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企畫特輯 Special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年度歌劇.台灣首演
多餘的人生、文學與音樂的交輝——《尤金.奧涅金》
柴可夫斯基改編自普希金詩體小說《尤金.奧涅金》的同名歌劇,將首度由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搬上台灣的舞台。小說原著描寫「俄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多餘人』」遊戲人間的青年尤金.奧涅金,也多多少少反映了普希金的人生遭遇;而對這部作品非常著迷的柴可夫斯基,甚至因此結了一段短暫的婚姻。這齣歌劇以聲樂為主,讓樂團呈現支撐的功用,但樂團並非是純粹的伴奏,而是內化成心理層面、著重在戲劇性的音樂表現,讓人聲與樂團合而為一。
-
即將上場 Preview 無垢舞蹈劇場《花神祭》
緩前行 定靜中成就多重時空
首演於一九九五年的《花神祭》,在國際繞了一圈,相隔十五年,終於重回國家戲劇院舞台。排練場上,舞者如颱風眼一般,寧靜深厚,周圍人、事、物彷彿被旋進這股定靜之中,成就了一個個無法言說但存在的多重時空
-
即將上場 Preview 光環舞集 從「嬰兒油」重新出發
三位編舞家聯手 《聽舞觀聲》尋找未來
創辦人劉紹爐辭世後,光環舞集並未沈湎於感懷過往,在九月初的《聽舞觀聲》中,邀請了三位客席編舞家蘇文琪、余承婕及Mark van Tongeren編創新作,重新詮釋劉紹爐知名的嬰兒油之舞,希望透過不同的刺激與探索,在過往的基礎上,逐漸走出其他的向度與可能。
-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開季音樂會I──呂紹嘉 嚴俊傑與NSO」
讓南方的熱情曲目 點亮難得的南方開季
因為國家音樂廳的維修要到九月底才結束,向來在此揭開每個樂季序幕的國家交響樂團,為此設計了「雙開季」,首度往南方移師,將第一檔開幕音樂會獻給中壢與高雄,曲目也搭配南方熱情,演出布拉姆斯《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孟德爾頌《g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與羅西尼《威廉泰爾》序曲。
-
即將上場 Preview 當管子遇到文藝復興低音管
雙管齊上 一觸即發!
唐朝的「管子」與十六世紀的「文藝復興低音管」有什麼關係?原來分別屬於東西方的兩種樂器,卻有相同的祖先。在北市國的「管的進擊」音樂會中,將兩者從古老時空拉到當代舞台,邀來管子演奏家胡志厚與低音館演奏家維索爾倫,各自揮灑,展現這一「管」跨越時空的魅力!
-
即將上場 Preview 王靖惇《想像的孩子》
在禁忌框架下尋求「家」的未來式
繼《屋簷下》和《台北詩人》之後,編導王靖惇的「家庭三部曲」來到最終章《想像的孩子》,以「後多元成家」為命題,劇情描述痛失愛子的中年夫妻、獨身的事業女強人,以及剛完成結婚登記的同志伴侶,都想擁有具有自己血緣的小孩,但在超越性別、親情及血緣的家庭組合中,如何實現這個不可能的狂想?
