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管
-
音樂
現代音樂與歌仔,做伙找到最合理的存在
李泰祥老師的特長,應該是他能以一種毫無分別的視野去照見不同表達元素的本質,完全拋掉既有的形式與理論框架,直接把中樂與西樂各自的語法,東西方樂器與聲樂的演奏方式與技巧當作他自己的語言與素材,這種氣勢與態度是值得我們去探究的。
-
舞蹈
擬古舞劇如何再創新局?
在剝去特定的角色、佈景與隱約的情節框架後,漢唐樂府的舞台演出,於樂曲風格與舞蹈設計的核心內容上,其實並無太大差異。新加入的肢體語彙,如《洛神賦》的六龍拳舞、《韓熙載夜宴圖》的僧人棒舞,往往與原先的梨園身段在肢體調性與表演的完成度上有明顯的差距。這或許是漢唐樂府在征服國際舞台後,下一階段的發展中必須思考的課題。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多媒體 多元化 多新曲
不當LKK 國樂也要變新裝
現在聽國樂演出,只是看到一群人拿著傳統樂器,穿著傳統唐裝,咿咿啊啊或鏗鏘錚琮地「陽春白雪」嗎?那你就錯了,台灣的國樂音樂會早就發展出多元豐富的演出樣貌,結合多媒體演出不稀罕,加上美食或品茗的感官體驗才有趣!曲目或老曲新編或全新創作,搖滾一下也不賴!
-
音樂
奠基傳統 玩出南管新意
音樂上的創新意圖處處可見,戲劇性更為濃厚。民眾合唱的〈金剛咒〉取材自卡通歌曲〈無敵鐵金剛〉,此新編曲目因為南管音律、樂器、聲韻等因素,座落得不露痕跡;不因卡通歌曲的素材而荒腔走板、引人發笑,也不因此而怪異、破壞氣氛或上下不銜接。
-
戲劇
各自精采的舞踏與南管
由於劇本本身詼諧逗趣,《朱文走鬼》若是照本演出其實已經相當討好。可惜南管和舞踏雖然各自表現得可圈可點,卻在融合時出現了落差,除了南管演員在舞踏的表演上味道不足之外,整體性也因為這樣的落差而被削弱。
-
戲曲 轉軸撥弦就是舞蹈 林懷民讓南管回歸純粹
王心心獨抒《琵琶行》的悵然之情
林懷民卻欲藉由此作舒展《琵琶行》字裡行間飄渺卻又絕對的存在感,並重新定義舞蹈。經過林懷民提點,王心心悟到:「我的坐,就是動作;我彈琵琶的揮手、擺肘,就是動作;我的開口與抬頭,就是動作。」
-
特別企畫 Feature
南管的三度驚豔──《洛神賦》
那一夜,歐洲人全都給南管迷醉了 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日,南聲社及主唱人蔡小月的聲音,透過法國國家廣播電台,播送到全歐洲。這場創紀錄的廣播音樂會,從晚上十時到隔天凌晨六時,終夜弦歌不輟,全歐洲估計約有三百萬人,為南管動了心弦。 又一夜,當南管音樂碰上梨園科步 一九九六年,漢唐樂府編創《豔歌行》,舞蹈家吳素君將梨園戲的舞蹈科步融入南管音樂中,歌、樂、舞重新凝塑揉合,形成無聲不歌、無動不舞的南管樂舞劇,成了台灣南管發展分野最重要分水嶺。 這一夜,南管再造新的舞台生命 二○○六年,兩廳院與法國亞眠文化中心、法國布赫居文化中心跨國合製,南管樂舞劇《洛神賦》,將在台、法、德、港四地藝術家的共同參與下,有了新的舞台生命。來自德國的導演盧卡斯強調,並不希望為南管帶來「嶄新的樣貌」,自己反而像是烏龍茶裡的一滴干邑酒,不改變茶香,但是讓茶味更香醇。
-
特別企畫 Feature 走過千年,走過台灣海峽……跨洋歐洲
南管的美麗與哀愁
曾經,台灣只要有泉洲移民所在處,就有南管館閣,散播裊裊清音。歷經時代變遷,南管曾經沉寂,也曾復興蓬勃;表演形式也從純粹演奏,變化出結合舞蹈戲劇的「南管劇場」;甚至漂洋過海,讓國際人士心迷神醉何時,南管可能走下表演殿堂,重回我們的生活之中?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南管 德國導演 台法跨國製作
人神奇戀《洛神賦》 詩畫皆入戲
《洛神賦》五月將於台北國家劇院首演後,九月赴德國杜塞朵夫國家劇院,十月赴法國里昂、諾曼第、巴黎演出,明年五月登上北京故宮太和殿。預期這將是繼崑曲《牡丹亭》後,另一波炒熱老傳統的文藝復興風潮。
-
特別企畫 Feature
關於南管的天才十問
南管是音樂、戲劇、還是樂器的名字? 南管與北管有什麼不同? 正逢漢唐樂府推出《洛神賦》,想去感受南管的優雅氣氛,又怕聽不懂當場睡得打呼怎麼辦? 免驚!本刊特邀漢唐樂府藝術總監陳美娥,與專案經理陳倫頡,為「南管新鮮人」來個入門解惑,讓你輕鬆進入南管的「美麗境界」。
-
特別企畫 Feature 讓南管化身時尚
王心心 要做南管音樂舞劇的品牌領導
