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懷民
-
特別企畫 Feature
林懷民答客問
第二天早晨,人們在蔗田裡發現一對屍首。男女都穿著樂隊的制服,雙手都交握胸前。指揮棒和小喇叭很整齊地放置在腳前,閃閃發光,他們看來安、滑稽,卻另一種滑稽中的威嚴。 一個騎著單車的高大的農夫,於圍睹的人群裡看過了死屍後,在路上對另一個挑著水肥的矮小的農夫說:「兩個人躺著直挺挺地,規規矩矩,就像兩位大將軍呢!」 於是高大的和矮小的農夫都笑了起來。(摘自〈將軍族〉) 問─選擇在這個時候處理陳映真這個題材,有人說,雲門舞集做了政治不正確的選擇,您怎麼看這件事? 林─政治是一時的,文學,藝術是永恆的。文學藝術只有好與壞,沒有正不正確。我們敬愛的楊逵,吳濁流的作品,都曾「政治不正確」被禁。我的「薪傳」當年也屬於「不正確」,如果不是剛好碰到中美斷交,不知能不能繼續演。陳映真的小說感動我,我把那些感動表達出來,沒想太多。 對我而言,陳映真更是華文世界裡舉足輕重,非常重要的一位作家。除了文學之外,他在八0年代創辦的人間雜誌,更具體實踐了知識份子的理想,以紀實報導關心弱勢的邊緣人,並且不斷挑觸知識份子潛在內心的罪惡感。每個人都有生存面的思考,但不能忘記對人群的關照。 問─其實對年輕世代而言,陳映真並不是他們熟悉的作家名字,以此編舞,您不擔心也是「市場不正確」的選擇? 答─我年輕時讀他的小說,就深為感動,讀過,再哭、再讀,「華盛頓大樓系列」,「鈴鐺花」,「山路」,「趙南棟」,「歸鄉」,每ㄧ篇都充滿感動我的能量。陳映真的小說流露出他對小人物的悲憫,對理想鍥而不捨的追求,在我成長時期有很大的影響。我覺得台灣此時最缺乏的就是「感動」,我們忘記了歷史,忘記了過程,但我們不能忘記那些來自於人的故事的感動。陳映真還在寫,他仍然是我心目中的文學巨人。 思考台灣近代史,不能不談起陳映真。他的小說,透過小人物的遭遇,反映了台灣走過的時代,幾乎涵蓋了台灣近代史裡各段歷史的切面。《山路》、《鈴鐺花》、《趙南棟》以五0年代白色恐怖的故事為背景,《將
-
特別企畫 Feature
陳映真答客問
那些日子啊!裝在很精美的玻璃杯子裡的酒;似乎只有醫生一個人懂得室內音樂; 戰前社交界流行的令人迷亂的探戈舞曲魏醫生總是靜靜地喝著酒然後就和京子婆娑地跳著舞。(摘自〈兀自照耀著的太陽〉) 在那一條山路上,貞柏桑,我整個的心都裝滿著國坤大哥的影子他的親切和温暖、他朗朗的笑聲、他堅毅而勇敢的濃黑眉毛,和他那正直、熱切的目光。 我以渡過了五十多年的歲月的初老的女子的心,想着在那一截山路上的少女的自己,清楚地知道那是如何愁悒的少女的戀愛著的. (摘自〈山路〉) 問:編舞家林懷民這一次以您的作品入舞,您在初知林懷民的這個作品構想時,是什麼心情呢? 答:林懷民是個眾所公認的傑出舞蹈藝術家,他告訴我要做這件事時,我一開始便對他說,你完全放手去做吧,這是你自己的創作。無論如何這都是以林懷民為主體的藝作創作作品。舞蹈演出時,所有一切光榮與成就都是屬於編舞家的。他不是改編我的作品。它是林懷民的另一個創作,只不過是取了我的部分小說作為創作的題材,我感到很高興,很榮幸。 