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我心中的台灣表演藝術「靈魂之窗」
我和兩廳院有很深的淵源。 一九八七年秋天,兩廳院隆重開幕,策劃了一系列特別節目以茲慶祝;在這個特別的日子,我受邀於演奏廳舉辦一場鋼琴獨奏會,成為和兩廳院第一次、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緣起始。後來又先後在兩廳院有不同演出,例如於國家音樂廳和呂紹嘉、NSO合作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也和柏林愛樂木管五重奏、日本大阪愛樂、中國上海交響樂團、薩爾斯堡莫札特大會堂管絃樂團等知名團體合作演出。 一九九七年,我於台灣師大藝術學院院長任內,開始連續三屆擔任NSO諮詢委員會委員暨主席;兩廳院在行政法人化轉型期間,因為擔任文建會主委,再以政府代表的角色參與其中,並擔任第一屆董事;卸下文建會主委工作後,教育部邀我擔任兩廳院績效評鑑委員會召集人;到了二○○七年三月,被行政院長任命為兩廳院第二屆董事長。 順著這份因緣,我對兩廳院有很深的情感與期待,記得上任之初,就自許要帶著一貫的使命感,盡最大努力把兩廳院營造成一對通往國際最美麗的台灣藝術之窗。這些年來,所作所為都以心中的既定目標為準則,很清楚自己所為何來?所行何事?也欣慰於主持董事會會務所達成的決議,能在藝術總監劉瓊淑教授帶領全體同仁勇於求新求變之下,讓各界看到二十歲之後兩廳院的成長。這心中的四大目標是: 一、推動兩廳院成為展現台灣藝文特質的「靈魂之窗」及與國際接軌的交流平台。 二、為國家交響樂團找到最好的音樂總監。 三、讓行政法人化的兩廳院運作更健全順暢。 四、讓更廣大的民眾親近並進入兩廳院。 有關第一項,因思及世界著名劇院或音樂廳無不以出色的表演團體和節目軟體而非堂皇的建築硬體見長,所以兩廳院若要見賢思齊,就必須從這方面努力;如果將兩廳院定位為展現台灣文化氣質與表演藝術成就的一對「靈魂之窗」,可以很快為我們找到著力點。 因此以「原鄉時尚」為規劃理念,亦即以台灣土地上長養出來的所有元素為根本,以當代國際風潮為技術及途徑,在傳統與前衛之間進行對話並創作好的作品;首先以「藝像台灣」節目系列為基底,接著以自製節目旗艦計畫和台灣國際藝術節「未來之眼」為標竿,三者成為互不可缺的節目企劃「鐵三角」;為此,我們的節目規劃會議於演出前一年半至二年前即展開方向及內容之討論定案。三年的經驗累積,藉由優異且具備藝術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香港:藝界年度調查報告出爐 用數據說出團隊需求
即將卸任的香港藝術發展局行政總裁茹國烈,任內用心推動的表演藝術業界實況研究,在二月份正式發佈了《香港藝術界年度調查報告2007/08》,藉著對場地與團隊演出的數據分析,反映出藝術界對場地與資源的需求,它的出現無疑令業界對藝術發展的分析和前瞻更有把握。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巴黎:布拉德勒舞作 映照碧娜開啟新風景
比利時編舞家亞蘭.布拉德勒日前在巴黎城市劇院推出新作《斷章取義─給碧娜》,是一個承接碧娜.鮑許「舞蹈劇場」精神,且又更往跨步的重要作品。舞中運用極簡的碧娜舞作符號如麥克風、低胸連身長禮服,以人類精神狀態入舞,企圖捕捉是更深層的人類抽象意識狀態與社會之間的關係。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倫敦:英國當代藝術中心 面臨倒閉危機
創立於一九四七年的英國當代藝術中心一直是英國前衛藝術重鎮,ICA的網站簡介上自豪地指出這裡是全世界最創新、最具影響力的文化機構之一。但ICA近年飽受活動不夠新穎、組織定位不清的批評,近期更傳出經營不善可能在五月關閉的消息。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包岑:政治犯監獄裡的《安蒂岡妮》 演出當代省思
