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企畫特輯 Special
芬妮.克拉瑪基朗 慕特欽點的小提琴新女神
承接了「俄羅斯學派」與「法比學派」兩者的表演精髓,法國小提琴家芬妮.克拉瑪基朗九歲起即在各大音樂廳、音樂節嶄露頭角,亦屢受國際大賽肯定。由於她的演奏優雅明亮,詮釋敏感又有權威性,因此得到許多知名音樂家讚賞,尤其是受到小提琴女神安-蘇菲.慕特賞識,選入「慕特名家演奏團」一員,並將於今年九月與慕特在日本舉行小提琴二重奏巡演,芬妮特地在訪日前來台舉辦獨奏會,為台灣樂迷帶來精湛優美的琴藝!
-
焦點專題(二) Focus
10個提問,認識評彈藝術
以吳儂軟語說唱故事的評彈,向來被視為江南地區的重要傳統表演藝術,早自明代發展迄今,數百年的發展與積累,形塑了今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地位。今年辜公亮文教基金會舉辦的「2016評彈藝術節」將於九月下旬登場,邀請到中國兩大評彈團體上海評彈團與蘇州評彈團訪台演出,享有「評彈皇后」美名、四次訪台引起評彈旋風的盛小雲也將再度造訪。趁此機會,本刊透過十個提問,邀讀者入門一探評彈的藝術世界
-
焦點專題(二) Focus
優雅靈動盛小雲 帶來「中國最美聲音」
有「從畫上走下來的蘇州美女」之譽的評彈天后盛小雲,將協同蘇州評彈團名家新秀,訪台演出「天籟雲間」評彈經典書會。多次來訪皆令台灣觀眾驚豔的盛小雲,這次並排出個人專場,將演出之前曾訪台的中篇彈詞《雷雨》中的〈留萍〉一段,讓觀眾回味她飾演蘩漪一角的精湛功力。另書會也安排了「彈詞流派專場」與「經典折子專場」,藉此更能認識評彈藝術的精髓所在。
-
焦點專題(二) Focus
琴弦上的四月天 綻放曲藝新生命
上海評彈團花費三年時間,打造中篇評彈《林徽因》,並突破傳統,演員說蘇州話、也講英語並以國語朗誦〈再別康橋〉,以便貼合人物的身分和文化背景。在古色古香的一桌四椅、美輪美奐的詩意燈光下,就讓我們在吳儂軟語中猜想看看誰才是林徽因的人間四月天。
-
特別企畫 Feature
臺中國家歌劇院正式揭幕 涵洞中 與美相遇
歷經十年嘔心瀝血 臺中國家歌劇院正式開門了! 這一外表如巨大乳酪,內部如鐘乳石洞的奇特建築的落成, 標誌中台灣又多了一件普立茲克獎的大師作品。 台中作為新創者的藍海, 不僅有最前衛的建築地標,也有記憶城市肌理的老屋新立。 本月份就讓我們從台中經典建築出發, 再聚焦臺中國家歌劇院開幕精采節目。 讓內行人漫畫家建築大叔圖文解析、 伊東豊雄關鍵字建築導讀、藝術總監與建築大師對談摘錄 帶您到台中走建築、看表演!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世界建築競技場 大師美學在台中
歷經十年歲月,臺中國家歌劇院終於正式落成,即將揭幕啟用,讓台中市「再」添一座指標性建築!其實,台中值得建築迷關注的大師級建築還真不少,除了東海大學校園內由大師貝聿銘設計的「路思義教堂」外,台中還有不少精采地標值得造訪,在此特地介紹五處,讓你一覽大師美學、品味其中巧思!
-
特別企畫 Feature
老屋新生 尋索人與環境的新關係
新建築一幢幢陸續落成矗立,繁華場景隨之位移,但台中原本的熱鬧街區,是否就此沉默?在地方有心人士的參與下,老建築有了新面貌,脫去了原來的功能,從在地人文的關連中起步,帶著生活日常的痕跡,與人們產生美好的相遇!
-
特別企畫 Feature
臺中國家歌劇院的時空旅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場所」相遇
臺中國家歌劇院的位址,緊鄰週邊方整的環境紋理,並身處於充斥隔絕感的都市建築群之間,伊東豊雄運用貫穿內外的連續性曲線形體,塑造出如同洞窟般的空間,整座建築看不到獨立的梁柱系統,打破原有環境框架裡的僵硬線條,洞窟狀的對外開口,使建築和都市間產生伊東豊雄提出的「無接縫」特質,讓人們在這處仿自然的空間中產生更多互動、交流的可能。
-
特別企畫 Feature
感受自由 回到最原始的感動
歷經十年歲月,臺中國家歌劇院在歷盡波折之後,終於迎來正式揭幕的這一天,打造這幢建築的魔術師建築大師伊東豊雄,與日後將在這幢建築中推出精湛表演的推手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王文儀,在開幕次日同台,一談臺中歌劇院如何從無到有,又如何讓美夢成真
-
特別企畫 Feature
劇場開門 好戲上場!