「藝術的成就是後世的人決定的,不是自己鼓吹的。」 問: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已不熟悉「陳映真」這個名字。但對一九七、八○年代的年輕人而言,陳先生的小說作品及曾做過的事,包括《人間雜誌》的創辦,曾經彰顯著重要的精神價值,您如何看待自己在那一個時代裡做過的事? 答:愧不敢當。不敢說我有太大的價值。只能說,我對人生、對人、對生活、對審美的看法比較不同。這不同,不能說是我特立獨行,而多少與我年輕時讀的書如魯迅、茅盾的作品及三十年代的文藝理論給我的影響有關。
-
特別企畫 Feature 雲門舞集秋季公演
林懷民舞說陳映真的小說世界
《陳映真.風景》:林懷民再度為台灣人塑像他站在那,就是一幅偉岸的風景;而他筆下的創作,早已迤邐成一幅幅動人的景觀。 這樣的人物,並不多見。陳映真,正是一位。 台灣的文學健將,林懷民的少年偶像。十七歲那年第一次讀到陳映真的作品,成為終生的陳映真迷。磨劍多年,終於在今朝,以舞呈現《陳映真.風景》。 風景裡,台灣民眾的生死故事呼之欲出,生活裡的血肉、愛恨、纏綿,悠悠流轉。 「挫敗與奮起」,是這支舞,以及陳映真作品屢屢散發的迷人力量。王孟超設計的舞台上,以一座兩公尺高的斜坡橫跨整座舞台。這是由陳映真小說〈山路〉的意象發展出來的佈景,舞者吃力地推著一輛台車上坡,每一回,推到坡頂,好像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把它拖回來,台車倒退下坡,衝進後台,發出強撼的撞擊聲。再推,再上坡。 除了〈山路〉,還有〈將軍族〉、〈兀自照耀著的太陽〉、〈哦!蘇珊娜〉等小說情節,閃爍在這支舞中。 音樂的主調,是德步西的鋼琴曲,穿插著李臨秋的〈補破網〉。還有,蔣勳、雷光夏等人朗讀陳映真作品的口白,勾勒著舞作的起承轉合。 服裝設計林璟如以李梅樹等前輩畫家的人物肖像為本,舞者們,既是從畫中,也是從生活中,從人們記憶中走出來的人物。 燈光設計,出自國際間讚譽為「他的燈光會呼吸!」的張贊桃之手,一起溫潤著這支舞。 到時,國家劇院防火牆的鋼牆鐵壁將成為背幕,上面打出台灣海山林木的幻燈,鋪陳著整支舞的推進。這是林懷民繼《薪傳》、《我的鄉愁,我的歌》,及《家族合唱》之後,再度為台灣人塑像的嚐試。 觀眾,將不只是在觀舞,也是在觀台灣的大河小說,觀台灣的生命故事。 《在高處》:伍國柱想問:「現在的人到底相信些什麼?」 舞蹈對伍國柱來說,是與內心的對話,與舞者的對話,到了舞台上,即是與觀眾的對話。《在高處》源自於他在想:「現在的人到底相信些什麼?我願不願相信?要不要相信?」 如果說,林懷民與陳映真的作品,總泛出淡淡輕愁,和優雅的暴烈,歷史的記憶,讓人觀舞時嘴角泛
-
特別企畫 Feature
旅行看表演,體驗藝術好風景
在主題旅遊盛行的今日,「以藝術之名」做號召的行程自是不少,但專門為表演藝術觀眾量身訂做的行程,淵源雖早,卻直到近年才有愈趨蓬勃的趨勢。想一邊旅行一邊體驗異國的精采表演嗎?是的,存夠錢,請好假,跟著有藝術專業背景的領隊出發,享受「無與倫比」的藝術之旅吧!
