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祥
-
台前幕後
揮灑編舞創意的舞台
「雲門舞集2」的藝術總監羅曼菲表示,舞團方向以創作爲重心,目的在鼓勵年輕人發揮潛力,爲台灣的舞蹈創作注入新血。舞團願意免費提供舞者、道具、場地,給年輕編舞者一個無憂的創作環境。
-
台前幕後
拼作麻竹盛開花
動人的戲劇未必要依附於史,但《秋風辭》以《漢書》、《資治通鑑》等史書爲本,似乎適足以加重其悲劇的歷史感和寫實性。觀賞這樣的一齣完全悲劇,對一般視看戲爲娛樂的觀衆來說,是個挑戰,對過去慣以冷嘲熱諷的形式揭露官場醜態的河洛來說,也是一大嘗試。
-
特別企畫 Feature
庫特羅夫敎授的音響設計要點
庫特羅夫的設計理念與意義 兩廳院音響工程最大特點是事先製作1/20縮寸模型作模擬測試(simulation testing),以之測試出各項音響要件的數據,用以決定天井高度、舞台大小、反射板位置與角度等重要設計。當年由貝拉納克博士主持之紐約愛樂廳音響蓋建工程失敗最大原因便是事前沒有做模型的模擬測試。 從庫特羅夫敎授所提出的音樂廳及劇院的設計要點,及他對籌建小組所建議文件中所列用的資料及數據不難發現,他是衝著被視爲世界三大超優音樂廳及名歌劇院的音響特性挑戰。換言之,他有意在台灣蓋建延續西歐十九、二十世紀音樂廳及建築音響美學主流價値的音樂廳及劇院。這種鞋盒狀、殘響2秒且有來自側壁第一次反射音的音樂廳,最適合浪漫派音樂四管編制大規模管弦樂團的交響曲、協奏曲、管弦樂曲,例如舒曼、李斯特、布魯克納、華格納、理査.史特勞斯、馬勒甚至貝多芬、舒伯特、布拉姆斯、孟德爾頌等古典樂派作品。 劇院形似馬蹄狀,殘響在1.1-1.4秒,適合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盛行的羅西尼、多尼才悌、梅耶貝爾、威爾第、華格納、浦契尼等以管弦樂合奏的歌劇作品。爲使讀者易於了解庫特羅夫敎授的意圖及設計要點,見附表。 世界三大超優音樂廳及名歌劇院的音響特性: 項目 名稱 啓用年 形狀 席位數 容積 立方公尺 容積 /</
-
特別企畫 Feature
歐洲歌劇院與音樂廳的演進
歐洲歌劇院是宮廷文化下的產物,由皇家貴族資助,法國大革命以後轉變爲由政府或富裕的市民階級接手,聽衆以富裕市民或知識份子等社會精英爲主。十八、九世紀尤其在英國的大都會地區興建的大型市政廳(City Hall),爲供集會、選舉、音樂演奏及大型神劇(Oratorio)演出之用。而在法國,從拿破崙三世改造巴黎開始,各國首都及大都市視歌劇院、音樂廳、美術館、博物館的興建爲主要文化指標,於是競相蓋建。這期間英國曾經嘗試蓋建各種形式的音樂廳,經過多年經驗的累積發現,仍然以傳統由希臘神殿演化而來的長方形盒狀音樂廳的音響效果最佳,成爲後來音樂廳建築的典範。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各國飽受戰禍,爲重建音樂廳與歌劇院,歐洲各國政府投入龐大的財力,並爲歌劇、音樂會的演出、樂團的維持編列相當程度的預算;在同一時期某些社會主義或市民意識高漲的國家則出現了不同的觀點,他們認爲爲了少部分的族群而花費龐大的國家資源,不符合社會公義原則,這一派人主張應多興建多功能文化中心或表演藝術中心提供全民使用。呼應這種觀點的以英、美等國爲主,並且認爲政府不應揷手於音樂、藝術、文化活動,而應任其自由發展,採取自由競爭經營。這兩股思潮影響了公共建築的設計理念,例如音樂廳裡的每一個角落的視野要廣闊平均,每一個席位的音響要平均一致,不能像傳統的歌劇院或音樂廳,祇有在特定價位的席次才能得到較佳的音響與視野,舞台的設計則恢復希臘時代觀衆圍繞,使衆人產生全民參與的感受。大指揮家卡拉揚對這種新興的理念頗爲著迷,當柏林市決定重建柏林愛樂廳時,卡拉揚便大力主張由以聽衆圍繞舞台(Arena)的形式取代傳統的鏡框式(Proscenium)舞台,後來日本最大酒廠三得利(Suntori)公司要興建音樂廳時,卡拉揚也大力鼓吹他們採用這種形式的民主音樂廳。 