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oice
生活

帶領風潮唱片走過二十多年歲月,楊錦聰表示:「我完全憑藉著熱情在經營風潮」。
藝妙人物事

楊錦聰 無悔熱情 追求音樂之「真」

剛剛公佈入圍名單的金曲獎,風潮唱片就入圍了二十項,成果斐然,也證實了風潮二十多年來的努力成果。這個堅持夢想的團隊,就是由懷抱無比音樂熱情的總經理楊錦聰帶領,一路走來抱持為音樂留「真」的目標,以高品質的錄音錄下中國五十五個少數民族的音樂、優人神鼓與朱宗慶打擊樂團的演出,下一步更想做南島文化的聲音紀錄。

文字|林千琪
第198期 / 2009年06月號
藝@書

《驚豔顧爾德》 再現鋼琴怪傑傳奇威力

《驚豔顧爾德》一方面探討顧爾德「死後暢銷」是怎麼來的?哪些要素造就了這個獨特現象?另一方面,作者爬梳了非常細密的資料,從顧爾德的家庭背景、師承、音樂生涯發展到情感生活與種種怪異行為,充實了如此龐大的篇幅,若是對顧爾德有非常強烈的好奇心,這本讀下去,應該相當有飽滿感。

文字|吳家恆
第188期 / 2008年08月號
藝@CD

回首過往的未來

安德拉斯. 席夫拆解巴赫密碼, 詮釋經典新貌

繼貝多芬全集之後,席夫又在ECM New Sereies端出驚喜之作巴赫的六首組曲(Six Partitas)。這部作品除了有如建築工法般的樂曲結構外,巴赫以歐洲各國風格的舞曲串聯一套組曲,其廣大的文化觀令後人感到敬佩。在這張錄音中,席夫依照各組曲的音樂性,顛覆了巴赫原本各組曲的順序,將巴赫的原順序以「從中心向外擴張」的方式排列,令人不得不對當代的席夫與遠方的巴赫兩人之間的交流感到讚嘆。

文字|林芳宜
第205期 / 2010年01月號
藝@展覽

篠山紀信的攝影 精心安排的謊言?

以替十八歲時的宮澤理惠拍攝全裸寫真集造成轟動,在日本藝能界有神一般地位的攝影師篠山紀信,他的鏡頭下除了有女星的美麗形貌外,其實還有許多對日本社會的多角觀察。這次在北美館展出的七十二件攝影作品,具現七十歲的篠山紀信自一九六○年代至今的八大主題,分別呈顯上癮東京、篠山廣角、藝術家、女星、歌舞伎坂東玉三郎、東京胴體、魅影、夢幻等。

文字|吳垠慧
第215期 / 2010年11月號
藝@CD

傾聽,漫遊村上春樹的古典異境

不管在日本或台灣,都有廣大書迷的村上春樹,近期出版了暌違已久的長篇小說《1Q84》,再度掀起「村上熱潮」。而他書中提到的樂曲,竟也因此翻紅大賣,可見村上的影響力。但也有唱片公司貼心把村上書中羅列的各式古典曲目蒐集出版,並標註出該曲在村上作品中的出處,讓書迷可以一邊聆賞音樂,一邊踏入村上的小說世界。

文字|李秋玫
第202期 / 2009年10月號
藝@CD

杜達美 揮灑音樂熱力的新英雄

在古典樂壇指揮星光幫中,來自委瑞內拉的杜達美,以其青春洋溢的音樂熱力,短時間內成為眾所矚目的未來大師。目前已接掌洛杉磯愛樂的他,與他在家鄉的樂團「西蒙.波利瓦」青年管絃樂團創造了不少音樂奇蹟,想知道更多,可以看《音樂的承諾》這部紀錄片,再配上這張《節日拉丁管絃樂慶典》,感受少年大師的魅力所在。

文字|林仁斌
第206期 / 2010年02月號
藝@展覽

逃離北韓者的斑斑血淚

美籍台裔攝影家張乾琦二○○七年至○八年間,接受《國家地理雜誌》委託前往中國拍攝「脫北者」從北韓脫逃、跨越國界到中國、東南亞、日本和南韓等國的北韓人民。張乾琦前後花了四年的時間完成此一系列,透過靜態攝影和影片呈現一路跟拍的過程,鏡頭道出脫北者隨時面對被逮捕與死亡威脅的內在恐懼。