-
藝術家的3C生活
春花與春鬥
十八年後重返東京,有如南柯夢醒。但見新的建築以原創、細緻的美聳立在六本木和青山道;每日吞吐數十萬人次的新宿地鐵地下道的地板乾淨得好像可以拿舌頭去舔。然而,給我最大震動的卻是台北、東京兩地運將的不同談話內容。 二月底,往赴中正機場的車上,運將情緒起伏地跟我談選情。 到了日本,東京的運將跟我談的是春花:新宿御所的梅花已經盛放,櫻花只開三分,而上野公園的冬牡丹已到尾聲。 我聽話地找時間去新宿御所看梅花白雪壓頂似地燦放,也到上野東照宮為大如湯碗的牡丹驚豔。是老梅,是高齡的牡丹,每株牡丹都以稻草的「屋頂」呵護。年復一年的灌溉照料造就了每年春天的繁花,正如勤奮掃地抺地板的居家紀律維護了新宿地鐵的光潔。 沒有這些生活的基本功,沒有對家園誠摯的許諾,繁花如錦的春成為鬥爭的季節也許是一個宿命吧。
-
嚴選
跨越濁水溪,走進後山裡
繼與戲劇界合作歌劇製作之後,三月NSO將與雲門舞集共舞《竹夢》,這讓NSO的觸角除了戲劇界以外,更往舞蹈界延伸。與他界合作,不但是NSO的練功之道,也為表演藝術界增添了一位實在的同伴,更讓國人漸漸感到:這是我們的樂團!
-
現象‧現場
同學們,一起來跳舞!
這項「與雲門共舞──雲門在中正」的駐校計畫,起先只是單純的駐校,把舞團直接從台北請下來嘉義,住進學校,學生有機會觀摩舞作排練、觀賞演出,不過在雙方更深入的腦力激盪後,決定開設課程,列入通識學分,供學生選修,除了希望可以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活絡課後的校園人氣之外,更重要的是,有了學分的要求,參與者是出於自願選修,必須展現更高的企圖心。
-
專輯(一)
超級陽光,連睡覺也跳舞——吳義芳
印象中的他,似乎總在半空中。「在任何一張雲門舞作的照片中,吳義芳一定是那個跳得最高、動作最大、蛙跳一百八十度的舞者,只要是關心他的人,永遠都在擔心,擔心他的安全。」太太米君儒說,「但是,看他跳舞,不論哪個動作哪個角色,就像林懷民老師說過的,只有『過癮』兩個字可以形容。」
-
專輯(一)
從火爆浪子到溫緩雄獅——王維銘
「以前的拼,現在看來其實是一種因為過度害怕、恐懼所產生的拼命,少了堅定;現在,我學會當下的糾纏就在當下思考解決。」抱著一種「來啊!看你能拿我怎樣!」的態度面對人生的挑戰與困境,如今的王維銘,已不再是那個在《我的鄉愁,我的歌》的〈心事誰人知〉歌聲中叼根菸、強裝心事重重的大哥了。
-
專輯(一)
舞台上的耀眼太陽
從法王路易十四時代開始,男性在舞壇上位居主導,到了浪漫芭蕾時期,男舞者淪為陪襯的「台柱」角色,直到佛金與尼金斯基出現,男性才得以恢復原有的地位和應得的尊重。
-
戲劇
迎接兩岸小劇場界的「肉搏戰」
即將來臨的幾個月中,透過學術研討會與相互邀演,兩岸的小劇場(實驗戲劇)將有機會密切交流、「互探虛實」。大陸近期表演藝術環境的偏向市場化,使北京邀演單位期待台灣小劇場的演出帶來多元的風貌;香港的表演工作者則嗅出未來兩岸三地合作的發展生機;那台灣劇場工作者又如何看待這樣的未來呢?
