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北京
聯盟十三城市資源 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登場
之前總在跌撞中上場的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今年展現了不同以往的面貌,除了與北京國家大劇院合作引進俄羅斯著名的《安娜.卡列妮娜》,還從法國、立陶宛、比利時和巴西邀來四部前衛新作,也呈現來自國內各地的作品十六部,作品可看性也大為提升。青戲節更主動結合杭州、深圳、濟南等十三個城市的青年戲劇節,成立「中國青年戲劇聯盟」,加大了各地年輕戲劇人的交流互鑑,為未來戲劇發展培植更全面的力量作準備。
-
北京
音樂劇培訓基地揭牌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養成專業人才
中國的音樂劇演出市場近幾年快速成長,國內外音樂劇演出蓬勃,但票房收益大的大都是國外劇目,國內自創與自製的能力明顯不足,因此音樂劇人才的培訓有其急迫性。日前以演出音樂劇為主的天橋藝術中心,宣布掛牌「音樂劇人才培訓基地」,將展開首期三年的培訓計畫:第一年將以製作人與舞台監督為主;第二年加入演員培訓;第三年將展開自製劇目,提供所培訓人才實踐的機會。
-
北京
「變與不變」為題 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再出發
以中國現代劇場大師、外號「大導」的林兆華為號召,突顯其選戲品味的「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在停辦一屆後,今年的活動將在五月至七月重回北京舉行。今年邁入第八屆的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從二○一○年創辦迄今,從北京到天津,再從天津回到北京,舉辦歷程數來坎坷曲折,今年的主題是「變與不變」,聚焦於年輕新銳導演的作品,只邀了兩檔歐洲劇目,並由大導之子、既是導演也是演員的林熙越主導。
-
北京
國藝基金運作六年成效有限 但盼接地氣培養人才
二○一三年年底成立,二○一四年四月啟動的中國「國家藝術基金」,於三月中發布了二○二○年各個資助項目的申報指南解讀。發展迄今雖然質疑非議不斷,但其對於整個中國演藝產業的影響力可說是逐年遞增,但因其資源大部分投入國有院團,並堅持「主旋律」,在藝術原創上的影響有限,但仍有少數資助有利於演藝生態與人才培養,令人期待資源分配者能更接地氣,把政府資源引導到需要使力的地方。
-
北京
民間力量崛起 期待二○一九看到希望
雖然北京二○一八年演出市場官方數字仍然漂亮,但從藝術和產業發展的角度來說,其實一八年是停滯,是低谷,甚至可說是乏善可陳。二○一九年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七十周年,可想見「紅色」主旋律當道,審批的鞭子和藝術基金的蘿蔔肯定會把創作引向此處,但民間的力量仍讓人看到希望,在劇場、現代舞等領域,藝術家的堅持讓人看到星星之火在未來點燃的可能。
-
北京
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 承繼傳統的創新
繁星戲劇村主辦的第五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自十月下旬至十二月下旬舉辦,此屆以「融」為主題,彙集京、崑、越等跨越地域的代表性劇種,演出創新傳統的十八齣劇目,並結合了繁星戲劇村既有的當代藝術資源,策劃了「對戲展」,用當代藝術形式呈現中國戲曲文化。這個小劇場戲曲藝術節在中國算是獨一無二,的確為小劇場戲曲這類型演出有推廣助益,但策展概念上還看不到突出的個性,令人期待其未來的轉變。
-
北京
《人民公敵》事件 政治戲的政治後果
九月上旬,德國柏林邵賓納劇院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歐斯特麥耶執導的易卜生經典《人民公敵》,其中一場與台下觀眾互動的橋段,因為觀眾的發言觸動了政治敏感神經,引發後來幾場刪戲、接著南京演出取消的狀況。這個事件也引起德國駐華使館和歌德學院的關切,不過,很多人的疑問則是,在國家大劇院發生這麼敏感的事,是審批出了什麼問題嗎?