位於德東邊陲的包岑古城,最為德國人熟知的反而是它的前東德政治犯監獄, 來自漢堡的導演馬丁.克萊特與記者克里斯多福.特維克受「包岑德語索布語人民劇場」之邀,來到了這裡就地做一齣與這個特殊場域有關的戲。他們選擇了希臘悲劇《安蒂岡妮》為題材,演出《安蒂岡妮在包岑:渴望自由的訓練營》,透過戲劇的力量,讓德國人重新關注這個邊陲小城。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紐約:團員拿不到簽證 林文中夫妻改演《小情歌》
受邀參加紐約台北文化中心與日本協會合辦之當代舞展演出的林文中舞團,原本是帶團員一起演出,卻因美國移民局沒有核發舞者的簽證,以致只有原本就有簽證的編舞家林文中、王如萍夫妻入境,只得改編作品成為雙人舞來演出。
-
焦點專題 Focus 旅歐舞者經驗談
受編舞家尊重 創作激盪同行
遠赴歐洲發展舞蹈之路的台灣舞者,除了浸淫豐厚文化底蘊的人文環境,工作過程中,多樣化的訓練、對舞者創作能力的重視、編舞家的尊重、有保障的工作環境,都為他們帶來全新的激盪與體驗。
-
焦點專題 Focus 旅歐編舞家經驗談
創作氛圍開放動人 制度良好無後顧之憂
隨著德國碧娜.鮑許的舞蹈劇場熱潮,開啟大家對歐洲劇場藝術的新意象,同時也吸引台灣部分年輕的編舞者與舞者前往歐洲尋夢。這些在歐陸發展的編舞家,均同意歐洲舞壇涵納多元的環境、開放而交互激盪的創作氛圍,讓編創過程更形趣味、作品更富層次。
-
焦點專題 Focus 旅歐藝術總監經驗談
創作、管理兼顧 融合文化打開藝術視野
由於歐洲的劇院規制複雜、製作多樣,擔任劇院團隊的藝術總監,不只是發揮藝術專業來創作,而更需擔負管理溝通重責與關照文化層面。從舞者、編舞家一路到藝術總監,來自台灣的余能盛、林美虹,為我們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經驗。
-
焦點專題 Focus
重重隱喻 點出「放不下」的生命迷思
出身台灣宜蘭的編舞家林美虹,旅歐多年,一九九一年起歷任三所德國劇院舞蹈藝術總監。德國國家電台(Deutschlan Rdadio)評選林美虹現任領導的達姆國家劇院舞蹈劇場為德國三大舞蹈劇場之一。《天鵝之歌》靈感來自於比利時作家羅登巴赫(George Rodenbach)一八九二年出版的著名小說《布魯日.死城》Bruges-la-Morte,描寫一個鰥夫來到布魯日哀悼死去的妻子,卻瘋狂迷戀上一位酷似亡妻的年輕舞者。林美虹根據這本小說所創作的舞作《天鵝之歌》,對於主人翁在現實、慾望與理想間不停搖擺掙扎的個性,有深刻且多層次的表現。二月九日,德國時間的早晨,本刊越洋採訪了林美虹,距離兩年前的訪問,她爽朗熱情依舊,聽到第一個問題,她難掩激動,停頓了好幾秒鐘‥
-
焦點專題 Focus 林美虹.音樂劇現場
《萬世巨星》 光芒耀眼奪目世人
旅德編舞家林美虹除了擅長舞蹈劇場與編導歌劇以外,執導音樂劇也是她另一項長才。德國「達姆市國家劇院」於二○○九年三月,首演林美虹編導的音樂劇《萬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此作是她應德國埃爾富特市(Erfurt)的「露天教堂台階藝術節」(Domstufenfestspiele)之邀所導,這是該市每年夏天最大的藝術盛事;在著名的瑪林(Mariendom)與塞維利(Severikirche)兩座大教堂的階梯前搭台,由數百位藝術家與工作人員,共同集結心力之大型製作。在超過三千名觀眾席的戶外開放劇場,連演十三場,所有票券快速售罄,加上電視的專題報導,造成極大轟動!藝術總監林美虹將戶外版修改後,以適合鏡框式的劇院舞台呈現《萬世巨星》的另一種風貌。
-
藝視窗 News
前教育部長郭為藩 接任兩廳院董事長
