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姚一葦

相關文章 27 篇
  • 戲曲

    姚一葦《左伯桃》世界首演 以古典回應當代

    2022年是劇作家姚一葦(1922-1997)的百歲冥誕,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將其作品《左伯桃》首度搬上舞台,邀請京劇小生曹復永執導,並由張德天、王璽傑、顏雅娟、王辰鑫等演員主演,以表紀念。

    文字|吳岳霖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2/08
  • PAR表演藝術
    光復50周年

    他(她)的故事,我們的歷史2

    音樂:郭芝苑 舞蹈:林懷民 戲劇:姚一葦 戲曲:王金鳳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5期 / 1995年09月號
  • 王友輝:姚老師是非常「小心」的人。
    人物點描

    他是一個又「小心」又「挑」的人 專訪姚一葦近年著作的整理者王友輝

    姚老師是個非常「小心」的人,他對自己的作品要如何面對別人,十分、十分的小心。 姚老師對於他的劇作被不為他認可的團體演出,是不予承認的。事實上,我還在文化念影劇系的時候,我們班上就曾經演出他的《傅靑主》,但是,姚老師好像一直都認定那齣戲是在這幾年才首演。 至於書籍出版部分,他的態度就更「挑」了。姚老師習慣把單篇文章先拿到雜誌或期刊上發表,等過了幾年,時間蘊釀夠了、文章篇幅也夠的時候,他才會集結出書。這幾年,姚老師很有計畫的在整理他的研究成果,然後再口述出來由我整理成文字稿。 幾年前,他想把開設多年的《戲劇批評》講義整理出來。為此,他把我這個曾修過這門課的學生再叫回敎室修一次。然後,暑假又找我到他家裡專門為我再上一次,我們每一次上課三小時。回家之後,我通常得花將近九小時的時間才能整理出來。每隔幾個禮拜,我再把電腦印出來的稿子送給他修改,然後再送出版社。 姚老師的「小心」同時也表現在他對別人的態度上。多年來,一直有許多姚老師的學生在推戲的時候,會邀請他去看戲。然而,大多數人是想從他這兒得到認可或鼓勵,而不是眞的要聽他批評。因此,姚老師只好少去看戲、或者以微笑來避免給別人難堪。

    文字|李立亨、許斌
    第35期 / 1995年09月號
  • 姚一葦與馬汀尼合作《重新開始》
    即將上場

    《重新開始》

    一手創辦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的姚一葦,最近即將在國立藝術學院表演藝術中心戲劇廳,推出由他編導的《重新開始》。 《重》劇是姚一葦民國八十二年的作品,描寫一個對婚姻不滿意、找不到生活定位、卻又夢想成名的家庭主婦,企圖藉由表演工作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卻不由自主地陷入婚外情的泥沼;一個受過專業訓練、自以爲尊重別人、卻又處處支配著別人的心理醫生,在得悉妻子的婚外情,企圖挽回瀕臨破裂的婚姻。歷經十二年的挫敗、困頓的孤單之後,他們終於認淸自己,化解了彼此的心結,眞正攜手「重新開始」。 爲了能將《重》劇的精神眞正傳達給觀衆,年過七旬的姚一葦決定親自執導,並且特別邀請到早期改編自《碾玉觀音》之電影《玉觀音》男主角、《源》等多部電影導演的陳耀圻,和出身於《蘭陵劇坊》,久未上台演出的馬汀尼,分飾劇中男女主角。希望藉由二人在戲劇、電影界多年亦演亦導的經驗,來詮釋《重新開始》。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2期 / 1995年06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紀念專輯

