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芳宜
-
看戲不忘電影
台灣電影中的編舞
在台灣電影中,編舞家也沒有缺席,卻很容易被遺忘,或是從來沒被正視過,也沒有任何獎項入圍被而被紀錄,如船過水無痕般地消逝在世代的記憶與史料之中。趁此機會,我想依時間序記錄保留這些編舞家在台灣電影中的軌跡。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大觀園中的浮與沉 八十載一圓歌劇夢
英語歌劇《紅樓夢》回鄉巡演之爭議與迷思
從俄羅斯作曲家齊爾品邀請魯迅撰寫《紅樓夢》歌劇劇本為起始,到去年誕生於美國西岸的英語歌劇《紅樓夢》,可說是遲了八十年才圓了這場歌劇夢。該劇今年三月在香港藝術節亞洲首演後,隔半年後的九月終於回到《紅樓夢》誕生的中華大地,先在小說背景的北京舉行了中國大陸的首演,接著到湖南長沙、湖北武漢,共演出了六場,同樣大受歡迎,但演出前後也引發了大量爭議,從使用語言到內容架構,都引發討論。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舞動人生 向「最好的夥伴致敬」
暌違三年,我們終於再度能在劇院舞台上看到許芳宜。九月下旬演出的「Salute」,除了有她編創的雙人舞《我心我行》、為多國年輕舞者而編的Interweave,她也將親自演出兩齣舞碼,並邀得英國編舞家馬利芬特夫妻共舞。年過四十,仍能在台上精湛起舞,許芳宜說:「這次『Salute』就是要跟我最好的夥伴致敬。」她笑笑地往胸口比畫,職業舞者完熟的財富都在這裡了。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她跳著舞 又一次把世界帶回來
許芳宜又回來了!這次依然帶著精采舞作與舞壇巨星,一起讓台灣看到世界的精湛舞藝。除了有甫與西薇.姬蘭來台演出的羅素.馬利芬特所編的兩支舞作,惠爾敦的After the Rain,還有許芳宜與台灣舞者編創的Chinese Talk,許芳宜與美國新銳街舞家邁爾斯合作的Anywhere on the Road等多支舞碼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亞洲文化協會」創立五十年 台灣編舞家演出誌慶
由美國慈善家約翰.洛克菲勒三世創辦的「亞洲文化協會」,今年已屆五十年,該會藉由在台北、香港、東京和馬尼拉的四個分會,提供超過六千個贊助款項給在亞洲廿五個國家的藝術工作者和團體。紐約本會挑選了四位曾獲獎助的台灣編舞家許芳宜、周書毅、鄭宗龍、黃翊,在五月初演出三場的「台北舞蹈」,並將最後一場演出,定為周年慶晚會。
-
復刻選文 藝次元曼波
醫生和舞者的冬日之歌
情商在羅曼菲的北投家中進行這場對話,因為她是侯文詠的好友,許芳宜的老師,在這個圈中好友熟悉的空間裡,其實更像是一場聚會。 醫生的專業是盡量減少身體的損壞,舞者的專業則在盡量增加身體的極限,醫生透過死亡認識生命,舞者卻可能以生命詮釋死亡。這一場對話,醫生對舞者的好奇,似乎多於舞者對醫生的好奇,醫生作家侯文詠侃侃而談的時候多,芳宜則一邊在思考中反覆挑戰原本的答案。侯文詠曾經說過,人生最重要的是問問題,答案反而是其次;侯文詠對許芳宜提出的身體問題是:究竟是什麼讓你支撐下去?「我覺得芳宜是個很『不守分』的舞者,那種決心不是表現在她的動作或表情上,但是就是可以感覺到,她要超越那個『分』的企圖。」
-
北京
北京國家大劇院首屆舞蹈節 大咖聚集精湛起舞
北京國家大劇院將於十月下旬推出成立以來第一屆舞蹈節,邀演名單大咖雲集,開幕節目是知名舞蹈家楊麗萍的舞劇《孔雀》,更有西薇.姬蘭、約翰.諾伊梅爾等大師的作品,台灣也有舞蹈家許芳宜,以及雲門二團帶著布拉瑞揚、鄭宗龍、黃翊與伍國柱的舞作參與。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身體教我的事
