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演員的庫藏記憶
颱風算什麼
半夜,暴風圈在台北上空快樂狂奔,一會兒山上、一會兒地上地橫掃,爸爸媽媽還有六歲的我,奮不顧身地各頂住一扇門,薄薄的木板門一次一次地被風吹凹進來,我雖小,可是有大人在就不會怕,把自己的身體當成一根木棍斜頂著門,接受那一次又一次凹進來的風。
-
四手聯談
一首命運小曲—給愛麗絲
至今,當我回想那時的情景時,仍如惡夢般地難過至極,我坐在第59排,就在開始DO音,要回到再現部之前,愛麗絲腦海裡的旋律突然終止了,就像電影斷片似地,鋼琴家的頭腦斷電了,無法繼續彈奏。她坐在台上,凝固在鋼琴前不能動彈,如一尊石像似地寂靜。
-
音樂電影文學的邊界
來跳舞吧 舞蹈隱含的反抗精神
在電影《舞國英雄》中,舞蹈,成為有創意的年輕人的自我實現與自我表達,年輕人無法控制內在聲音地,渴望舞出新舞步,每一個新舞步,卻又自然而然地反抗了交際舞長年以來的既定公式與裁判霸權。
-
舞蹈
踏出遠古傳說 傳舞當代幽思
舞作以楚辭《九歌》為想像的跳板,發展出當代的舞蹈劇場儀式。八○年代後期,兩岸恢復交流、台灣解嚴「變亂」與以荷花為代表的「嚮往、眷戀」衝擊編舞家心靈;如今,作品中反映人神、人與權勢者關係的祭神儀典,引出關於「操控」、「挫折」等生命主題,此刻看起來反而多了社會變遷的風霜厚度,及寄予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觀照希望。
-
舞蹈
石井綠 帶來蔡瑞月的舞步源頭
今年的蔡瑞月舞蹈節,邀來蔡瑞月的老師石井綠,帶著門下弟子到訪,除展演石井漠與石井綠的舞作外,台灣中生代舞蹈家蕭靜文、古名伸、張曉雄、楊桂娟等也將排出作品共襄盛舉。
-
舞蹈 廖末喜舞蹈劇場 與詩共舞第六年
「鸚舞」 傳演人與大自然的互動
廖末喜舞蹈劇場的舞詩系列進入第六年,今年主題放在繽紛多彩、人與大自然共棲的島嶼文化,由舞蹈家廖末喜和詩人利玉芳共同精選多首詩作,編舞家廖末喜、李名正、卓庭竹、賴翠霜、董桂汝編織入舞,展現詩作中人與人、人與魚鳥獸間的互動共鳴。
-
音樂先修班The Beginners’ Class
台灣之歌 唱出土地與文化!
民歌與民謠有什麼不同? 民歌與流行歌曲有什麼不一樣? 不是台灣人也可以寫台灣民歌嗎? 朗朗上口的〈丟丟咚仔〉、〈娜努灣情歌〉等等民歌,讓我們一唱就充滿了鄉土的記憶與感懷,彷彿與土地與先人有了更深遠的連結。 民歌是如何建構人民共同的文化記憶呢? 讓中華民國國樂學會秘書長鄭翠蘋老師來告訴我們!
-
焦點專題 Focus 走過世紀風華的廣播交響樂團
昔日天之驕子 今日自強崢嶸
為什麼許多著名的交響樂團的名稱,會加上「廣播」二字呢?原來這些交響樂團多隸屬於廣播電台,服務於廣播節目需求,卻也因此營運良善,,無後顧之憂,也造就更上層樓的藝術成就。然而這些得天獨厚的樂壇驕子,隨著古典音樂的式微,也必須另求出路,自立自強
-
焦點專題(二) Focus 從〈快雪時晴帖〉到新編京劇劇本
留得個,戲假情真在人間
此劇結構龐雜,在放膽作文章的過程中,已難計數有多少素材在自己手上生生死死。劇本完成後,每當有人好奇戲裡哪些是史實、哪些是虛構的?我總是答不上來,耳邊只聽得張容如此唱道:「一紙素絹怎經喪亂?薄如人命、輕似飛煙。若非有此摹本傳,怎能夠留得個、似假還真在人間」
-
焦點專題(二) Focus 戲曲編腔為底 打造交響新韻
鍾耀光 讓京劇與西洋美聲「水乳交融」
《快雪時晴》作曲家鍾耀光指出,雖然交響樂融合京劇的作曲形式在大陸樣板戲已經相當常見,但因為創作動機不同,《快雪時晴》也將更為接近觀眾。他說:「在作品中,你會聽到搖籃曲、蕭斯塔可維奇、小調、京劇和交響樂團的西洋旋律!」這些豐富元素將如何水乳交融、順暢演出?的確令人期待!
