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維均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從擊鼓下手 習得身心平衡
打坐、打拳、打鼓,這「三打」是優人神鼓訓練優人的核心概念,如何將此概念與健身訓練結合,打造出一場體驗課程,是青年優人鍾鎮陽與TFL淬煉體能訓練中心創辦人高漢耀聯手策劃「運動你的藝術打擊表演工作坊」的重心。工作坊結合擊鼓與肢體訓練,讓學員學習何謂正確使用身體方式,也讓大家反思自己對藝術的定義,並用運動方式去呈現。
-
企畫特輯 Special
經典音樂劇《芝加哥》 廿周年重製再訪台
火辣的歌舞、諷刺的歌詞,鋪陳的是紙醉金迷、浮華糜爛的社會寫實事件這就是百老匯經典《芝加哥》!暌違台灣十二年,原汁原味的舞台製作將於八月再訪,此次的廿周年紀念版由百老匯主要演員擔綱,經典爵士歌舞風情與音樂,將讓台灣觀眾體會專屬《芝加哥》的狂放魅力!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劇場設計的藝術盛宴——劇場藝術節(Scenofest)
第四屆世界劇場設計展是國際劇場組織(OISTAT)駐地台灣之後,首次舉辦以劇場設計為主題的大型活動。除了劇場設計展覽之外,自二○一三年起,與世界劇場設計展同步登場的「劇場藝術節」(Scenofest),也將深度呈現劇場設計的不同面向。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咬牙辦展 讓台灣作品與世界爭輝
現任台灣技術劇場協會常務理事的王世信,曾任國際知名的布拉格劇場四年展國家館策展人及台灣參展總召集人,亦是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主任;此次劇場藝術節在台舉辦他身居要職,從活動企劃到節目邀演都參與其中,是本次活動幕後重要推手之一。
-
企畫特輯 Special
獲獎團隊介紹與評審意見
第十五屆台新藝術獎,由吳瑪悧、張曉雄、鴻鴻、陳貺怡等四位國內代表,及奧地利林茲OK當代藝術中心館長馬丁.史圖(Martin Sturm)、新加坡國際藝術節總監王景生(Ong Keng Sen)、澳洲雪梨Performance Space藝術總監傑夫.可汗(Jeff Khan)共七人組成的國際決選團,最終選出「視覺藝術」、「表演藝術」、「不分類年度大獎」三項得主,共獲三百五十萬元獎金。
-
企畫特輯 Special
重返潘朵拉星球 打造新世紀神話
二○一五年,詹姆斯.卡麥隆與太陽馬戲破天荒跨界共製的劇場革命新作《阿凡達前傳》,以電影裡的虛構世界為舞台,將電影中的納美人世界延伸,講述人類踏足潘朵拉星球之前,星球上所發生的傳奇冒險故事。這個結合了頂尖舞台科技與優秀表演人才的製作,將在七月造訪台灣,邀請所有熱愛感官刺激的觀眾,在潘朵拉星球展開一場此生難忘的精采冒險。
-
即將上場 Preview 印度導演阿比拉許.畢萊跨國執導
《生之夜色》 從疾病到環境的深層隱喻
EX-亞洲劇團五月份將推出新作《生之夜色》,特邀印度前衛導演阿比拉許.畢萊與編劇家撒西.庫馬爾.瓦力克度,與台灣演員共同打造。文本改編自普立茲獎作品《萬病之王》,演出看似探討癌症議題為基底,其所闡述的卻是當代社會無可避免的生死及環境議題。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李明哲 從浪子到暖男 熱血不改
是劇場演員,也是教戲劇的高中老師,健談和藹的李明哲,很難讓人想像當年居然曾是火爆浪子。當老師當父親,讓李明哲處世變得圓融,但熱血性情不改,跟學生一樣積極學習,不斷給學生刺激。始終不放棄劇場,因為在表演裡他才能全然自在;自認是個笨演員,很晚才明白放鬆的要領,李明哲希望未來參與的演出,都能自在生活、自在呼吸,而非刻意表演。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在地音樂祭:台灣經驗篇
巨獸、角頭、黑熊 給你不只是音樂
台灣每年也有不少音樂祭,除了大規模的「春天吶喊」、「貢寮海洋音樂祭」這些大型活動,現在也有講究主題特色、節目設計的另類音樂祭,像「巨獸搖滾」、角頭音樂的「愛愛搖滾帳篷音樂節」與「金光舞台車閃閃嘉年華」,還有結合露營的「黑熊部落」,務求參與者玩得開心、看得驚喜、聽得爽快!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與陰影共存 讓自己成為光
父母都是藝術家,十三歲之前就由父母領上台演出,金石優人藝術總監陳紫綸的習藝與成長,一直都被眾人關注檢視。但光芒之外就是陰影,她於是展開探究真相的旅程,不斷追尋逼問自己到底在哪又是誰。經過學習、旅行、思考,陳紫綸找到與陰影共生的方法,透過作品《Dr. Miss人的進化實驗室》,把這些體悟和優人團員及觀眾分享,一起找尋自己。
-
特別企畫 Feature 腳踏實地拚藝術 人才需求僧少粥多
現象7:不再編導至上,「製作人」時代來臨?
