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當嫻雅舞者和狂野熟女相遇……
周章佞 × 〈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
火紅削肩拖尾長禮服襯出她高貴而優雅的氣質,一舉手、一扭腰,裙襬即隨著跳躍的身體在台上飛揚,轉身成了風情萬種的女伶,瞬間點燃滿腔熱情,她是雲門舞集資深舞者周章佞。從令人著迷的《九歌》湘夫人、《白蛇傳》的白蛇到《行草》的「永字八法」,周章佞以身體律動表現了專注、連貫、停頓與力道,令人驚豔。這次,雲門以十八首流行歌曲入舞的《如果沒有你》,周章佞將以一曲獨舞〈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展現熟齡內斂卻澎湃的情感。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一反輕盈跳躍 舞出沉重晦暗
邱怡文 × 〈不再想念〉
過去在雲門主要詮釋如「青蛇」這般輕盈、愉快、多跳躍動作的角色,自比為「當家ㄚ鬟」的邱怡文,這次一反常態,要以全身黑衣、舞出晦暗沉重的情緒,和最拿手的路數呈現極端。邱怡文的獨舞一路便改了三個版本,「中間老是有撞牆的感覺,為什麼跳一跳又跟音樂在一起。但每次只要一撞牆,就有新的東西出現。」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挑戰與三個女人的糾葛
蔡銘元 × 〈不只是朋友〉
和有些必須自行編舞的舞者不同,從歌曲〈不只是朋友〉到故事內容,都是林懷民老師先決定好再分派給蔡銘元:「關於這首歌,老師心裡已經寫好一篇小說,就是我和女人們的糾葛,有大老婆、小三甚至還有小四!我在台上非常忙,和太多女人真的很累。」不介意有沒有跳到自己最喜歡的歌,蔡銘元深知,太喜愛的歌曲和自己的生命經驗過於接近,難以保持適當距離,反倒是從非自己的部分出發,能一步步靠近某個意想不到的感覺。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佐著流行曲 對鏡子起舞
因為一次在洗澡時哼起白光的〈如果沒有你〉,讓林懷民靈感一動何不拿流行歌編舞?於是過去不強調個人特質的雲門舞者,在新作《如果沒有你》穿上花花衣裳,在流行歌中獨自或雙人起舞,身體質地或仍延續過去,這回卻要跳出屬於自己的新顏色、新表情。
-
即將上場 Preview 新人新視野—戲劇篇
改編西方經典 投射創作心境
今年「新人新視野」戲劇篇的兩位新秀,不約而同改編西方經典文本,來投射自身心境陳仕瑛的《三十而立》呈現三十世代身處於社會與家庭的不安與惶恐;而黃丞渝的《小壞物》則感同身受地解讀米蒂亞面對背叛的極端心境。
-
即將上場 Preview 新人新視野—舞蹈篇
「女流」當家 譜寫舞蹈新貌
今年的新人新視野舞蹈篇,非常女性!集結了董怡芬、林祐如、余彥芳、林宜瑾四位舞蹈女將,都是近兩年內南征北討、或編或舞的年輕新勢力,這股「女流」將在實驗劇場匯聚出怎樣的舞蹈地貌?如何以創作提出年度總結?令人引領期待。
-
即將上場 Preview 驫舞劇場 & Volume-Collectif
《繼承者》 面對浩瀚的進退冒險
面對一片無涯浩瀚,人行至此,何以為繼?由這樣的一幅畫《霧海上的流浪者》引發,驫舞劇場展開了新的冒險十一月份演出的製作《繼承者》,以連續三週、但週週不同的表演,透過提問、追溯、瞻望,繞著「繼承」的主題各自表述。
-
即將上場 Preview 亞洲作曲家聯盟2011年會暨亞太音樂節
樂聚樂有力 亞太音樂創作精采上場
由台灣資深作曲家許常惠倡導成立的「亞洲作曲家聯盟」,在暌違十三年後,再度由台灣主辦年度會員大會,此次適逢曲盟四十周年與創辦人許常惠逝世十周年,又恰遇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可謂意義非凡。除了有國內樂團與作曲家外,更將有超過四百五十位音樂人士與會,其間同時舉辦的亞太音樂節演出,也將呈現來自各國的一百首樂曲。
-
即將上場 Preview 十團百人同台 歡慶建國百年
「百人木琴」 展現團結合作的美麗火花
由朱宗慶打擊樂團策劃、集合國內外華人打擊樂家與國內十個打擊樂團共襄盛舉的「百人木琴」音樂會,將結合木琴溫柔甜美的音色與齊奏時強大的爆發力,在東方與西方、古典與現代、探戈與搖滾、經典與新作中傳達共同的理想,為樂迷獻上精采的百年賀禮。
-
即將上場 Preview 吳義芳編導 NSO獨奏家軍服上身
《大兵的故事》 虛實間揭露人性晦澀