-
北京
德國來的《輕鬆五章》 刺激反思原創力與戲劇教育
七月初在北京登場的「2018柏林戲劇節在中國」,邀來了導演米羅.勞的《輕鬆五章》,名為輕鬆實則沉重的內容,卻由兒童擔綱演出劇中的戲中戲,所引發的思考卻不僅止於戲劇本身,更衍伸到了社會及劇場的社會意義:如何透過戲劇作品來面對悲劇,又如何克服巨大的集體性心理創傷。而另一方面,劇中帶入的兒童戲劇教育理念,也讓人反思當下中國正掀起的兒童藝術教育風潮。
-
北京
北京國家大劇院院長換人 十年功績如何後繼?
擔任了十一年北京國家大劇院院長的陳平,於五月初退休,擔任首任院長的他當年以北京市東城區區長的身分接任,雖非表演藝術專業出身,在經營國家大劇院的十一年中,透過自製一定質量的院藏劇目,可說是夯實了這塊國家級劇院的招牌。這個職位今由現任北京副市長王寧接任,卻未對外表示未來的經營理念,北京國家大劇院將怎麼發展,令人關注。
-
北京
始於理想終於可惜 北京小劇場的低迷風景
北京的小劇場中最重要的四個小劇場:位於東城區的蓬蒿劇場、蜂巢劇場、國話先鋒劇場,與西城區的鼓樓西劇場,呈現了文化古城表演藝術的精采豐富,但近期似乎都陷入發展困境:最早創立的蓬蒿劇場負責人揹負巨債正努力苦撐;主打孟京輝作品的蜂巢劇場,其「先鋒性」一直停留在卅年前;國話先鋒劇場是北京小劇場劇目的展演櫥窗,但其經營以出租為主缺乏特色;鼓樓西劇場自製乏力,外租檔期多,處於發展低潮期。
-
北京
中國表演藝術的二○一七 矛盾體中的勇敢、商業與人
回顧過往一年中國的表演藝術發展,可以看出四個關鍵詞:「矛盾體」、「勇敢」、「商業」與「人」。表演藝術市場從資源的分配與營利的成績來看呈現了矛盾與數字的「神秘」;在風向左轉的狀態下,「異端分子」的勇敢特別突顯;劇場的商業發展竟已到達可股票上市的頂峰;眾多的培訓計畫,顯示劇院專業人才終於受到重視
-
北京
中國百老匯爭奪戰 戲劇演藝產業燃燒北京城
東城區是北京戲劇文化資源最豐厚的區域,除了轄內有許多營運穩定並且具備藝術分量的劇場,包括國家話劇院、北京人藝、中國兒藝、北京兒藝、中央戲劇學院等戲劇專業機構也都在此,因此該區也積極推動「首都戲劇文化城建設」計畫,企圖成為中國的百老匯。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假溫和犀牛的 msn私密對談
都是中文系出身的劇場導演,都是金牛座,都早早就在小劇場裡吶喊與翻滾,抱著「前衛」與「先鋒」的刺冠,他們曾經是兩岸衝撞體制的小犀牛。小犀牛邁入中年,如今是兩岸話劇界最紅的青年導演,搞一齣戲,既妄想著要撒野(創意),又斟酌著如何撒嬌(票房),站在創作與市場的天平上,黎煥雄與孟京輝惺惺相惜。 黎煥雄,成立「河左岸劇團」(1985年),為台灣八○年代小劇場運動中的標竿團體之一。擅長於處理音樂及視覺元素的舞臺張力,劇場呈現詩意風格,早期作品如《闖入者》、《兀自照耀的太陽》、《迷走地圖》系列等,呈現強烈的社會關懷。三十歲至四十歲任職跨國唱片公司EMI,四十歲成為專業劇場人,知名導演作品包括創作社《夜夜夜麻》(1997) 、《幾米地下鐵--一個音樂的旅程》(2003)、NSO歌劇系列《諾瑪》(2005)及河左岸劇團的《燃燒的地圖》(2004)等。今年秋天將導幾米作品《幸運兒》。 孟京輝,在北京成立《穿幫劇團》(1992),創團作《思凡、雙下山》便因形式上過於前衛而險遭禁演,作品「不是將傳統作品隨意翻轉,就是將經典大解八塊,然後在嬉鬧諷謔的滑稽模仿中將其解構。」(大陸著名劇評人林克歡語),追求形式感和風格化,其獨特的劇場魅力,使他成爲當今中國實驗先鋒戲劇的金字招牌。二○○○年孟京輝主編出版《先鋒戲劇檔案》一書,半年內再版三次,使中國的先鋒藝術成爲當代時尚。