-
即將上場 Preview 劇場頑童王嘉明首度執導歌仔戲
《文成公主》 鏡像中的公主心事
唐代文成公主受命嫁給吐蕃王松贊干布,開創唐蕃交好的時代,也因她帶入的醫療、烹調、工藝、耕種、佛教等文化,讓她成為西藏人民心中的傳奇。唐美雲歌仔戲團《文成公主》將這段歷史搬上舞台,不只再現初唐時期吐蕃王朝的昂揚神采,更著墨於文成公主曲折的心路歷程;並邀來現代劇場導演王嘉明執導,以鏡子為意象貫穿,連結了過去與現在、故鄉與他方、記憶與想像。
-
企畫特輯 Special
區秀詒的歷史殘影術:由「棉佳蘭」計畫至《山瘟》
一般來說,現場電影強調即興的表演,側重於錯置音畫以重新觸發某種新感知狀態的作法,在《山瘟》中找到極佳的詮釋:這個尤其不被國家歷史所視見並被摒除的人民記憶,猶如找不到肉身的幽靈,文字是其迴返的其中一種方式,而無法對焦的影像那無法被具象化的連續閃光與殘影則是它另個身世。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戲曲編劇 後浪滔滔
傳統戲曲雖有唱念做打的程式,戲曲劇本寫作卻沒有公式。 戲曲作為一種合歌舞以演故事的表演體系,劇本要求的門檻更高,編劇的培養亦更不易。 一個戲曲編劇,除了要會說故事、寫對白,還要能編唱詞、掌握表演系統,熟悉劇種特色與條件,其所須的專業素養絕不是一蹴可幾的。 然而,無論面對哪一個劇種,到頭來,追求的都是一個能寫入人心,感動自己、感動別人,緊緊抓住觀眾的劇本。 本期特別企畫,我們將梳理國內戲曲編劇的現況,檢視戲曲編劇人才培育的困境。 在國光劇團廿周年團慶大戲《十八羅漢圖》即將上演之際,我們特邀該團藝術總監王安祈,一談她如何為國光打造新編戲,同時給予新的戲曲編劇養分與舞台。 資深編劇施如芳,則從跨劇種的編劇經驗出發,提供她對於戲曲劇本的創作思索。 而劉建幗、邢本寧、李季紋、許栢昂、孫富叡等新世代編劇,又如何翻轉傳統戲曲,打造其貼近當代的新穎樣貌?
-
特別企畫 Feature
培養編劇人才 給資源也要給舞台
相較於中國的劇種繁多,台灣只有京、崑、豫、歌仔、布袋戲、客家六種戲曲尚具創新活力,而相較於現代戲劇劇作家/編劇,戲曲編劇的作品產量也相對較低,一方面是戲曲創新作品市場需求量較現代戲低,也由於戲曲編劇必須仰賴與之合作的劇團提供實踐機會,在資源有限、舞台有限的狀況下,戲曲編劇的培養更需要政策的介入
-
特別企畫 Feature 回顧編劇來時路
王安祈:戲曲必須扣緊時代脈膊
打娘胎就聽戲的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從看戲、研究戲、寫戲,到掌舵國光劇團、挑起開拓台灣京劇未來的重任,一生迄今可說是與戲曲糾葛纏綿。「傳統戲曲是珍貴的文化遺產,但固守只會死亡。」王安祈說,愈懂傳統,愈清楚戲曲必須扣緊時代的脈膊,才能走出一條活路。於是她開課講戲曲編劇,提供國光的舞台讓新秀劇本演出,她期許後進多聽,多看、多讀,厚實自身的文學和戲曲基礎,相信沒有傳統包袱的這一代,也能說出觸動現代人心靈的動人故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十八羅漢圖》 以畫抒情藉畫探情
《十八羅漢圖》延續國光劇團一貫的文學京劇風格,以「時空跳接」的手法,帶領觀眾進入以畫為「武器」的復仇故事。由風格新穎的新生代編劇劉建幗與藝術總監王安祈一同操刀,香港「進念.二十面體」藝術總監胡恩威擔綱舞台設計,魏海敏、唐文華、溫宇航等國光資深演員演出,連「姊弟戀」、「老少配」、「文創」等主題都入戲。
-
特別企畫 Feature 資深編劇經驗談
施如芳:只有人可以真正感動人
施如芳說:「當一名戲曲編劇下筆前不妨先自問,是要當一個給演員打本子的編劇?或是當一個寫自己想看的戲的編劇?」對施如芳而言,編劇不是只寫對白唱詞舞台指示,還要寫出人心底層的味兒,「人為什麼要看戲?因為只有人可以真正感動人。」編劇若不自我要求或需求,篇幅難免傾向向己擅長的那一塊,「一定要創造原來生態沒有、甚至造成影響,戲曲編劇才有存在價值。」