斯特拉溫斯基的小品《大兵的故事》,述說大兵遇上魔鬼、魔鬼要用魔法書與之交換提琴的故事。這次NSO實驗音場演出此劇,由編舞家吳義芳擔任編導與編舞,將由四位舞者與一位說書人,用「舞劇」形式呈現,以寫實與非寫實的手法來貫穿。
-
即將上場 Preview 以音樂劇場表達環境關懷
吳思珊 反「璞」歸真更創新
在對今年天災不斷的感懷中,打擊樂家吳思珊決定「反璞歸真」,用身體、心靈的覺知重新探索「生命與自然的意義」及「肢體、空間、聲音的關係」。獨奏會將以傳統、原始的概念出發,一台木琴所發出的不同音色、人聲與樂器間的相互模仿、甚至連樹葉、紙箱都能當作樂器發出聲響。
-
特別企畫 Feature
嬉笑怒罵中 但見諷刺批判
法國劇場不只是正經嚴肅的戈爾德思或黑色幽默的雷莎,甚至是十七世紀的偉大悲劇作家如拉辛或廿世紀的沙特。法國劇場也很愛搞笑;很愛嘲笑自己也嘲笑社會;很愛藉由辛辣的模仿去諷刺社會的種種現象與人物。這個喜劇的傳統從中世紀的笑鬧劇,一直到廿世紀的荒謬劇、丑劇、新馬戲法國的喜劇不但體現了法國愛嘲笑與諷刺的精神,更表現出法國人獨有的慧黠與幽默。
-
特別企畫 Feature 法蘭西戲劇之光
寓教於樂、精寫人性的「喜劇之王」——莫里哀
莫里哀是個全方位的戲劇中人,集演員、導演和劇作家於一身。他的劇作是法國戲劇中演出次數最多者,不僅在法國永垂不朽,甚至在歐洲及世界各地歷久彌新。何以這位戲劇天才具備這麼大的魅力?最重要的是他深諳人性、了解人類心理,這點放諸四海皆準,並超越時空,他的最終目的是寓教於樂(plaire et instruire)。
-
特別企畫 Feature
皇家光環加持 戲劇傳統堡壘
由「太陽王」路易十四親頒詔書、創立於一六八○年的法蘭西戲劇院,在成為「國王的劇團」之前,其實是由法國「喜劇之王」莫里哀帶領的劇團。經過三百多年的歲月,劇院的名稱更迭、角色變換,也見證了戲劇潮流的起落變化。迄今,擁有超過三千齣經典定目劇的法蘭西戲劇院仍是堅守法國戲劇傳統的堡壘,在傳統中也不忘探尋經典與當代的關係。
-
特別企畫 Feature
演員當家作主 執掌戲劇殿堂
在法國的六個國家劇院中,只有法蘭西戲劇院擁有自己的劇團,其組織及營運方式自成系統而且與官方關係密切,最大的特色在於一直保有從一六八○年至今,以演員為核心、由演員主導的做法。目前劇院總共約有四百名長期雇員,其中有五十八名演員,他們才是法蘭西「劇團」成員,而且就演員擁有「分紅」的權力來說,演員是「股東」,也算是其他工作人員的「老闆」。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法蘭西戲劇院藝術總監
瑪葉特:人們需要劇場,因為這是我們遇見彼此的地方
穆喜耶勒.瑪葉特(Muriel Mayette)是首位女性法蘭西戲劇院藝術總監,她在一九八五年廿歲時就進入劇院。是演員,也是位知名導演,曾獲頒法國國家藝術及文學騎士勳位。這次法蘭西戲劇院訪台演出的劇碼《誰真的愛我》中的要角女僕端乃特(Toinette),也是她的代表性角色之一,此次她更將親自來台詮釋此角。趁此機會,本刊獨家專訪瑪葉特女士,請她一談她對莫里哀劇作、法蘭西戲劇院經營與《誰真的愛我》一劇的看法。
-
特別企畫 Feature 莫里哀的天鵝之歌《誰真的愛我?》
笑聲背後,盡是憂傷的嘆息
從十七世紀首演至今,《誰真的愛我?》已上演了兩千多場,是法蘭西戲劇院最常上演的劇目之一,諷刺性極強,有法國鬧劇的色彩,也有義大利即興喜劇的成分。寫作此劇時身體已如風中殘燭的莫里哀,把對死亡的恐懼真實地寫進了這部作品中
-
特別企畫 Feature
打開巴黎地圖 看戲就在這裡!
巴黎是歐陸的表演藝術重鎮,豐富多元的演出日日登場,但是入寶山要如何尋寶?本刊特別選出七個各具特色的重點劇院,讓你從古典看到前衛,入寶山絕不空手而回!
-
特別企畫 Feature
民主化戲劇政策 藝術風景遍地開花
法蘭西戲劇院的百年歷史和專屬劇團,締造了法國文化資產維護與活化的最佳範例。隸屬於國立五大劇院,法蘭西戲劇院正好反映出法國文化政策與劇場環境的息息相關。儘管法蘭西戲劇院是唯一擁有專屬劇團的劇院,其他重點劇院一樣以藝術總監的制度或地區特色,發展出獨特的藝術深度。
-
演出評論 Review
埋首.迷航
國家樂團的開季曲選了首遙望對岸首都的夢幻迷離之曲,實質意義更令人難以理解。就音樂內涵,它更是不適合當一場音樂會的開幕曲,儘管有不少鑼、鈸等敲擊樂器助陣添勢,但頹廢、朦朧的音樂語言充斥,「廢墟感」十足,一點也比不上師法的管絃版《展覽會之畫》有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