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小生 自己作主!
張軍,不是傳統定義下的崑曲小生,他的舞台,不只在大紅氍毹上,歌劇、實驗崑曲、跨界演唱會都看得到他的身影;他不甘崑曲被世人冷落,一步一腳印奔走校園,在年輕學子心中埋下崑曲種子;他創立全中國第一個民營崑曲劇團「上海張軍崑曲藝術中心」,打造實景園林版《牡丹亭》;去年他更製作當代崑曲《春江花月夜》,演繹唐代詩人張若虛橫跨人、鬼、仙三界的深情探問。他創造自己的舞台,不願被世人左右,說自己「是很爽,且一意孤行的崑曲小生,不怕別人的眼光,然後Enjoy it!」
張軍,不是傳統定義下的崑曲小生,他的舞台,不只在大紅氍毹上,歌劇、實驗崑曲、跨界演唱會都看得到他的身影;他不甘崑曲被世人冷落,一步一腳印奔走校園,在年輕學子心中埋下崑曲種子;他創立全中國第一個民營崑曲劇團「上海張軍崑曲藝術中心」,打造實景園林版《牡丹亭》;去年他更製作當代崑曲《春江花月夜》,演繹唐代詩人張若虛橫跨人、鬼、仙三界的深情探問。他創造自己的舞台,不願被世人左右,說自己「是很爽,且一意孤行的崑曲小生,不怕別人的眼光,然後Enjoy it!」
《鄭莊公涉泉會母》是歌劇教父曾道雄最新的製作,取自《春秋左傳》,透過獨唱、重唱、合唱及舞蹈,將古典的傳說做最貼近現代的詮釋。繼以往為歌劇導演之後,這次曾道雄不但親自創作劇本,更首度為歌劇寫譜樂曲。而最令人驚嘆的是,這一部感人肺腑的製作,已然在他心中醞釀了卅七年。
由音樂總監慕提帶領,這次芝加哥交響樂團再訪台灣,推出紮實的樂團曲目,從古典風格的貝多芬《命運》與浦羅柯菲夫模仿海頓風格的《古典》、充滿浪漫派管絃聲響的柴科夫斯基第四與世紀末的馬勒《巨人》,恰與充滿理性主義的廿世紀德國作曲家亨德密特《協奏曲,為絃樂與管樂》形成對比。
英國劇作家馬克.瑞文希爾的《瞎拼,幹》由十四個短景構成,共有五個角色,以黑色幽默的方式,探討消費主義盛行下的社會,消費取代了所有社會道德準則。挑戰過多部英國「新文本」的導演陳仕瑛,這次將重詮瑞文希爾當年初試啼聲之作,她將劇本的語境拉近台灣的情調,並模糊掉原劇本中特定的時空背景,更貼近我們的生活。
為了讓台灣的舞蹈創作者有更多交流機會和更多元化的空間,由「張婷婷獨立製作」擔任策展製作的「2016 圓桌舞蹈計畫」,以微型藝術節的模式,讓國內外編舞家一同發表具原創和實驗性作品,在短短十五分鐘的表演中,擦撞出不同的火花。
我覺得有趣之處,並非是河床劇團演了一齣向美國作者致敬並重新挪置其語彙的作品,而是劇團自身的創作基因可謂就和上述的舞台化的影像世界,抑或,影像化的身體與姿態脫離不了關係,甚至是奠定其劇場特色的核心結構。如果河床劇團的特徵(之一)是透過此種舞台化的影像世界或影像化的身體與姿態來構成「林區式」的形態,那麼「夢見大衛林區」究竟意味著什麼?顯然,向超現實系譜汲取靈感來彰顯其繼承關係,是其中一個可能的線索。
維也納國家廣播交響樂團(ORF Radio-Symphonieorchester Wien,簡稱RSO)將在首席指揮曼斯特(Cornelius Meister)帶領下首次來台演出。定期於維也納金色大廳(Wiener Musikverein)及維也納音樂廳(Wiener Konzerthaus)演出的RSO,自二○○七年起亦開始與維也納歌劇院(Theater an der Wien)合作,使這個樂團的觸角更多元。