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宜靜
-
巴黎
走出巴黎 到處去玩藝術節
藝術節是法國的夏季特產,為了吸引觀光人潮,各城鎮莫不用心推出各種藝術節。這個時節,也就是走出巴黎,到處體驗各地節慶藝術活動的好機會。
-
巴黎
文化部長新官上任 各界殷切期許改革
法國新內閣出爐,文化部長由工人家庭出身、從政經歷完整的卅九歲年輕女部長費黎皮特擔任,新官上任也讓大家期盼殷切,期待在她手上能讓已變得過度官僚的文化部轉型重生。
-
巴黎
新秀搖籃被迫轉型 誰能救救維萊特劇院?
被視為劇場新秀搖籃的維萊特劇院,在巴黎市政府與文化部的協議下,收到行政命令告知要挪作爵士樂的演出場地,令劇場界人士群起反對,連署要保留這個創意園地。許多人都把維萊特劇院即將關門當作巴黎文化政策衰敗的徵兆之一,在好大喜功的思維下,公私部門的預算都成了錦上添花的用途,真正能培養藝術種子的土壤,也就是地方性長耕型創作空間只能被犧牲
-
巴黎
離開奧德翁轉戰亞維儂 奧立維耶.畢面對新挑戰
擔任國立奧德翁歐洲劇院總監五年的劇作家、劇場及影像導演、演員奧立維耶.畢,去年四月初戲劇化地被文化部長密特朗宣布革職,又被迅速指派接任亞維儂藝術節新任總監。三月初離職的他,行前送給劇場人一場他的招牌變裝女王秀,未出惡言只說自己最大的缺點就是太過天真。
-
巴黎
總統大選將屆 候選人紛開文化支票
法國今年也是選舉年,在第一輪投票之前,各候選人也紛紛提出政策支票。尋求連任的總統沙科吉及社會黨候選人歐隆德近期分別在馬賽及南特市說明了各自的文化政策,前者拿出施政成績單說明對他對文化預算的重視,卻反遭業界嗆聲,後者則表示要保證讓更多的表演工作者能繼續保有新的勞基協議下的工作福利。
-
巴黎
私立劇院退出 「莫里哀獎」可能畫上休止符
私立劇院經營本來就不容易,彼此之間又很難像公立劇院在官方系統支援下共享資源,即使有個工會想維持向心力也很難;而去年底巴黎最重要的廿九個私立劇院表明不願再參加角逐每年的「莫里哀獎」後,更將許多問題搬上檯面。莫里哀獎當初的發起人主要是一直居於弱勢的私立劇院,如今發起者自己想要結束這件事,既矛盾也讓人明白問題的嚴重性。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不帶恨意的反叛 讓街舞打破疆界
莫蘇奇帶領卡菲舞團創作的作品中,不論是舞蹈語彙、音樂、舞台設計等,一貫的精神就是沒有界限、不斷跨界,雖然有很多霹靂舞、鎖舞、旋轉動作等街舞技巧,呈現重心跟地板非常接近的「地域」暗示,但又早已融入現代舞的精神及技巧,自成一種獨特的舞蹈風格;而每每讓人看得津津有味的道具或特技運用,顯然是編舞家的馬戲背景使然。來自不同根源語彙之間的交會、碰撞、對話,接納,帶來彼此的重生機會,正是莫蘇奇多變的創作元素中不變的精神。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人物專訪
莫蘇奇:街舞,不僅是把頭頂在地上一直轉圈圈而已
形容自己像塊海綿、必須不斷找尋養分的莫蘇奇,在很多受訪影片裡總帶著一股微笑,一股跟他十五歲剛開始跳街舞時幾乎同樣角度的微笑,既是北非裔臉孔上常見的友善,也隱約帶點來自街頭的家常:他體諒地鐵障礙下遲到十分鐘、慚愧得不得了的訪問者,也在你忙著把錄音器材擺上桌時、問你從巴黎那一區前來 莫蘇奇常說自己的馬戲所學讓他很不習慣空著的舞台,因為沒有安全感,或是覺得不夠實在;我倒覺得這來自他的具體化,就像他把貼心好意用問話表達出來,把童年的疑問及志願用街舞跳出來。 莫蘇奇提出的國際合作計畫是他二○○九年得以在最後關頭脫穎而出、帶著卡菲舞團獲選進駐CCN Crteil的最大關鍵,這次跟台灣兩廳院合作的《有機體》則是他將提案中「開放舞蹈可能及擴展合作領域」具體化的一大步,令人期待。
-
巴黎
第一屆11戲劇節 偶戲主題跨省分行銷旅遊
由羅亞爾河區三省Mayenne、Sarthe及Maine-et-Loire的十一個藝文機構聯合推出的「11戲劇節」從一月上旬起首度舉辦,以偶戲為主題,邀十四個團體推出十六齣戲在一個月內到各地輪流演出。配上周邊的展覽、工作坊、藝術村、演講座談等等,這個橫跨不同省市的藝術節除了在場地、資金上都得到地方政府、媒體及商家的全力支持。
-
巴黎
劇場過寒冬 小團與私立劇場掙扎求生
在經濟危機愈演愈烈的景況下,因為政府補助的縮水,不少法國的私立劇院與團體,只得各憑本事尋求贊助或募款,如曾來台演出《低迴李爾王》的「國際視覺劇場」苦等不到政府允諾的補助只好自己扛貸款,而彼得.布魯克的北方劇院也得靠觀眾贊助才能將新歌劇順利推出。
-
巴黎
