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藝@CD
雙金髮歌劇女伶 特色華彩傾世人
甫送走德國花腔女高音丹姆勞的精采演出,讓我們來聽聽她的新片《麥耶白爾大歌劇選粹》,看她如何展現再現法式全才女高音的榮光;同時我們也一起聽聽另一位金髮Diva狄杜娜朵的《戰爭與和平》選集,看她溫暖有愛的和平訴求。兩位金髮女伶,各自以鮮明的個人性格及豐富的華彩迷倒世人。
-
藝@書
打開書本 進入華格納創意世界
想進入華格納的創意世界並不難,在聽懂音樂之前,可先熟悉各作品的劇情梗概。今年出版的兩本專書:音樂學者羅基敏的《華格納研究:神話、詩文、樂譜、舞台》與劇場導演楊世彭的《優雅的時光:達人聆賞華格納樂劇22年全紀錄》,以兩種不同的路徑,帶引讀者踏上成為華格納鐵粉的道路。
-
戲劇新訊
《吉卜拉》 向聖地出發的末路姐妹花
伊斯蘭教的五大基柱、穆斯林的五項功課為:唸證言、作禮拜、行齋戒、施天課(捐獻)和一生至少一次的麥加朝覲(Hajj)。麥加的中心是「黑石」天房卡巴(Kaaba),不管身在世界何方,指向黑石的方位即稱「吉卜拉」(Qibla)。一個明確的目標、因信仰而具體化的人生指引,當感到迷惘或失去方向的時候正如人們會問天或謝天就朝向麥加吧! 逃跑的推力與朝聖的拉力,組成了這個獨特的故事:印尼籍家庭看護娜蒂帶著帕金森氏症患者阿嬤步上旅程;娜蒂將她的生活所感與心願,寄託於印尼神話人物羅勒.基督爾(Nyai Rory Kidul)的流亡之途,編撰出屬於自己的印度洋女王故事,並在打扮中性的社運少女「V羅」協助下,前往那個不是麥加卻是某種聖地的建築、攀上「位於北方的高塔」。 在榮獲台灣文學獎戲劇金典獎的劇本《吉卜拉》中,劇作家陳婉婷隱隱勾勒出了社會現況,亦穿插著有如《天方夜譚》的魔幻寫實、刻畫一段相偎相依的忘年情誼和困難重重、妙趣橫生的亡命之旅。這是個跨越國籍、年齡與性別,有著離奇妄想的寓言故事,更是一段屬於外籍看護與台灣阿嬤的海島版「末路狂花」。
-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張可揚.張國韋雙舞作《我(們)》
「離散,是為了回家。」接近午夜走下停在基隆港邊的紅色客運時,都會想起顧玉玲在《回家》裡的這句話。 從國中開始,「去台北」成為長輩、老師甚至同學口中,我們的宿命,所有的學習和準備,都是為了離開。接著,是每一天在微微顛簸的通勤路上補眠、背英文單字,試圖爭取到一張可以不須繼續每日復返的大城市入場券。 怎知最後,手裡握著入場券腳步卻歪斜地走上了街頭,在校園圍牆內外往復。「我們」的定義,從只是同樣港邊城市的出身,變得寬廣而複雜了起來。在疾呼口號和身體推擠的頻率間,「我們」所在的每一個現場,其實沒有哪一次成功,但不知是否該慶幸,也沒有哪一次真正的失敗。 以一種似乎能映照出自己的軌跡,從《從前從前,那裡有座國立編譯館》到這次《我(們)》中的《我們清醒,於是反抗世界的無窮反覆》,「薛西弗斯在一次一次的反覆勞動中,登頂的巨石一再滾下山,面對這樣的徒勞該如何想像他是快樂的?」張可揚在介紹引言裡這樣寫著。 運動中的一次次前進、停滯反覆來回,把我們的頭扭向那個風雨吹打著人不清醒也不行的港邊,逼著我們好好地看。練習了那麼多年的離開,現在我們學著回家。 即便徒勞,「他仍然選擇繼續推動巨石,不為巨石給打敗。」 文字|王奕蘋 《雞籠霧雨》編輯
-
戲劇新訊
《阿依施拉》 描繪遠處難民群像 世界在你耳中交疊
