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場演出海頓降E大調第一○三號交響曲。此曲寫於一七九五年,因以不懷好意的定音鼓聲起頭,被賦予《擂鼓》標題。弗斯特一出場在聽眾掌聲未歇之際,就揮棒讓鼓聲響起,令人懷想當年海頓喜愛製造特效來驚嚇聊天、打瞌睡和遲到的聽眾。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德奧經典Ⅰ」
TIME 10.27
PLACE 台北國家音樂廳
二十多年前CD唱片萌芽初期,曾經買到一張某荷蘭小廠的罕見錄音(約翰.費爾德:第七號及第八號鋼琴協奏曲,約翰.奧康納鋼琴獨奏/亞諾斯.弗斯特指揮新愛爾蘭室內管弦樂團)。如今,此套曲目的唱片依舊珍奇罕見,鋼琴家奧康納已經成為發燒大廠Telarc的主力戰將,指揮家弗斯特則行蹤成謎,直到這次忽然現身台北國家音樂廳舞台。事實上,弗斯特(János Fürst)後來雖然很少再灌錄唱片,仍擔任過法國馬賽歌劇院音樂總監、芬蘭赫爾辛基愛樂首席客座指揮和巴黎音樂院教授。他應邀指揮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乃是該團音樂總監李格悌人際網絡新佈局的一環,卻意外給予我「風雨故人來」般的欣喜。
演出阿波羅式的燦爛光輝
上半場先以莫札特C大調第三十六號交響曲開場。此曲係一七八三年莫氏攜新婚妻子返薩爾茲堡探親回程,為了林茲當地劇場音樂會而迅速寫成,日後乃有《林茲交響曲》之名。北市交一開始就從序奏掀起歡騰期待,接下來的快板篇章,無論古典均衡比例或高貴表情,都處理得相當漂亮。隨後的行板樂章,銅管、鼓組畫龍點睛突顯莊嚴華麗的貴氣。第三樂章小步舞曲,弗斯特的細膩提示適切醞釀出雅緻宮廷風格。急板終樂章,樂團意氣風發演出阿波羅式的燦爛光輝,以及令人屏息的結尾。舒曼A小調鋼琴協奏曲的獨奏家麥可.羅爾(Michael Roll),是一九六三年第一屆英國里茲鋼琴大賽金牌得主,他所灌錄貝多芬鋼琴協奏曲集(Tring),被英國企鵝唱片指南推許足以跟諸多大師名盤並駕齊驅,該書的樂評家還為他長期被主流唱片公司忽視打抱不平。羅爾的觸鍵如鑽石般清晰透明,最弱音和最強音的動態對比拉得非常寬,快板樂段彈得火花四射,其肢體語言擺動幅度也相當巨大,將這首原本以抒情詩意取勝的名作,彈得彷彿展技作秀曲。可喜的是,整體感覺卻並不輕浮,舒曼對克拉拉的強烈熱情仍舊陳述得十分高貴。弗斯特讓樂團發出純正、精練的德奧質感,為獨奏者的大膽藝術錦上添花。羅爾採用莫札特D小調幻想曲(K.397)當做安可,同樣紋理細緻、戲劇豐富。
製造特效效法海頓
下半場演出海頓降E大調第一○三號交響曲。此曲寫於一七九五年,因以不懷好意的定音鼓聲起頭,被賦予《擂鼓》標題。弗斯特一出場在聽眾掌聲未歇之際,就揮棒讓鼓聲響起,令人懷想當年海頓喜愛製造特效來驚嚇聊天、打瞌睡和遲到的聽眾。第一樂章他們演得頗為愉悅歡躍,節奏彈性十足。行板第二樂章,弗斯特除了帶出迷人量感,也激勵鼓組充分發揮,讓樂曲更像「擂鼓」。小步舞曲樂章洋溢明朗陽光。終樂章以凝聚力取勝,微妙動態變化也絲絲入扣,結尾則呈現瀟灑自負的氣派。弗斯特引領樂團安可一曲莫札特的《費加洛婚禮》序曲,讓音樂會結束前仍充滿劇場的歡騰氣氛,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