【台灣】 前教育部長郭為藩 接任兩廳院董事長 行政院上月26日正式核准公佈,由前教育部長、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郭為藩接任第三屆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兩廳院)董事長職務,十五位董事名單則新聘了表演藝術學者專家劉鳳學、表演工作坊藝術總監賴聲川、前文建會主委黃碧端,企業代表則有林百里、辜懷群、許勝雄;三位監察人分別是洪玉芬、簡靜惠和葉潛昭。新任兩廳院董事長郭為藩是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法國巴黎大學特殊教育博士,曾擔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長、文建會主任委員、教育部部長、駐荷蘭代表處代表、駐法國代表處代表等職,教育及藝文涵養俱佳,宏觀的國際視野及豐富行政經歷,是出線的主要原因。(廖俊逞) 文建會「藝文產業創新育成計畫」受理申請 為協助藝文工作者發展藝文產業,提供藝文產業業者諮詢輔導,促進藝文產業朝事業化經營模式發展,達到扶植藝文推廣行銷與活絡資源運用之成效,文建會落實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推動「藝文產業創新育成計畫」,凡國內依法登記之法人、大專院校、學術研究機構或團體,皆可提出申請。補助項目包含:1.辦理藝文產業核心創作及獨立工作者之育成與輔導。2.輔導藝文產業核心創作及獨立工作者進駐,形成文化創意聚落,透過群聚效益,以促進文化創意事業發展。3.結合各相關單位已成立之創新育成中心,共同推動藝文產業之育成事項。每一育成機構補助金額至多新台幣四百萬元為限。詳參文建會網站http://www.cca.gov.tw/。(廖俊逞) 文建會「補助國內表演藝術經典作品大陸巡演作業要點」辦法修正 文建會去年發布實施「補助國內表演藝術經典作品大陸巡演作業要點」,現為配合大陸最具指標性之藝術節辦理期程,修正每年兩期受理收件,歡迎符合補助要件之演藝團隊踴躍提出申請。本計畫為輔導國內蘊含優質潛能演藝團隊推展其經典劇目至大陸各地巡演,強化其競爭力,帶動大陸觀眾體認台灣表演藝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捷克人文與歷史的結晶體—布拉格國家劇院
早在一八四九年國族復興運動期間,捷克人就決定要興建一家屬於自己的國家劇院。奧地利哈布斯王朝拒絕提供興建資金,更激發了捷克人的民族意識。國家劇院的興建動員了整個捷克民族,大量的募款從各地湧入。國家劇院於一八八一年落成,不過一場祝融之災,將全民心血化為灰燼。幸好大量的捐款隨後補上,新的國家劇院很快地重建完成,於一八八三年重新開幕。如果您有機會到國家劇院看戲,在鏡框大幕的拱門上,會看到上面鑲Nrod Sobě兩個大字,意思是「我們國家/民族給自己的禮物」。
-
藝@書
回顧二○○九 不能錯過的華文小說
近幾年,往翻譯小說一面倒的文學書市,在二○○九年有了華文新勢力。因為華文老作家、新作家皆有新作品面世,且題材各異,如畢飛宇、黎紫書、梁文道。而台灣作家也獻上佳作,沉潛十年的蔡素芬、新生代的家甘耀明,皆展現亮眼成績。
-
藝@CD
吉他相伴 靜享浪漫夜晚
吉他由於音色柔和細緻、風格變化多樣,不但是大眾喜愛的樂器,也是音樂家們喜歡合作的對象。《夜間咖啡館》與《那不勒斯藍色夜》這兩張專輯,就恰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與吉他的搭配。曲風帶有世界各地的意象外,浪漫甜美的樂音,共同吐露著靜謐、閃耀的夜晚。
-
藝@電影
金穗獎 看見剽悍的影像新勢力
金穗獎不但是台灣影像創作者的搖籃與踏板,更是觀察國片動態的風向球,見證台灣的軟實力。今年邁入卅二屆的金穗獎,報名與入圍影片的數量到達一個高峰,質與量都相當驚人。今年學生類的作品出奇優秀,可見研究所的設立所帶來的週邊效益開始擴大。
-
藝@展覽
「手的表情」 展現雙手的萬種表情
來自美國布爾基金會的收藏「手的表情」,呈現了不同時代藝術家以「手」為主題的創作,不同的「手」表達出人類各種可能的情感,更傳達了背後動人的故事。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驫舞劇場《M_Dans2010》、歐斯特麥耶《哈姆雷特》
