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交響樂團
-
音樂
揮灑家鄉本色,李格悌精湛演出
下半場用巴爾托克的管絃樂團協奏曲壓軸。李格悌揮灑出層次分明的清晰提示,北市交各個樂器群組不但艱難樂段順利過關。精神內涵方面,從第一樂章的漸進嚴肅,經由喧囂嘲諷和悲哀的死亡暗示,到第五樂章的肯定生命,李格悌以炫技卻不忘溫暖表情的詮釋手法,把這齣從黑暗到光明的音響戲劇,塑造得頗富深度。
-
音樂
雅緻精采的故人之音
下半場演出海頓降E大調第一○三號交響曲。此曲寫於一七九五年,因以不懷好意的定音鼓聲起頭,被賦予《擂鼓》標題。弗斯特一出場在聽眾掌聲未歇之際,就揮棒讓鼓聲響起,令人懷想當年海頓喜愛製造特效來驚嚇聊天、打瞌睡和遲到的聽眾。
-
音樂
老將揮棒,一場亮麗饗宴
史圖伯格和樂團在序奏所設定的情調比較輕盈愉悅,但是等到諏訪內晶子一進場,就將整體拉回深沉的俄羅斯憂鬱裡,主導功力的確非比等閒。她以不過分咄咄逼人的巨型音質和靈感豐富的技巧控制,為第一樂章奠定堅實架構。第二樂章演出高貴浪漫的渴慕表情,日本音樂基金會所出借的一七一四年史特拉底瓦里名琴(暱稱「海豚」),也發出足以讓樂迷耳朵出油的甜蜜美聲。
-
音樂
唱奏精采,導演創意值得玩味
全劇以男主角阿弗列德凝視懷舊黑白電影片段開場頗富巧思,讓音樂廳裡最忌諱的鎂光燈拍照公然出現舞台上,則無疑再度宣示導演的「革命」意圖。第一幕後半眾人歡唱《飲酒歌》之際,賓客們將桌子推來推去,跟音樂節拍巧妙搭配,新穎而不突兀,創意絕佳。
-
音樂新訊
美人加美曲 秋夜多浪漫
頂著柴可夫斯基大賽、伊利沙白大賽、帕格尼尼大賽三冠王的頭銜,外貌與才氣兼具的超人氣美女小提琴家諏訪內晶子將於本月再度為台灣樂迷獻演。前幾次來台演出,諏訪內晶子覺得與本地音樂界人士及樂迷朋友互動相當熱烈,讓她印象深刻,去年亞洲巡迴演奏會她還主動求增加台灣行程。諏訪內晶子說,由於NSO首席小提琴家朱貴珠和她師出同門,她對台灣多了份親切感。 諏訪內晶子的技巧與音樂性無懈可擊,樂句之間自然俐落,情感表達內斂誠懇,舞台魅力十足。全球演奏行程滿檔的她,堅持每年發行一張唱片專輯,並不斷擴展曲目。已發行七張專輯的她早已走出日本樂壇,成為世界級的小提琴家。這次來台除了有獨奏會之外,還將與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秋月.美人.名曲」音樂會。獨奏會曲目有巴赫第四號奏鳴曲、巴爾托克第二號狂想曲、席瑪諾夫斯基《阿爾圖斯之泉》、布拉姆斯第三號奏鳴曲,範疇廣、深度夠,正足以展現她堅強的演奏實力;與北市交則將與指揮史圖伯格合作,演出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廖俊逞)
-
音樂
呂嘉指下,北市交演出燦爛、勝利的高潮
浦羅柯菲夫常被比擬為俄羅斯樂壇的托爾斯泰,其第五號交響曲寫於脫離世界大戰夢魘、期待未來和平的氣氛之中,因此具有表現人類壯麗與英雄力量的精神內涵。呂嘉貼切舖陳第一樂章裡勝利與悲劇糾纏不清的曖昧衝突,尾聲巨砲隆隆,將樂團猛爆潛能驅使到極限,十分過癮。
-
特別企畫 Feature 跟賈寶玉說再見
紅樓夢答客問