在舞蹈家許芳宜的自傳《不怕我和世界不一樣》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一段故事。二○○五年,許芳宜登上美國《舞蹈雜誌》封面,被選為「廿五位最受 矚目的舞蹈工作者」。頂著「瑪莎.葛蘭姆傳人」光環的她,卻因排練不慎受傷,摔壞了腳骨。這場意外,讓許芳宜從舞蹈生涯巔峰,重重摔落谷底。對一個舞者來 說,面對自己可能無法再跳舞的恐懼,無疑是現實給她最殘酷的打擊。她曾經崩潰大哭,喪失信心,不知所措地問自己:是否樂極一定會生悲?是不是世上所有的事 情都不能太完美?跌倒之後,許芳宜憑著當初遠離家鄉、隻身前往紐約的堅強努力和倔強好勝,經過好一段時間的休養復健後,重新站上舞台。從此,她有了一種危 機意識,把每一場表演都當成是「最後一場」,如果今天意外,受了無法痊癒的傷,無法再重回舞台,那就必須好好盡力演出,做好每個當下。 許 芳宜不僅超越了身體的極限,更超越了自己。如今的她,走在舞蹈這條路漫長而孤獨,沿途充滿了黑暗、未知和恐懼的路上,更加義無反顧。雖然解散了拉芳舞團, 以自由藝術家身分,長期在國外演出,她依然沒有忘記自己對舞蹈、對台灣的使命。她和世界頂尖的編舞家,舞蹈家合作,視自己為一個舞團,戲稱「把自己賣到國 外,再把所有人邀請回來」。這次《生身不息》演出,她帶回了兩位明星編舞家阿喀郎.汗與克里斯多夫.惠爾頓,以及紐約市立芭蕾舞團首席舞星溫蒂.威倫,二 王二后的超級組合,加上許芳宜長期訓練的台灣年輕舞者,開啟台灣舞蹈的另一扇窗。本期封面故事,帶讀者走進許芳宜和舞者工作的排練現場,記錄創作過程並暢 談國際演出經驗。 身體,是舞者唯一的工具。和許芳宜一樣,受傷,幾乎是每一個舞者必經的過程,復健,則是必修的一門課。長期為舞者治療復健 的周清隆醫師表示:「舞者是非常特別的運動員,對身體的要求僅次於太空人。」對於表演藝術工作者,尤其是「非常特別的運動員」「舞者」來說,「身體的 健康」絕對是一切的基礎。本期的「疼痛,所以存在舞蹈身體論」特別企畫,專訪了李靜君、吳義芳、陳韻如、董怡芬、蘇威嘉等多位舞者,看他們如何走過舞蹈 的職業傷害,把疼痛當成是身體與他們溝通的方式,以及如何重新定義自己,定義身體。 全球的金融風暴和歐債問題對表演藝術圈的影響,在即將到 來的二○一二/一三樂團新樂季,可見端倪。縱觀德奧,法國和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從台灣走向世界 讓世界來到台灣
許芳宜 舞動不盡 生身不息
她在初夏返台。開記者會、赴數不完的採訪,還有排練。這是她近幾年在台灣待最長的一段日子,一個月,不需南來北往,航站起落,不再因時差疲憊,身體回到自然的生息狀態。 許芳宜,出身台灣的國際級舞星,離開瑪莎.葛蘭姆舞團後,曾回台組舞團,環境的種種挫折又將她推向國外,然而,無庸置疑,那才是她的擅場,和同樣頂尖的舞蹈家一起工作,是她最適切的舞台。 如今,她視自己為一個舞團,戲稱「把自己賣到國外,再把所有人邀請回來」,這次她帶回了兩位明星編舞家阿喀郎.汗(Akram Khan)與克里斯多夫.惠爾頓(Christopher Wheeldon),以及紐約市立芭蕾舞團首席舞星溫蒂.威倫(Wendy Whelan),兩王兩后的超級組合,加上許芳宜長期訓練的台灣年輕舞者,將在十月底為台灣觀眾帶來《生身不息》Timeless。我們在許芳宜啟程前往美國Vail藝術節演出前,探訪她和舞者工作的排練現場,並暢談此次作品和近年的國際演出經驗。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如果在懸崖邊上
瓜地馬拉的小說家蒙德梭羅寫過一篇極短篇小說《恐龍》,小說全文是這樣:「當他醒來時,恐龍仍在那裡。」 我看著許芳宜這支《出口》的開場時,忍不住捏著衣領,忍不住想挪用這句話,來形容我所看見的:當他們醒來時,懸崖仍在那裡在腳下。
-
焦點專題 Focus
貝多芬頌讚快樂 布拉瑞揚探索快樂
布拉瑞揚與許芳宜的新作《快樂頌》,一路追尋快樂的軌跡。「貝多芬到底想表達什麼?」布拉瑞揚潛入音樂與內心的深層,那些快樂的樣子與時刻是什麼?雙人舞中的主動與被動,兩人關係的施與受,何者才是比較快樂的?布拉瑞揚說:「通常主動者主導行動,被動者相反,一定是這樣嗎?主動者追尋快樂,給予快樂,但得不到回饋時會快樂嗎?」深入快樂,發現這些似是而非,黃明正與許芳宜的雙人舞變得耐人尋味。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許芳宜與「拉芳」 雅各枕舞蹈節展新貌
