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
演出評論 Review
橫越太平洋的前奏曲
作曲家趙菁文為此次美國巡演所寫的《來自遠方的島嶼記憶》,以音樂表現台灣精神,一段完整的音樂是由好幾種不同的樂器銜接奏出,代表台灣人的團隊精神,音樂的核心是由《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的主題所蔓延,不斷擴充、彌漫在樂曲中,彷彿一股思鄉情懷或是堅苦卓絕的精神隨之飄散出去,最後到達了太平洋的另一側。
-
TSO精選 TSO Choice TSO「葛林戈斯的夢之樹」
發現作曲家內在主宰的力量
在世事多難的年代,什麼是讓人類持續努力、克服生存種種難關的力量?TSO在十一月底演出的音樂會「葛林戈斯的夢之樹」,將在首席指揮瓦格與小提琴家葛林戈斯的演繹下,透過貝多芬的第八交響曲,與兩首少演的法國作曲家作品:梅湘的《被遺忘的奉獻》與亨利.杜替耶的小提琴協奏曲《夢之樹》,為樂迷訴說作曲家內在主宰力量的泉源貝多芬的寧靜、梅湘的虔敬,與杜替耶的創新。
-
TSO精選 TSO Choice TSO「絕對匈牙利」
從廣義到狹義 聽見真摯的匈牙利之音
在十九世紀的浪漫風潮之外,以語言文化證諸自身民族存在的「民族主義」也隨之興起,匈牙利的作曲家們也透過創作,描繪自身對家國的認識。來自匈牙利的TSO首席指揮吉博.瓦格特地規劃了「絕對匈牙利」,將在十二月初展演包含李斯特、高大宜與德弗乍克等匈牙利作曲家,以及曾在匈牙利工作多年的奧地利作曲家海頓之作品,讓樂迷藉此更深入了解這塊土地的精采迷人。
-
TSO精選 TSO Choice TSO 美巡行前音樂會 「聽城」
民謠交織 傾聽一座城市的聲音
暌違廿六年,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將在十月底、十一月初再度展開美國巡演之旅。由首席指揮瓦格領軍,並邀旅美小提琴家黃俊文,一同在加州沿岸的聖地牙哥及庫帕提諾兩地演出。行前,樂團特別以「聽城」為名,安排一場在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的音樂會,曲目包含了台灣作曲家趙菁文特地為巡演而寫的新作,及德弗乍克與柴科夫斯基的作品,巧合的是三首樂曲都交織了作曲家家鄉的民謠旋律,讓人分外能感受到故鄉情懷。
-
TSO精選 TSO Choice
擷取一段時空 讓TSO以樂相伴
為了音樂教育的推廣與普及,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未來每年皆有影音錄製計畫,今年則推出《品味TSO精選小夜曲》,收錄多首絃樂名曲。錄音指揮由樂團首席姜智譯擔任,他表示,樂曲都是從完整交響曲中抽出來的,不是澎湃激昂的段落,而是集合鮮少在音樂會中單獨拿出來演奏的樂章,這些具有一點深度,卻又優美悅耳的旋律,常讓人懷疑似曾相似卻又想不起在哪裡聽過。透過這張專輯,愛樂者不但可以發現「想要找的,原來都在這裡」
-
TSO精選 TSO Choice 人生低谷中的作曲生涯最高峰
北市交、國臺交聯演 馬勒《千人》磅礡登場
奧地利作曲家馬勒的磅礡巨作《第八號交響曲》,又稱為「千人交響曲」,因為規模宏偉、編制龐大且音樂難度高,演出不易,在台灣迄今也只演過三次。而就在九月中,曾經演出過第八號交響曲《千人》的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將與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共同演出,另與八位獨唱家、四組中部地區合唱團攜手合作,在水藍的指揮下,先後於台中和台北兩地演出,這首作曲家創作於人生幸福之時,首演於人生低谷之刻,充滿戲劇性的樂曲,無論是否樂迷,都不容錯過!