傑梅特《烏布囚》 「足球之王」擔綱超吸睛
近來在法國劇壇發展順遂的英籍旅法導演丹.傑梅特,十月底推出新作《烏布囚》,邀來曾是當紅足球明星的演員艾瑞克.坎托納,演出劇中自囚當奴隸的獨裁者「烏布王」,大家對於從頭到尾被拴住、難以動彈的坎托納到底如何展現「巨石般的存在感」以詮釋不朽的烏布充滿好奇。
-
特別企畫 Feature
演員當家作主 執掌戲劇殿堂
在法國的六個國家劇院中,只有法蘭西戲劇院擁有自己的劇團,其組織及營運方式自成系統而且與官方關係密切,最大的特色在於一直保有從一六八○年至今,以演員為核心、由演員主導的做法。目前劇院總共約有四百名長期雇員,其中有五十八名演員,他們才是法蘭西「劇團」成員,而且就演員擁有「分紅」的權力來說,演員是「股東」,也算是其他工作人員的「老闆」。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法蘭西戲劇院藝術總監
瑪葉特:人們需要劇場,因為這是我們遇見彼此的地方
穆喜耶勒.瑪葉特(Muriel Mayette)是首位女性法蘭西戲劇院藝術總監,她在一九八五年廿歲時就進入劇院。是演員,也是位知名導演,曾獲頒法國國家藝術及文學騎士勳位。這次法蘭西戲劇院訪台演出的劇碼《誰真的愛我》中的要角女僕端乃特(Toinette),也是她的代表性角色之一,此次她更將親自來台詮釋此角。趁此機會,本刊獨家專訪瑪葉特女士,請她一談她對莫里哀劇作、法蘭西戲劇院經營與《誰真的愛我》一劇的看法。
-
巴黎
世界偶戲節 奇幻異想的天堂
開始於一九六一年,每兩年舉行一次(註)的法國沙勒維爾-梅傑爾市(Charleville-Mzires)的「世界偶戲節」(Festival Mondial des Thtres de Marionnettes)今年慶祝五十歲生日,從九月十六日到廿五日十天之間,估計超過十五萬名觀眾將前往觀賞來自廿五國的一百五十個偶戲團演出,是全世界偶戲團及戲迷們心中的朝聖之旅。
-
亞維儂
亞維儂藝術節,不再「亞維儂」?
屆滿六十五歲的亞維儂藝術節,近年來風波不斷,今年還被右派大報質疑有「拒絕往來的黑名單」,為某些團隊與藝術家叫屈。而藝術節當初的理想性漸漸變淡,亦令人扼腕。更耐人尋味的是二○一四年起的新任總監人選之出線過程,也是十分戲劇化,讓人摸不透執政者的背後玄機,不過新人選Olivier Py也頗令人期待。
-
巴黎
巴黎夏日藝術節 寶萊塢風演出揭幕
在大多數劇院都放暑假的巴黎,藝文愛好者最期待的就是「巴黎夏日藝術節」了。藝術節今年從七月十四日法國國慶日開跑直到八月九日,為期廿七天、廿七個節目、在卅二個不同的場地演出,同時還有許多展覽及工作坊。今年開場戲是來自印度的《孟加尼亞誘惑》,是導演Roysten Abel為○六年德里電影節的開幕所作,五光十色、熱鬧非凡,頗有印度寶萊塢電影的排場。
-
巴黎
「她們獨自…演出」戲劇節 展現女性創作力
「巴黎之西劇院」推出了第一屆女性戲劇節「她們獨自演出」,推出七個由女性創作及單人演出的作品,展現女性劇場創作者的才華與演出魅力。第一齣戲《烈焰求生》取材自俄國女詩人Marina Tsvetaeva一輩子不斷在寫的隨身手稿,女演員Natacha Rgnier的演出精采,導演也十分用心,整個演出不斷地呼應著寫實、非寫實之間的零距離。
-
巴黎
怪異貨品節 貝克特「長句」L’image壓軸
標榜自己是「現代劇場實驗室」的藝術活動「怪異貨品節」,今年的壓軸演出是由導演諾基希勒執導的貝克特作品Limage,這齣戲全文不到十頁的內容裡是一個長長的句子,從頭到尾沒有標點符號,諾基希勒在這個創作裡稱自己是概念設計,他用影像、音樂、台詞、身體分別重現同一個時刻曾經發生的「各自事實」。
-
巴黎
紀念「巴黎公社」一百四十年 互動戲劇體驗當年歷史
發生於一八七一年春天的「巴黎公社事件」(la Commune)(註1)是法國歷史中知名的革命事件,人民自發地組成自衛軍的武裝部隊,並成立自治委員會,企圖實現民主、無階級的理想,但卻遭到政府軍血洗「平定」。今年適逢事件一百四十週年,除了巴黎市政府推出紀念活動(註2),劇場也有相關演出,讓觀眾在參與演出中體驗當年歷史。
-
巴黎
《黑天鵝》引火 媒體揭露歌劇院芭蕾舞者辛酸
奧斯卡獎影后大熱門的新片《黑天鵝》也在巴黎掀起波瀾,重量級的法國藝文雜誌Tlrama週刊,特以這部描繪芭蕾舞者台下黑暗內幕與身心壓力的電影為引,製作專題探討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與舞校多年來被質疑近乎虐待學員及團員的「追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