帶著自己的舞團「拉芳」,知名舞者許芳宜來到美國最重要的兩個舞蹈節之一雅各枕舞蹈節演出,一改紐約人對她在葛蘭姆舞團中的演出形象,許芳宜與這群年輕舞者展演布拉瑞揚從生活面出發的幽默舞蹈。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灌溉舞蹈未來的繽紛花園
成立於一九九九年的雲門舞集2,今年也屆滿十週年了。這個充滿年輕活力的舞團,從一開始就是為了培養國內年輕編舞家與舞者、為了把舞蹈推廣到台灣各地而成立的,雖然歷經了青年編舞家伍國柱、創團藝術總監羅曼菲陸續病逝的沉暗歲月,但雲2仍舊卯足力氣繼續為舞蹈而走。今年的「春鬥」依然由藝術總監林懷民領軍,帶著新生代編舞家鄭宗龍與黃翊推出新作創意,在這方花園中持續綻放不歇。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許芳宜主演Clytemnestra 葛蘭姆經典浴火重生
瑪莎.葛蘭姆舞團走過兩次重大的經營危機,終於在現任藝術總監珍耐特.艾柏的步步為營下,重回正軌,財務也獲得平衡與穩定發展。去年展開葛氏經典Clytemnestra的重建計畫,以紀念該舞的創作五十週年,並由台灣舞者、前葛蘭姆舞團首席許芳宜擔綱主角,去年九月的試演會即博得眾人喝采。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初秋舞宴Fall for Dance,東方菜色豐富迷人
屬於紐約秋天的美好舞蹈盛事Fall for Dance舞蹈節於九月中旬開演,兩週內讓舞迷看遍廿八個團體的演出。這次除了主流的歐美菜色,也添了亞洲風味:台灣的拉芳舞團許芳宜仍以精采獨舞擄獲人心,曾來台灣演出的泰國編舞家皮查,則以傳統舞蹈,夾帶性別與肢體文化的當代議題。
-
藝@電影
女性影展與坎城影展的「十月交鋒」
今年的女性影展強片如林,除了有台灣製造的《「37ARTS」舞者紀事》、《艾草》讓我們看到表演藝術工作者的影像呈現,還有坎城參展片《踽踽巴黎》的加持。巧的是,十月份多部今年坎城影展參展與得獎片也紛紛上映,營造「台灣女性影展」與「坎城影展」的針鋒對決,傷的可是影迷的荷包啊~~~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台灣舞星 紐約閃耀
位於紐約下城的喬伊斯劇場,四月由Ballet Tech舞團推出Mandance Project系列,該團藝術總監費爾德邀來台灣知名舞者許芳宜與陳武康合作,分別演出Isis in Transit,與Backchat 和Undergo等舞作;國內頗受注目的新生代舞團驫舞劇場,也首度應邀,在該系列中演出新作《速度》。
-
演出評論 Review
許芳宜的三種氣質
許芳宜給人的印象除了身體技巧的無懈可擊外,最讓人記憶深刻的即是她充滿戲劇張力的身體表情。然而,此次演出的三支舞作卻能適切地勾勒出她不同以往的身體特質,不僅開拓了她舞台角色的更多可能性,也展現了此次主要編舞者布拉瑞揚在離開雲門舞集2之後追求獨立自主的編舞風格。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37街,他們的樂園與地獄
去年七月七日,他們兩人頂著光環,來到對兩人都有深刻記憶的大都會紐約,展開在巴瑞辛尼可夫舞蹈中心的駐村創作。他們在紐約37街,拋開那個光環,從零開始,編舞、排練、生活。在生活與關係的張弛中痛苦歡樂、撕裂癒合布拉瑞揚與許芳宜,帶著他們的紐約記憶,舞出走鋼索的力量。
-
藝號人物 People
走鋼索的舞者 許芳宜與布拉瑞揚
許芳宜與布拉瑞揚,這一對舞蹈界的金童玉女,從今年開始重新啟動兩人的舞團「拉芳.LAFA」,期許這不僅是自己的舞台,更能成為年輕藝術家的創作及表演平台。從前半年許芳宜的校園舞蹈分享之旅,到兩人與其他三位藝術家共赴紐約參與巴瑞辛尼可夫舞蹈中心駐村創作,兩人同心攜手,走上未來的生命鋼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