「誰說南管不能跟『現代』畫上等號,這次的『王心心作場』就是一個好的開始。」王心心說,南管在古代是時尚,在現代也可以是時尚,多方面的跨界嘗試,還有定位清楚的票房策略,是讓南管歷經千年依然如新的活命丹。
-
特別企畫 Feature 面向新觀眾 傳統變時尚
發動老祖宗的柔性政變
傳統不能不老,但傳統可以不死,把傳統文化當成一座取之不竭的活博物館,傳統便能歷久而彌新。當傳統舞台風光不再,傳統藝術仿如發動柔性政變,一走傳統戲曲的現代化,一是結合傳統元素的現代創新,兵分兩路,從明華園到當代傳奇劇場,從雲門舞集到國光劇團,從漢唐樂府到霹靂布袋戲,塑造了台灣當代藝術既傳統又時尚的經典面貌。
-
音樂 十三歲兒子初試啼聲 傳承味濃
王心心與NCO 激盪南管新火花
雅緻古典的南管遇上現代化的國樂,會激出什麼火花來?應國立實驗國樂團之邀,南管名家王心心與該團一起推出「南管音樂之美」音樂會,融合國樂與南管各自的樂器特色及彈奏技巧,賦予傳統樂曲呈現上的變化。王心心十三歲大的兒子也將初試啼聲,讓這場音樂會兼具創新與傳承意味。
-
特別企畫 Feature
南管女兒王心心
離鄉背井的孤寂,王心心總是藏在心裡,不輕易表現出來,但每每唱起《王昭君》中的〈山險峻〉:「虧阮一身來到只,只處無興又無采,四目無親,舉目無親今卜怙誰人通訴起, 」,王心心總是隨著唱詞在心裡喊著「爹媽恁值處,袂得相見,阮袂得見媽恁一面!」
-
特別企畫 Feature
升溫中的混血活力
台灣外籍聯姻的普遍,正在改變新的人口結構與文化面貌。而隨著兩岸的文化交流,也將有越來越多的華人藝術家,在藝術的國度裡創造不可限量的結合潛能,我們是不是已能接受「混種」與「移民」,在未來的台灣藝術發展上將是新競爭力的重要基因?
-
舞蹈
台北越界《天籟》 超級大越界
台北越界舞團的秋季製作《天籟》,不但跨界將音樂家拉上了舞台與舞者共舞,在音樂方面,同時運用到中西音樂的搭配,南管與巴洛克音樂的組合。
-
戲曲
演出新訊:戲曲篇
月老許諾,年齡不是問題 《再世情緣》演出難得一見的歌仔戲「老少配」 台灣的野台歌仔戲團裡,「春美歌劇團」的歌仔戲名小生郭春美擁有戲迷無數,俊美的扮相,據說男女通吃,無不拜倒。而其所領軍的「春美歌劇團」,成立三年多來,一直試圖在歌仔戲的題材與曲調上進行現代與傳統間的融合,並不斷嘗試突破,每次的作品都十分有話題性。 繼《鴛鴦遺恨》、《恨鎖天倫夢》深獲好評後,此次推出新編的愛情浪漫喜劇《再世情緣》便融合時事,由電視歌仔戲名編劇江佩玲將「老少配」的話題引入劇中,可說是歌仔戲界的一大創舉。 劇情描述一對前世無緣的夫妻雲卿與月梅,新婚之夜因為雲卿的驟然離世,讓月梅痛不欲生,月老於是許諾兩人「前世夫妻‧後世相會」;十八年後,雲卿投胎轉世,縱使夫妻對面不相識,但唯一不變的是月梅信守能與雲卿再重逢的堅定信念,也帶出本劇獨特的老旦與小生的老少配情節。 這次製作,也是向來以外台演出為主的該團首次的劇場售票演出;該團行政經理劉佩玲表示,由於該團今年入選為文建會扶植團隊,有較充裕的資金來支援此次製作,該團也希望藉此測試票房實力,若反應良好,也不排除未來巡迴加演。 文字|施昱伶 掌中偶唱南音,溫雅細膩古味濃 《觀音收五百羅漢》請出人瑞級藝師來「復古」 相對於北管的熱鬧通俗,南管疏淡含蓄的音樂性格,更能贏取老者和文人雅士 的心。亦宛然掌中劇團這次所推出的年度大戲《觀音收五百羅漢》,便是以曲風 舒緩優雅的南管古樂為表演主軸,搭配老藝人們濃厚的泉州鄉音。在劇本方面,則透過中國傀儡戲大師黃亦缺的
-
戲曲
炎炎夏夜遊仙窟
走入了花園實境,「舞台設計」這一職銜有了新的任務。中國庭園設計講究「景隨人走」、「步換景移」。因而從入門開始,到每一處建築,都安排了迂曲幽徑,供人細細品味。觀衆既被「固定」在戲台上,那麼,選擇什麼區塊製造最美的視覺經驗,步不換,景自移,便需要精心設計。
-
舞蹈
再造傳統的新古典美學
如何在嚴謹的動作科範中不失精巧且適切地表達角色的心理狀態,如何在劇院空間中清楚地傳遞細膩的動作表情給觀衆,是導演與編舞者面臨的一大考驗,編舞者做了一些轉化處理,「放大」了科步動作,並加入京劇及民族身段,讓整個場面更為活絡。但在反覆的十八科步程式化的動作編排下,我們看到的是一種風格化的表演形式,似乎不足以承載文本的重量。
-
特別企畫 Feature
鞭長莫及?還是悔不當初?
台灣是大陸戲曲最熱的海外市場,然而台灣傳統戲曲的登「陸」情形,完全感受不到相同的熱度;台灣傳統戲曲凋蔽多年,難與大陸水準抗衡,如果不能拿出具有獨特與代表的佳作,前進大陸市場恐怕仍是一廂情願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