    姚一葦的戲劇人生

    四月春暖,姚一葦誕生在此時節,卻也在相同時節離開人間,他的逝世不啻爲劇場界的重大損失。 在學術領域,他的著作與涵養深厚廣袤,無論是西方戲劇理論的介紹與傳播、美學的整理與闡述,都有特出的成就;在戲劇領域,他刻劃人生於紙筆間,立樑奠基於課堂中。 他創辦實驗劇展,使得當時更多年輕、想法新穎的人實現夢想,至今還有多人仍留在劇場中奮鬥、工作。又一手創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延攬人才爲師資,爲台灣培養了無數劇場專業人才。 另外,在文學界,姚一葦早於六〇年代便鼓勵純粹的文學創作,年輕的人受他提攜終至璞玉琢成、同輩的人與他誠摯討論共話感知,許多人稱他爲師爲友,一路交心四十年。 本刊特別企劃了紀念專輯,回顧姚一葦所代表的典範!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55期 / 1997年06月號
  • 84年6月姚一葦親自執導他最後作品《重新開始》由馬汀尼、陳耀圻主演。
    追憶與悼念 In Memoriam

    飛鴻落照 紀念姚一葦老師

    姚老師給了學生一把刻痕淸晰的尺,好用以丈量檢驗劇本人物的塑造、結構的形成、主題的傳達。雖然那絕非世上唯一的尺,卻是値得運用的好工具。

    文字|蔡依雲、王耿瑜
    第54期 / 1997年05月號
  • 姚一葦女兒姚海星(左)指導學生演出《申生》一劇。
    紀念專輯

    生前逝後的孤獨 新新學生眼中的姚一葦老師

    老師的孤獨,事實上相當能體現五四以後,傳統知識份子在激烈西化浪潮退去之後所殘存的,時不我予的孤獨。

    文字|楊婉怡
    第55期 / 1997年06月號
  • 汪其楣與梁志民詮釋姚一葦悲憫人性現實的《紅鼻子》。
    紀念專輯

    當劇作家走入劇場

    當劇作家交出劇本的刹那,原本就是他隱身的時刻。但是,他也可以自寫作桌上起身,走進排演場,「忠實」地呈現那早已被他精心雕塑成的「世界」。和劇作家姚一葦在劇場裡重現他自己的作品是個什麼樣的經驗?我們邀請他的夥伴們來談談。

    文字|蔡依雲、許斌
    第55期 / 1997年06月號
  • 《X小姐》導演蔣維國帶領國立藝術學院學群,憑藉豐富的人力資源與舞台經驗,試圖將不同的手法帶進國家戲劇院。
    台北

    集體失憶的我與你──《X小姐》

    《X小姐》是姚一葦生前最後的兩個劇作之一,劇中以高度抽象的喻意,表現出當時台灣社會在解嚴後失卻定位與傳統價値面臨崩解的社會狀態,以及人在此狀態下自我的失落,與追尋自我的嘗試(卻未果)。

    文字|黃淑綾、林鑠齊
    第91期 / 2000年07月號
  • 早年吳靜吉(中穿白衣者)帶領蘭陵成員訓練。
    特別企畫 Feature

    四個方向、五類課程 為劇場「重新做人」

    他們上課從互相按摩開始,不是在地上滾來滾去,就是發出一些不像人語的怪聲在當年的保守氣氛下,心理學者吳靜吉的帶領下,蘭陵劇坊的訓練課程,就像一群人在參加心理治療;他們從自我重新命名開始,從面對自我的內心、身體,漸進地開發自己的無限可能性,從而成為創作的主體。「凡事不要以演戲為目的」吳靜吉如此提點老蘭陵人,蘭陵的訓練,最終仍是回歸生活,從現實人生中尋索創作源頭。

    文字|李玉玲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
  • PAR表演藝術
    演員的庫藏記憶

    嚴肅而快樂的姚老

    《一口箱子》的排練和演出,把我過去一百多場的舞台表演,重新地整理過一遍,是我個人表演生涯中的里程碑。心中至為感懷姚老,姚一葦老師,也許他並不知道,是他的劇本,使我多年來,可以用我的表演,在我的表演環境中堅持下去,雖然,我走得他可能很不滿意。

    文字|李立群
    第174期 / 2007年06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回首大師路及其他