年方卅五的曼斯特,是目前最受矚目的新生代指揮家之一;廿一歲即於漢堡國家歌劇院首次登台演出,廿五歲任海德堡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至今他已是歐陸各大歌劇院包括維也納、史卡拉歌劇院的客席指揮座上賓。此次來台演出包括莫札特、貝多芬、布拉姆斯之德奧經典,其中布拉姆斯交響曲是曼斯特獲得樂評極度讚賞的曲目之一。此外,同行的還有鋼琴家拉杜圖(Maria Radutu),曾在維也納莫札特年受邀開幕音樂會演出的她與維也納廣播交響樂團的合作,令人拭目以待。
二○一三年一月,芝加哥交響樂團首次來台演出,原本應該是由他們的音樂總監慕提(Riccardo Muti)領軍,就在演出前一週,慕提因病開刀而必須緊急取消亞洲巡演;這次樂團二度來台,終於能夠聽到他們的合體了!雖然之前紐約愛樂亦極力爭取與其合作,但二○○八年慕提決定情定芝加哥,自二○一○年起成為他們的音樂總監,二○一五/一六樂季已經是他第二任期的開始,經過五年的磨合,現在正是樂團與慕提的成熟發展期,知道彼此要什麼,但還沒「老夫老妻可能就沒太多火花」的階段;加上這次來台演出的演出曲目,都能夠充分展現樂團的實力特色(尤其是以磅礡著稱的銅管),令人非常期待這以嚴謹風格聞名的芝加哥交響樂團,在七十四歲的大師指揮棒下,究竟會迸發出怎麼樣的精采火花?的確很值得讓人一探究竟。
從Youtube影片竄紅到音樂廳舞台上的鬼才小提琴家羅曼.金(Roman Kim),可說是古典樂壇上的「另類現象」。年屆廿四的他,以精湛的技巧征服了世界各地的觀眾。他的才氣不只是在演奏小提琴上,也在樂曲的改編或創作上。著名的例子,就是他改編了巴赫的《G弦之歌》在網路上成為流行金曲後,引來德國樂譜出版商 Barenreiter特別出版了羅曼.金版本的《G弦之歌》樂譜。他的首次來台演出特別挑選了「能完美演繹他心境」的曲目;除了小提琴經典名曲《魔鬼的顫音》、易沙意《敘事曲》外,亦包括帕格尼尼及羅曼.金自己譜寫或改編的小提琴曲。帕格尼尼對於羅曼.金而言可說是一位「精神導師」,他的生平和作品都深深地啟發這位來自哈薩克的年輕小提琴家,因此他把其中一首改編自威爾第《茶花女》的主題與變奏曲〈飲酒歌〉題獻給他的偶像。
NSO這次的跨年音樂會讓人眼睛一亮,不僅大寒冬裡演出莎翁原著、孟德爾頌譜寫的《仲夏夜之夢》,還邀來編導演俱佳的張艾嘉演出!音樂總監呂紹嘉為了演出全本,特別請樂評人焦元溥改寫劇本、去蕪存菁,而由張艾嘉生動扮演劇中多個角色。歡樂劇情加上熱鬧氣氛,讓這一場夢跟著音樂,陪大家迎向新年的來臨。
多年不曾推出編導作品的綠光劇團編導羅北安,因十分喜愛經典名著《小王子》,決定重拾創作,將近年所累積的經歷化為養分,花近一年半的時間改編成《老王子》。這是一齣荒謬喜劇,情境設定在一所精神療養院中,「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純真的小王子。」羅北安說,《老王子》想呈現的就是每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承受著生活的種種壓力,內心不斷在面對現實與流失的純真間抗衡的寫照。
這回不是男人跳舞,也不只是男人與女人跳舞,而是兩對伴侶,各自編作雙人舞,然後放在同一個舞台一同起舞這是驫舞劇場的新製作《兩對》,由陳武康與葉名樺、劉冠詳和簡晶瀅這兩對生活中的伴侶演出。創作發想從生活出發,私人的關係延伸至舞台上奇妙的互動,是默契的展現,還是隱隱的對抗?兩對四人以舞步構築的平行世界,將讓觀眾看到怎樣的隱喻?
