的合作潛能,兩年前開始企劃《愛與暴力的啟示》,今年五月於倫敦世界首演。
在不穩定間,創造音樂與戲劇的火花
《愛與暴力的啟示》是有關一位國王被迫在愛與政治責任之間作出選擇的故事:國王的決定使國家陷入內戰,同時造成自己與妻、兒間的反目;而當他的兒子因國王嚴厲的教訓,而深陷政治現實的挫折時,即使心中保有恢復和平的好意,卻仍在母親眼底下進行了驚人的暴力之舉。「慾望與政治責任之間的拉扯,是這齣歌劇的主題之一,」昆普表示,「國王是一個充滿慾望的人。他期望把時間與精力花在他愛的人與文物上,然而這也表示他怠忽了作為國王的政治責任,因此導致國家的混亂。」故事靈感來自愛德華二世與康沃爾爵士注定以悲劇結局的同性關係,劇情分成七段,以愛德華二世兩個兒子的視角敘事。
音樂方面,作曲家同時也是演出樂團指揮的班傑明,著重於將語言的韻律與音樂性帶出來,他為各表演者量身訂做寫下每個音符,期望唱出來的聲音比寫下來的樂譜更加美妙動人。「音樂不應只是用二維的方式來體現戲劇——它不是用來操控情緒或過於簡單地反映情感,」班傑明認為:「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音樂與情緒之間的關係。幸好我們的耳朵可以同時聽見六到七種聲音,在一些非常急促的聲音流動中,我們或許可以聽見一些非常華麗的東西;而這些被聽見的素材可能消失,也可能被放大或變異。因此,音樂與戲劇的關係非常不穩定,不過,我也希望透過此不穩定性,創造兩者間令人驚喜的火花。」
所有場景搬進國王寢室,想像英國歷史
導演米契爾在英國劇場界的評價兩極——救世主,或是破壞狂,端看評論怎麼剖析她如何拋開敘事傳統,揭示戲劇背後極為貼近人性的情感。在此次合作之前,米契爾已與班傑明、昆普,與設計莫緹墨(Vicki Mortimer)共同在英國皇家歌劇院搬演過《寫於膚上》。《愛與暴力的啟示》原劇作主要有五個場景,包括一個中世紀的城堡和地牢,米契爾認為多場景可能會淡化戲劇能量,於是提議將所有地點都轉移到國王的臥室,並表示:「我非常享受與喬治和馬丁工作的過程。他們譜寫令人驚豔的歌劇,而這次製作我們將透過優美的音樂,重新想像與觀看一點點英國的歷史。」
《愛與暴力的啟示》充滿了精緻的音樂及強而有力的敘事,極具藝術性。昆普的文字頗有品特(Harold Pinter)的味道:精簡,但令人摸不透——連串簡短的對話裡,包含著沉重的問題與避而不答的回應,人物間的交談充滿威脅與雙關語意。相反地,班傑明的作曲則展現了驚人的精準度:他的音樂裡沒有空洞的修辭和無意義的裝飾,有的是極細微的擺動,以及由簡單的樂器組合所創造出來的豐富生命力。最後,米契爾選擇忽略這個故事源自中世紀的背景,也不大動作更換場景,她沉著、乾淨且細膩的手法,使這齣歌劇更令觀眾著迷。然而三人的再次攜手,在倫敦首演後卻似乎未能超越《寫於膚上》的頂峰,好像只是洗了牌再玩了同一場遊戲那樣,一樣驚豔,卻不夠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