美國雖然沒有宮廷文化的背景,但市民文化頗爲發達,除了少數城市擁有獨特的音樂廳與歌劇院外,大部分的城市都興建大型的多功能集會大廳(Auditorium),以供音樂會、演唱會或是集會之用。由於經濟效益的考量,爲了增加席次以及改善觀衆視野,這些大廳大多採用圓形或是扇形的結構,但是這種形狀的大廳很難獲得來自大廳側壁所產生的反射音,雖然有些大廳還裝置可變殘響的器材調節,以作爲各種不同用途的使用,但是這種類型的大廳很難獲得愛樂者、演奏者、樂團的好評。爲了克服這些音響的難
-
特別企畫 Feature
聲聲不息迎向新世紀
一九八七年由戲劇院、音樂廳、實驗劇場、演奏廳組成的兩廳院落成。音樂廳與戲劇院各具不同、相當完善的表演空間與音響設備,經過十多年的歲月,也經過無數表演節目類型的考驗,在這邁向新世紀之際,仔細回顧一個表演空間的設計,我們彷彿看到她的生命痕跡。
-
表演賦比興
坡丘的聯想
台上的舞者,未必嫻知白居易的花樹之坡,或蘇東坡的平居之坡,他們只是那樣自然的暗相扣合,扣合於生命的基本需求。他們都皈依了像女體一樣柔和起伏的坡丘。
-
舞蹈
拓延白色芭蕾的浪漫美學
「新浪漫」是台北芭蕾舞團今年的演出精神與特質,整晚的節目表現雖未臻完美,但在各方面均已成長了許多,尤其舞者的表演是値得肯定的。
-
焦點
鏡花「水月」總是空 雲門流浪到水邊
雲門舞集秋季推出兩檔演出,《流浪者之歌》和林懷民流浪的系列新作《水月》。這是一套蘊釀很久的寧靜之舞,展現林懷民編舞創作的最新動向和雲門舞者最大的潛能。
-
焦點
引領舞蹈繆斯的阿波羅
史特拉汶斯基,這位堪稱二十世紀最難捉摸的音樂家,一方面以他劃時代的現代曲風,另一方面又以他一生多變而豐富的音樂風格及樣式,對全世界的編舞家散發無法抗拒的魅力。
-
台前幕後
迴盪底層的聲音
以台灣民衆戲劇發展的稚齡狀況而言,本地的民衆劇場工作者,無不抱持著使命感,期待民衆戲劇能在本地生根茁壯。然而台灣的現代劇場發展,在激越的六、七〇年代是缺席的一員。因此,在國際分工和社會情勢都更爲專業進步的台灣現況中,如何爲民衆戲劇找到著力點,則需要很高的智慧。
-
藝問藝答
藝問藝答 藝搭藝唱
過去看您的戲的經驗,發覺您常將戲劇與政治結合在一起,請問這是您的特色?還是您認爲政治是一個很好發揮的話題?(台北.陳素卿) 政治,管理眾人的事。政府,辦理國家事務的機關。政客,靠政治活動爲業的人。政黨,以政治爲目的所結合的團體。政策,執行政務的計畫和方針。在我歷次不同的作品裡,經常有些題材碰觸「政治」。表面上看,在舞台上「政治」似乎是一個很好發揮的話題?!平心而論,我對「政治」毫無興趣!曾經有人批評屛風的戲過於商業,也有人說屛風的作品曾經階段性的出現過「政治劇場」語言,當然也有少數人說屛風的作品處於「灰色地帶」。不論屛風的戲政不政治,我的作品內容一貫企圖表達的主題是──對於台灣這片土地的愛與關懷,透過作品呈現我生於斯的感受與態度。我永遠堅信一齣戲劇作品,應該包涵以下四個精神── 1.對於人心現象的呈現及反省。 2.對於人性的批判或闡揚。 3.對人性深沈的挖掘。 4.技巧與形式的講究。 生活在台灣,我們一直感受到所處環境的變遷與變化,而我們似乎忽略了其中一個任何國家、地區的小老百姓所要共同面對的現象──政治,是無所不在的。哪個政客說過要讓台灣鐵窗業蕭條?爲什麼我們還看見大多數的樓宇房舍至今不將鐵窗拆除?哪個政黨說所有的選擇都是公平競選,用人唯才?爲什麼我們小老百姓心裡明白台灣最賺錢的人是政客?當你送女性同胞坐上計程車,爲什麼你本能地都會記下車牌號碼?當你揮手示意公車停下,而它卻過站不停的時候,你除了覺得自己是個隱形人之外,有沒有想過這其中有著政治因素?當你戴上安全帽騎著摩托車,經過某條街道,突然因爲一個坑洞摔得你人仰車翻。你除了自認倒楣,歸究今天諸事不宜外,你能不能想像那個坑洞的背後是一堆政客搞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政策,透過政黨協商之後交由這個政府機關執行──其中一定有人發財!