相對於驫舞每次那些混亂卻充滿能量與機鋒的集體即興創作,但對我而言,其實他們每位編舞家各自的獨立作品,都更精準銳利。終於他們願意用集錦方式呈現各人風貌,我以為這樣衝撞出的藝術張力,或許更為強勁。 歐斯特麥耶的《哈姆雷特》是較《玩偶之家》更具野心的作品,也絕對是世上萬千復仇王子當中,最讓人難忘的版本之一。光看開場的瘋狂葬禮滑稽劇,就已值回票價。六人不換裝兼任多角的處理,將劇本的角色內在意義梳理得更為突出,讓人想起這次的劇本修編馮.梅焰堡在他自己的《醜男子》當中類似的戲劇手段。黑暗嘉年華般的情境氛圍,暴露扮演成分的劇場美學,在在彰顯這個時代的藝術與現實氣質。歐斯特麥耶的版本不是沒有值得斟酌計較之處,然而他的膽識,已足為下一世代的藝術家取法。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聲聲慢》
相信對很多人來說,幾個唸得出來的藝術表演大團,幾乎是品質、口碑的不二代名詞,所以將自己的藝術表演預算先放在這幾個表演上,準沒錯;說實話,在下也有同樣的「眾數」心理,但幾年下來不禁發想,是不是偶爾該「出軌」一下?試試不同的藝術表演。所以自二○○八年「臺灣國際藝術節」意外地成為我美麗的「錯誤」後,每年都期待再一次的不同體驗。 今年「臺灣國際藝術節」的《聲聲慢》,是南管名家王心心為南管特別量身訂作的表演舞台,要讓觀眾一次體驗南管的絕妙之處。都說南管獨特的韻味就像陳年普洱,悠遠流長,令人回味無窮,仔細一想,這樣特別籌劃的卡司內容,說什麼也要「走過、路過,不能錯過!」 文字|田開玲 一名也是忙碌於協助社會正常運作的小螺絲。不當螺絲時,以「草莓族」被歸類為「菜籃族」為榮。每月不去表演廳坐坐,就感覺沒有靈魂。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傳唱的歷史,原音的故鄉
在台灣東部,有一個以卑南族人為主的南王部落,方圓僅五百公尺,人口不過一千五百人,但十年內卻出了九位金曲獎得主。從歌手陳建年在第十一屆金曲獎,率先拿下南王部落的第一座金曲獎座開始,包括早期的民歌之父胡德夫,還有紀曉君、高田、昊恩和家家及南王三姐妹,總共獲得九座金曲獎座。這個在台灣地圖上看不見的原民部落,為何能在台灣音樂版圖中強佔一席之地?根據部落族長陳冠年的說法,南王部落是「原音的故鄉」,大家都有一個「好嗓子」,除了與生俱來的歌唱細胞,更因為傳統祭典的從不間斷,如少年猴祭、婦女的除草祭,成年人的大獵祭、年祭和除喪祭,都必須吟唱古調和古詩,因此卑南族人從少年就開始唱歌和體驗音感、音律,音樂已經和南王部落結合一起,部落裡三分之二的族人都是歌手。 挖掘出這些「留在部落裡的美聲」的「角頭音樂」社長張四十三與製作人鄭捷任,在十年前製作紀曉君專輯時,對原住民音樂的美感相當感動,曾許下「總有一天,我們要把這個音樂帶到國家音樂廳」的心願。如今,經過十年的籌備,南王部落的傳奇即將拍攝成紀錄片,且登上國家音樂廳的殿堂。這齣連取名都很原住民口吻的《很久沒有敬我了你》音樂劇,由前NSO音樂總監簡文彬領軍,劇場導演黎煥雄、電影導演吳米森、編曲李欣芸和美術蕭青陽等共同製作,這個空前的超級夢幻團隊,要將他們對原民部落歌謠的感動,以戲劇、以影像、以音樂,傳達到更多人的心中。本刊【尋找.在南王部落】特別企畫,跟你來去「原音的故鄉」,揭開南王部落的神秘面紗,並紀錄這部音樂劇珍貴的創作過程,帶讀者一窺這個製作的台前幕後。 如同原住民音樂,布袋戲也是這塊土地獨特的傳統文化資產,曾被票選是最能代表台灣意象的第一名。出身雲林虎尾的「五洲園」布袋戲世家的黃強華與黃文擇兄弟,不僅以「霹靂布袋戲」打造華人布袋戲的第一品牌,更成功進軍國際市場。究竟,「霹靂王國」是如何運作的?他們又如何讓傳統布袋戲,變身文化創意產業的熱門商品?本月,霹靂布袋戲將與交響樂團合作,將霹靂系列精心雕琢的配樂以交響樂的磅礡氣勢呈現。藉此機會,本刊一探「霹靂」的基地,聽聽黃強華與黃文擇怎麼說。 二○○九年,是德國藝壇沉痛的一年,享譽全球的舞蹈家碧娜.鮑許的驟逝,讓全球舞迷深感遺憾,之後兩位重量級的戲劇大師尤根.勾許與彼得.查德克相繼辭世,更令人不勝唏噓。然而,正當大師們隕落之際,令人不可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