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戲劇
悲喜交加的台灣「歌舞劇」
作曲在配器與節奏的形態上雖下了功夫,卻忽略了曲調上所謂的東方風格與旋律的傳唱度問題,因此就音樂的結構而言產生了一種相當抽離的錯覺,彷彿配器與樂曲是分裂的。
-
戲曲
「歌」「劇」不合的遺憾
綜觀《洛水之秋》的鋪排,應該用「娓娓道來」四字來形容,劇中沒有刻意取寵的安排,僅以踏實流暢的劇情,引領著觀衆進入劇中人物愛、恨、情、仇的世界中。
-
回想與回響 Echo
遠來的和尙會唸經?
這些來自俄國及東歐的芭蕾舞團,分成即將退休的芭蕾明星組成的「芭蕾特技團」與「靑年實習團」兩類,充斥台灣舞台,其舞台表現很容易誤導觀衆對芭蕾的印象。
-
回想與回響 Echo
寫在羊皮紙上的歷史
綜觀全書,作者若能取如《台灣現代劇場論》之書名代以《台灣小劇場運動史》,或許就不會讓人強烈的感受到一位「啓蒙進步主義」者卻持以唯心論的批判立場,那麼作者也不至於因爲對「否定的解釋學」的意識形態批判產生一種憎惡。
-
當代台灣作曲家
郭芝苑
雖然郭芝苑自謙不像江文也等人具有波瀾萬丈的人生,但,對於年輕音樂家來說,這位受日本敎育的前輩作曲家,仍有許多値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郭芝苑於六月完成《許仙與白娘娘》的演出之後,他表達了要繼續多寫台語藝術歌曲的心願。
-
專題報導
實驗劇場的劇場實驗
位於國家劇院三樓的實驗劇場,十多年來提供了國內年輕創作者一個演出的舞台,在台灣小劇場的發展上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而近幾年來,由於台灣表演藝術環境的改變,實驗劇場在軟體及硬體設施上,都做了一些新的安排。
-
追憶與悼念 In Memoriam
藝術家的典型
李昻.康寧於一九八三年應林懷民之邀來台,停留台灣的十四年期間,爲台灣編作二十七支舞碼,敎育無數學子。今年八月,他病逝於荷蘭。但這位一直活在狂飆的六〇年代的藝術家,他深厚的文化涵養、專業的舞蹈智識,爲台灣舞蹈界所注入的新鮮活力,將永難抹滅。
-
追憶與悼念 In Memoriam
候鳥不再
李昻.康寧是左營高中舞蹈班的候鳥,從左中舞蹈班的創立他定期飛來,從第一屆起至八十五年底的舞展,都有他的作品在其中。他參與了左中的成長、悲傷、喜悅等各項大大小小的盛事,這一份情緣旣深且長。
-
戲台女影
急智有情的靚小生──小明明
小明明笑說自己是「演藝世家」,從一開始爸爸爲她取藝名「小米蝦」, 期盼她一輩子有米、有蝦,似乎就注定了她要靠本事在這圈子中生存,並且大展聲勢,不愁吃穿至今。
-
大陸劇場
重返家園的《西楚霸王》
《西楚霸王》的編劇羅懷臻,不甘心滬上的排行榜永遠是「京崑越滬淮」, 立意要將來自蘇北的淮劇重新安置在這座大都市,他立志甚明,首齣是以描述權力的爭逐與人性的鞭打的《金龍與蜉蝣》爲「都市新淮劇」的探索方向定位,在本世紀末的《西楚霸王》可說是此一精神的續編。
-
即興舞蹈營
從即興重新找尋舞蹈眞義
「皇冠舞蹈夏令營」一直是許多舞蹈新觀念和國內舞壇做「第一類接觸」的所在。今年,皇冠引介南茜和朱利安兩位即興舞蹈家,爲了更深入了解即興舞蹈的內涵,我們做了專訪,以下是訪談的內容。
-
歐陸劇場
重見天日的《遺產》
「父子關係,更普遍來說所有的家庭關係,對我而言是一種命定的厄運,這與一切心理的根基無關。」──戈爾德思(註1)
-
另類製作
迴盪在博物館外的音樂
製作的態度甚於製作的技巧 鍾適芳非常專注於對待那些 參與錄音、創作和演唱的人 以及那些藝人不同的文化背景
-
爵士縱橫談
宣吿「前衛已死」的前衛樂團
當他們擷取古典樂時 可不是單純的摘錄旋律 或在節奏上加以爵士化而已 他們呈現的是經過反省構思之後的全新作品
-
現代音樂盒
拒絕人爲誤差的前衛聲音
有人預言到了二十一世紀 南科若具有爵士風與印地安節奏的 自動鋼琴練習曲將會被視爲 二十世紀百年間最佳的創作
-
專欄 Columns
期待一把野火,還是多幾口好灶?