同樣是音樂劇,法式音樂劇與美國音樂劇有何不同?曾四度來台演出《鐘樓怪人》男主角的麥特.勞倫如此形容:「法式音樂劇其實就是『具有故事情節的流行演唱會』!」而其氣勢磅礡的場景、演員華麗的肢體表演與膾炙人口的歌曲,更讓法式音樂劇能夠跨越語言藩籬、在世界各地演出不輟。這次的「法式音樂劇,巨星演唱會」,邀集麥特.勞倫、勞勃.馬利安、席瑞爾.尼可萊、理察.查理斯特、史黛芬妮.貝達爾與阿黎安.高堤耶,六大巨星齊聚台北,為觀眾獻上最原汁原味的音樂劇經典美聲!
二○一三年在澳門藝術節演出的《大世界娛樂場》,從大大小小、紙醉金迷的博彩娛樂場,窺探「大世界娛樂場」這一座巨大的當代城市徵狀。導演高俊耀與澳門「足跡劇團」將推出該作第二部,從賭桌延伸到人生賭局,透過分別來自台灣與澳門的四個演員,以粵語及中文交錯演出,帶觀眾逼視早已置身博彩模式的當代生活,深入慾望與夢想的交匯場域。
《荒山淚》是四大名旦之一程硯秋的經典名劇,承載了程氏的表演藝術精華,他沒有選擇唯美的路線,或者花梢的形式,而是轉向關懷社會,在藝術上追求更高境界。因程氏而找到堅持信念的乾旦演員兆欣,特地依電影版復排《荒山淚》,他強調:「我選擇這齣戲,是和自己和程先生,也是和社會的對話。」
以排灣族為創作主體的核心價值,蒂摩爾古薪舞集這次的作品《似不舞【s】》單純只用身體說話,舞名取自排灣族節慶舞蹈「四步舞」諧音,這是排灣族的節慶舞蹈,編舞者巴魯.瑪迪霖與舞者對舞步的解構又重構後,共同發展與累積出屬於當代排灣族青年的身體型態,綜合了西方舞蹈的訓練與排灣族的身體律動,並輔以當代劇場的燈光與空間調度,重新轉換與組合傳統四步舞。
常以喜劇「KUSO歷史」的全民大劇團,將與北市國合作,將《情人哏裡出西施》一劇搬進國家音樂廳,讓吳越相爭的外/歪史在國樂現場演出中,爆笑登場。演出時樂團在舞台中央,演員不只繞著樂團演戲,更與樂團有所互動。除了有張大春的歌詞、王希文的新曲,還有什麼值得一看?「哏」當然不能先破,進場才能知道!
在這則弄真成假的故事中,無論是擷取自新聞事件的人物,或是許哲瑜自己的友人,都變成一個角色,一個在黑白漫畫中被抽空了血肉的指稱,扁平化當然不是意指總是操作袁志傑已成為許哲瑜創作中的老梗,而是這些人物隨著他們進入編寫故事的符號序列,就如同那些出現在新聞報導的死亡悲劇,其實早已經不起進一步的挖掘,他與她與我,為了要在故事中成為某種角色與指稱,就注定了必須拋棄無可替代的真實生命以成為故事中的某種角色功能
想讓周遭從未走進劇場的朋友體驗劇場的魅力,卻猶豫不知從何開始嗎?我覺得果陀劇場邁入第二年的「爆米花輕鬆劇場」,是個非常好的選擇。以虛擬上班族為插畫創作的網路部落客「我是馬克」,化身成真人版「黃迪揚+郭耀仁+林家麒+蔡亘晏」的喜劇黃金組合《五斗米靠腰》首部曲,即將再一輪的加演;這次也順勢推出了續集二部曲《老闆不願透露的事》,相信是接受過首部曲洗禮的朋友,二○一六心中最期待的大事之一。還有專業的漫才喜劇天團「達康.come」的新作《塾話說得好》,阿達與康康的二人組合,幾乎成了其他喜劇演員或是團體,當作目標想要超越的的車尾燈。除了看戲真的可以吃爆米花,你只要稍微深呼吸就能吸到爆笑指數破表的演員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號稱是專治微憂鬱的特效藥,這麼何其有幸、何等浪漫的「爆米花劇場」,不跟我一起去把觀眾席坐好、坐滿嗎?