知名作品包括《我愛XXX》、《阿Q同志》,《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戀愛的犀牛》、《盜版浮士德》、《臭蟲》,及三月即將在香港藝術節首演的《琥珀》。 美國當代詩人佛洛斯特在知名的詩作《未曾選擇的那條路》The road not taken有中一段:「黃樹林裡分叉兩條路,我選擇了較少人走的那一條,而它使得一切因此而不同。」從憤怒的劇場青年,成為迎往、穿梭在消費時代裡的青年導演,曾經他們都選了一條人少的路,是路改變了?還是人改變了?這場私密對話呈現了兩位導演前中年期的浪漫與焦慮。(盧健英)
-
現象視察
影音世代的時尚戲碼
上海、北京兩地的電視台,目前均已有專屬的戲曲頻道,節目樣式不拘一格,在眾多的電視頻道中,這些節目正實踐著新的時代任務,即透過影音的傳輸手段,展現戲曲的文化優勢與藝術價值。
-
特別企畫 Feature
側寫華人國際性都會的文化策略
在政經局勢變化趨烈的今天,尤其是自由貿易與資本主義的日趨發達,使得世界資本家無不絞盡腦汁地在尋找最有利的商業戰場,文化藝術界當然也不例外。於是,隨著中國大陸的經濟改革與開放,這個佔有四分之一世界人口比例的大華人市場圈,逐漸受到世人的矚目,而「華人文化圈」也變成文化藝術界不得不具備的經營視野與觀點。 我們邀集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四個都會的戲劇學者、藝術工作者、文化評論人與媒體工作者,分別針對各都會的文化策略或市場現象,提出他們對華人都會文化政策的觀察和看法。 另一方面,我們彙整來自台灣宜蘭、花蓮、桃園、新竹、台南與高雄的文化局或文化政策執行者的意見與建設,並專訪台北市文化局局長龍應台,試圖從小處比較台灣各地文化建設的差異,更期待能尋找出台灣(或應該說台北)在所謂「大華人文化圈」裡可能扮演的角色,甚至是彼此競爭的空間。
-
特別企畫 Feature
眾神狂歡的舞台盛宴
近兩年來,北京演出市場的劇烈競爭,表面上觀衆似乎有了更多的選擇;但以潮流、時尚與觀衆口味為 取捨的市場化,並沒有導致真正的民主化,官方和市場資本正共同分享著中國社會所有領域的經濟利益,國家和市場的雙重介入,正導致國家行為市場化和市場行為國家化的嚴重後果。
-
特別企畫 Feature
高潮迭起的夢幻戰局
打開大陸的表演藝術地圖,可以清楚地看到舞台表演藝術最繁榮的地區,主要集中在三個大都市圈:北方的京津地區、華東的滬甯杭和南方的珠江三角洲。它們好比大陸表演藝術市場的三根支柱,代表著不同的都市文化,構成了獨特的演出生態。
-
專欄 Columns
北京現狀與大陸小劇場的演變
《底片》是一齣既有可觀性,又具一些前衛性,而且不再告訴觀衆什麼才是人生正確的道路。令人覺得,正像台灣所走過的小劇場運動,年輕的一代終於找到自己的聲音,不管這聲音是否是幼稚的,頹廢的,或不具任何意義的,可貴的是不再重複官方的統一腔調。
-
現象視察
北京舞台劇的新氣象
在話劇危機的呼聲狂喊了十多年之後,北京的話劇舞台頓時呈現春潮洶湧的景象。人們經過不斷的反思、探索,對藝術規律和文化市場的認識,已相當淸醒而深入;而自身的創作激情和能量,也經歷了長期的孕育。因此,話劇演出在這個春天裡蓄勢而發,當是件順理成章的事。
-
表演賦比興
穿過紫禁城聽智化寺古音
九三年八月在北京的數日,早起,沿著故宮博物院外的護城河照相,人物身後的背景正是康熙那時的北海公園,花五角錢人民幣買張入園券只爲拍照,同行的女記者拿著輕巧的照相機說:「這樣,可以回去告知親人,我來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