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戲曲學者曾永義編劇的崑曲版《梁祝》,是第一部由台灣出產製造的崑曲劇作,二○○四年首度搬上舞台,一月初又將重製演出。此次重製將由新科國家文藝獎得主李小平執導,知名崑曲巾生溫宇航與中國北方崑曲劇院名旦魏春榮主演,溫、魏是自幼同堂學藝、同台演戲的同班同學,而《梁祝》也是兩人闊別多年後再次的合作演出。
國光劇團《崑劇—梁山伯與祝英台》
1/5~7 19:30
1/7 14:30
台北市社教館城市舞台
INFO 02-29383567
纏綿悱惻的「梁祝」傳說可謂膾炙人口,許多戲曲劇種都搬演過這一部經典愛情名劇,其中黃梅調電影尤其風靡華人世界,越劇《梁祝》和川劇《柳蔭記》也很具知名度,京劇則曾在不同時期推出不同的版本,尤以從川劇移植的《柳蔭記》和程硯秋晚年名作《英台抗婚》流傳最廣,而《山伯英台》更是台灣本地歌仔中所謂的「四大齣」之一。
二○○四年,由戲曲學者曾永義編劇的崑曲版《梁祝》在國家劇院首演,當時由國光京劇團邀集戲曲學院、台灣崑劇團的多位京崑演員同台合演,四生三旦的陣仗,由曹復永、孫麗虹、趙揚強、楊汗如飾梁山伯,魏海敏、陳美蘭、郭勝芳飾祝英台。該劇是第一部由台灣出產製造的崑曲劇作,近年也曾授權大陸江蘇省崑劇院演出,堪稱兩岸戲曲交流的典範。今年再度搬上舞台,由國際知名崑曲巾生溫宇航、中國北方崑曲劇院名旦魏春榮主演,新科國家文藝獎得主李小平執導,更能展現崑曲藝術的文化底蘊。
《梁祝》完整演出 為崑曲歷史補白
編劇曾永義表示,民國百年歲末,距離崑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第一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已達十年之久。歷史悠久的崑曲,卻始終未見《梁祝》的演出,目前僅存的文本《柳蔭記》嚴格說來也只是餘姚、徽池雅調一脈,據稱在上世紀三○年代崑曲名家周傳英曾經演過當中〈訪台〉一折,業已失傳。曾永義強調,《梁祝》初稿雖然花了十多天就寫成,但醞釀期卻長達三年,他希望此次的《梁祝》崑曲完整演出,能為崑曲歷史補白。
全劇定為〈草橋結拜〉、〈學堂風光〉、〈十八相送〉、〈訪祝欣奔〉、〈花園相會〉、〈痴夢乍醒〉、〈哭墳化蝶〉七場戲。李小平擔綱新版《梁祝》的導演,這是他第一次執導崑劇。他表示,新版除加入一名由國光當家老生唐文華飾演的守墳者角色,也省去傳統「梁祝」中常見的蝴蝶與墳墓等道具,最後兩場戲〈痴夢乍醒〉、〈哭墳化蝶〉重新編寫,讓兩人得以於梁山伯的夢中相逢相守。
《梁祝》雖是新編崑劇,但嚴格遵守崑曲的格律、體制,要求語言與音樂旋律高度融合,曾永義強調,每個曲牌都有「個性」,如果沒選好就會「牛頭不對馬嘴」,加上梁祝故事家喻戶曉,即使新編也還得嚴格遵守傳奇體制、崑山水磨調。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表示,「崑曲」是中華文化最優雅的文學和藝術,不管是字音、韻腳、演出都有相當的難度。
溫宇航憨癡演山伯 魏春榮聰慧扮英台
這齣戲重製搬演,可說是去年加盟國光的崑曲小生溫宇航的正式「亮相」,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說,早就想為溫宇航準備一支量身打造的崑劇,而他適合扮演憨傻、癡情角色的外型,「除了梁山伯還有誰?愈傻愈催人淚。」出身北方崑曲劇院,溫宇航在一九九九年主演紐約林肯藝術中心製作、陳士爭導演的五十五齣足本《牡丹亭》,擔任男主角柳夢梅,此後巡迴歐美各地長達五年,在國際間享有極高的知名度;二○○六年溫宇航開始與台灣崑曲界及國光合作,交流頻繁,二○一○年加入國光劇團並定居台北,近年參與國光多項傳統京劇、崑劇演出,在新編京典舞台劇《百年戲樓》中表現細膩,尤其令人激賞。
為了替溫宇航找一個「速配」的女主角,王安祈遍尋兩岸,才找到溫宇航的同班同學魏春榮,詮釋活潑聰慧、嬌羞堅忍的祝英台。魏春榮為北方崑曲劇院台柱之一,大陸國家一級演員,曾獲第廿一屆梅花獎,第廿一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去年隨新編大型崑劇《長生殿》來台演出,飾演傾城傾國的楊貴妃,讓台灣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魏春榮與溫宇航更是自幼於北京戲曲學校崑劇班、北方崑曲劇院同堂學藝、同台演戲的同班同學,年紀相近,扮相賞心悅目,舞台藝術旗鼓相當。去年底,王安祈親赴北京當面邀請,才促成這齣「梁祝同窗記」,而《梁祝》也是兩人闊別多年後再次的合作演出。擅唱風格昂揚的北曲,魏春榮將在結尾的〈哭墳〉一展唱功。
李小平 橫跨傳統與現代的全方位導演
從《金鎖記》、《孟小冬》到《百年戲樓》,國光京劇團近年的新編戲大獲戲迷好評,除了要歸功於編劇王安祈之外,隱身在幕後的導演李小平更是功不可沒。傳統戲曲是演員劇場,唱念作打皆有套式,只要依循師父的手眼身法,加上個人對角色的領悟和體會,就能唱上一台戲。新編戲注重創新,完全無前例可循,導演的角色因此被突顯出來。
李小平出身傳統戲曲,坐科學戲十年,主修「花臉」,年輕時因緣際會參加了王小棣的民心劇場,接受現代劇場的洗禮,開始對自己在傳統上所學加以思考轉化。李小平的導演經驗相當豐富而完整,從京劇、歌仔戲、音樂劇、小劇場,甚至大型晚會,都有他的身影。
去年獲得國家文藝獎的殊榮,評審肯定他從傳統戲曲出發,結合現代劇場整體概念,掙脫窠臼,開創台灣戲曲的新風貌;作品深具人文關懷,充分傳達藝術的當代意涵及生命意境,拓展戲曲導演藝術之影響力與未來性。(廖俊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