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煥雄(右)指導楊祐寧(左)排練(許斌 攝影 )
即將上場 Preview 繪本挑戰小巨蛋 走向親民又「娛樂」

《向左走.向右走》 就是要好好說故事

相較於在國家戲劇院上演的《地下鐵》和《幸運兒》,這次黎煥雄要拋開「美學」、「藝術」包袱,不往劇情敘事、導演手法、表演形式等層次鑽牛角尖,而為走進小巨蛋的一般民眾服務,以自己二十年劇場經驗為基礎,做一個質感對得起自己,而又親切、可以親近的娛樂性作品。

相較於在國家戲劇院上演的《地下鐵》和《幸運兒》,這次黎煥雄要拋開「美學」、「藝術」包袱,不往劇情敘事、導演手法、表演形式等層次鑽牛角尖,而為走進小巨蛋的一般民眾服務,以自己二十年劇場經驗為基礎,做一個質感對得起自己,而又親切、可以親近的娛樂性作品。

臺北藝術節—幾米音樂劇《向左走.向右走》

9/12~13  19:30  臺北小巨蛋

INFO  02-25289580轉195

素以營造詩意氛圍聞名的編導黎煥雄,和詩人夏宇、音樂創作陳建騏等人組成「幾米音樂劇」團隊,規劃完成「幾米三部曲」:二○○三年的首作《地下鐵》,投影幾米畫作佔滿國家戲劇院整片天幕,以此比擬書頁,帶領觀眾閱讀如詩如畫的現場氛圍。二○○五年,《幸運兒》玩得更開,實驗性更濃厚;由多媒體影像藝術家蘇匯宇創作被切割般的投影畫面,演出文本也對繪本故事作了不少更動,是距離原著較遠的改編版本。至於即將推出的《向左走.向右走》,導演黎煥雄說:「就是entertaining(娛樂)!」

拋開美學包袱而仍保質感的娛樂性作品

《向左走.向右走》是台北藝術節的閉幕作品。黎煥雄表示,台北藝術節除了集結出色的「藝術」作品與「藝術家」外,應該也要具有和其他藝術節不同的定位,比如說,和一般民眾之間的「距離」——相較於在國家戲劇院上演的《地下鐵》和《幸運兒》,這次他要拋開「美學」、「藝術」包袱,不往劇情敘事、導演手法、表演形式等層次鑽牛角尖,而為走進小巨蛋的一般民眾服務,以自己二十年劇場經驗為基礎,做一個質感對得起自己,而又親切、可以親近的娛樂性作品。

「故事的開端都是其他故事的續集,故事的結尾還有沒有故事」——劇中以「劇作家」此一角色說出「故事」:總是向左走的男孩,和一直向右走的女孩,錯過、相遇、然後錯過……多年後,在書店錯過愛情的女人老去,想像和回憶交織,彌補所有發生過或來不及發生的失落……故事一層包著一層,持續延伸、發展、變化。黎煥雄特別強調,這次的劇情結構較以往作品單純許多,重點就在於「好好說故事」:「恐怕也是我這幾年來唯一一次,排練過程中一再逼問身邊的工作人員:『故事會不會太複雜?』當然,這狀態也是身處此一階段的『我』的反映。」

小巨蛋,大挑戰

為能呈現幾米畫作的豐富意象,及故事中蘊含專屬都市的寂寞感,舞台設計曾文通用三面式舞台提升整體表現性,以升降小舞台為主舞台中心,一圈圈往外擴大,旋轉舞台接連升降舞台的多層次變化,力求確切表達原著中噴水池等重要場景、意象。以活動樓梯連結的背幕和地板皆能以投影幻化氛圍外,部分背板可在城市剪影景片與LED燈牆間自由置換,更能用不同形式突顯不同訊息。

相較於一般劇場空間,小巨蛋顯得格外龐大而缺乏隱密性。相應於此,演員上下場也將隨之調整成為戲的一部分;舞台上,除了必要的路燈、沙發外,幾乎空台-特殊佈景、物件,如從天而降的許多樓梯、巨大的旋轉木馬等,都必須隱藏空中。也由於小巨蛋場地太大,無法完全使用,劇組技術部門需要就舞台面向局部加裝基本結構,其規模之大直追《獅子王》重新搭台的程度。音響設備也因場地而更形複雜:除了一般鏡框式劇場的正面觀眾席外,還須顧及另外兩面觀眾的音響效果;演出時有音效、錄音播放,樂團現場演出,眾多演員唱歌、講話……表演者如何聽到彼此的聲音,樂團和配樂之間的平衡等問題,都使得現場音響系統,預估比在小巨蛋舉辦的多數演唱會還要複雜。

此外,幾位參與演出的新生代偶像演員,都是第一次接觸舞台劇。相較於平時慣於面對小小攝影鏡頭的電影、電視表演,陳柏霖形容,影像表演像是拿了一把裝滿六顆子彈的槍,舞台劇演出時,槍裡卻只有一顆子彈,還必須一發命中;楊祐寧也說,除了和對手演員交流外,還需要顧慮在大舞台上和觀眾之間的交流,是非常不同的學習和進步。為了克服這些挑戰,劇組也曾按照原規模,搬移大部分硬體設備,前進南港101排練——解決技術層面的難題外,也讓演員適應不同於排練場的廣大空間,放開一試不同的表演方式。

以親切化解觀眾席到舞台間遙遠的距離

《向左走.向右走》是幾米筆下最廣受一般讀者喜愛的作品,轉換為類音樂劇形式,也展現親民作風,降低「太藝術」或「太文學性」的元素。浩大工程、縝密排練,都是為了能更順利呈現精采的視聽效果,把動人故事說清楚講明白。在小巨蛋的大空間裡,《向左走.向右走》劇組期望能透過演出,和所有觀眾一起分享一些溫度,以親切化解觀眾席到舞台之間遙遠的距離。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