這兩年表演藝術圈出現了製作人當家的新趨勢,有別於以往以導演掛帥的經營模式,由製作人/主創者雙軌並進的製作方式浮現,創作者更無後顧之憂也開創跨團、跨域合作之可能,比如莎妹劇團與日本第七劇場共製的《交換手札》、耳東劇團《服妖之鑑》、創作社《四情旅店》等,製作人也不只控管預算監督行政,更要高瞻遠矚通曉全局。而當製作環節更受到重視,是否代表大環境已往更完善更健全的目標邁進?
-
即將上場 Preview 2016關渡藝術節
一場「游於藝」的探索旅程
強調連結學生與社區居民、教學與實務的藝術節慶「關渡藝術節」,自即日起在臺北藝術大學校園展開,此次的主題為「Voyage游於藝」,包含舞蹈、戲劇與音樂等來自國內外的演出,還有踩街、市集、工作坊等活動,邀請參與者踏上一場藝術的探索旅程。
-
焦點專題 Focus
日常物件與雜技 交匯時的那點靈光
《一瞬之光》讓馬戲雜技加入「物件劇場」的概念,賦予新的觀看與敘事方式。排練過程中,導演要求雜技演員「深藏不露」,從零開始,將隨手可得的生活道具,玩出身體與物件組合的各種可能性,像是從物的造型外觀、材料特質和功能符號去思考,或關注物的脈絡,或延伸物的想像,或改變物的定義,從而發現,人因生活型態的需求而發明物件,還是物件的出現改變我們的生活樣貌?
-
即將上場 Preview 雙年展的第一屆
「超親密小戲節」再出發 準備充分走更遠
距離上次戲劇節兩年,劇團負責人及戲劇節策展人石佩玉休養生息,決定從這屆起將每年一次的「超親密小戲節」改為兩年一次,刻意強調這次是雙年展的第一屆,「改為雙年展,讓我們有時間蒐集資料與檢討前屆發生的各種狀況和缺失。」今年演出包括淡水區、大橋頭區及古亭區,邀請三組國外團隊、六組國內團隊共襄盛舉,每區都找來一位當地資深住民擔任街區導覽引言人,希望能更突出地方特色。石佩玉希望,充足準備時間能讓小戲節走得更遠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劇場寶貝訓練師之一
郭文泰 親密距離中,用全身感受
「河床劇團」以強烈詩意的視覺美學著名,作品語言分量不多,但空間裡的視覺、聽覺,甚至嗅覺就是文本,早在台灣劇場留下不可抹滅的印記。近年劇團開出新路線,從在旅館演出的《開房間》到美術館系列展演,顛覆過往一場戲演給一群觀眾的觀演模式,改為一次只演給一個觀眾看,甚至演出場館裡就只有觀眾與演員兩人,「劇團一九九八年成立,從空間很小的『差事小劇場』到敦南誠品劇場再到兩廳院大廳演出給一、兩千人看,好像愈來愈成功,但作品卻離觀眾愈遠,很想回到從前幾乎可以看到觀眾眼神的親密互動。」團長郭文泰說,「當時,我跟製作人說,要不要做只演給幾個觀眾看的戲?她先是笑我說一定會賠錢,然後就列出飯店名單開始談,一家家被拒絕直到遇見『八方美學』。」 用整個身體,去感覺戲 郭文泰大學時有位老師叫Marilyn Arsem,她同時也是優秀的表演藝術家,對郭文泰影響甚深,「她曾在波士頓附近森林做過一場演出。天快黑了還下著雪,司機開車把你載到森林入口只看到地上一條紅線往森林延伸,就你一位觀眾,要不要沿著紅線走進去、看她演出?雖然我當年沒看太多她的演出但聽她說了不少,影響很大。」郭文泰希望觀眾不要只用眼睛而用整個身體去感覺戲,觀演一對一更能強化、放大戲劇效果,「當距離親密時很多表演無法假裝,對表演者和觀眾挑戰都很大。一般觀眾看到不喜歡的戲可以睡覺可以玩手機,但一對一的責任和參與感都會變高,覺得所有事情都只為你一人發生。」