    時間過的好快,轉眼姚一葦老師離開已經十年了。有幸的我曾在老師任教的最後幾年,上過他的課,得以親睹大師的丰采與教誨,現在回想起來,仍然是受益良多。若是沒有他一生秉持著「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默默耕耘,我真難以想像,近年來生氣蓬勃的台灣劇場界,會是個什麼景況。 現 在許多年輕的劇場工作者也許對姚老師並不熟悉,但是只要綜觀現在台灣劇場創作與教育的中堅分子,多少都受過老師的照顧與教導,就可以了解到他的重要。例 如:金士傑、李國修、劉靜敏、馬汀尼、蔡明亮等,都是由當年由姚老師所主持的實驗劇展所發掘;而他創辦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更 是造就了台灣時下許多傑出的劇場藝術家與劇團。 雖然現在這位身兼劇作家、評論家及教育家於一身的台灣現代劇場的領航者,已經不在我 們身邊,可是他的創作與精神,卻仍然令我們感佩。記得老師曾經說過,他最喜歡的頭銜是「劇作家」,所以我們本期也特別邀請到曾被老師教導、並曾與他一起合 作創作過的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系主任洪祖玲老師,以專文帶我們一窺大師的劇作與時代的關係,讓讀者更了解大師創作的心路歷程與其作品的意義。 此 外,在本期【國際藝識】單元,除了有鮮為國人瞭解的神祕國度「以色列」的表演藝術現況報導,帶領讀者共遊這個在中東嚴峻的戰火下,依然熱情的藝術之都「台 拉維夫」外,還有一個非常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那就是〈國際樂壇.「韓流」音揚-全球古典音樂市場的韓國啟示錄〉。該文中,除了就各項數字分析韓國古典音 樂在世界古典樂界異軍突起的原因,也帶讀者看到了韓國的政府與人民對本籍音樂家的支持。看來日後不但是韓國的三星、LG等電子產品在全球的市佔率會越來越 高,就連藝術市場,也難逃「韓流」威脅的命運。「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這個課題也非常值得頂著MIT(made in Taiwan)光環的表演藝術界、政府與人民,認真省思台灣在全球文化的未來發展與定位。

    文字|黎家齊
    第173期 / 2007年05月號
  • 台灣現代劇場界中重要的導師—姚一葦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走過時代的沉痛與隱喻 試探姚一葦的劇作與時代的關係

    台灣現代戲劇的精神導師姚一葦,離世已經十年了。同時是美學家、戲劇理論家與戲劇教育開創者,最重要的還是身為劇作家的他所留下的劇場作品遺產,一直到現在,都還是劇場後輩崇仰的經典。為了紀念大師,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今年五月將演出他的知名劇作《一口箱子》。本刊特邀曾執導過姚一葦作品《紅鼻子》的現任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系主任洪祖玲(本名陳玲玲),為文剖析姚一葦劇作與大時代的關係。

    文字|洪祖玲
    第173期 / 2007年05月號
  • 南風劇團「嗨!駭!實驗劇展」從去年開始增設超短劇展,成為中南部每年小劇場新人的展場。
    特別企畫 Feature

    山窮水盡?柳暗花明? 劇展的現象省思與未來觀察

    追究「劇展」現象的背後形成因素,是對於國外著名藝術節的模仿?是集結力量向政府單位申請補助的好辦法?是相濡以沫、刺激創作的好場合?更或是行銷手法走到「非如此不可」的時代?本文將以報導的方式,從現象面歸納分析,並嚐試尋找階段性的觀察評價。

    文字|謝東寧、布爾喬亞
    第99期 / 2001年03月號
  • 導演把《X》劇原作從前衛戲劇推向大衆劇場,卻完全忠於原作的台詞。
    戲劇

    失落於天地間的「走影者」 評《X小姐》

    坊間論者一再提到X小姐在「尋找自我」,然而姚一葦寫的是個體喪失記憶的苦楚及其引發的社會焦慮。要說劇中涉及追尋的主題並無不可,不過那是社會衆人在尋找她的自我,而不是她本人在尋找。導演蔣維國邀請觀衆在人群中辨認X小姐的身影,恰如姚一葦請出不同的社會人士確認X小姐的身分。

    文字|呂健忠、白水
    第94期 / 2000年10月號
  • 蔣維國的論文雖頗能掌握姚一葦的治學及生活態度,但是實質論證較欠缺。
    回想與回響 Echo