穆罕默德的第二任妻子阿依施拉(Aisha)被稱作「穆民之母」,除了因為她在穆罕默德死後五十年間,致力傳授經書真理、發揚先知聖行,也由於她過人的學識與智慧,以及在駱駝戰爭中揭竿而起的領導能力,不僅是母親亦代表著伊斯蘭女性的聲音。在張代欣獲得台北文學獎評審獎的劇本《阿依斯拉》裡,喚作此名的女子講出了末尾的獨白,為種種關於那些地方、那些人的故事,畫下了句點。 文本中有難民自述、流亡現場,想望與託付、回憶與現實,同時也縫入了遠方的某個家庭對話、分隔兩地的母女交談。於是,在聯繫與移動之前,所切入的題旨其實是「距離」。對於導演陳煜典而言,距離衡量著具象的兩個端點,移動作為一種「表現生命存有方式的『動作意義』」,人也自然會在這過程裡「失能」或「具能」,他希望突顯的是這兩端的聚合,「讓兩個空間裡的生命,可在一處疊合。」 這一「處」可能就是觀眾的自身感知,他們嘗試以單耳耳機創造兩個世界,一邊是肉耳可聽見的舞台現場、一邊是透過機器傳來的平行聲道,文化差異、語境扞格、時空端點,說出的和未能說出的內心獨白,或許也能透過這樣的方式,重新平衡。
-
戲劇新訊
《LAB參號—不知為何物》 人物、動物、怪物的日常百物語
三缺一劇團的「Lab系列」從二○一一年啟動,經過六載後的今年年末,迎來了「參號」作品。然而這並非賣座電影的續集再續集或某某三部曲,觀眾得以撇開過去演出的那些動物靈魂與劇團的實驗進程,好好地聽他們說故事。正如魏雋展在開場時所陳述的「百物語」怪談會規則,姑且靜靜等待與期待,群妖會以什麼樣的型態,在日常中、於人心底浮現。 在副標題為「不知為何物」的此次製作裡,他們試著深掘那些潛藏於人間的「不知」,並將動物與獸性轉化為更深層的寓意、建立更幽微的聯繫:擅長以歌唱溝通的大翅鯨,出現在常須離家出海的船員眼中,他只能在夢中的運動會裡努力追上女兒的童年、僅靠信件傳遞每每延遲的叮嚀和心情;溝通是如此困難不管對象是人或貓,當對方幻化為《山海經》裡那有著三首六目的怪鳥,又該對著哪雙眼睛對話? 一小段一小段的故事、獨白、片刻、字句,漸漸組成了更形完整的「物」語關於人物、動物,甚至怪物。「在我們想要向外馳遊之處,我們便會來到自己存在的中心;在我們想要獨處之處,我們便會與整個世界同在。」美國神話學家坎伯(Joseph Campbell)所指引的英雄之路,是生活中巨大的渺小,亦是反求諸己後,才浮現面前的、早已與之共生同處的獸。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映像節2017 Parallax「中興落語:紙能包火」、「相聲x落語」
日本浪人亂入台北?! 如果你曾在街頭看到一頭捲髮、著浴衣、穿木屐的「飄丿」浪人,不用懷疑,肯定就是落語家戴開成。日本落語是門相當有趣的說唱藝術,演員拿著扇子和手絹,正坐在一席墊子上,三言兩語瞬間把你帶到另個世界。 戴開成的落語自成一家,寬厚蒼涼的嗓音說著標準的北京話,常讓人有不知此身何處的恍惚感。這和他的成長背景也有關係,天津、東京、台北,三地流連輾轉,混雜的能量在他身上像是遇到了吸星大法,融成戴氏落語。 尤其,常給人「淡淡哀傷」的餘韻:說笑話,讓你不由得輕聲喟嘆;說愛情,浪漫中別具幾分淒涼戴開成的落語好像從江戶時代就一直在那兒,歷經朝代更迭興衰,靜靜地和百姓們生活著。 十二月簡直就是他的月,除了每週五晚上大眾酒場駐點,在宜蘭中興紙廠、台北南海劇場皆有演出,有興趣的人不妨體驗,在他的故事中穿越古今。 文字|兆欣 戲曲導演、演員
-
大開劇團《問彩雲》 演繹女工故事
由大開劇團團長劉仲倫編劇、執導,故事取材自台灣文學、報導文學及真實社會事件的《問彩雲》,本週在台北首演,將七○、八○年代的女工故事搬上舞台,藉此向藍領階級致意。
-
林懷民七十歲鉅作《關於島嶼》 世界首演
林懷民最新舞作《關於島嶼》,本週將在國家戲劇院舉行世界首演。林懷民對於未來的期許,他說,「我希望台灣更美麗,雲門能在讓台灣更美麗的方向上,貢獻正面的能量。」
-
孫尚綺X貝艾特.福瑞《Spur/溯形》 荒誕日常幻想遊戲