今年,劇團在台南改版重製《開房間》,十三個演員對一個觀眾,可以吃、喝、玩、躺用各種方式感覺戲,盡量玩滿各種互動、觸碰和體驗的可能。 「我們在國美館十二分鐘的演出《More Than This》,觀眾從廿到六十歲都有,每場都好多人哭,奇怪,我們的戲也沒人得癌症沒人死掉,怎麼會哭?一般去美術館很少看作品看到哭吧!但『開房間』真的有觀眾留下小瀑布,」郭文泰認為當觀演距離拉近、佐以夢幻詩意的場景設計,一些難以言喻的時刻逼你得面對己心深處的秘密,哭很自然。郭文泰認為重點不是作品本身,而應當折射回觀眾身上,「是通往觀眾心底世界的入口。」「當然,觀眾哭不表示作品好看,但我相信他們心中絕對有Something happened。當觀眾只有你一人、看完無法和朋友分享、討論、分析的時候,因為經驗只屬於你,一生只有一次,不能逃避,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劇場寶貝訓練師之二
張吉米 翻轉劇場,讓你看戲不只十八套
張吉米(「吉」會因不同場合需求而替換成汲、即、輯等諧音字,本名不可考也不可靠)是表演藝術圈的遊戲王,兼職網路工程師的他從小就愛看漫畫打電動,對事物快熱快冷但絕不疲於搜尋新知,玩「精靈寶可夢GO」之餘也在想如何把擴增實境引進劇場,「我的第一次劇場經驗在松山家商地下室,那時喜歡的女生是話劇社成員,我去當臨時演員。社團男多女少,演出前男主角突然退社,我莫名其妙變男主角,接著幾個公演也參加了,在地下室演了很多戲。」後來他加入「臨界點劇象錄」這組以公寓居家空間為基地的劇場團體,由軌道燈甚或室內日光燈所打亮的日常空間,是他初識的劇場樣貌,日後創作也遊走觀念藝術與行為展演之間,不艱深排外也不故弄玄虛,人間無處不劇場。 從自己的喜宴開始,挑戰觀演新關係 曾在夜市做戲,也曾把自用機車改成計程車,一次一位觀眾上座雙載邊騎邊演;在自宅做過一齣名為心靈諮商課程、實為兇案探偵的類桌遊演出,也曾在臺北藝穗節推出《台北藝穗節的台北藝穗節》,自己變身主辦單位策展人,邀團隊另闢小視窗演出。但,挑戰觀演關係的開端是他把自己的婚宴拿去投臺北藝穗節,正大光明在紅樓劇場辦喜酒,門票是紅包,「我發現原來觀眾可以變表演者,當觀眾以為身旁的觀眾也是表演者時,那種參與互動同時觀看他人互動的多層關係,讓我想挑戰觀演層次的更多可能。」 近年他有三個作品特值一提:摩托車、去年的台大藝術季、今年與再拒劇團《公寓聯展》合作在自宅演出的《從心出發》。「摩托車的戲是用比較劇場的方式去安排結構,和觀眾約在牯嶺街小劇場見面、仍有種要進劇場看戲的感覺,只不過劇場是我的機車後座。去哪裡、發生什麼事、從哪裡進來從哪裡出去都有設計,用路線安排劇情起伏。」為了這檔演出他申請最低限額的補助,拿一萬五去改裝機車順便補貼車資,雖然最後還是倒貼油錢,「演出最後我會問觀眾現在想去哪然後載他去,結果有觀眾說基隆」 演出氣氛的渲染沉浸,從進場就開「演」 「我覺得『沉浸式劇場』或類似的互動劇場,觀眾進場時也是重要環節,必須考慮觀眾怎麼來?甚至從他下車、出捷運站就開始構築演出氛圍。」他在台大藝術季的作品《115.904123AU》混和了之前做夜市劇場發掘的『市集』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整個城市,都是我的劇場夢