-
TSO精選 TSO Choice 奧科.卡姆與鮑里斯.貝爾金 西貝流士權威演繹芬蘭經典
「純粹西貝流士」 跨時空飛入千湖之國
適逢西貝流士逝世六十周年,在時序入秋之際,臺北市立交響樂團特意推出來自千湖之國芬蘭的經典樂章「純粹西貝流士」音樂會邀來詮釋作曲家西貝流士作品的兩位好手:指揮家奧科.卡姆與小提琴家鮑里斯.貝爾金,兩人自一九七○至八○年代以來,就是公認的西貝流士錄音權威,此次將帶來全場西貝流士代表作,讓台北樂迷乘著樂音飛越海洋,領略北國廣袤大地的豐沛景致與浪漫歌詠。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兩款樂音一次享有 多元曲目驚喜不斷
甫結束世大運開幕式的表演,表現備受讚賞的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馬上緊接著展開新樂季的籌備。一如前幾年的多元豐富,首席指揮瓦格端出德奧經典、法國當代、匈牙利民族風的各色佳餚,而在十一月的美國巡演中,則安排了台灣作曲家趙菁文的新作《來自遠方的島嶼記憶》,還有德弗札克與柴科夫斯基作品,要讓美國觀眾看見台灣的精采與功力!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音樂擴散無邊 TSO要你參一咖
八月,臺北世大運的開幕演出驚豔眾人,也讓表演藝術界感動不已。精采的節目看得到,然而看不到的功臣之一,還有讓現場氣氛洶湧激昂的交響篇章,那就是由首席指揮吉博.瓦格親自率領的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身為市民的交響樂團,他們絕不僅屬於音樂廳舞台,而是步下殿堂,用音樂向下扎根。不但到國小校園表演、介紹樂器,更讓孩子的小手碰觸樂器、發出屬於自己的琴聲。更特別的是,在導演與聲樂指導的協助下,可以上台演出一場音樂劇。他們是怎麼辦到的?就讓我們一窺究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踏入校園撒種 灌溉音樂種子
除了在音樂廳殿堂中演奏動人的樂章,臺北市立交響樂團的音樂家與團隊,也在不同的地方散播音樂能量與美好。透過「音樂進入校園裡」與「樂器學習圓夢計畫」,他們除了帶著樂器進入校園與學童們進行親切的「第一類接觸」,也讓孩子有機會學習樂器的演奏,更深入了解音樂的美好,樂團期待在這樣的計畫中,讓音樂成為孩子們一生共同行路、分享感受的夥伴。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唱跳之間親近藝術 讓孩子得到一生的寶藏
在前團長陳樹熙扣合城市文化政策的策劃下,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推出的「國小學童音樂劇」計畫,將音樂劇演出降低到更年輕的世代,選擇了台北市的銘傳、麗山、富安、太平四所國民小學的學童,在上下學期演出兩齣音樂劇。在歌唱詮釋指導魏世芬統籌指導下,孩子們歡欣鼓舞地享受旋律音符、用自己的身體表達,並且讓小小的創意像雪球一樣滾動、發酵,誰能說兒童不能駕馭音樂劇?
-
TSO精選 TSO Choice 頂尖一線鋼琴家
基里爾.格斯坦 攜手TSO迸放開季火花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的新樂季,特別邀來當紅一線鋼琴家基里爾.格斯坦合作,敲響開季的第一聲!近期甫與多個國際名團如維也納愛樂、柏林愛樂、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會堂管絃樂團合作,這位出身俄羅斯的鋼琴家可說是備受矚目,這次訪台演出有「最難演奏的鋼琴曲之一」的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他將與音樂總監吉博.瓦格(Gilbert Varga)及TSO激盪出怎樣的璀璨火花,令人拭目以待!
