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e de Valois路上看文化部人員的入口。(謝宜靜 攝)
巴黎

文化部長新官上任 各界殷切期許改革

法國新內閣出爐,文化部長由工人家庭出身、從政經歷完整的卅九歲年輕女部長費黎皮特擔任,新官上任也讓大家期盼殷切,期待在她手上能讓已變得過度官僚的文化部轉型重生。

法國新內閣出爐,文化部長由工人家庭出身、從政經歷完整的卅九歲年輕女部長費黎皮特擔任,新官上任也讓大家期盼殷切,期待在她手上能讓已變得過度官僚的文化部轉型重生。

法國新上任總統奧朗德的內閣名單沒有帶來太多意外,主要是競選團隊當班底,比較引起注目的是有史以來首度達到男女人數均等各十七名的「漂亮比率」,其中文化部長就是競選期間負責文化事項的費黎皮特(Aurélie Filippetti)女士,這名工人家庭出身(祖父、父親從事礦工一職這點已引起媒體競相報導)、從政經歷完整的卅九歲年輕女部長,除了替社會黨「文化屬於大眾」及「文化從教育著手」的口號加了幾分可信度外,本身是作家、很關心創作者的親民風格也讓費黎皮特大受歡迎,但同時也有很多人擔心缺乏經驗的她,是否能在問題重重的文化部進行必要改革。

文化部角色面臨轉型

一九五九年(註)成立的法國文化部,近年來普遍被評為運作不佳及缺乏生命力,這個當初身具主導地方文化作現代化發展、協助各種創作等重任的國家級部門,好像離各界的期望愈來愈遠,到底這個龐大組織是否已經過時了呢?而當今法國人又需要怎樣的文化部呢?當然之前長期掌權的右派政府在執政上是以重視經濟及國家安全為取向,在文化上則難免流於政治重於創作,於是一九九五年至今漸漸地讓文化部變得相當官僚,又加上文化部長更換過於頻繁:公認政績優秀、影響深遠的André Malraux及Jack Lang當年各自在位的時間都達十年之久,其後的廿年間大概都是兩年換一次部長,對一個需要被總統與大眾全力支持、擁有公信力的職位來說,怎麼可能做得好呢?

傳統上很支持文化及教育發展的左派,現在掌政後可能多少帶給大家一些希望,但經濟大危機的情況下其實也只能跟資本主義共舞,尤其文化部的問題還跟階段性任務達成及時代變遷有關,這個當初負責執行中央文化政策的機構在一九八○年代當然發揮很大的作用,但現在法國各地均設有博物館、文化中心、藝術季、劇院及大小劇團,其實文化部根本無法也不用「指導地方」,即使組織上不能、可能也不應該功成身退,但早該漸漸轉型為水平方向的溝通及相互配合的合作關係,怎麼會到今天仍是以上對下、階級性十足的運作方式來指派、核准,自以為是大腦般的想帶領其實早就各自運作良好的地方單位呢?

提醒部長兌現社會黨的競選承諾

除了期許文化部進行改革之外,各界紛紛提醒部長兌現社會黨的競選承諾,及建議她「第一時間就要著手的幾件事」,包括:藝術教育自稚齡就要開始的「幼稚園到大學」計畫、網路傳播與保護法修法議題、立法維護記者的資料來源保密、速速解除被凍結的表演藝術補助預算、書籍及演出門票的增值稅從百分之七調回百分之五點五、在二○一三年底將重審的勞基協議法中全力支持小規模表演藝術團體等等,相關單位則正式幫部長女士安排了好幾位表演藝術界重要人物擔任顧問兼軍師,當中包括導演Bernard Murat及兩大劇院負責人:Théâtre du Rond-Point劇院的Jean-Michel Ribes、Théâtre Marigny劇院的Pierre Lescure。

近年來輿論界不斷討論法國人文化水準普遍下降、各地市容變醜或失去特色等話題,這些當然跟全球化、網路化或資本主義過度發展下貧富兩極化等有密切關係,但整體來說大家對文化議題仍然相當重視,希望這位一直強調文化從基層做起、文化部最該攜手合作的對象就是教育部的費黎皮特女士,能有機會大展身手、不負眾望!
 

註:1959年戴高樂將軍執政時成立的法國文化部(Ministère de la Culture)於1997改為法國文化及通信部(Ministère de la Culture et de la Communication),辦公室位於巴黎市中心第一區的法羅路Rue de Valois,藝文界人士常以“Rue de Valois”作為文化部的代稱。官網www.culturecommunication.gouv.fr/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