戲劇的發生,不完全在表演場館,現在更多的是走入「民間」的演出,不管是臺北藝穗節、超親密小戲節以廟堂、咖啡店、書店、酒吧、設計公司、會議中心、棄用醫院等等族繁不及備載的空間,打開觀眾看戲「視」界,或是密室脫逃設計團隊用心規劃、設計情境故事與空間,讓你進入密室,脫逃後還想再回空間,不再是看戲的限制,而是無邊擴展的可能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劇場寶貝訓練師之三
黃思農 公寓裡作環境劇場,西門町中的窺探體驗
「再一次拒絕長大劇團」自二○○七年始,在團長黃思農、黃緣文兄弟自宅,同時也是劇團所在地主辦了《公寓聯展》,至今十年。每屆由策展人邀四到六位 藝術家就不同主題創作,每場限定十五位觀眾,從廁所演到廚房,不滿卅坪的小屋人擠如年夜圍爐,演後座談交流菸、酒味瀰漫公寓,已培養一票死忠聯展戲迷。 「當年華山很便宜、各路藝術家都在那混,我正想做環境劇場結果華山就被接管,其他替代空間不是產權不明就是不開放,去公家機關也問不出答覆。」黃思農也曾 想過占領廢墟做環境劇場,考量技術及預算成本作罷。想起過往和臨界點等團的公寓演出經驗,不然就拿自己家來做環境劇場吧,「當生活與演出都在這裡,創作到 底為了什麼?聯展會逼我們不斷檢視自己。」 從公寓開始,到西門町探密 「最初我們 是用環境劇場去想,作品必須貼近公寓既有技術條件、納入環境及規劃動線。」黃思農認為在公寓做戲更像電影,觀眾近,細節縮放選取更細膩,演員真假虛實一眼 看穿;創作者也要思考怎麼做才適合這裡,「每一屆聯展起碼有一篇劇評提到第四面牆,也總有創作者會處理自然主義的東西,這是空間的特性。我們不強調也不強 迫互動,觀看、注視、偷窺、凝望就是一種參與。互動中,觀眾的主動性是我特別在意的。我不想刻意命令觀眾動作思考,不想強迫互動。創作者在公寓必須建立跟 觀眾的互動模式及遊戲規則,在創作脈絡上與觀眾相遇、自然而然建立關係。」 今年聯展,劇團實踐了他們一直掛心上的「讓公寓走出公寓」,邀三 位創作者在各自挑選的公寓演出。陳仕瑛把觀眾拉到宜蘭看戲、張吉米在自家辦心靈講座、「酸屋」在永和《神遊生活》。基於成本考量,黃思農原本退居幕後,但 劇團成員認為他的作品在聯展有其必要性,幾番折衷,他選擇讓觀眾在西門町邊走邊看,耳機裡說著一個關於妓女之死的萬華偵探故事,「觀眾首先在公園集合,會 拿到一個地圖一個耳機,按地圖穿越美國接電影街獅子林。第一站是很舊的旅館房間,旅館接待員會給觀眾一捲錄音帶,是之前住這裡的失憶偵探以時序錯亂的方式 談論他手上關於旅館姦殺案的線索」黃思農花了不少時間找演出場地,終於找到這間能聽到隔房激情聲響、真的有性交易和皮條客的旅館,「其實是蠻複雜的故 事:妓女娜娜、失憶偵探、一個有順風耳的遊民。觀眾最後會聽著遊民聲音指引穿
-
企畫特輯 Special
從夏至到年末 邀您大啖藝術流水席!
這是一場在新北市舉辦的藝術流水席,「2016藝饗新北市─愛上劇場」從夏至到年末,推出包含戲劇、舞蹈、音樂等十五檔精選劇目,雅俗共賞的內容,要讓大家輕鬆與藝術交上朋友!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劇場運動迷 奧運看什麼?
熱鬧開幕式之後,正式賽事啟動,運動迷的血液開始準備沸騰!愛運動又愛看運動的劇場運動迷做過籃球夢的編舞家陳武康,愛看網球迷費德勒的劇場演員王安琪,從小參加桌球隊的劇場演員劉亭妤,在奧運這樣的體育超級盛會中,將追著哪些項目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