之後當然還是你去診所自己花錢療傷。你只學會明天經過時,切記別摔第二次;你避過了那個坑洞,回頭你又笑了,因爲你看見另一個人摔得姿勢比你昨天還壯觀!毫無疑問,這枚不勝舉的鳥例子都是「政治」。 我如果對政治有興趣,不需要躱在劇場裡藉著我的戲劇作品表示我對台灣政治的深度不滿;我應該立刻選擇解散劇團,直接進入政黨,從事政治改革運動。說實話,我對政治一點興趣都沒有。然後,你會發現在我的作品裡所創
-
台前幕後
舞蹈空間的拉威爾
繼《超時空封神榜》之後,舞蹈空間舞團要做一場純舞蹈動作的「拉威爾傳說」。不禁令人好奇,彭錦耀與馮念慈這兩位編舞家,又將爲觀衆帶來什麼樣的作品。
-
跨台演出
「正統靑衣」的非常形象
螢幕舞台上的葉雯,累積了三十幾年豐富的表演經驗,樹立了傳統典雅的演技派女星形象;私底下的葉雯,健談風趣而天眞詼諧,直覺、不彆扭地詮釋新戲的關鍵角色。
-
跨台演出
從無心揷柳到積極耕耘
台灣電影環境的惡劣,讓陳昭榮這樣的演員,失落於短暫的燦爛;兩年的思考之後,他決定自我提昇,以強烈的學習心,站上舞台。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外交,遞張「文化」名片吧!
經濟外交再也不是台灣進軍國際的萬靈藥,政府必須擔任「文化出征」先鋒與後盾,將獨特創新的台灣藝術推上國際舞台,把台灣文化的名號打得震天價響。
-
即將上場
屛風表演班《未曾相識》
十週年大戲《京戲啓示錄》之後屛風表演班第二十六回作品《未曾相識》由王月導演、李國修編劇,將舞台人生的探索焦點移向人世間的情愛。 一開場是大雪紛飛的五代十國,結尾則是下雪的台北。三個年代、三段故事在舞台上並陳交錯,每個人都真心誠意的說出内心的吿白。李國修、伊能靜、黃士偉、林美秀、劉珊珊、夏靖庭、洪敬恆等七位演員,橫跨時間、空間、角色至情演出。
-
即將上場
漢唐樂府《儷人行》
《儷人行》的製作方向走向梨園劇本源探索,摘選梨園戲三大流派中「小梨園」之名劇:「高文舉」《玉貞行》與家喩戶曉之「陳三五娘」《賞花》兩齣。「小梨園」出自家班,其演出規範必配合室內小舞台的特點。舞台旣小,演員的身形動作也得採用高度虛擬化的表演,儘量減少過大的幅度。此次選取「陳三五娘」精華做題材,將「小梨園」科步之優美動作、高度的舞蹈性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深刻展露出梨園戲歌、舞、樂一體的風采。 此次製作還聘請前福建省梨園戲劇團著名演員蔡淸平駐團指導及從事舞蹈編排。
-
即將上場
朱宗慶打撃樂團日本打撃樂作品集
從喜多郞到白鳥英美子,從黑澤明到大島渚,從三島由紀夫到村上春樹,你對日本打擊樂的印象又是什麼模樣? 朱宗慶打擊樂團將舉辦四場日本打擊樂作品集音樂會,呈現日本打擊樂經典作品呈現,以饗國內愛好音樂的觀衆。並特地邀請日本打擊樂大師岡田親自來台與團員們切磋、琢磨,將日本打擊樂作品「原音重現」,以最原始的東洋風貌呈現予國人。 這次的音樂會曲目包括:武滿徹的《雨樹》、中利光《面具》、平義久《希臘調式V》、西村朗《猴舞》、《塔拉》,以及水野修孝《鼓》。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讓身體落實 舞蹈、小劇場與身體
台灣的舞蹈創作從七〇年代「主題」的本土化,到九〇年代邁入「形式」的本土化階段,一路走來相當漫長。本文從歷史的角度,探索「東方身體觀」的由來、困境,與未來的美學可能性。
-
舞蹈
笑看人世蒼涼的《超時空封神榜》
若說《超時空封神榜》的搞笑、卡通化、多元異質並置、反串、疏離、解構等諸種平面、無深度手法構成了這支舞的後現代風格,隱藏在《超時空封神榜》無厘頭背後的,卻是一層嚴肅的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