-
舞蹈
計白當黑之外
陰陽虛實、動靜黑白、剛柔聚散、氣形神體、傳統當代,在所有看似對立與二分的概念中,編舞家巧描太極,試圖融通超越;在說與不說之間,創作者潑墨山水,成就一幅幅瞬間即逝的躍動軌跡。在《行草貳》中,我們看到林懷民漸歛鋒芒,試圖還原黑白之外的本來面目。是身體,是形式,同時也是精神。
-
舞蹈
東西方深沉靈魂之不親密對話
依舞尋樂如果只依靠表象的聽覺,對音樂中深藏的哲思與背景不加以深究,那麼音樂對於舞蹈而言,也只是再度淪為陪襯的角色。林懷民在凱吉的靜默中填入許多動作,卻只依靠單薄的瓷色背景來營造空靈,從這個舞作當中,筆者看不到兩位大師深沉靈魂的對話,只看到舞蹈與音樂兩個互不侵犯的世界同時並存於舞台上。
-
專輯(一)
我舞故我在
七○年代,恰恰是一個世界已脫離了有一套規律運作的叛逆時代。第一次看到林懷民的《風景》,記憶中他不甚跳躍的身體,是完全與我們那時既有的舞蹈或現代舞的概念不同,一看便有現代主義的感覺,像讀一首戒嚴時常拿來發散過度正常情緒的現代詩。在《寒食》中,披在林懷民背後那一疋長長的白布,至今想來有如陷阱,因為強調乾淨而撣除了覆蓋在上面的千年風塵。我們的現代舞從這一疋白布開始,上面沒有任何書寫話語的印漬,沒有一粒灰塵,我們站在這塊白布上面開始揮毫自己的身體語言。
-
專輯(一)
舞動本土樂音
雲門可說是國內第一個重視國人音樂作品、民間音樂與素人藝術家,並且以舞台的表演將之呈現給觀眾的表演團體。在三十年後的今天,看他們與雲門的合作有如讀一章台灣現代音樂發展史;可以想見當年風起雲湧的藝文界與互相激盪出火花的藝術家們。
-
專輯(一)
肉身書寫的拼貼神話
作品機敏細膩卻又狂野混亂的黎海寧,帶著她的《創世記》再度來到台灣與觀眾見面。向來擅長從文學中汲取創作靈感的她,這回取材各民族的創世神話,經由與雲門舞集2舞者的激盪互動,將呈現一齣台北版的《創世記》,是否也能為台灣「傳達起始與重生希望」呢?
-
舞蹈
談一場回憶情愁
《火因》的經營就是站在時間的軸線上,由現在回顧過往,訴說著往事與追憶。傳遞這樣一個脫離敘述性情節鋪陳的思緒感懷,以平實穩健的肢體動作轉呈抽象主觀的個人情感,拼組成非語文的行動文學。林懷民將這個向內省思檢視的自我意念融合外顯外張的表演形式,轉拓至觀眾的神經視丘,浮映出新的情慾感受。
-
舞蹈
樂與舞的奇妙相遇
第三段裡隨著鋼琴低音的敲擊音堆而躍起的姿態,簡直是神來之筆,而毫不猶豫直接切入的雙人華爾滋,更是將許尼克在那裡崁入華爾茲音樂的質感與神韻直接無礙的表現出來。舞蹈,雖然在編排上稱不上創新,但是卻讓許尼克的音樂中那獨特的被陰鬱所掩蓋的率直熱情,透過舞姿與舞台上其他的因素,鮮活的瀰漫在整個空間。
-
音樂
化為動作的音樂
林懷民與NSO合作完成的《托斯卡》雖尚未臻完美,然相對於《八月雪》,直可稱價廉物美,做到了華格納曾言「化為動作的音樂」(Zur Tat gewordene Musik)之音樂劇場。「當下台北」的導演理念雖未必能為演出成就加分,但吸引了許多人初次接觸歌劇,是無庸置疑的。
-
樂響思考
歌劇新勢力,怎麼走?
新世紀看歌劇演出,簡約與娛樂二股勢力已大致底定。因此不管你喜不喜歡,歌劇所面臨的競爭已經不是「與另一部歌劇」或者與「世界」共步的競爭。台灣的歌劇必須嚴肅地找到與李安、與果陀綠光、與《哈利波特》同台競爭的優勢,才有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