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春風出版社創辦人林衡哲是有名的「文化醫師」,更為人所知的是他執著翻譯出版事業的熱情。曾催生對台灣青年思想有重要啟蒙作用的「新潮文庫」、讓臺灣文學重見天日的「台灣文庫」,除了文學,音樂也是林衡哲的另一個最愛,他對音樂的狂熱與知識令音樂人汗顏。
在母親和太太來醫院探望、轉身要離去時,卻聽到一聲巨響,原本就有十二指腸潰瘍宿疾的林衡哲倒在浴室,緊急輸血二品脫才救回一命。回憶起當時情景,他說自己「差點死掉」!為了才剛在美國剛起步的「台灣文庫」被人以政治問題為藉口騙了不少錢,花錢補救所印出來的品質卻又相當拙劣,煩瑣又辛苦的工作過程讓他不支倒地——那年是一九八六年!
胡適一句話,結下半生出版緣
話起來精神奕奕,言語中總可以感到滿腹才學的林衡哲(本名林哲雄)醫師,曾任精神科醫師、小兒科主任、台南市文化局長,不僅在專業上有傑出醫療貢獻,對於文化工作,更是不遺餘力。舉辦講座、音樂會、帶領台灣音樂家、作曲家巡迴全美三次,更間接促成台灣作曲家蕭泰然三首大小提琴及鋼琴協奏曲的寫作。而愛書、譯書、寫書、編書的他,從「新潮文庫」的催生,在美國創辦「台灣文庫」,到回國創辦望春風出版社,林衡哲對出版業的熱情,是從來未曾消退過。但當時會一頭栽進這個行業裡,卻是為了一句話!
醫學院時期,沉重的課業及壓力下,文學與音樂是他心靈上寄託的一角,也是他的堅持。笑稱自己「都是先看完《文星》才準備醫學院考試」的他,是當時《文星》雜誌的忠實讀者,也因此雜誌內容對他思想上的啟蒙與影響最大。約是大四的時候吧,從中學就是胡適迷的林醫師,對當期介紹的胡適思想卻沒有太多感想,但胡適的一句話,卻深深印在他腦海裡:「與其在課堂上誤人子弟,不如翻譯出一部世界名著貢獻來得大。」大學期間家境並不富裕的他,為了多賺學費,最高紀錄同時兼了五個家教。雖不在課堂上教書,但胡適的這番話讓他頓悟,於是在大四的暑假辭去所有家教,以林衡哲為筆名,翻譯一本當代人物訪問錄。如今《羅素回憶錄》、《羅素傳》、《二十世紀代表性人物》、《二十世紀台灣代表性人物》等等,也就因為他的翻譯和主編的叢書,使得四○年代的學子們得以得到激勵和啟發。
「我年輕時候的理想主義,竟透過我的選書、譯書和編者序言,在七○年代政治森嚴的台灣,感染了許許多多人。我沒有想到,我在無意間催生的『新潮文庫』,竟是一扇世界之窗,為當時年輕、迷茫的心靈引入陽光,也激起了他們的理想主義。」言語中淡淡的欣喜,或許已是身為出版人辛苦的慰藉。
癡迷愛音樂,就像宗教信仰
除了文學之外,林衡哲對音樂的狂熱與知識令音樂人汗顏。為了音樂,他坐過七個小時的火車到台北聽音樂會;為了音樂,既使在美國醫院值班只能睡一小時也甘願。音樂就像是他的宗教信仰,就算積雪深厚也不能阻擋他的渴望。當年保送東海念了一年外文系的他,還在聽完波士頓交響樂團的演出後,將永生難忘的感動寫成生平第一篇樂評,並獲得恩師魯實先極高的評價。事隔多年,林衡哲還戲謔地透露,曾跟現為「國師」的同學李鴻禧開玩笑說:「很多事情都輸給你,只有這篇文章分數比你高!」
聽了林昭亮的小提琴演奏,林衡哲十二指腸潰瘍的毛病居然無端地好了!有陣子李遠哲說常常頭痛,檢查都找不出毛病,林衡哲建議他去聽蕭泰然的小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以及馬勒第五交響曲第四樂章,果然也有效果。後來相遇,李遠哲又跟他抱怨喉嚨痛,於是他只好說:「那找耳鼻喉科吧!」
曾說看「病人」非看「病」而已的林衡哲,也看出台灣文化的毛病,認為台灣人有普遍文化的自卑感!但要如何以一己的力量去刺激?他說:「政治比較快,文化比較慢!」文化的力量大過於武力,他舉但丁名著《神曲》為例,有名的原因就是因為是用義大利的白話文而非拉丁文寫作,而在但丁之後便有相當多跟隨者開始注意自己的民族文學。講述中也引用陳師孟演講所提的:寧願像奧地利一樣產生一個莫札特在數百年依然能征服人的心靈,而不是以武器恫嚇對方。
堅信「政治使人分離,文化使人結合」
因此,林衡哲在美國創辦「台灣文庫」,先後出版了近四十本台灣傳記及文化名著、推行台灣文化運動寫作《自由的滋味》一書後,意外地上了政治黑名單,失去了返鄉的自由權利,連父親去世都不能回國。但是堅信「政治使人分離,文化使人結合」的林衡哲,依舊在回台後毅然決然地創辦「望春風出版社」,並誓言為大眾出版好書、錄製CD、並與樂迷們分享他此生所熱愛的音樂!
觀賞林衡哲在台南市文化局長任內舉辦的音樂會錄影片段,竟然瞥見了兩位不同政黨的領袖並肩同坐,相安無事地在音樂會內欣賞表演。不禁感嘆,文化的力量讓人卸除武裝,文化的力量也同時讓這位充滿理想的「文化醫師」奮鬥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