    懷念或者背叛 「姚一葦先生逝世週年紀念硏討會」的一些觀察與想法

    如果姚先生不媚流俗、不求現實名利的精神價値,是我們希望在任何形式的紀念活動中加以留存、記錄(記憶),以供後來者追念的目標,那麼我們就應該以同樣的堅持自我期許,以同樣嚴肅的態度、不計私利或個人情感地對姚先生的創作與理論加以檢視,或許這才是對他最好的「紀念」方式。

    文字|陳正熙
    第66期 / 1998年06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日本〕 日劇首次赴韓演出 在通過韓國政府敎育部諮詢機關、公演倫理委員會的審査後,日本大分市所屬的塚工兵劇團得以順利在漢城以日語演出。 首演作品《賣春搜査官》描述韓國人在日本所受的差別待遇及問題,劇團中的日本演員及韓國演員均以母語演出。大分市敎育委員會表示,當初原本擔心劇本會被更換,後來沒有發生,但是按照規定,劇本可以日語演出,只是未成年觀衆不能入場。儘管如此,這還是戰後以來,首次日語版戲劇得以進入韓國境內演出。 (襲加) 土方巽紀念公演《我的母親》 舞踏家大野一雄今年在橫濱區民中心演出《我的母親》(二月十七〜三月一日),這是繼去年所展開的「土方巽十三回忌紀念公演」系列作品之一。 擔任此回演出製作,也是大野之子的大野慶人表示,土方巽的舞踏表現方式雖與父親不同,但終究目的是一致的,趁著這次機會,再一次重新詮釋土方舞踏的根源與意境。而《我的母親》與《拉.阿爾呼吉那之頌》並列爲大野舞踏的代表作。《我的母親》是一九四九年,大野與土方相遇後共事的作品,源生自「胎內冥想」,一種對胎兒所產生的豐富幻像和變化。 公演時並將發行土方巽未曾發表的舞踏原稿及舞踏譜──土方巽全集。其中除以寫眞版收錄土方的手稿、繪畫、舞台裝置理論、日記等外,第一部分是已出版的《病態的舞姬》等舞踏作品。 在土方巽十三回忌公演中,除了重新再現土方舞踏,對於舞踏界所定位的「光的大野」及「闇的土方」的評價與論定,也藉此得以探看究竟。 (襲加) 〔台灣〕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二屆文藝獎收件 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舉辦的第二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簡稱文藝獎),將於即日起至四月三十日止受理申請與推薦。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獎勵類別爲文學、美術、音樂、舞蹈、戲劇五類,各選拔一名,希望鼓勵具有累積性成就的傑出文藝工作者,得獎者可獲

    文字|本刊編輯部、襲加、文天元
    第64期 / 1998年04月號
  • 他在醫院病榻上說:「我出院以後,還是要敎創作、一定要再敎下去。」
    追憶與悼念 In Memoriam

    姚一葦走了!「太可惜啦!」

    四月十一日上午十時卅二分,戲劇學者姚一葦因冠狀動脈阻塞突發於台大醫院病逝,享壽七十五歲。

    文字|黃美序、王耿瑜
    第54期 / 1997年05月號
  • 基於對戲劇文學的關心與焦慮,姚一葦像爺爺叮嚀般,不斷地提筆。
    紀念專輯

    「重新」解構,「開始」了解

    在後/現代主義的思潮影響下,語言的存在本質面臨考驗,姚一葦大聲疾呼:只要人存在,語言就存在,而文學就會不死。

    文字|傅裕惠、王耿瑜
    第55期 / 1997年06月號
  • 有人笑稱《重新開始》是個三五七的組合。
    紀念專輯

    戲說分明 姚一葦排戲記

    如果你看見姚一葦在排演場排戲,你會發現他和演員一樣投入,眼看劇本,嘴微微掀動,聚精會神,無聲地「讀」著台詞,臉上滿是豐富的表情。他自己深深地鑽了進去,鑽進他自己創造的人物、情境之中

    文字|蔣維國、黃浩良
    第55期 / 1997年06月號
12下一頁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