上月底開門,本月底開幕, 臺中國家歌劇院在《淨水》之後, 各式售票與非售票的精采演出輪番上演, 「開幕季」連說帶演,熱熱鬧鬧直到年底! 本刊編輯部特選九、十月推薦節目, 評點解析,分項導聆── 向井山朋子x伊東豊雄世界首演《魔時尚》 西班牙拉夫拉前衛劇團x NSO大當家呂紹嘉聯手傳奇歌劇《萊茵黃金》 歐陸鬼才音樂劇場導演郭貝爾x現代音樂先驅哈利.帕奇《進擊的狂想》 法國跨域通才導演博瑞的女舞者肖像《妳怎麼樣了?》《糾纏》 詩人導演黎煥雄x義大利指揮家柯爾悌x國立臺灣交響樂團《迷宮魔獸》 九天民俗技藝團的地方風土廟會劇場《九天鼓樂.經典重現》 台灣環境劇場先驅鍾喬《尋.里山》 台中在地劇團大開最新創作《男人幫 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 除此之外, 尚有三場來自古老靈魂之聲──胡德夫、廖瓊枝、黃連煜, 吟唱傳統、山谷、大地的黑月演唱會, 連通小劇場與戶外廣場,賞月聆樂,豈可錯過?!
-
特別企畫 Feature
拆解拜物時代 時尚與你何干?
將在臺中國家歌劇院舉行世界首演的跨界製作《魔時尚》,由旅荷日裔鋼琴家向井山朋子策劃發想,結合十位舞者、一位鋼琴家、一名建築師,以身體、舞蹈、音樂、空間展現一種觀看時尚的切面,拆解當代拜物時代精神下的消費主義、物質主義等概念。全明星跨國幕後班底中,最大賣點就是建築師伊東豊雄與織品設計師安東陽子合作的舞台設計,這也是伊東的舞台設計處女秀,與外部建築相互輝映。
-
特別企畫 Feature
感官全面啟動 讓華格納也吃驚的「總體藝術」!
臺中國家歌劇院開幕重頭戲,就搬出重量級的華格納歌劇《萊茵黃金》,為了讓台灣觀眾體驗廿一世紀的「總體藝術」,這次邀來去年以戶外演出《布蘭詩歌》驚豔觀眾的西班牙拉夫拉前衛劇團,演出該團與瓦倫西亞蘇菲亞皇后劇院聯手打造的版本,運用特有的「拉夫拉語言」,結合影像、科技、特技,全然實踐華格納總體藝術的夢想。除了有多位台灣聲樂家演唱,並由指揮呂紹嘉率領國家交響樂團演出,讓這齣前衛的製作,揉合了屬於台灣的聲音。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奇絕科技的樂聲中 重現「憤怒」
《進擊的狂想》由有美國現代音樂先驅之稱的哈利.帕奇所作,首演於一九六九年,然而之後沉寂了四十多年,直至二○一三年德國音樂劇場鬼才導演郭貝爾才用新穎的科技重新打造推出。整齣音樂劇場以「憤怒」為敘事核心,悲劇起頭喜劇結尾,而作曲家帕奇設計的前衛樂器如雲室瓶、戰利品、西薩拉琴等,也將於《進擊的狂想》演出時展現。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熱一冷 女舞者的兩款肖像
善於跨界合作,融合馬戲、舞蹈、視覺藝術、音樂的法國導演奧雷利安.博瑞,其作品多嘗試在物理空間與形式中去觸碰事物的邊緣。這次來台演出的《妳怎麼樣了?》與《糾纏》,是其「女舞者肖像三部曲」前二部,演出不只在編舞上展現出截然有別的身體質地,也因著表演者作為「普通人」所歷經不同的舞蹈人生,而幅射出極熱與極冷的舞台景觀。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參與的歐陸狂潮 吹響亞洲第一戰
「社區歌劇」指的是透過結合當地語言、演出者與製作團隊,發展出獨屬地方特色,或是由一群專業藝術家製作,針對一個特定區域的歌劇作品,這次臺中國家歌劇院製作的社區歌劇《迷宮魔獸》,去年在歐洲三城市演出,今年在台中成為亞洲首演,將由黎煥雄導演,德國指揮柯爾梯帶領國立臺灣交響樂團,與台中在地藝術家合作呈現。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地團隊擺開陣式 綻放生猛活力
臺中國家歌劇院開幕季演出,當然不能缺少在地團隊的精采演出,除了有導演鍾喬與中部居民推出一場結合地景、儀式及庶民文化的表演行動《尋.里山》,將鼓藝打出新天地的九天民俗技藝團也精選歷年演出精華曲目呈現「九天鼓樂.經典重現」,而台中知名現代劇場大開劇團則將演出《男人幫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以喜劇手法呈現台灣六、七年級男人的友情觀、愛情觀與生命觀。
-
演出評論 Review
浪跡天涯的困頓與反芻
簡麟懿的《囚》呈現簡潔有力的肢體,將動作細膩地切入音樂旋律,頗有禪風意味。田采薇《The Man》融合歐陸劇作裡Dramaturgy思維,以非常細微的(subtle)方式表達了兩性主從又壓抑的關係。洪綵希改編自童話的《藍鬍子》則是以概念方式表現人類權力慾望的抽象作品。透過作品,舞者將國外經驗反芻呈現
-
演出評論 Review
夢外之悲
刻意曝露的攝影工作人員、敞露的鏡頭軌道,即時將劇中角色們的行舉,特寫並放映至背幕,並由此時而音聲拼貼、時而影像與真實分離,調度上可將劇場空間中分處兩端的行為並置在同一畫面,擁抱成為最疏遠的距離,暴力與乖戾,卻有了最逼視內在視角的手術刀般的殘酷。
-
新銳藝評 Review
框架裡的記憶
一個「制式化」的劇本已屬難得,更難得的是《我記得》裡的五位角色竟然有如此「規格化」的「樣本」人生!起心動念皆毫無懸念地走到落幕,這就是導演將舞台場景設計成「框架」的原因嗎?因為導演自始至終都沒有跳脫出困住自己「僵化」的角色「樣本」思維模式!於是他用「框架」來呈現場景,用「框架」來告訴觀看者:「對!我就是被困在了刻板角色的印象思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