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
專欄 Viewfinder
陰鬱場景 繪就家庭悲劇
電影看什麼?如何看電影?兩廳院文化沙龍講座進入了電影系列,影評人聞天祥以土耳其導演努瑞.貝其.錫蘭(Nuri Bilge Ceylan)榮獲去年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的作品《三隻猴子》Three Monkeys為引,講述導演以何種手法與風格來呈現其敘事和觀點。片名出自日本著名的「三不猿」,指三隻分別捂住眼睛、耳朵和嘴巴的猴子,意喻不看、不聽與不說。
-
專題
柯一正 回歸「簡單」的幸福哲學
這幾年面對金融風暴的衝擊,很多台灣人都覺得自己不快樂、不幸福,痛苦指數偏高。怎麼樣才能得到幸福?成為許多人心中的疑問。「藍月」、「綠光」、「紙風車」,這三個美麗的名字都有著追尋幸福的本質,在台灣的影劇歷史上寫下重要的一頁,而這三個名字來自一個宣稱自己「很幸福」的人遊走在影視、廣告、舞台之間,人稱「柯導」的柯一正。
-
藝@電影
爸爸,讓我們一起看電影去!
八月是屬於父親的月份,父子之間的種種故事,也藉著影像在此展開述說。《爸你好嗎?》、《不能沒有你》以父子親情為主軸,鋪展社會觀察;《陽陽》與《米芽米咕人》都因父親的缺席,啟動主角的生命歷程。父親的在與不在,顯然都是人生的重要關鍵。
-
藝@電影
讓我們隨著寶萊塢起舞吧!
隨著印度背景的奧斯卡金獎片《貧民百萬富翁》的熱烈上映,也讓我們有機會在出租店看到更多的印度寶萊塢電影,藉著這些道地印度風的電影,讓我們一窺這個比好萊塢產量還大的電影工業夢工廠,如何以歌舞音樂華麗場面征服影迷的心!
-
藝@電影
三月春天,電影紛紛起「舞」
春神來了,舞神也降臨了。三月電影從《舞舞舞》開始,帶動一連串「舞」片登場,港片、台片,好萊塢與寶萊塢,通通上陣,真是好個「舞蹈春天」!
-
藝@電影
童年,電影世界的想像之源
佛洛依德重視童年經驗,而事實上許多電影導演或多少從自身的童年經驗去挖掘創作的題材。本月就有幾部跟小孩或童年有關的電影,讓我們看到這創作的源頭。
-
藝@電影
意外的人生,就是如此動人
平凡如你我,不免都想在電影中體驗不一樣的意外人生,九月第一週同時上檔的《偽鈔風暴》、《交錯效應》與《在屋頂上流浪》,恰巧都可以滿足這樣的需求藉著別人的坎坷,坐一趟意外人生的雲霄飛車。
-
音樂電影文學的邊界
在舞台上對人生解構重整
茱莉亞的人生早已經是舞台上的戲碼的一部分。還能對她真心真情的,是母子親情。她的兒子喚醒了她。於是茱莉亞為了讓人生徹底地真實起來,她決定逆向操作。過往,舞台是一切,真實人生真假莫辨、是只為舞台服務的;但這一回,她要讓舞台為真實人生服務,她要把真實人生置放上舞台。
-
藝@電影
音樂繪畫舞蹈 給你藝術一夏
夏天不是只有海灘與冰淇淋,電影院除了有消暑冷氣可吹,最棒的是還可以看電影了解藝術。這次推薦《當櫻花盛開》、《哥雅畫作下的女孩》、《曾經愛是唯一》三部片,讓你清涼之外,對音樂繪畫舞蹈的功力又再上層樓!
-
音樂電影文學的邊界
在藝術之上還有更高的價值 電影《一個指揮家的抉擇》
音樂、藝術真的偉大到可以成為跟納粹妥協的正當理由?有沒有可能那妥協所造成的象徵意義,使音樂、藝術蒙上了陰影?誠如少校所說,希特勒自殺後,他們找福特萬格勒指揮哀樂,是因為他們認為他代表了納粹!是否一九三三那年福特萬格勒就該運用托斯卡尼尼製造出來的情勢快快離開,即或不能,也該就此退隱藏才,等不義的世代過去,再出來為藝術之美效力?
-
藝@電影
台灣導演境外資金
電影世界愈來愈無國界,在國際資金的投注下,台灣電影導演卻也在這樣的條件下,拍出文化激盪或混融的奇妙況味。這個月上檔的片子中,年輕導演林書宇的《九降風》、台灣電影國寶侯孝賢的《紅氣球》,還有將在台北電影節首度現身、王也民的《闘茶》,讓影迷們品味不同的電影奇境。
-
音樂電影文學的邊界
當舞台劇逼視人生 電影《開幕之夜》中女演員的人生蛻變
當真實生活中的她跟戲碼中的她接合,她突然徹底地失去自信。她再不知該怎樣跟這個決定離開她的前男友、合演這一場結局沒有任何希望的戲。現在舞台上頭的生活,竟如此逼真地影射著她現實的生活,她正視舞台、就得正視自己。
-
音樂電影文學的邊界
當藝術等於名牌時尚
《巴黎不打烊》儘管以浪漫戀情作結,因而使原本提問、省思都甚強的電影主題,流於膚淺的結尾,但這部電影終究就藝術與有錢階級時尚的模糊分界,提出若干很好的問題:為何藝術變成布爾喬亞時尚人物的高級消費,從演奏者到聽眾全都得衣冠楚楚儀表堂堂的正襟危坐?為何因愛與生命力被創作出來的藝術,一不小心就會成為一種奢華名牌的類似物?
