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舞集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經典或傳記
台灣究竟有沒有經典舞作?「經典」要以什麼標準來檢視?「優先」、「獨占」與「影響層面」?或是較適合台灣獨特環境的其他「條件」?
-
舞蹈
政治諷喩與城市悲歌
一晚雙演《春之祭》,是雲門舞集今春貢獻的狂想。兩支作品,一香港九〇年代,一台北八〇年代;一冷峻雙鋼琴,一澎湃交響樂;一女性一男性。同一組舞者跳來,完全不同的景觀。雖是兩支舊作,卻因對比而激發出新的觀賞樂趣。
-
焦點
春暧花開,雲門獻祭
兩年前,黎海寧的《春之祭》在台灣上演,由雲門舞集演出。但熟悉雲門作品的人,不難聯想到該藝術總監林懷民也曾對史特拉汶斯基作品有自己的詮釋。如今這兩個「異卵雙胞」將同台較勁,讓觀衆看個夠。
-
回想與回響 Echo
優劇場為我們上了一門什麼課?
創團八年多的優劇場,近期的表演風格由繁複進入簡約。去年九月份,他們到香港的演出引起了當地評論界大量的討論。在作者「解讀」這些評論之餘,同時也讓我們想到國內藝術界也許可以經由他們的反省來「反省」我們自己。
-
舞蹈
似眞似幻的夢裡乾坤 評林懷民新版《夢土》
林懷民以拼貼式的手法,透過超現實的夢境,闡釋生命中的宗敎、愛情、痛苦、慾望、無奈與憧憬。在《夢土》一百分鐘不落幕的演出中,觀衆的注意力緊緊地被舞台上瞬息萬變的印象與轉化無常的情節所擒住。林懷民善於利用劇場的各種特殊效果與其超人一等的拼貼手法,是少有的簡潔明快與前後一致。
-
即將上場
林懷民重編舞作《夢土》
《夢土》這齣長篇舞作由林懷民編舞,許博允創作音樂。一九八五年首演時,源自壁畫的散花天女、蒙面黑衣人等豐富的視覺意象,帶給觀衆無限的驚嘆與暇想。十年後雲門舞集再度演出《夢土》,九十分鐘的舞蹈全部在一片紗幕後進行,有畫著國劇臉譜卻穿現代服的女舞者、有戴安全帽和穿著內褲的靑少年與敦煌壁畫的沈靜仙女同時出現,更有孔雀悠然漫步舞台上。新版的《夢土》並加入一段瑪麗蓮夢露遮掩飛裙的動作以及時下靑少年著迷的《灌籃高手》漫畫幻燈,呈現中西合璧、傳統融合現代與時空交錯倒置的意象。
-
回想與回響 Echo
雲門,榮耀之門
雲門舞集十月時,受邀到世界級的美國「下一波」藝術節演出《九歌》,獲得空前的成功。雲門的一小步,是台灣藝術的一大步,相信雲門率先衝破關卡後,將來會陸續有更多的團體向外參加世界一流的藝術節。
-
專欄 Columns
成功的融合了傳統與現代
雲門得到國內外廣泛支持的一大原因,正是林懷民努力以現代的技巧,表現了中國傳統的精神。雲門表演之成敗已有定論,我非專家,不敢置啄。但是我此次看到他們在舞台上那麼自然而自由的結合了現代西方與傳統中國的語彙,就感到欣慕不已,我相信外國的觀衆也會因此而感動吧!
-
紐約
舉辦藝術節四要 以「下一波藝術節」爲例
下一波藝術節由紐約布魯克林音樂學會Brooklyn Academy of the Music, BAM主辦,是目前歐陸以外,最重要的世界性藝術節。每年六、七月舉行的法國亞維農藝術節,八、九月舉行的英國愛丁堡藝術節,和十、十一、十二月舉行的紐約下一波藝術節,一般被公認爲是世界的三大藝術節。
-
人物點描
台灣第一個職業舞團掌「門」人 棄文從舞的林懷民
他為何棄文從舞?創立雲門舞集,挑起台灣舞團職業化的重責大任?他又如何將雲門維持下來,並不斷推出新作,吸引國內外的衆多舞迷?在雲門八里排練場工作了一天,回到家沖了涼,吃了自己煮的冷凍餃子,並將來訪的鄰居小孩交還給父母之後,林懷民坐到窗台前的長條木椅上,回溯他與舞蹈的種種因緣。
-
舞蹈
一樣的雲門,不一樣的舞蹈書寫
在同一個晚上觀賞《看不見的城市》與林懷民的《悲歌交響曲》是個有趣又奇特的對比。前者要求觀衆的思考與編舞者多重書寫的表演元素相互激盪,創造多元的詮釋空間;後者則預設了飽脹的情緒,一股腦兒地捧出來,留給觀者極其有限的想像、思考與辯證的可能。
-
即將上場
雲門舞集1995春季公演
雲門舞集本年度春季公演將演出香港編舞家黎海寧舞作《看不見的城市》,以及林懷民新作《悲歌交響曲》。 《看》取材自義大利作曲家伊塔羅.卡爾維諾的同名作品,是黎海寧以文字及動作交織而成的長篇舞作。《悲》的編作靈感受到波蘭作曲家亨利.哥瑞斯基的同名樂曲(又名《第三號交響曲》)所啓發。哥瑞斯基是爲了輓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喪生的人們,充滿了樸素、祥和、高雅的弦樂與女聲,呈現哀而不傷的悲憫情懷。林懷民則以舞蹈呈現「一齣超乎地域和時代的安魂曲」。
