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斌
-
藝號人物 People 從新老戲到移植西方經典歌劇
李寶春 做個「與眾不同」的角兒
出身戲曲世家,有個鼎鼎大名的名家父親李少春,集編導演於一身的李寶春在舞台創造上,卻不為流派、傳人的框框限制,他說:「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他牢記父親的教導,於京劇藝術上,大膽開創、與眾不同。即將上演的《弄臣》移植自西方經典歌劇,他謙稱對西方文化了解不夠透徹,只是「斗膽」、憑他的理解「借題發揮」。李寶春年紀越大越活出自己,拋開傳統包袱後,藝術之路更加海闊天空。
-
特別企畫 Feature
那一夜,台上誰演眷村事?
竹籬笆內的世界,在一九八○年代中期後,被劇場工作者搬演上舞台,提供劇情鮮明真實的時代背景。雖然「眷村」並非多數劇場作品的主軸,但總也不難從演出中拼湊出屬於眷村生活的樣貌。
-
特別企畫 Feature
王偉忠:寶島一村,故事未完
由王偉忠提供故事素材,賴聲川編劇架構、執導,描寫眷村人、眷村事的舞台劇《寶島一村》即將於本月上演。身為影視圈製作天王的王偉忠,這些年對記錄眷村題材不遺餘力,其所主導拍攝的紀錄片《想我眷村的媽媽們》、公視單元劇《蟹足》,以及八點檔《光陰的故事》,都是以眷村為背景。談及製作這一系列眷村作品的心路歷程,王偉忠說:「眷村的孩子,總覺得父母在台灣過世的時候有遺憾,那些遺憾如果孩子不幫忙講出來,好像父母就會抱憾,無法入土為安說不清楚,我覺得就是顛沛流離中留下來的,一些酸楚的東西。」
-
其他分類
榕園旁、營舍中的藝術沃土
雖然劇院主體尚未破土興建,但衛武營藝術文化園區的展演活動,早已蓬蓬勃勃地揮灑開來。籌備處充分利用現有的榕園藝術廣場與舊營舍,開發出讓藝文團隊展演的空間,現在從週一到週日,安排的表演幾乎滿檔,一方面扶植南方團隊,另一方面也培養南部的藝術觀眾。
-
藝號人物 People
吳義芳 跨步在雲端的舞蹈頑童
熟悉雲門舞集的觀眾,都忘不了吳義芳《紅樓夢》裡的賈寶玉、《九歌》裡的雲中君,他獨舞時丰采迷人、群舞時能量迸放,誰能相信他已年過不惑?去年仍挑戰「雲中君」高難度舞技,今年竟推出「45獨舞」,這個「舞蹈頑童」,不管是人生還是藝術,總是要跳戰自己,到更高的雲端
-
藝號人物 People 專訪「英國劇場教母」
潘蜜拉.霍華 全觀的劇場創作人
去年,OISTAT國際劇場組織邀請與彼得.布魯克長期合作的法國劇場空間設計師尚-居.勒加(Jean-Guy Lecat)來台,為國內劇場設計界開啟了國際交流的一扇窗。今年暑假,OISTAT邀請素有「英國劇場教母」之稱的潘蜜拉.霍華(Pamela Howard)來台,在酷夏華山創意園區展開「莎士比亞《空愛一場》人物與情境的空間書寫」工作坊,指引學生在字裡行間尋找表演呈現的線索。 潘蜜拉.霍華此行來台,除了舉辦工作坊,同時也參觀了台灣傳統的中元節祭儀,留下深刻印象之餘,也從中發現異文化中不變的人性關照。本刊趁此機會,特別邀請OISTAT總會副會長,也是國內資深舞台設計家張維文專訪霍華女士,暢談她身為一位「劇場創作者」,如何時刻保持高度創造力,將她所關注的生命與人類生存處境轉化為設計,並從中獲得飽滿能量,豐富她源源不絕的創意。
-
演出評論 Review
愛與不愛,大小是個問題
這段始於仰慕終於謀殺的愛情,始終無法有力地說服觀眾:我是如此地愛她以致不得不殺了她。因為這段愛情缺乏說服力,以至於奧賽羅從吃味、嫉妒到怒火中燒的動機缺乏有力的支持。
-
演出評論 Review
終究是一場浪漫懷舊
當小鄧為饅頭描述巨人少棒奪得世界冠軍的經過時,我們終於了解:《六義幫》終究還是一個浪漫懷舊的作品,對六義幫的幫眾們,容許歧義的歷史論述,盡量不受私人情感羈絆的批判態度,可能都是過分的要求了。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有機音樂」為底 傳統元素混融
東方歌劇開拓者——譚盾
作為華人作曲家,譚盾可說是最受矚目的一位,不只因為他曾得過奧斯卡的電影配樂獎,也因為他創新的作曲手法,混融了各種東方聽覺與視覺元素,打造出不同凡響的歌劇新貌,從《馬可.波羅》到《秦始皇》,為東方歌劇邁向西方跨出第一步。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既女又男戲扮裝 玩趣背後破藩籬
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雖然有女王當政,但女權並未彰顯。女王乃是特例,並非一般女性可仿效的範本。在這樣的父權社會中,宗教與律法都限制女性不能涉足公領域,上台演戲當然也不行。戲台上的女性角色都是由男演員來扮演,需要知情的觀眾「姑且信之」(willing suspension of disbelief)。某些戲劇特別操弄性別議題,讓男扮女裝的演員在「入戲」與「出戲」間遊走,不僅增添戲劇效果,也是對制式性別角色的一種反省。
-
演出評論 Review
滿身滄桑情已老
在本地少有機會看到中年舞者如此充滿魅力的表演,張曉雄始終以拉到頂點的感情反映在他的身體語言上,鄭淑姬更以中年女子在感情表達上特有的纖細感,飽滿其演出的張力,他們的表演似乎都在表達一份哀傷,或者來自音樂的烘托?或者來自編舞家的詮釋?或者更是哀樂中年的他們,對世事已有一番透視?