-
特別企畫 Feature 速寫新生代編劇
劉建幗 承繼衣缽弄潮兒 「混」出一片天
身為「豫劇皇后」王海玲的女兒,從小在劇團長大的劉建幗,對傳統戲曲、表演藝術有著與生俱來的使命感與責任感,身為「奇巧劇團」的團長,她對劇團、演員都有著一份責任感,總是想方設法把推戲的行銷工作做好,而筆下一齣齣跨文化/跨劇種/跨現代與傳統,混搭風格多樣化、號稱「胡撇仔劇場」的作品,更是讓觀眾對她的奇想創意驚喜不已。
-
特別企畫 Feature 速寫新生代編劇
李季紋 新觀點翻寫老故事 跨劇種組出新形式
在李季紋筆下,傳統老戲老故事,都會「翻轉」一番,翻出亮眼新觀點如改編自《宋宮秘史》的歌仔戲《金水橋畔》,讓向來「很壞」的劉妃也流露出人性與無奈;如最近的作品《石秀》,讓「蕩婦」宋巧雲成為有主見、戀愛中的女人。李季紋不只翻轉劇情,也翻轉形式,《石秀》形式上融合了日本舞蹈身段與歌仔戲,濃郁的東洋風,不只「洗」觀眾的眼球,也讓傳統戲曲「洗」心革面。
-
特別企畫 Feature 速寫新生代編劇
邢本寧 找到夥伴 一起用戲曲說想說的話
因《賣鬼狂想》備受矚目的邢本寧,因高中時的崑曲初體驗而啟蒙了對傳統戲曲的愛好,因大學修習「戲曲編劇」課程而找到唱演之外、參與戲曲的方式。深深體會到:「傳統存於戲曲演員的肉身之中。戲曲演員的身體和表演體系,就是歷史的顯現。」成立了「本事劇團」的她說:「戲曲一直有量身設計的傳統。我想找到志同道合的核心演員,我們有共同想說的話,可以互動,一起用戲曲這個形式來說。」
-
特別企畫 Feature 速寫新生代編劇
許栢昂 戲曲為底玩拼貼 為「滑世代」而寫
戲曲學校科班出身,演過上千場孫悟空猴戲的許栢昂,創立栢優座劇團以來,就打算以京劇打底,調和傳統與現代,探索京劇在當代的未來性。創作常拆解京劇元素,以拼貼方式構築劇本,他就是為了當下愛滑手機的「滑世代」而寫,以「編寫原創劇本+以導演劇場為主+非線性敘事手法」的方式,啟動與年輕世代觀眾的共鳴。
-
特別企畫 Feature 速寫新生代編劇
孫富叡 站在巨人肩膀 看得更遠
出身戲曲世家,滿滿的戲曲DNA,讓孫富叡走上編劇一途,看似順利成章,但重要的是他有兩位師父陳勝在、陳勝國,帶領他看到歌仔戲更高更美的風景。孫富叡不甘於只講教忠教孝、男尊女卑、怪力亂神的劇情,他把文學名著《浮士德》改編為《狂魂》、以傳統戲曲挑戰同志議題的《斷袖》、將作家張曼娟小說〈芙蓉歌〉搬上舞台,這些突破性的作品像閃爍的星星,照亮歌仔戲曲的可能性。
-
企畫特輯 Special 2015第一屆新舞臺藝術節
新舞臺走出新舞臺 讓港都感受藝術的溫度
新舞臺不只是新舞臺!走出硬體的空間,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推出第一屆「新舞臺藝術節」,而且遠征高雄,帶來兩檔國際演出與四檔國內好戲。包含美國BANDALOOP高空舞團、基頓.克萊曼波羅的海弦樂團、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楊景翔演劇團、綠光劇團與台南人劇團的六檔節目精采演出,讓「新舞臺」從有形到無形,依然是台灣表演盛事的最佳舞台。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隨著歌劇院的開始去改變
臺中國家歌劇院的內部仍在整修,但其推動中台灣表演藝術的任務已經啟動!繼「沙龍講座音樂會聽見以後」系列,國家歌劇院又將推出「巨人來了」序曲系列演出,地點不限於台中,也擴及彰化、南投等地,頗有拉進城鄉藝文距離的企圖心。國家歌劇院院營運推動小組召集人王文儀表示,她的夢想是「將中台灣創造成最懂表演藝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