旅德編舞家孫尚綺新作《Spur/溯形》與社會及生活周遭關聯性大,「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失控狀態,身體與心理對這狀態產生什麼反應,這主題一直對我來說是非常感興趣的。」
-
2017中國愛樂樂團亞洲巡演 重返台北綻放
中國愛樂樂團於十二月二日二度來台,將演出理查‧史特勞斯《最後四首歌》中的〈在晚霞中〉、柴科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及聖桑《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由年僅十一歲小提琴家蘇千尋擔綱獨奏。
-
飛人集社劇團《天堂動物園》 以動物寓言看生命價值
飛人集社劇團新作《天堂動物園》,以蘊含哲理的動物寓言,清新簡要的對應現代社會中逐漸多元的組成,透過戲劇力量與孩子討論如何面對、學習理解,尊重與自己不同的個體。
-
中國獨立編舞家古佳妮首度來台演出
中國獨立編舞家古佳妮充滿真誠、魅力之作《插銷》本週在台灣演出,她的作品從人出發,關注生命本質,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細膩的情感於其作品中表露無遺。
-
鄧泰山攜手國家交響樂團 重現大賽經典
越南鋼琴家鄧泰山將首次在台演出改變其一生的關鍵作品──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旅美指揮陳美安也將與國家交響樂團攜手演出《西班牙》狂想曲、《小丑的晨歌》及《三角帽》。
-
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 百年經典璀璨再現
睽違六年,指揮赫伯特.布隆斯泰特率領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並邀榮獲紐約時報讚譽「琴音醇淨無瑕」的小提琴家列奧尼達斯.卡瓦科斯連袂於台北國家音樂廳盛大演出。
-
2017兩岸小劇場藝術節本週在台登場
由廣藝基金會、中華文化聯誼會、中國國家話劇院、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聯合策辦的「兩岸小劇場藝術節」,今年首度邀請國家話劇院《羅剎國》及在中國備受好評的《青衣.達.芬奇》來台演出。
-
「穢土天堂」系列最終章《阿道夫》 隱喻台灣現狀
曉劇場二○一一年起推出「穢土天堂」系列作品,本週末將在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推出三部曲最終章《阿道夫》,從一名加害者角度探究惡的本質,隱喻台灣現狀。
-
《Kei zemihwng—我們還有詩和遠方》 以古調反思現實處境
「UTUX泛靈樂舞劇會所」繼二○一一年推出創團作《寂靜時刻》後,本週將再度推出全新製作《Kei zemihwng我們還有詩和遠方》,以古調之名反思種種現實處境。
-
蔡博丞舞作選粹—極短篇 新作與精選舞碼一次同台呈現
由編舞家蔡博丞帶領的「丞舞製作團隊」,應臺中國家歌劇院之邀,將於十一月十一至十二日聯合匯演新作《Split》及《浮花》《Hugin/Munin》等精選舞碼,展現近年耕耘成果。
-
TSO美巡音樂會終站直擊 音樂大使 讓「臺北的聲音」迴盪國際舞台
由首席指揮吉博‧瓦格領軍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與旅美小提琴家黃俊文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雅各布音樂中心柯普萊交響音樂廳演出,他們透過樂音傳遞台灣風情,受到觀眾與媒體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