........台灣的文化景象相對黯淡,野火的蔓延也許可以燒出一片紅通通的天色,卻不免最後還是慘遭撲減。多燒幾口好灶,或許反而可以烹煮許多小菜和佳餚,讓大家可以溫飽,也有機會得以體驗文化的美食。
-
專欄 Columns
國際兒童民俗藝術敎育會議的聯想
大陸、美國、日本可以依賴其強勢的明星地位吸引國際注意,而台灣在文化上得要靠其整合最佳的資源、發揮高度的創造力、展現最佳的演技,才能轉移別人的眼光,進而得到別人的尊重。今年七月十七到二十二日在宜蘭舉辦的國際兒童民俗藝術敎育會議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
即將上場
第三屆耕莘藝術季
台灣劇場界近年來的發展,戲劇文本一直是本地劇場界的隱憂,可以看到表演團體對於表演形式、角色和語言種種的挑戰,但卻罕見戲劇文本的自創,因此此次耕莘藝術季訴求的重點即是原創劇本。 在首檔的形影創作劇坊《此地出租》一劇裡,將透過一個出租作爲晚會的表演廣場,表達現在人無法眞正溝通瞭解,卻又牽一髮動全身而不得不互相依賴的窘境。當大家蒙蔽在現實生活的亂象之中時,唯一看透眞相的是一個看似弱智,實則心淸境明的少女。本劇是由去年全國學生文學獎劇本組首獎的同名作品改編而成。 高雄地區的螢火蟲劇團自八十四年成立至今,已推出作品二十餘部。劇團團長韓江在成立螢火蟲以前,曾替高雄多個劇團擔任編導的工作。此次編導作品《假裝等待黎明》敍述一個涉嫌殺死情夫的老妓女被帶到派出所偵訊,進而引發一連串的荒謬事件。 有鑑於國內的兒童劇劇本,不外乎改編國內外著名童話故事,鮮少有自己的創作,黃英雄首度撰寫兒童《螢火蟲的燈泡不亮了》,此劇並獲得八十八年度高雄縣立文化中心兒童劇本甄選佳作的舞台劇作。本劇屬於兒童歌舞劇,演員全部以動物造型呈現,歌曲部份由年輕創作家林晏予作曲,舞蹈部份則由舞蹈家徐紫櫻負責。 《有一天當腸子充滿氣》是探討同性戀行爲中權力不平等關係的劇本。劇作者劉亮廷出生於台東,現正就讀於東華大學外文系二年級。《有一天當腸子裝滿氣》是他的第一個劇本。此次初試啼聲之作在文字經營的意象化、對同性戀關係緊繃脆弱的質地及同性戀者較一般人苦澀曲折的感情心路歷程,都有深刻刻畫。 踏搖娘劇坊第四號作品《明日未來──同床共枕一九九九》,乃由踏搖娘劇坊核心團員銀美雲自編自導。描述劇中人物因爲對一件沾血的床單的不同解讀,掀起一場啼笑皆非的軒然大波。 一男一女住在隔壁,卻從沒有往來,男人擁有一隻手機,女人則有一隻電話和一個call機,他們主要藉這些東西和外界保持聯絡。有一次,他們在門口不期然的相遇,然而誰也沒有勇氣向對方說話,他們的關係在他們眼神交會那時好像建立了,但實際上又沒有什麼可以稱述的關係。俳遊場的《喂!你好》由黃少民編導。 「三十舞蹈劇場」新製作《收集眼淚》,是舞團首次嘗試以劇本(創作劇本)引導發展整場的舞蹈節目,從文字語言轉化成純粹的肢體語彙。《收集眼淚》以聯合創作的方式進行,謝韻雅編劇,吳碧容、張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法國] 巴黎秋季藝術節 巴黎秋季藝術節(Festival d'Automne Paris)從九月二十一日進行到十二月三十日,廣邀各國名家爲法國千禧年的節目匯演開啓先聲。 戲劇節目佔今年的大宗,老牌法國導演黑紀(Claud Rgy)執導挪威劇作家Jon Fosse的作品《某人要來》Quelqu'un va venir;Eric Ruf的《台邊睡美人》Les belles Endor-mies du bord de scne是齣集體創作;加拿大勒巴居(Robert Le-page)的《祖魯時間》Zulu Time,歐洲首演。英文發音的有理査.佛曼(Richard Foreman)執導的《天堂旅館》Fuck Hotel;E. LeCompte執導,穿挿J. Mawra影片的《屋/光》House/Lights。義大利文的莎劇《哈姆雷特》、《一報還一報》、《仲夏夜之夢》由Carlo Cecchi導演。 舞蹈節目中,美國的模斯.康寧漢舞團推出康寧漢一九五〇與九〇年代的創作;瑪沙.葛蘭姆舞團演出葛蘭姆一九二九至三七年的作品。追求技術實驗的日本「蠢貨」(Dumb Type)劇團上演《甜蜜記憶》Sweet Memories。法國新代的編舞希家Boris Charmatz與Mathilde Monnier也有作品展演。 音樂節目包括了去年演出未成的全版《牡丹亭》,由陳士爭執導Luciano Berio的歌劇《屋堤士》Outis,由D. Robertson指揮,Yannis Kokkos導演;Heiner Gobbbels作曲、導演的Eislermaterial等。還有三場創作音樂會,法國「摩洛哥年」的系列活動「摩洛哥婦女的歌聲」也列入其中。 詳情請上「巴黎秋季藝術節」網站:http://www.festival-automne.com査詢;電子郵件信箱:info@festival-automne.com. (文天元) [日本] 東京的瑞典戲劇祭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想圓一個夢。 青春的爆竹在里衖僻壤引燃, 光采不在炫麗的舞台綻放。 出汙泥的百合, 只為釀一罎醇厚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