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維均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李辰翔 浪裡任我行
從十年前開始玩衝浪,李辰翔迄今仍興致勃勃,帶著一長一短兩塊板「藍鳳凰」與「黑白浪君」,工作時間允許的話盡量每週一衝,車上永遠有腳繩、防曬油和換洗衣物,也曾有過開車去海邊,只是觀天觀浪,「這些都是衝浪必須的,安全最重要,如果浪狀況不好就不下去了。」和大海打交道,只能萬分謹慎同時放鬆身心,隨波逐流又能在剛好的時機奮力起身,一如人生。
-
焦點專題 Focus Q:後輩 黃迪揚 A:前輩 唐從聖
海納百川準備足 讓字字精煉有「效」
許多觀眾從電視模仿秀認識唐從聖,很少人知道他在錄影前如何在時間緊迫壓縮條件下改本、背詞,新生代黃迪揚從旁觀察,發現唐從聖作為演員,事前的準備功夫更是驚人,讓他戰戰兢兢視為偶像。兩人從劇場到電視多次同台,作為舞台上的喜劇搭檔,黃迪揚能進入角色又對外開放,即興反應快速接招也頗贏得從從讚賞。
-
焦點專題 Focus Q:後輩 許乃涵 A:前輩 陳幼芳
小處著手逆向推理 不被劇本牽著走
陳幼芳在舞台上、廣告中,總是氣場強大,表演精準到位,一點就逗笑你;以「涵冷娜」之名遊走於Comedy Club和網路影音平台的許乃涵,雖演喜劇但仍有困惑,不知自己是否選對路?兩人初見面,分享來時路,前輩點迷津:「技術什麼的都可以磨練,但愛好搞笑的個性或觀察力才是必備。」「不要害怕挑戰,每件事都盡心盡力去做,不打混,不自滿。態度最重要。」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黃健瑋 藉營繩繫起一家人
好動又興趣廣泛的黃健瑋,總是能駕馭不同類型的角色,多樣興趣給予的養分,其功厥偉。而從小與家人露營的美好回憶,也讓他在步入為人夫人父的當下,選擇重拾這項興趣,一次次帶著家人與裝備,在野外營區打造「一個家」,他說:「這是我從小就在做的事,現在快中年了,也想用這件事把家人聯繫起來。想讓孩子也有這個習慣,一種傳承吧。」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黃民安 攀岩是與自己的對話
曾唸過九年軍校,演員黃民安在充滿競爭比較的環境中,鍛鍊出自信與毅力,與對身體和藝術的高度興趣。與劇場友人一起展開身體鍛鍊計畫的他,最近迷上攀岩,過程中有表演領悟也有人生體會:「生活有時需要一些規律,需要寶貴自我相處的時光,誠實面對自己,了解身體。有時候運動很孤單。即使旁邊很多人一起攀,上場之後你只能跟自己對話。」
-
企畫特輯 Special
新北市藝文中心「劇門大開」 讓戲劇成為好厝邊
新北市藝文中心今年以「劇門大開,入場遊歷」為主題,邀請金枝演社和故事工廠兩團隊合作駐村,分別以演出、講座、工作坊等活動,與在地居民互動,期待藉此讓觀眾能由淺入深了解表演藝術的大千世界。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藉戲劇與青春搭橋 不讓故事埋藏
由劇場工作者蔡櫻茹與果陀劇場共同推動的「活化歷史」計畫,帶領長者到國小校園述說人生故事,與孩子交流互動,一起演戲。藉由表演課,蔡櫻茹希望長者能願意分享一身寶藏,從親身體驗改編成演出劇本,了解自己進而表達自己。透過這個平台,老人家的智慧能傳承給下一代,甚至建立起濃厚的情感,蔡櫻茹說:「許多老人和小孩每年都回來演,就像看自己親生的爺爺孫女,他們也會跟我說自己家裡的八卦,誰誰誰又怎麼了,一同長大,一同老去,像家人一樣。」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讓泳池變舞池 讓藝術在社區萌芽
自三月開始營運的「台北試演場」,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籌備處主任王孟超的策劃下,不僅活用了閒置空間,也讓台北終於有了可以將舞台布景等比例搭建試演的排練場。除了硬體,他更期待以此為據點,與社區展開互動。開幕當天,王孟超規畫了「希望舞池」的演出,由資深舞者暨編舞家吳義芳帶領四位年輕編舞家楊乃璇、董怡芬、余彥芳、陳彥斌,讓泳池變舞池,觀者舞者一同敞泳。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青年劇場導演
廖若涵 因為劇場,得以釋放自己
不是天生愛演戲愛表達,但因為愛看戲進而想搞清楚劇場哪裡令人著迷,廖若涵考進了戲劇研究所上了導演課,在排練場找到魔力的所在,發現自己在這裡,表達慾望突然變得更強烈更流暢了,突然想說的話找到言詞了。廖若涵享受「感覺自己和演員是同一個細胞」,一起探索表演與文本的詮釋,當與同一群夥伴一起完成多齣精采好戲,她決定與他們一起集體創作,於是有了《無差別日常》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楊乃璇 搖擺靈魂 自在起舞