二○○五年春天,雲門即將演出第一千五百場, 推出經典舞劇《紅樓夢》,這是《紅樓夢》第四度上演, 雲門宣佈,這也將是《紅樓夢》的封箱演出。
-
音樂
音樂新訊
琴音不老,依然浪漫 鋼琴家理察‧克萊德門來台「再現真情」 鋼琴王子理察‧克萊德門在台灣擁有極廣大的樂迷,他那獨特的浪漫鋼琴曲調,在一片搖滾、流行音樂中,給人們一股清涼感受,受到全世界的喜愛,以一個演奏流行樂器的音樂家而言,這種情形是史無前例的。這十多年來,他已成為最多產且成功的唱片巨星,全球唱片銷售量目前已超過六千五百萬張,其中有二百一十五張金唱片、七十二張白金唱片。 理察的觸鍵充滿朝氣與活力,除了彈奏浪漫音樂的創作曲外,蕭邦的鋼琴組曲、民謠、著名影視主題曲及流行樂,乃至台灣歌曲、大陸民歌,經由理察重新編奏,依然絲絲入扣,韻味十足。此次來台,理察將演奏幾首《凡妮莎的微笑》、《給愛德琳的詩》、《夢中的婚禮》、《阿根廷別為我哭泣》、《鐵達尼號交響曲》等,還有《雨夜花》、《滿山春色》、《望春風》等改編的台灣民謠。 號角之聲,穿梭三百年 法國小號家艾瑞克.歐比赫訪台演出 法國籍小號演奏家艾瑞克.歐比赫是一位早慧的音樂家。 一九六○年生於巴黎,六歲即開始研習音樂理論,次年獲得平生第一支小喇叭禮物,便開始全心學習。歐比赫的獨奏家生涯起步甚早,他與法國廣播愛樂管弦樂團於巴黎Pleyel音樂廳共同演出著名的胡麥爾協奏曲,並由電視現場實況轉播,當時他才剛滿十三歲。十六歲時成為巴黎Colonne管弦樂團的小號首席,十九歲即獲巴黎歌劇院管弦樂團指定為特聘獨奏家,在此同時,他也屢屢在各大知名的國際大賽中獲獎。 歐比赫曾於二○○○年應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之邀,演出海頓及法國現代作曲家托瑪希的小號協奏曲。歐比赫個人詮釋法國現代小號作品無人所及,為當今歐洲最頂尖的小號演奏家,去年受邀擔任慕尼黑大賽及莫里斯安德烈大賽之評審,可見其在當代小號界的地位。他迄今灌錄十一張CD,曲目包括巴洛克、古典、現代等各種樂派,內容豐富且精采,將小號的吹奏技巧及優美的聲音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他所開設的大師班也已遍及全球。此次他將以法蘭西的熱情號角聲,從巴赫到托瑪希,帶您穿梭古典音樂三百年。 來聽價值數億的琴音 <strong
-
音樂
當「市交」聚精會神時
呂紹嘉藉著其國際性的聲望與其紮實的功力,以其權威凝聚了整個市交的注意力,呈現一場罕見的高水準演出。
-
音樂
流暢飽滿,乾淨俐落
呂紹嘉的音樂涵養在下半場貝多芬的第五號交響曲中,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紮實的起始動機、清晰的旋律線條與層次分明的各聲部音色互相對應,除了表現出忠於德奧傳統的詮釋以外,更多了一份文人縝密的思維。
-
現象視察
怪異的文化政策,畸形的樂團體制
教育部的「社會教育人員任用條例」雖然適用在一般的文教機構,然而對管弦樂團卻全然派不上用場,完全不符合樂團運作的國際常規,例如團員薪水完全以年資來論定,與一般樂團依據首席、分部首席、一般團員區分起薪高低的制度完全相背,全憑年資論薪水,技術完全派不上用場。
-
音樂
充滿理性思維的浪漫聲響