-
特別企畫 Feature
柏格曼 影劇雙抱的編導大師
認識劇作家 柏格曼影劇雙抱的編導大師 聲 稱「劇場是妻子,電影是情婦」的瑞典大導演英瑪.柏格曼,一生拍過六十二部電影,導演過一百七十多齣戲劇及歌劇。世人最熟悉的是他的電影,幾乎就是「藝術 電影」的代名詞;妙的是,編劇出身的他,拍電影時編劇從不假他人之手,但在劇場裡就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導別人的劇本,唯一的例外就是《婚姻場景》還是從電影 劇本改編而來,可以說是他電影與劇場導演生涯的難得「副產品」。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推動影像的節拍
格拉斯的電影音樂永遠都具備了引人入勝的節奏,撼動人心的樂音,同時還能讓聽者在音樂的流轉過程中,感受到無形或有形的人、事、物在動態與靜態中,不同層次的情感變化。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下一個台灣電影巨星 劇場演員的大銀幕挑戰
谷底翻身的國片,要如何再創春天? 好萊塢商業路線,真的是條捷徑嗎? 兩岸三地電影圈,台灣優劣勢為何? 奧斯卡金獎導演李安說:華語電影要出頭,要有自己的國際巨星! 國片春天來了,但好演員在哪裡? 深厚的專業訓練,收放自如的表演功力 從新生代劇場演員走進銀幕的蓄勢待發 將表演當專業的企圖和野心 我們彷彿看見未來電影巨星的光芒熠熠 國片的未來在他們身上嗎? 或者,你,也可以是下一個台灣電影巨星!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國片「春天來了」,好演員在哪裡?
尋找下一位台灣電影巨星!
二○○六年,國片總觀影人次攀上近五年來的高峰,這個令人振奮的現象,更讓不少影人相信低迷已久的國片已經逐漸回春。但是,除了已經有資金的投入,國片的製作環境,還亟需有實力的演員,而訓練有素的劇場演員,是否可能成為未來的「國際電影巨星」?!
-
特別企畫 Feature 過來人說話 從舞台到電影鏡頭的演員心路
戴立忍 放下「劇場」回歸真實自然
問戴立忍:「你所受的劇場訓練對電影演出有沒有幫助?」他哈哈大笑:「完全沒有!」這牽涉到台灣電影的新寫實主義取向及表演的本質。關於表演,戴立忍形容自己從電影回到舞台,他採取與劇場人迥異的方式:他不暖身,他無法不穿鞋,而且不化妝。「化妝會讓人意識到要表演了!」戴立忍將表演和生活的界限拉近,以更自然、更融於內而自發於外的功力呈現所謂演戲這件事。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源自劇場的電影「蔡氏家族」
因為真實存在,所以表演更難
談起陳湘琪,我們不太會記得她出身劇場,只會想起她拍過不少電影,而且導演都是蔡明亮。 和同一個導演合作這麼久,不膩嗎?她說:「我們平常就像生活在一起的家人一樣,生活在一起,吃飯在一起,可能聊一些風花雪月的事情,但是就是因為這樣的生活,我們會慢慢的好像有了同樣的血統,長得越來越像,好像有了蔡家人的臉型一樣。」 陳湘琪與蔡明亮,這對像家人般的工作夥伴,前後合作六部電影,而且往後也會繼續合作下去,如果再加上李康生,電影圈就會有一個獨屬於蔡明亮的電影家族。 找回蔡明亮的根,我們會發現,這個「家族」竟也是來自於劇場。蔡明亮在文化大學畢業後,從事了多年劇場工作,《房間裡的衣櫃》等作品,也都是當時十分重量級的創作。看過這些作品的人,或許會知道,他早在二十多年前,已經在不斷處理他創作的母題:寂寞和愛情,不同的只是表現的形式與方式。最近電影《黑眼圈》的馬來西亞籍女演員蔡寶珠想重演這部戲,蔡明亮回顧自己的舊作,笑說當年寫的這些戲「哭太多」,用了太多外在的戲劇元素去表達內心的情感,「現在做的話就不會是這個劇本了。」 對比《房》劇和蔡明亮的電影,正好是兩個極端,即將上映的《黑眼圈》,沒有幾句對白,也沒有幾場哭戲,卻讓人反覆體驗愛情的甜美與失去愛情的苦楚。他認為,在電影裡是燈光、場景、演員等不同狀態醞釀出不同的氣氛,不該去討論演員的演技好或不好,因為他電影裡的演員是真實存在在那裡的。 就因為真實存在,所以表演更難。 蔡明亮說,在學校學的莎士比亞還是在他的作品當中出現,但是對於角色的刻劃,他已經藏到演員的底層,那是觀眾不需要看到的。也因此,我們很容易在蔡氏少有戲劇動作的影像片段中,想起「戲劇」,更常想起真實人生。 陳湘琪為了這部戲演馬來西亞看護,學會怎麼幫植物人擦澡、換藥,還要融入當地生活,快速拾起當地人的各種生活片段,進入她的「角色」之中。她不再需要為劇中角色思考「從哪裡來,去哪裡」,但是如何真實地存在在這裡?就是她身為「蔡氏家族」一分子,最大的功課。
-
音樂 華語電影一百年
用音樂銘刻的電影故事
你可知道,第一部中國人自製電影的男主角,就是京劇名角譚鑫培?你可知道,在華人電影的歷史中,音樂扮演了多麼重要的角色?曾獲金鐘獎的台北愛樂電台「電影最前線」主持人藍祖蔚,也是本次「華語電影一百年音樂會」策畫人,為我們從頭說起華語電影裡的「音樂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