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劇場藝術節
-
特別企畫 Feature 當代劇作的「深水炸彈」
戈爾德思 「情感交易」寫盡社會幽微
戈爾德思名列最常被國外搬演的當代法國劇作家,他的劇作在法國各地劇院的年度戲碼中也從不缺席。諷刺與張力兼具,現實感與寓言性俱足,批判性與悲憫交織,讀他的劇本很容易被鮮明的情境吸引,一口氣讀完會立刻想從頭再讀。
-
特別企畫 Feature 怎麼從貝克特《等待果陀》到《好事多磨》?
安娜.蒂斯摩 「娜拉」走出大劇院 找到創作春天
二○○六年以《點歌時間》、《玩偶之家娜拉》風靡台灣觀眾的德國劇場女演員安娜.蒂斯摩,將帶著她離開大劇院、投身獨立創作後的作品《好事多磨》訪台,要讓台灣觀眾再次感受她精準而細膩的演技,而且看到她更自由的創意展現。透過越洋專訪,安娜.蒂斯摩與我們分享了她走入自由創作的心路歷程,與創作《好事多磨》的種種想法。
-
特別企畫 Feature
畢希納 最會提問的藝術家
畢希納只活了廿四歲,生前藉藉無名,卻在十九世紀末突然聲名大噪,成為最常被國際搬演的德語劇作家。而他,事實上只留下寥寥幾部殘缺凌亂的作品,卻儼然現代文學的啟蒙大師。他的劇作僅僅四部,題材筆法迥異,卻打破古典格律,透過場景零碎卻充滿張力的連結,表達生存的多面性,極富現代感。
-
特別企畫 Feature
使不可見的,被看見了
我們終於能在台灣看到彼得.布魯克的作品了!這位超級重量級的國際劇場大師,高齡八十三歲仍創作不輟,始終對劇場藝術懷抱思考與探索的精神。身為導演,他體認到,導演藝術就是人對這個世界的提問。作為一個導演,永遠保持靈敏度與聆聽演員是不二法門。而且,布魯克對於演員與觀眾的想像力的開發與維護,非常堅持,他認為沒有想像力的戲劇是無聊的,觀眾可以安心求去。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安徒生日記出發
《安徒生之夢》探討失去夢想的人生
尤金諾‧芭芭以這篇安徒生的日記為抽象故事的主軸,團員再以安徒生的童話故事為材料發展,打造出一個關於安徒生的王國。
-
特別企畫 Feature
杜麗娘的現代驚夢
《遊園》的故事意念取自湯顯祖《牡丹亭驚夢》一折。舞台上的甄詠蓓是個現代打扮的女園丁,傾注心力照料一花一草,內心卻遊走於天堂與地獄之間,思尋屬於自己的神仙美眷。女園丁一人在舞台上喃喃自語、寫信撕信、來回走進,以創意強烈的肢體感,演繹杜麗娘死後的魂遊。而甄詠蓓獨挑大樑,融合京劇身段與現代劇場的演出,更是此劇一大看頭。
-
特別企畫 Feature
天馬行空的契訶夫狂想曲
《短打契訶夫》劇本選材自契訶夫五部短篇故事,以《列車上》為結構主軸,描述四名旅客登上開往俄國冰原的火車,再串聯起《殼中人》、《卡契坦加》、《打瞌睡》以及《羅特希爾德家族的小提琴》,笑中有淚的精采故事於焉展開。該劇表演融合了豐富的想像力,透過台詞念白,默劇般的精準肢體,即興喜劇般的笑料,極簡形式,打造一齣契訶夫狂想曲。
-
戲劇 法國導演,兩岸演員
《敲天堂之門》用契訶夫辯證台灣認同
培松地認為契訶夫的台詞很多都是關於過去的記憶,要準備走向新未來的當下,即使放在今日,仍然擲地有聲發人深省。他請演員從《櫻桃園》、《凡尼亞舅舅》、《海鷗》、《三姊妹》等劇本各自選出台詞,再從選出的台詞去組織起整齣戲的輪廓,在台灣歷史很微妙的時間點排練這個戲,訴說著生活中關於愛、關於身分認同、關於歸屬、關於未來。
-
戲劇 以魯迅《故事新編》的〈奔月〉為靈感來源
《英雄密碼》 顛覆后羿與嫦娥
符宏征解讀后羿與嫦娥的神話,並不想落於俗套,而是去顛覆和解構:「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如果嫦娥在另外一個地方比較安適,想要離開,真的有那麼不可原諒嗎?」
-
表演藝術年鑑專文PERFORMING ARTS YEARBOOK 表演藝術二○○四年度回顧
從「變」中尋找新契機!
