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故事的自由
當自由如空氣般理所當然地存在,我們對自由的歌頌,相較於那些仍在不自由的拘禁下奮力呼求自由的人,總有幾分錦上添花的虛空。不曾體會過受限與禁制,我們如何能夸夸談論自由?從這個標準來看,伊朗籍的阿颯兒.納菲西與中國的章詒和,則毫無疑問地,都可作為持續以書寫追尋實踐自由的代表人。
當自由如空氣般理所當然地存在,我們對自由的歌頌,相較於那些仍在不自由的拘禁下奮力呼求自由的人,總有幾分錦上添花的虛空。不曾體會過受限與禁制,我們如何能夸夸談論自由?從這個標準來看,伊朗籍的阿颯兒.納菲西與中國的章詒和,則毫無疑問地,都可作為持續以書寫追尋實踐自由的代表人。
什麼樣的旋律,會不經意間喚起初接觸音樂時那份感動與回憶?在這個初春時節,讓我們來聆聽韋瓦第作品的鍵盤改編版,體驗與原版不同的錚鏦靈動,在大鍵琴家維托.朱利安.佛雷與鋼琴家傑佛瑞.畢格爾的指下,巴洛克樂音在新世記揮灑奇妙的魔力
喜歡影展趕集氣氛的影迷們,四月又有影展可以讓你大展身手了!金馬影展的分公司「金馬奇幻影展」,將在四月推出多部奇幻電影,連套帶組讓你看,肯定過癮!而喜歡文學的文藝青年們,也別錯過這次的「文學大師系列」紀錄片,透過銀幕追索台灣文學家的身影。
「百年百張經典椅」是學學文創與德國威察設計博物館合作的大型特展,一九八九年開幕的威察博物館擁有超過五千件豐富且經典的現代設計家具館藏。這次來台展出的名椅原件,無論技術、材質、功能和造型讓人驚豔連連,看百年來椅子的設計,如何隨著廿世紀不同時期人類工業文明而演變。
時間:二○一一年二月十七日 飛人集社《初生》彩排,幕後工作人員以圖片、樹葉與投影機,製造出舞台上的光影。
活躍於當代藝術界,創作類型涵括攝影、行為藝術、錄像裝置的陳界仁,雖然參與舞台設計裝置的作品只有《軍史館殺人事件》與《荒原》,但以精簡、詩意而強悍的意象,令人驚豔且難忘。他說他的任務,是「讓舞台幫助擴散那能量」,「我常想的,不是台詞講了什麼,而是當演員沉默,意象仍然流動。這才是舞台的作用。」
時間:二○一○年十二月廿七日
康定斯基與荀貝格都主張,繪畫創作應嚮往著音樂般的純粹、高超境界,繪畫應是一種視覺的音樂。以下是荀貝格的說法:「眼睛總是專注於具體的事物,因此耳朵應是比眼睛更高級的。假若畫作能透過音樂般的節奏、音樂效果來表達內在的理念、內在的意境,則又另當別論,在此狀況下,繪畫不再只是眼睛所見之物的複製品。」
從《酒神》、《大鼻子情聖》到最近的《茶花女》,台灣的劇場觀眾對日本劇場大師鈴木忠志的表演美學,相信有著一定程度的印象風格化的肢體表演、力道十足的語言表達、流暢凝練的舞台畫面,在在令人震懾。這些令人動容的劇場演出,也正是鈴木忠志劇場理論思考的實現,透過他第一本在台授權的中文專書《文化就是身體》,可更清楚其理念架構與演員訓練方法。本刊特選摘書中〈文化就是身體足的文法〉一文片段,以饗讀者。
《茶花女》一劇演出後餘波蕩漾,但也讓人對鈴木忠志的劇場美學充滿疑問,透過《文化就是身體》這台灣第一本鈴木忠志著述集結之作,即便未必能讓觀眾全面釋疑,但也提供了另一條解讀鈴木忠志的蹊徑。
法國頂尖三重奏團流浪者三重奏,之所以在創團時冠上「流浪者」這個名字,即明顯地向舒伯特致敬,而流浪旅人的特質,更是浪國浪漫主義的重要面貌之一。他們的演奏風格濃郁而精準、活力而富歌唱性。聽慣由臨時組成的獨奏家們,彼此在曲子裡競奏的「重口味」之後,聆賞流浪者三重奏較恬淡但卻更能直指音樂核心的演奏,別具一番風味。
每年的金穗獎都是台灣電影新勢力的展現,除了是未來導演初試啼聲的場域,更讓人可藉此看見台片的未來,同時了解新一代創作者所關心的議題,更可以看見整個社會流行的趨勢。
見到奚淞的人,很難不被他那沉穩中又因著對生命抱持喜樂之心而自然散發出的無窮活力,以及那雙彷彿精透世間的雙眼所吸引,他的創作亦如是。應台北市立美術館之邀,奚淞首次在北美館舉辦個展「心與手三部曲」,九十組件畫作呈現卅年來的創作和修佛歷程。
從編舞家黃翊的《身.音》中舞者令人驚豔的魚骨裝,到去年與黃翊合作「第二層皮膚」實驗計畫中舞者身上鼓漲收縮、不斷變形、令人驚嘆的「服裝裝置」,這些創意的發想者,正是近來備受矚目的劇場服裝設計師楊妤德。不甘於單純為時尚做設計的她,很早就決心走上劇場服裝設計之路,練就一身紮實的實務功夫,而且挑戰編舞家的傳統思維,在與黃翊的合作中,讓劇場中的服裝「不只是服裝」,也是創意洋溢的「軟雕塑」,展現了更多層次的表演美學。
兩廳院旗艦製作《茶花女》於二月十日首演,為「2011台灣國際藝術節」揭開序幕,這也是日本劇場大師鈴木忠志頭一次與台灣演員合作的戲,鈴木大師獨到的演員訓練法「鈴木方法」,對台灣的演員有怎樣的影響?本刊特別取得《茶花女》兩位演員吳朋奉與邱安忱的同意,刊載他們在臉書上書寫的演員排練日記,透過他們第一手的記錄,看他們如何進入鈴木的劇場世界!