陪著編舞家楊乃璇長大的,不是兒歌,是搖擺即興的爵士樂,從小跟著搖擺哼唱,成了她最深刻的身體記憶;因為戀愛的酸甜苦辣,也在爵士女伶的曼妙聲嗓中找到靈魂的共鳴。自在即興的爵士精神影響楊乃璇編舞態度及對動作的要求,技術當然重要但不要硬背,身體夠自在表演就不做作。她也從爵士女伶身上體會到女人自在之美,「爵士或靈魂歌手通常不是偶像外貌,但她們在台上這麼有自信、這麼好看。」「她們都很知道自己是誰。」
-
焦點專題(二) Focus
演員眼中,林奕華是……
思考跳躍、作品內裡層次豐富的林奕華,對一起工作的演員來說,是怎樣的一位導演?傳聞中,他總是能在最短的時間,逼迫演員向內深掘、向外發揮出強大的表演。本刊特地訪問了四位林奕華的班底:謝盈萱、莫子儀、朱宏章與周姮吟,一談他們眼中的林奕華是伯樂,是心靈偵探,是思想家,也是演員的導師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鴻鴻 「然後,我從後面抱著媽媽,在這裡生下你」
約訪時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訪問前兩天被告知:「生了!」讓我們有機會與導演鴻鴻一起透過螢幕,看著他初生的寶寶,談他如何準備並迎接孩子的到來。鴻鴻與妻子選擇「居家生產」,讓孩子用最自然的方式來到人間;為孩子取名「樂天」,期待他親近自然,在自然中長大。於是這個三人三貓一家庭,就此成形,踏上人生新旅程
-
企畫特輯 Special
榕樹下的文化盛宴 與藝術相遇的絕妙機會
將於十月八日登場、為期一個半月的「2015衛武營玩藝節」,是衛武營今年推出的最盛大活動之一,也是南台灣第一次有如此盛大規模的表演藝術節。玩藝節以「玩藝總動員ARTs」為主軸,涵括戲劇、舞蹈、音樂、講座、工作坊、展覽、戶外裝置、影展和市集,六十六檔演出,總計超過一百七十場次的精采活動,將帶給南台灣觀眾嶄新且深刻的藝文感受。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李銘宸 我的生活 就是我的書桌
彼得.布魯克曾說,在家做的功課就是為了拿到排練場丟掉。李銘宸謙稱自己雖然尚未領會箇中奧義,但這話確實是他創作的圭臬,且嘗試以各種方式實踐。身為導演,書桌並非主要工作場所,排練場才是,甚至路上聽到看到,都是功課。也試過排戲前後在書桌大量工作,發現不適合自己,「有時光是我前往排練場路上想的,都比我在書桌前想的更有用更好玩,甚至排練內容跟我設想的完全方向相反。」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從看熱鬧到看門道——劇場人的影集體驗
從單純地追劇、追偶像,到從劇集中分析劇情架構、學習如何製造戲劇衝突,甚至從中了解人生劇場人看劇集,各有切入角度,且聽他們娓娓道來
-
特別企畫 Feature
分工專業有保障 為創意打下堅實基底
談及當代世界劇場時,德國總會獨立一塊出來。實驗性的獨特演繹美學、次文化身體與空間、新文本與多元族群互映、機關繁複的壯觀舞台,在在讓德國成為觀眾聚焦之處。德國劇場為何發展至此?幕後又有哪些軟、硬體設備支撐他們不斷打破傳統疆界,創新劇場實驗?本文以舞台設計與技術為圓心,專訪德國慕尼黑美術學院畢業的高豪杰及柏林工業大學畢業的陳成婷,由兩位舞台設計之眼,看德國劇場強盛之因。
-
即將上場 Preview 翻轉田納西.威廉斯
劉守曜《我的洋娃娃》 讓女人展現自主
去年應日本利賀藝術節的亞洲導演競賽之邀,以田納西.威廉斯小品《滿滿廿七輛貨車的棉花》為題,導演劉守曜演出了《我的洋娃娃》。原作雖是講男性對女性的壓迫和歧視,但在劉守曜的詮釋中,則為劇中女主角翻轉色彩,更具自主權。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我喜歡他,因為……
班奈狄克.康柏拜區魅力所及,除了吸引一般觀眾,專業劇場中的演員粉絲也不少!透過自身專業,台灣的演員粉絲們看到班奈狄克怎樣的表演魅力?且聽他們娓娓道來
-
特別企畫 Feature
解剖教室中重探角色 爵士即興裡精準聽戲
從《理查三世和他的停車場》到《理查三世》,王嘉明的舞台與音樂幾乎是「打掉重練」:舞台以中古歐洲特有的解剖教室為概念,U型觀眾席上群眾演員數十人跟觀眾對坐,搭配即時影像與複雜動線,多元演繹歷史角色;音樂部分則讓現場樂團上陣,玩盡「配」的概念,音樂和戲緊緊咬在一起,讓觀眾讚嘆多麼精準,鉅細靡遺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從噪音聲響到動漫音樂劇 工作模式因戲而異
已經與許多劇團合作過,近期以與再拒劇團合作的音樂劇《新社員》引起矚目的音樂設計蔣韜,本身就是戲劇系科班出身。創作範圍幅跨廣泛的他,如何分配工作時間,他心中自有軸心,「主要是看該作品跟音樂互相滲透的程度,決定我出現在排練場的頻率和次數。」談及合作過的不同作品,他背後彷彿浮現一張神秘座標圖,中間畫一軸心,每齣戲皆有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