-
TSO精選 TSO Choice
卡爾.奧福《月亮》 歌劇相伴認識自然
TSO今年推出的年度歌劇製作《月亮》,是德國知名音樂教育家與作曲家卡爾.奧福所寫的作品,劇情取材自格林兄弟的童話版本,改編「偷月亮」的傳說,不只將床邊故事搬上舞台,更是舞台上的地球科學課。時年四十四歲的作曲家返樸歸真,將自己記憶中的孩童時光,融入創作,並盼望以此傳遞人本主義的教育精神。
-
TSO精選 TSO Choice 「歌劇教父」曾道雄、旅美指揮陳美安領軍
打造一顆屬於台灣的《月亮》
TSO的年度歌劇製作《月亮》,邀請在歐美炙手可熱的陳美安擔任指揮,「歌劇教父」曾道雄擔任導演,聯手打造屬於台灣的一顆《月亮》。曾道雄表示,舞台充分應用劇場的機能,分作天堂、凡間與冥界;而劇中的甲村與乙村村民,也會以身材與穿著調性加以區隔。曾道雄也特別強調這次的合唱團不叫合唱團,而是「群戲歌唱演員」,像希臘戲劇的「歌隊」,能唱又能演。
-
TSO精選 TSO Choice
兩個天才的相遇 兩個時代的縮影
將於六月下旬、首度訪台演出的土耳其鋼琴家暨作曲家法佐.賽依,從小便以鋼琴神童之姿備受矚目,此次訪台,也將演繹另一位知名神童莫札特的音樂作品。兩位不同時代的音樂神童,都遭逢被環境拘鎖的命運,但也各自綻放出精采的創作風景
-
TSO專題報導
讓音樂與市民的心,是如此地靠近!
除了在音樂廳中精心安排、演奏動人的音樂會外,臺北市立交響樂團也肩負著將音樂帶給台北市民的任務,擔綱傳遞樂音的使者。或是透過「文化就在巷子裡社區藝術巡禮」系列活動,深入鄰里與民互動;或是藉由在大安森林公園舉辦露天音樂會,以優雅樂曲與歌聲打動在場的老老少少就像某個飲料廣告詞所言「原來我們那麼近」,透過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的精心策劃,讓音樂與市民的心,是那麼樣地靠近。
-
TSO精選 TSO Choice TSO「騎士交響夢」
指揮家與大提琴家攜手 揮灑騎士高貴情操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將在五月底演出的「騎士交響夢」音樂會,邀請到甫被任命為巴斯克國家樂團音樂總監的卅四歲指揮家羅伯特.崔維諾領軍,演出普羅高菲夫的《降B大調第五號交響曲》與理查.史特勞斯的交響詩《唐.吉訶德》,更邀到廿六歲的新秀大提琴家巴勃羅.費蘭德斯為後者擔綱主奏;兩位年輕的音樂家攜手,展演騎士理想與高貴的情操。
-
藝號人物 People 羅馬尼亞女高音
安琪拉.蓋兒基爾 這個時代最後的DIVA
家庭毫無音樂背景,女高音安琪拉.蓋兒基爾卻從小就知道自己要當歌唱家、要演唱歌劇,甚至在進入音樂學院學習時,在聲音技巧方面「已經準備好了。」擁有這樣的自信與令人驚豔的美貌,加上令人嘆服的舞台表現,讓她在樂壇上備受矚目,而她對音樂的堅持,也讓她勇於對她認為不適當的製作說不,她說:「我做的一切選擇和決定,都是為了我的歌聲,我的音樂,我的藝術。」
-
TSO精選 TSO Choice TSO「海頓與艾爾加」
麥克里希與波庫比奇聯手 揮灑古樂新境界
在TSO「海頓與艾爾加」音樂會中,英國指揮麥克里希將演出海頓、莫札特、艾爾加的作品,其中海頓的清唱劇《貝芮妮絲》則會與多次聯手演出的音樂夥伴、克羅埃西亞次女高音雷娜塔.波庫比奇合作,以全新觀點讓古樂超越時空。
-
即將上場 Preview TSO「雙古圓號之音」
復古法國號引領 來一場時空穿越之旅
「雙古圓號之音」音樂會中,北市交邀來兩位擅長自然號的英國演奏家貝利斯和愛德華斯,以復古的聲響演奏海頓與神童莫札特之父的作品,讓樂迷隨著樂音悠遊古樂之中;下半場則一下子從十八世紀宮廷一躍來到十九、廿世紀之交的音樂廳,演出兩首分別由拉赫瑪尼諾夫與理查.史特勞斯所作,濃重豐厚、以「死亡」為主題的交響詩。曲目安排之獨特,待樂迷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