巴赫一生的創作與信仰息息相關,宗教是他生活的核心,因此大多的作品,是藉著音樂服侍上帝的。他終生創作了清唱劇約兩百五十部,而且大部分在他生命最後的時期所完成。不朽的鉅作如《聖馬太受難曲》、《聖約翰受難曲》都是此時所譜寫,當然這生涯顛峰的創作,也包括了他的《聖誕神劇》。雖名為神劇,但巴赫的《聖誕神劇》是由六組清唱劇所構成的連篇歌曲,於聖誕節後的十三天期間演唱,由領唱者串連故事的整體性,敘述耶穌基督降生的故事。雖然為了教會崇拜而寫,但多層次的豐富題材配合極為抒情的音樂風格,並大量運用了路德信仰的核心聖詠(chorale),使整部作品充滿了極高的音樂性,早已超脫了原本的功能,而被視為經典的藝術作品,在聖誕節期間演出。 今年的聖誕節前夕,台北愛樂合唱團將再度邀請當代巴赫音樂權威大師海慕特.瑞霖(Helmuth Rilling)前來。堪稱當今巴赫音樂最佳代言人的他,擁有多項重要成就貢獻獎,近三年來連續獲頒馬丁路德獎章、ECHO回聲古典大獎終身成就獎。二○一四年獲頒德國最高榮譽的大十字功績帶星勳章,表彰他對音樂與全人類的貢獻。這次愛樂「巴赫系列III」將演出《聖誕神劇》前三部,為今年的尾聲更添上溫馨的氛圍、以及凝聚的力量。
動盪的社會局勢讓人焦慮,歲末年終該為自己選擇一場能安頓身心的音樂會。 由閻惠昌帶領的臺灣國樂團在這幾年有許多開創性的演出,除了有更多台灣作曲家的作品外,音樂會的形式也更為多元。我在去年觀賞了「觀易賞樂Ⅰ」音樂會,以音樂詮釋易經卦象,透過編曲和演奏具體化了幾個大自然元素,加上多媒體的視覺效果,展現了自然萬物的生衰興滅,今年「觀易賞樂Ⅱ」將詮釋另外四個掛象「震、巽、艮、兌」,期待在音樂廳體悟宇宙運行的哲理。 不少音樂會與其他藝術跨領域合作,滿足了觀眾的感官,但一不小心也可能失去焦點,是否能維持其音樂主體性,才是判斷這場音樂會成功的關鍵,目前為止NCO音樂會結合的元素都還算單純,讓觀眾能全然專注在樂聲中,而「專注」讓身心得以安頓。
「羅塞爾在鍵盤上時,音樂廳如同被電流擊中一般」這是《太陽報》給予鋼琴家羅塞爾(Peter Rsel)的評論。出生於德勒斯登音樂世家的羅塞爾,為現今僅存最為嚴謹的前東德鋼琴家之一。早年在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先與迪米特里.巴許基洛夫(Dmitri Bashkirov)學習,後轉入列夫.奧柏林(Lev Oberin)的門下。遊學莫斯科時期曾獲幾項重要大獎,包括一九六三年國際舒曼鋼琴大賽、一九六六年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國際鋼琴大賽和一九六八年的蒙特利爾國際鋼琴大賽。他多產的錄音散布於數個大唱片公司,曲目包含了貝多芬、韋伯、舒曼、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協奏曲,還有布拉姆斯的獨奏和室內樂作品等。 羅塞爾不僅在所有歐洲重要音樂中心演奏,也常出現在南北美、澳洲、中東和遠東的舞台上。值得一提的是他曾獲布列塔尼交響樂團邀請,在幾天內演奏所有的拉赫瑪尼諾夫鋼琴協奏曲。