-
焦點
看不見的城市 文學、舞蹈、建築座談
義大利重要小說家伊塔羅.卡爾維諾,七〇年代以《看不見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奠定了他在當代文壇崇高的地位。卡爾維諾以「城市」為主題,近似寓言的手法,文字充滿詩意與象徵。編舞家黎海寧,從卡爾維諾書中所描述的虛構城市景象,引發她編舞的靈感,在一九九二年以文字朗讀、手語和舞蹈動作編作了同名長篇舞作《看不見的城市》。本刊在《看不見的城市》在台由雲門舞集首演的前夕,特別邀請編舞家黎海寧與熟悉《看不見的城市》的文學評論者平路及建築設計師龔書章舉行一場輕鬆的座談。
-
即將上場
雲門舞集秋季公演《流浪者之歌》
雲門在這秋高氣爽的季節裡,將呈現三支風格迥異的作品:羅曼菲讚嘆生命孕育經驗的《羽化》、査爾斯.莫頓將遊戲與舞蹈結合的《傳球樂》,以及林懷民從赫塞的小說《悉達求道記》出發的新作《流浪者之歌》。 《流浪者之歌》是林懷民與雲門舞者在風格蛻變中,値得期待的新作。這支以淨化心靈爲主導的祭典式作品,從林懷民在《九歌》中以火燭排成燈河的結尾,甚至到《薪傳》中以上香和集體靜坐、閉目發聲的開端,都可以略見到一些蛛絲馬跡。因此,雲門舞者們長期打坐以集中注意力的訓練,終於能在這支以肢體意念引導動作的舞作中,得以發揮。 這支長達七、八十分鐘的作品,有黃色稻米排成舞台上迂迴的「聖河」、有喬治亞人民悠遠的歌聲、更有穿著迦紗式服裝的舞者在現場與繫著鈴噹的木杖及稻米等道具一同發出種種細微的聲音。《流浪者之歌》也就是在這種安靜的氣氛之下,呈現出求道者虔誠渴慕的流浪生涯。
-
回想與回響 Echo
雲門舞集《年度報吿》解讀
在美國,非營利性質的藝術機構,每年必出版所謂的年度報吿,藉此將年來的展演情形及各類活動作一整理,並將財務管理狀況公開製表列出。雲門舞集也率先在國內的藝術團體當中出版這份報吿,不僅對關心其運作的人士有份交待,同時也可供其他藝術機構做爲參考,以促進國內藝術行政界早日走上軌道。
-
舞蹈
雲門的舞/好一場華麗的夢 評林懷民一九九四的《紅樓夢》
當我們在《紅樓夢》裡見到太多古典芭蕾的影子;當華麗的服飾變成舞蹈的重點,而群舞淪爲美麗的活動佈景時,我們不禁要問:雲門將往何處去?
-
舞蹈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雲門舞集《紅樓夢》觀後
紅樓在台灣、自生自長、創意而多樣。雲門的「異質」表演,値得肯定。
-
台前幕後
林璟如的針線情
十幾年來,雲門舞集的節目單上,林璟如的服裝設計始終是使作品生色的環節之一,像《紅樓夢》的羅繡斗蓬、《涅槃》裡鑲金流蘇的方塊大布,《輓歌》裡羅曼菲天旋地轉飛揚起的大圓裙,而當代傳奇劇場的《慾望城國》、《王子復仇記》、太古踏舞團的《生之曼陀羅》,也都是她肆無忌憚的創意將舞台上的角色活化了起來。
-
特別企畫 Feature
《春之祭禮》神話
一九一三年,史特拉汶斯基作曲,尼金斯基編舞的《春之祭禮》,常被形容成現代主義出世的第一道哭聲;而首演當天台下觀衆和台上舞者演出的全武行,彷彿爲二十世紀現代藝術揭開序幕。首演之後,尼金斯基遠走天涯,《春之祭禮》失傳,成爲舞蹈史上最有名的傳奇。《春之祭禮》狂暴的音樂震撼了無數後來的編舞家再以之編舞;一九八七年,傑佛瑞芭蕾舞團演出根據史料重建的尼金斯基《春之祭禮》,林肯中心特別舉行一場名爲The Rite of Spring at Seventy-five的學術會議,重新肯定這齣舞作的重要性。這個月,雲門舞集即將演出香港編舞家黎海寧編作的《春之祭禮》,我們也造訪了在八里排練場工作的林懷民,講述他自己在一九八四年編作的《春之祭禮》和當代編舞大家們的諸多版本。
-
特別企畫 Feature
四名長髮女子的剪影 雲門舞集春季公演
「女性」是雲門這一季公演的「第一性」,黎海寧、古名伸、何曉玫和黎國媛皆應邀擔任客席藝術家。「老林」先生雖然也編作了一支有金黃稻穀從天空飄落的小品舞作〈稻香〉,卻只有同台演出的名份細細品味,您將發現女性創作除了細緻、空靈,也有氣勢、密度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