-
藝號人物 People 專訪紐約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藝術總監
鋼琴家 吳菡 從台灣到美國 播灑室內樂的美麗種子
從一個台灣警察家庭出身的小女孩,到紐約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CMS)的藝術總監,鋼琴家吳菡有深刻的音樂堅持,堅持要把美好的音樂推廣到世界各地,堅持以高品質的錄音留下當代美好音樂的紀錄。她與大提琴家夫婿、一同擔任CMS藝術總監的大衛.芬科,這個月將率領這個美國首屈一指的室內樂團體首度來台演出,藉由本篇專訪,讀者可以預先了解吳菡如何實踐她的音樂理想。
-
藝號人物 People 沒練琴會對自己生氣的鋼琴家
癡琴.戀琴—莉莉亞.齊柏絲坦
一九八七年布梭尼鋼琴大賽首獎得主、知名俄國鋼琴家莉莉亞.齊柏絲坦,去年三月首度訪台與NSO合作演出,驚艷全場。這個月她將再度訪台,並帶來精采的兩場獨奏會,又可讓愛樂者聆賞到她精湛的琴藝。本刊特邀文化大學中國音樂系主任樊慰慈,越洋訪問到這位執著音樂的鋼琴家,一談她對俄羅斯鋼琴樂派、演出曲目等等的想法。
-
藝號人物 People 開始替《夜夜夜麻》倒數計時……
非常疏離,非常清醒——紀蔚然
「這個世代,此刻的人們,雜訊太多,雜念太多,沒有辦法專注。」紀蔚然繼續說著,「疏離不是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距離,而是自己與自己的疏離。」《夜Ⅲ》的六、七年級生不斷地接手機電話、不斷地擺pose、不斷地「表演」、不斷地想到別的事,「雜念太多,可以浸淫在一個經驗裡的單純不再,自己跟自己莫名其妙就疏離了」。
-
戲曲
令人喝采的南管與舞台大雨
即使《錯魂記》的劇本在故事情節的營造與推動上,稍嫌貧乏,但唐美雲在創團十年之際,大膽以南管唱曲表演作為呈現主軸,又以劇終執行困難的大雨技術──這是我進劇場看戲以來,看過下得最徹底的一場人工雨──收束,她的企圖和魄力,真的教人羨慕又忌妒。
-
戲曲
當代傳奇的「暴」發力
《水滸108》安排以純傳統的京劇唱腔與文武場演出,立刻銜接電音搖滾樂和搖滾舞蹈,再配上搖滾節奏的彩色燈光。這中間沒有漸進式的流轉脈動;沒有從傳統到現代的進階過度,讓觀眾的情緒快速跨越時空,經過跳躍式的轉換,而產生勁「暴」的效果。
-
音樂
中西音樂融合的曙光
在聽了許多完全忽略東西方樂器物理構造不同、乃至忽略改變音色的要求與美感呈現的作品後,《梁祝》是一首令人「安心」的作品,但是聽到瞿春泉編給國家國樂團的國樂版《梁祝》,才真正體驗到「安心」之後、東方音樂之美的欣賞。
-
音樂
一場耳朵舒服的音樂會
指揮本就是以身體傳達一切意念的職業,樂手們會感受到指揮身體的狀態,進而影響到演出品質,甚至音色。此次再看人稱「樂壇的台灣之光」呂紹嘉,相較於過往,發現他的肢體動作自由開放許多,無論是面對宏偉或是細瑣的樂段,游刃有餘。
-
舞蹈
「簡約」的深度
《零度複數》藉二人、二偶間的隱喻關係,辯證主體與客體、身分與認同的多重跨越。簡潔的舞台意象裡,述說著不斷變動的人、我界線,以及個人的身分(identity)與認同(identification)在政治、文化、血緣等不同層次間複雜的轉換與流動。身上流著異質文化血統的阿喀郎與西迪拉比,以他們擅舞的身體穿梭其間,交織出近來在世界劇場舞台上少見的身體論述厚度。
-
音樂
破了疆界困境猶存
這個兩團合作的作品,優人顯然成為北市國的良性衝擊與養分,激發了北市國另一種才華與面貌,反之在優人之中卻看不到同樣的效能。處處流露刻意營造的氛圍及畫蛇添足的「禪意」姿態,令人對一部藝術製作所消耗的龐鉅資源感到可惜。
-
特別企畫 Feature 靈魂人物 我所認識的莫努虛金與陽光劇團
所謂的劇場,就在東方
在我的觀念裡,所謂的劇場,就是東方的劇場, 西方劇場最重要的寶藏就是它的文本(text), 再糟糕的劇團去演出它,也不能毀掉它的價值。 你們東方劇場有美麗的劇場形式(form), 我相信:莎士比亞如果知道東方劇場的美麗, 他也會選擇以東方劇場,來呈現他的文本。 亞莉安.莫努虛金 1998.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