-
即將上場 Preview 繪本挑戰小巨蛋 走向親民又「娛樂」
《向左走.向右走》 就是要好好說故事
相較於在國家戲劇院上演的《地下鐵》和《幸運兒》,這次黎煥雄要拋開「美學」、「藝術」包袱,不往劇情敘事、導演手法、表演形式等層次鑽牛角尖,而為走進小巨蛋的一般民眾服務,以自己二十年劇場經驗為基礎,做一個質感對得起自己,而又親切、可以親近的娛樂性作品。
-
藝號人物 People 專訪國際台北蕭邦鋼琴大賽主辦人
藤田梓 台灣鋼琴音樂的啟蒙舵手
她是藤田梓,是位琴藝精純深湛的鋼琴家、蜚聲國際的傑出女性、足跡踏遍世界的「鋼琴大使」,是台灣深耕樂壇的導師,也是已故日本國際廣播協會會長原清先生口中的「鋼琴女神」。因為嫁給台灣音樂家鄧昌國,與台灣結下不解之緣,從二十多年前開始舉辦「國際台北蕭邦鋼琴大賽」,蓽路藍縷,迄今已成為國際知名的鋼琴賽事,她的付出與辛勞,令人感佩。
-
演出評論 Review
如何一掬深情感動的淚水?!
新編的《閹雞》在劇終前展現了一個戲劇情節的高潮將末,使得最後的場景潺動著感人的餘韻,而部分觀眾或許能從導演每個場景的轉換、布幕的升降與音樂的出入,感受到這樣徐緩的節奏與某種寧靜的本質。單就劇場呈現來說,已能令人滿足。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NTSO
跨界搬演歌仔戲 精雕細演室內樂
國臺交新樂季已經由八月廿四日、陳樹熙指揮胡德夫演奏演唱的「原住民新韻」揭開序幕。攤開國臺交下半年的菜單,除了有與唐美雲歌仔戲團合作的跨界製作《蝶谷殘夢》讓人驚艷外,國際音樂節的室內樂與柏林愛樂單簧管首席麥爾領軍的音樂會,也令人拭目以待。
-
專題
方文山 舞台,另一種人生風景
今年剛以〈青花瓷〉再度拿得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的方文山說,自己寫的歌被稱為「中國風」純屬無心插柳,就像他高職畢業,當過水電工、貨車司機,原本想要拍電影,還認真上了編劇班,卻意外踏入歌壇,被封為「中國風大師」;如今更被屏風表演班編導李國修相中,參與新作《六義幫》的演出,走上舞台。他的人生,彷彿總是不按牌理出牌,但仔細推究,才發現這些生命轉折並非偶然。
-
專題
新象30 繁花綻放
新象三十歲了。 三十而立,可喜可賀。 三十年的拓荒,播種,耕耘,灌溉,成長,到今天的繁花綻放,不易,實在不容易。其中有多少酸、甜、苦、辣。多少委屈、折磨與承擔;多少迷人的片刻與欣慰的時光。「新象」自己感受得到,會寫在許博允的傳記裡,但也印映在朋友們的心中,更會記錄在台灣的文化發展的史冊上。
-
藝號人物 People 超級戲迷王安祈 專訪梅派嫡傳大師
梅葆玖 唱出消逝的文化氣韻
應台灣女弟子魏海敏之邀,久違台灣觀眾的梅派傳人梅葆玖再度訪台,並在魏海敏擔綱的「大師經典.極致綻放」演出最後一天,與女弟子同台清唱,雖然已經七十五歲,但表演聲嗓依舊典雅醉人。本刊特邀國光劇團藝術總監、也是超級戲迷的王安祈教授,專訪大師,一談梅派藝術的表演精髓與自幼跟隨父親梅蘭芳的習藝點滴
-
其他分類 專訪歌劇《黑鬚馬偕》劇本原創
邱瑗 寫出馬偕「平凡之大愛」
因為寫這齣戲,邱瑗從長老教會、靈糧堂到溫哥華的中文、台語各種聚會到都去感受心境,那陣子也讀聖經,從裡面找想法。然而她卻很明確地決定自己的方向:「我不要這齣戲是一部宗教劇,我不要只寫給基督徒看,我不要只寫給台灣人看,我要寫給大家看!」因為馬偕來台的目的雖是傳教,但邱瑗更認為馬偕的影響力不會只有宗教,他對台灣有更多的貢獻值得稱頌。
-
演出評論 Review
怕什麼?為什麼不潑辣!
《阿姨》劇中的角色均有象徵和意義,每個背景幾乎都能發展故事,然而缺乏細膩的情境醞釀戲劇性,觀眾可以輕易地從對話或是刻意鋪排的台位了解(或不了解)情節,當然,表演也無從發揮刻畫角色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