文字|吳垠慧
第231期 / 2012年03月號
藝@展覽

破解法蘭西斯.培根的天才神話

今年適逢培根逝世廿週年,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辦「浮於世:法蘭西斯.培根特展」,與「法蘭西斯.培根義大利素描基金會」合作,展出培根晚期旅居義大利期間,以鉛筆或蠟筆描繪的六十幅素描,可與培根的油畫比對。素描的出現雖有違培根生前自述,打破他不做素描的神話,但依舊無損培根畫作受到後人喜愛及在藝術史上重要地位的事實。

文字|吳垠慧
第232期 / 2012年04月號
藝@展覽

從小洋裝開始的家族歷史之旅

菲律賓女性藝術家瑪莉娜.克魯斯的「家系列」,透過藝術創作,蒐集母系家族三代的故事。她在外婆的老衣櫃裡發現一百多件外婆親手縫製給母親伊麗莎和雙胞胎阿姨萊拉的小洋裝,引起她追溯家族記憶的興趣。透過這些衣物為觸媒,克魯斯從外婆、母親和阿姨們口中得知許多家族故事,轉化成創作素材的來源,陸續以影像、繪畫與雕塑等形式呈現。

文字|吳垠慧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藝@展覽

黃子欽的療傷實驗室 「塑化」生命記憶

物質作為記憶的觸媒,是藝術家黃子欽創作上最著迷的「刺點」。這次在誠品信義店的展覽「『復刻大王』實驗室」,延續他過往將記憶的物件封存在立體樹脂方塊裡的做法,使之變成現代琥珀,這次被他封存的包括個人與家族的成長記憶,也有卅五年前台灣盜版漫畫《漫畫大王週刊》,還有來自觀眾的個人物件,多是失戀的回憶。

文字|吳垠慧
第223期 / 2011年07月號
藝@CD

齊柏斯坦 神奇小手的鋼琴傳奇

每回來台演出總掀起旋風的俄羅斯鋼琴名家莉莉亞.齊柏斯坦,將於今年的台灣國際藝術節中再次登台,與NSO及指揮呂紹嘉合作演出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這是個令人感到熱血沸騰的消息!齊柏斯坦以四手聯彈的原始版本,灌錄了世界首錄發燒碟,忠實呈現布拉姆斯這首作品的原貌,更將在這回與樂團協奏的方式做毫無修飾的現場演出,這實在太讓人迫不及待想親臨現場,感受不同於錄音的絕妙演奏。

文字|湯婉君
第218期 / 2011年02月號
藝@CD

這方島嶼的悲歡之歌

透過歌聲傳詠,「台灣」不再是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來自各方、真真實實活在這塊島嶼上的人們,寄情命運的所在。南管音樂家王心心從中國來台,藉《昭君出塞》唱出台灣新移民們的堅韌和悲涼;好客樂隊的主唱陳冠宇則走進台東池上的有機稻田,跟著務農也寫出飽含土地芬芳芳的《愛吃飯》專輯。他們的歌聲,都是屬於台灣的故事。

文字|李秋玫
第192期 / 2008年12月號
藝@書

音樂的美好與折磨

一個是名聞國際的音樂大師,一個是因為《鋼琴課》的優美文筆才受到英語世界重視的作家,《想飛的提琴手》和《鋼琴課》都是在探索音樂可以在生命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克雷默想知道「可以不走音樂路的理由」,奈茲則想知道自己「可以走音樂這條路的條件」。他們兩人都感受到音樂的美好,同時,也受到音樂的折磨。

文字|吳家恆
第212期 / 2010年08月號
藝@電影

女性影展與坎城影展的「十月交鋒」

今年的女性影展強片如林,除了有台灣製造的《「37ARTS」舞者紀事》、《艾草》讓我們看到表演藝術工作者的影像呈現,還有坎城參展片《踽踽巴黎》的加持。巧的是,十月份多部今年坎城影展參展與得獎片也紛紛上映,營造「台灣女性影展」與「坎城影展」的針鋒對決,傷的可是影迷的荷包啊~~~

文字|田國平
第190期 / 2008年10月號
藝@CD

從此岸到彼岸

生命終點的旅程,是人生必經之路,卻也是人類最大的未解之奧秘。東西方的哲學宗教,對「死亡」也有截然不同的領悟及解釋。偉大的宗教領袖聖嚴法師在今年二月三日圓寂,遺言的最後他說:「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如此對生命的澈悟,透過世界音樂大師何訓田的《如來如去》,我們得以撇開人世間的紛擾,內觀生命純淨的本質。

文字|林慈音
第195期 / 2009年0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