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爵士樂

相關文章 71 篇
  • 侯辛爾的樂風蘊含了濃郁的藍調色彩,可說是來自美國黑人族群最眞實誠摯的一面。
    焦點

    老而彌辣的爵士大師 侯辛爾

    即將率領多國成員組成的樂團來台的侯辛爾,是經過爵士樂各種流派歷練的大師級樂手,三十多年來又經常與激進前衛的歐洲爵士樂手合作,雖已八十高齡,卻依然活躍。

    文字|蘇重、巴黎國際傳播事業有限公司
    第81期 / 1999年09月號
  • 團長馬斯納格演奏的薩克斯風,偶爾迸裂出來的鬼哭神號,往往讓人聯想到約翰佐恩。
    音樂

    隱藏在粉彩包裝裡的音樂 馬斯納格五重奏來台爵士

    作曲,再度成爲歐陸爵士樂手的重要課題,全然的即興演奏,不再是衡量作品的唯一標準了。

    文字|黎時潮、白水
    第80期 / 1999年08月號
  • 參與演出的十八人大樂團中,本土音樂家和外籍人士大約各半。
    音樂

    爵士無國界 聽台北愛樂大爵士樂團與寇特尼.派恩演出

    不同爵士樂團的演出,一在國家音樂廳,一在國父紀念館,呈現兩樣風格,也帶給觀衆不同的感受,卻共同掀起了夏日台灣第一個爵士高潮。

    文字|黎時潮、白水
    第81期 / 1999年09月號
  • 凱特爾畢昻斯坦(左)與大衛達林(右)於音樂會上合奏。
    爵士縱橫談

    他是鋼琴家,也是詩人 凱特爾畢昻斯坦(Ketil Bjørnstad)

    凱特爾畢昻斯坦是個心思非常細膩敏感的人 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題,往往是壓抑和波動 彷彿心裡有一股不斷撕扯的破壞力量 非透過音樂抒發,無以獲致精神上的平衡

    文字|蘇重
    第87期 / 2000年03月號
  • 這位老兄是出了名的不合時宜,不論他的作品或言行,總是與衆不同。
    爵士縱橫談

    身入其境的局外人 唐拜倫

    拜倫的演奏精采絕倫 整體音樂強悍猛烈 他的風格多變 變幻莫測的身影 讓評論界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定位這個人

    文字|蘇重
    第83期 / 1999年1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即將上場 Preview 在「音樂之父」頭上動土?!

    絃樂與爵士聯手 用力「搖擺巴赫」

    「NSO 3+1」及「魏廣晧爵士四重奏」再度聯手,這回「好大的膽子」,將目標瞄準「音樂之父」巴赫,將巴赫知名的音樂小品改成爵士樂加上絃樂四重奏,把工整的巴赫變成自由又即興的搖擺巴赫!

    文字|李秋玫
    第210期 / 2010年06月號
  • 「夏日爵士戶外派對」在藝文廣場室外空間的演出,大規模地擴展了聽眾基礎。圖為2011年演出現場。
    特別企畫 Feature

    音樂廳裡外的狂潮 奔放灌溉爵士沃土

    從二○○三年的八月日開始,「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系列今年已經邁入第十年!除了邀請來許多國際爵士樂大師到場、讓樂迷親炙丰采,更以戶外演出形式讓更多本地音樂家參與其中,並讓與會的音樂家走入校園播灑爵士種子十歲的夏日爵士派對,灌溉了台灣的爵士樂土壤,跨入下一個階段,是否能提供更多精采的篇章?樂迷們深深期待著

    文字|蘇重
    第236期 / 2012年08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爵士縱橫談

    當代爵士指路者査理.海登

    面對前途茫然的二十一世紀, 老牌貝斯手海登 以反璞歸眞的方式 指出尋找爵士樂生機的方向。

    文字|謝守勤
    第56期 / 1997年08月號
  • 五〇年代許多爵士樂手正値成熟穩定、意氣風發階段,留下相當多重要作品。
    活動看版

    五〇年代經典爵士之夜

    表演藝術是最重視「現場」互動的藝術形式,在十二月的冬夜裡,本刊特地舉行了一場熱力十足的爵士樂之夜,由樂團現場演奏五〇年代經典,介紹一種屬於現代的生活藝術。

    文字|湯志偉
    第49期 / 1996年12月號
  • 奇柯瑞亞(左)及本次來台演出的Akoustic Band成員。
    演出評論 Review

    發亮的驚嘆號 奇柯瑞亞爵士樂團/台北演奏會(Chick Corea Akoustic Band)

    柯瑞亞在難以預期的實驗中,還維持一種危而不亂的流暢節奏,像坐擁一整個大玩具間的頑童,玩得興高采烈、花樣百出。

    文字|王曙芳
    第3期 / 1993年0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入門

    陳建華彈即興

    什麼叫音樂的即興? 音樂的即興是一種强烈反應時代特色與個人習慣的狀態,做得好是藝術,做得壞是亂奏。像獨奏的裝飾奏(cadenza)就是即興,但和絃外音較少;而目前則以爵士樂的即興空間最大。 即興的最高境界是爲所欲爲嗎? 嗯,是無懈可擊的魔鬼。但這並不是一回生二回熟,要靠長時期的音樂薰陶才能結合個人的特色與進行中的曲式結構,達到完全自由的境界,通常要花個數十年。 與天份也很有關係嗎? 所謂「天分」是指對音樂的敏感性,這又與主觀的興趣有關──有興趣的人會去多看多聽多練習。年輕人通常對一般性的感受較鈍,再加上有很多要發洩的情緒,所以在處理慢板抒情曲時不免會顯得較粗糙。 你自己即興的感覺呢? 我在作爵士的即興演奏時,會先了解整個曲子的結構與風格特色,但不做事先的預設,是等時間到了音樂就自然出來了。合作伙伴的程度,當時的環境與情緒,及自己的功力與素養都會影響即興的結果。 國內外的音樂即興環境有何不同? 美國爵士樂的課程計劃中,對即興演奏的要求非常嚴格。百克里(Berkelie)音樂學院内每個人都在苦練即興,大師們即興的演奏水準是他們追求的最高目標。台灣没有這樣的音樂生活環境,音樂師的素養不夠,一般人接觸爵士樂曲目的廣度也不足,根本没有真正的即興訓練。 國內音樂系應多開即興課嗎? 應該。這很重要──即興是與演奏同步的創作,同時反映出創作者的思考與技術。 想學「即興」的人該怎麼開始呢? 首先是敞開心胸,不要先主觀地界定「好」與「不好」,先平心靜氣地去聽它,再仔細地去感覺與接受。聽得越多越好,跟文學家應多看好的文學作品道理一樣。達到好的即興作品需要⑴紮實的樂理基礎,⑵嚴格的樂器技巧訓練(包括讀譜力、對樂器的音色控制與熟悉度等),⑶密集的聽覺訓練(任何樂器的音樂風格與音色表現都要聽),⑷密集的合奏訓練(與適合的樂隊作即興配合,學習用耳朵去溝

    文字|陳怡如
    第1期 / 1992年11月號
上一頁1234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