兩廳院旗艦製作《茶花女》於二月十日首演,為「2011台灣國際藝術節」揭開序幕,這也是日本劇場大師鈴木忠志頭一次與台灣演員合作的戲,鈴木大師獨到的演員訓練法「鈴木方法」,對台灣的演員有怎樣的影響?本刊特別取得《茶花女》兩位演員吳朋奉與邱安忱的同意,刊載他們在臉書上書寫的演員排練日記,透過他們第一手的記錄,看他們如何進入鈴木的劇場世界!
在馬內彩繪西班牙的一八六○年代,巴黎尚未產生重要的西班牙風格音樂創作,必須等到拉羅的《西班牙交響曲》、比才的《卡門》相繼問世之後,情況才有明顯的改變。拉羅與比才都未到過西班牙,他們只能根據在巴黎聽到或看到的,相當有限的西班牙音樂與樂譜進行創作;他們並不在意民俗音樂的考證與重建,而是在創作中憧憬著伊比利半島獨特的精神,表達出一種「地中海式」的明亮、多彩、絢麗的熱情。
《王童七日談導演與影評人的對談手記》與《骷顱與金鎖魏海敏的戲與人生》皆以傳主談論創作歷程與作品分析為傳記主體,卻不因為集中剖析創作而予人過於專業、閱讀艱澀之感,反而透過傳主口述創作時的心理歷程、反覆琢磨作品的經驗,令表演藝術工作者「台上/幕前一分鐘,台下/幕後十年功」的箇中甘苦躍然紙上,也令讀者見識到對「細節」的注重,如何造就藝術大師的耀眼成就。
二月通常是表演藝術的淡季,不過今年二月從過農曆年開始到三月,院線卻出現了不少與表演藝術有關的重量級電影。或是以芭蕾為背景探討人性的《天鵝湖》,或是直接讓你在電影中觀看絕美舞蹈的《公主的迷思》,還有以劇作家故事為主線的《唐喬凡尼》等等,都可讓你體驗舞台精采表演的魅力。
「臉書:神秘的肖像藝術」,展出一百零六件館藏的繪畫、雕塑和攝影作品,百餘件肖像作品,傳達出人們的七情六慾與喜怒哀樂。展覽分為三個主題:一為展示藝術家們創作肖像的功力;二為展示藝術家藉扭曲、變形或「面目全非」等手法傳達人心深層內在的畫作;三為台灣藝術家的自畫像。
時間:二○○七年十二月廿九日 雲門舞集2團舞者即將結束在高雄縣為期半個月的駐縣計畫,壓軸的活動是當天晚上在高雄衛武營的戶外演出,舞者在衛武營的夕陽下排練著已故的編舞家伍國柱的舞作《斷章》。
王孟超強調,空是很好的出發點,但不是所有的舞台都非得被設計成「空的空間」,那樣的空變成空洞的空,又淪為硬套形式了。重點在於,不斷回到空無一物的創作原點,我們才會對既定的設計提出質疑,然後漸漸鍛鍊出對空間的敏感度和想像力。
總是以一段獨一無二的小提琴演奏為旅遊節目「瘋台灣」開場的主持人Janet,可不是做做樣子,擁有近廿年的古典小提琴訓練資歷,也曾開過獨奏會、參加過管絃樂團的她,手上的功夫不是蓋的。這回,她將與國內四位首席同台,登上國家音樂廳演奏,讓大家看到她除了帶大家上山下海玩耍之外,更有精湛的音樂展演。
如果說,尼克.宏比的《失戀排行榜》、卡麥隆.克羅的《成名在望》、羅伯.薛菲德的《我的愛情是一卷自製混音帶》曾經召喚出你那混合著青春挫敗與甜蜜的音樂回憶,那麼創作路數堪稱一脈相承的陳德政,儼然可視為台灣音樂青春書寫系的新一代教主。《給所有明日的聚會》為陳德政第一本散文集,而其部落格「音速青春」早在國內樂迷間口碑相傳。本書為陳德政在廿一個月間執筆寫成的全新創作,以時間為樞紐,娓娓道出紐約生活四年半的音樂記事。讀此書時,不妨點燃一根蠟燭,播放專屬自己的青春專輯,在音樂和文字中,和往昔的美好重逢。
每回來台演出總掀起旋風的俄羅斯鋼琴名家莉莉亞.齊柏斯坦,將於今年的台灣國際藝術節中再次登台,與NSO及指揮呂紹嘉合作演出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這是個令人感到熱血沸騰的消息!齊柏斯坦以四手聯彈的原始版本,灌錄了世界首錄發燒碟,忠實呈現布拉姆斯這首作品的原貌,更將在這回與樂團協奏的方式做毫無修飾的現場演出,這實在太讓人迫不及待想親臨現場,感受不同於錄音的絕妙演奏。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