兩手以單音平行八度於d小調中進行,陳宏寬在音與音之間賦予許多推升的力量,使樂句能呈現更完整的凝聚力,這與樂團所表現較舒適的感覺有些出入;幸好經驗豐富的指揮及時加以調和,使衝突化解至最低。
-
音樂
神聖的創世感動,因海頓的樂聲而起
在簡寬弘指尖下流瀉的《創世紀》,表露了對海頓的景仰,也化為他對上帝最虔誠的告白。
-
回想與回響 Echo
終於聽見「室外」的聲音
歌劇原本不是為室外演出而作,不知何時起,義大利人利用老祖宗留下的圓形競技場,在炎炎夏日裡,太陽下山後,露天演出大場面的歌劇作品,形成歌劇世界的特殊景觀,更成為觀光旅遊的重要活動之一。
-
台前幕後
中德共創新歌劇
台北音樂季登場的歌劇《奧菲歐與尤里迪妾》,是一次中德藝術的交流實驗,由德特蒙歌劇團和台北市交響樂團共同合作。舞蹈的部分由旅德多年的林美虹編舞,中德舞者同台演出。
-
焦點
江文也的《香妃》音樂
已故音樂家江文也一生悲劇性的命運,就像淸朝維吾爾族奇女子香妃一樣。江文也對香妃的悲憫情懷,也在他的音樂中流露出來。 江文也出生台北淡水三芝鄕,幼時被送往日本就學,後來他棄理工就藝術,並選擇中國大陸作爲音樂事業發展地。江文也原希望去古都北京硏究中國傳統音樂,尋找創作靈感,怎奈局勢的發展,令他有家歸不得,且文革時期飽受迫害,後來雖獲平反,仍因積勞成疾,一九八三年病逝北京。 近年,本地舉辦江文也紀念音樂系列活動,也使台灣觀衆漸漸了解他的創作風格。《香妃》是他作品中少有的舞劇音樂,曾在大陸、日本演出過,在台灣全本演出還是第一回。 江文也爲舞劇編作的《香妃》,只有四十三分鐘左右,這次由吳秀玲指揮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演出,配合賴秀峰舞劇時長六十分鐘,略作調整。在保留原創精神和特色的原則下,賴秀峰與樂團商議不混入新疆音樂,而以舞劇第二幕一景〈內宮后園〉、二景〈回疆假象〉採同一段音樂,主旋律相同,但以伴奏配器的強弱來營造兩段舞蹈不同的氛圍。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團長陳秋盛曾指揮演出過江文也的《香妃》片段、孔廟大成樂章、田園詩曲、弦樂小交響樂曲等。他表示,配器運用的靈活是江文也最大特色,五十年前不要說台灣,就是東方國家也難有人以如此稀奇、先進的手法創作,現今許多作曲家都不及江文也在傳統和現代、中國和西洋音樂上的硏究功夫。 但他認爲,西方交響樂和歌劇音樂在最主體的五聲音階掌握中庸氣氛之外,也以半音轉折製造高潮起伏,這是最迷人之處。江文也創作較弱的部分,正是劇情鋪陳起伏不大,還好他擅於配器運用,使音樂色彩化。 文字|徐開塵 文字工作者
-
焦點
香妃與江文也重新登「台」
生於台北三芝鄕、逝於大陸的音樂家江文也,曾爲淸朝維吾爾族的奇女子香妃創作舞劇音樂,並在大陸、日本演出過。如今由中華舞蹈協會賴秀峯等人編創舞蹈部分,讓江文也與香妃這兩位悲劇性人物重返舞台。
-
音樂
愛的救贖
當晚的歌者可說都是一時之選,水準非常均衡,其中擔任主角「荷蘭人」的瑞士男中音慕夫(Alfred Muff)更是讓人印象深刻。陳秋盛的指揮留給歌者充分發揮的空間,在音量上也不會壓迫歌者。此次演出,中場沒有休息,三幕之間全以間奏帶過,一氣呵成,張力掌握的很好,完全沒有給人疲憊的感覺。蔡秀錦的舞台設計生動活潑,營造了足夠的氣氛。