而近年與東京Kioi廳的合作,以歷時四年舉行卅二首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系列音樂會,並同時在德國和瑞士演出,且於東京錄製了所有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專輯。他與同樣出身東德的指揮家,包括布隆許泰特、庫特.馬殊、桑德林等人都有密切的合作。曾受指揮赫比希之邀來台與NSO演出的他,此次他將帶來海頓、貝多芬與舒伯特的作品,首度在台舉辦整場鋼琴獨奏會。
梁允睿、黃長頌,一位是紅潮劇集藝術總監,一位是來自馬來西亞的音樂人。兩人來自不同的地方,卻都想藉著自己的創作,尋找一種貼近自己與生活的方式。踏進戲劇界的梁允睿成了紅潮劇集藝術總監,而黃長頌也正完成他第二張EP的準備。雖說各有專長,但他們卻有著共同的身分,那就是──創作歌手。 因為長期的合作有著良好的默契,因此兩人在十二月份,將攜手合力創作十八首歌曲,加入現場的吉他、鋼琴、鼓,向台下的觀眾們唱出內心的體悟。樂曲包括兩人都喜歡的歌手選曲,並且由黃長頌重新編曲詮釋;也有近年譜寫的作品,例如講述對爺爺與弟弟的愛的〈阿公〉、〈小黑鳥〉,用馬來西亞話表達「我愛你」的〈Sayang〉,提醒自己好好生活的〈忘了〉,還有〈謝謝〉、〈不曾離去〉、〈Chasing stars〉、〈只是朋友〉、〈遠方〉等等,當然還有梁允睿製作的音樂劇《美味型男》與《啞狗男人》中膾炙人口的音樂選段。在一首首歌曲中,將有創作者對於家人、朋友、愛情與生活的真誠告白,伴著擅長的靈魂樂曲風,請聽他們娓娓道來。
不同於一般室內樂團,由鋼琴家梁孔玲所領軍的「對位室內樂團」擅長將戲劇入樂,卻仍然不失古典音樂的專業與精緻。二○一三年,樂團與合作多年的作曲家李子聲共同創作《江文也與兩位夫人》室內樂歌劇,融合豫劇唱腔、西方樂器與聲樂演唱呈現大師浪漫愛情故事,獲得該年台新藝術獎提名、臺南藝術季「臺灣精湛」演出及日本Mostly古典音樂雜誌「海外音樂情報」專文報導。今年,兩方又再度攜手,打造新型態室內樂詩歌劇場《錯過茱麗葉》! 此次製作,對位室內樂團將演奏作曲家李子聲採用馮延巳、蔣捷、林婉瑜與零雨等作者的詩詞,創作了《采桑子》、《間奏》、《給你》、《就是那時候》及《特技家族》等樂曲,運用東方現代五聲音階及節奏,與西方和聲式音響,以室內樂編制呈現詩歌劇場形式。找來新銳導演謝淑靖執導,聲樂家林建吉與林孟君分別擔綱主角。故事發生在羅密歐與茱麗葉雙雙殉情後,羅密歐在黑暗中醒來,找不到心愛的茱麗葉兩大家族的仇恨、未竟的愛情,一場跨越生死、中西古今,拋棄姓氏的命運就此展開。
莎劇經典中的「李爾王」,可說是演員最難駕馭、也最想挑戰的一個角色。這回臺灣豫劇團「豫莎劇」第三部曲《天問》,即為豫劇皇后王海玲量身打造「旦行李爾」,演繹這位飽經磨難、在權勢與親情風暴中發狂、最後幡然悔悟的複雜人物。導演呂柏伸要王海玲拿出看家本領,花旦、武旦、青衣都要上場,除了看她對角色心理的細膩詮釋,還可看到她的一生絕學,令人拭目以待!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