由《PAR表演藝術》雜誌所出版的《中華民國表演藝術年鑑》,自民國八十四年出版以來,一直是國內表演藝術界重要之出版品。今年邁入第十本,並且嶄新改版。正如文化評論大師南方朔在今年年鑑年度回顧評論文章所說,此刻的台灣,無論政治、企業、文學、藝術,都已到了人的世代交替、標準的新舊交替、方向的新舊交替的新階段。去體察這種「變」,並在「變」中尋找新的契機,或許也是表演藝術界格外要用心揣摩的吧!
-
百匯
從文本找回劇場的力量
二○○四國際劇場藝術節標榜劇場演出與經典劇作對話,邀請來自波蘭、日本、加拿大與台灣本地的五個劇團,分別展開一對一的「肉搏戰」。
-
好藝有好報
好藝有好報
舞蹈 雷公作引,看見天庭?─白舞寺舞團《看天河》 去年白舞寺演出《七匡乙咚》,延續創團作《白色的狂嘯》的實驗,結合現代舞與布袋戲,讓舞者與偶師同台演出,獲得評論者張嘉容「吸收了各種現代和傳統元素,發揮了可喜的再創造精神」的評價肯定,但也同時留下「舞者操偶舞步受限,偶師肢體展現單調」的問題有待解決。 今年白舞寺再接再厲推出《看天河》,續走前作的實驗路線,由現代舞者游紹菁、蔡佳君、洪儷今,與亦宛然布袋戲演師黃僑偉共同創作,加入曾受日本鬼太鼓訓練的張家齊,以及劇場燈光設計洪國城,為觀眾搬演一齣「變化肢體無窮盡,落地操偶鬼神驚」的故事。 上回的《七匡乙咚》說到黃帝大戰蚩尤、鯀治水卻遭懲的怨氣;這回《看天河》說的是有關雷公與天庭的故事。團長游紹菁說,記得小時候每當打雷,長輩們總會說,此時抬頭看,就能看見天庭。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雷電有如一把鑰匙能開啟天庭」這種事情,不僅充滿驚異與魅惑,也讓她不斷揣想天庭的模樣。 後來,游紹菁拿到一本「法仔鼓」,閱讀裡頭的經文,激發她與同伴許多創作的靈感,《看天河》便以雷公為引子,「法仔鼓」經文描繪的景象為藍本,構築出一個想像的天庭,以及天庭之外、另一個繁麗多彩的世界。而這些想像的人物與虛構的世界,將藉由舞者與演師的口白、操偶與舞蹈動作展現出來。看過白舞寺作品的觀眾,可以看看他們這次是否進步;沒看過的人,則不妨見識一種人如偶、偶被附身、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演出方式。(楊莉玲) 戲劇 與文本共舞─二○○四國際劇場藝術節 從上個世紀八○年代以後,現代劇場走向拋棄敘事性文本的路子,大多數的劇場工作者從演員、舞台設計、音樂等非敘事劇場元素出發,構築出意象性強烈的作品。但虛渺難以言說的意象看久了,也令人懷念起雋永的文本故事。這回由兩廳院策劃的國際劇場藝術節,打出了「騷文意動」的口號,號召國內外六個劇團,重新詮釋貝克特、易卜生等名家的經典。 與貧窮劇場大師葛羅托斯基頗有淵源的山羊之歌劇團,表演以肢體動作與演員演唱為主,這次演出的《悲歌錄》以蘇美史詩《吉爾迦美什史詩》為劇本主軸
-
戲劇
熱的表演,冷的觀看
其實《茱蒂絲》是一個極為冷調而理性的作品,雖然蘿柏塔對於表演藝術的長年執著、以及入化的技巧,全都展現在她的表演之中,但是《茱蒂絲》的舞台整體卻始終拒絶觀衆捲入蘿柏塔的表演之中。
-
主角出場
探索文化身體,東西平等對話
「2002國際劇場藝術節」將於本月底開始在台北舉行,共有來自台灣與歐洲的八個劇場團體、十四個節目參與演出。其中,致力於跨文化表演研究多年、深受現代劇場界矚目的丹麥歐丁劇場主持人尤金諾.芭芭,也將率領團員來台演出,同時開設「大師訓練工作坊」,以肢體與聲音的訓練,帶領本地學員走向導演創作的工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