-
焦點
歌劇演出在台灣
七〇年代尾,當台北還沒幾個標準的演出場地時,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便在台北國父紀念館搭起佈景,以中文唱起雷昻卡伐洛的二幕歌劇《丑角》,將這個以往祇能藉由七十八轉唱片聽到的洋玩意引進台灣,從《丑角》、《茶花女》一路唱到今年的《飛行荷蘭人》,場地也由克難的國父紀念館、台北社敎館,到標準的國家戲劇院。而台灣省立交響樂團也從民國七十年開始不定期於全省巡迴演出歌劇。 有趣的是,在這短短十餘年中所演出的歌劇,不論是在首善之區的台北,或是離島的澎湖,均吸引了一定比例的觀衆;而比對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和台灣省立交響樂團所演出的劇目及方式,也可看出其不同的思考設計及目的。 國際化是北市交在推出歌劇的重要考量,因此,在每次歌劇演出時,均邀請一定比例的外國歌者與國內歌者搭配演出,藉由這些長期於世界各地演出歌者的經驗及知名度來提昇、促進歌劇的演出水準,並和國內歌者形成互動,另方面也提供國內觀衆國際級的歌劇欣賞機會。而在指揮人選上,亦多會搭配一位新銳指揮,以培養新指揮的歌劇指揮經驗,現活躍於國外的靑年指揮家呂紹嘉、胡乃元都曾經指揮過市交的歌劇。另,市交所製作的歌劇均祇於台北定點演出,一般每齣歌劇演出四至六場不等,分A、B卡司輪流演出。 和市交的國際化相比,省交的製作重點則在於華人歌劇人才的培養,及促進歌劇的普及化。因此,在歌者的遴選上,是以邀請海外華人與培養國內歌者爲主,以提供華人演出歌劇的機會。和市交的定點演出不同,省交除早期三齣戲採定點演出外,其餘均做全省巡廻演出,以將歌劇此一外來劇種普及化。 在劇目的選擇上,北市交和省交更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品味。義大利浪漫派大家普契尼和威爾第的作品顯然是北市交的最愛,在演出的十八齣歌劇中普契尼和威爾第的作品便各占了四齣,其中更各有一齣重複演出;另外,比才的《卡門》和雷昻卡伐洛的《丑角》也分別二度演出,顯示了北市交對戲劇結構強、歌曲優美歌劇的偏好。中國歌劇的演出則祇有民國七十四年的《西廂記》。 輕鬆、通俗、故事性,並兼及中國作品推介則是省交選劇的主要考量,莫札特(《魔笛》、《試婚記》)和威爾第(《茶花女》、《弄臣》)各有二齣戲演出,其餘如胡伯定克的《糖菓屋》亦是輕鬆通俗易懂的作品。在中國歌劇演出上則有民國七十九年的《天山雲雀》、八十年的《第一百個新娘》、以及八十二年的
-
焦點
「未來女子」 華格納的《飛行的荷蘭人》
《飛行的荷蘭人》取自傳奇的素材選擇以及作品中幾首具民謠風味的曲子都顯示了德國浪漫歌劇的傳統。另一方面,華格納相當重視的荷蘭人和他的船出現的場景以及華格納賦予一部歌劇一個特殊音色的手法則明顯地係受到當時風靡全歐的巴黎「大歌劇」(Grand opra)的影響。種種的新舊交陳給予《飛行的荷蘭人》獨特的成就,讓華格納初次嚐到完全成功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