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ld
國際

崑劇《夜奔》歷時六百多年後,來到榮念曾手上,以當代戲劇來與傳統戲曲進行實驗對話。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林沖為何《夜奔》? 叩問個體的體制出走

香港導演榮念曾 崑劇中「實驗中國傳統」

香港導演榮念曾製作實驗戲曲《夜奔》一個選擇從體制出走的人,心中所思所想為何?一個崑劇演員,又如何面對面對個人生涯與藝術傳承的兩難?《夜奔》由三名演員:柯軍、楊陽與來自香港的楊永德,交互演出「林沖」、守在台邊六百年的「檢場」、以至「演員自己」等不同角色,在今年的香港藝術節中首演。

文字|莊彗彗
第209期 / 2010年05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從心理剝繭到剖解身分焦慮

談香港劇作《聖荷西謀殺案》的危機與時機

首演於二○○九年三月的「香港藝術節」委約製作《聖荷西謀殺案》,為本年度香港原創劇目的話題之作;作品是年輕女劇作家莊梅岩自英國留學後的首部發表作品。「年輕」和「女性」雖容易把莊梅岩歸納和分類在目前香港舞台劇作家光譜中,但一定是過於約化的詮釋;其才華一直未受意識形態框架所約制,反而更見諸於其作品的格局和題材,正是貫徹了莊一直嘗試跨開存在狀態的探索闊度、直搗人性呈現不同面向的風格,這與她念心理學出身的背景有莫大關係。

文字|陳國慧
第200期 / 2009年08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為你的身與心開一扇新的窗

第二十六屆的維也納Impulstanz舞蹈節以Ready to move to the city?為主要廣告標語之一。我們從抵達奧地利機場的一刻起,便可感受到舞蹈節的熱情呼喚。維也納城從機場、地鐵、電車、巴士站與博物館外牆,到處都可看到舞蹈節的大幅海報,並配上維也納街景中跳舞的人為影像內容,令人深刻感受到舞蹈節想要創造人人都歡迎前來享受舞蹈的氛圍。

文字|黃尹瑩
第202期 / 2009年10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柏林:公園河灘劇場《四川好人》 批判直接以饗新世代

位於東柏林的「公園河灘劇場」(Theater an der Parkaue),是柏林最著名的兒童劇場,十月份演出布萊希特的名劇《四川好人》,由知名劇場女演員Franziska Ritter飾演沈德一角,大受歡迎。其實這齣製作的劇場語彙非常成熟,並不刻意為了青少年觀眾而有任何藝術妥協,導演在處理善惡對立、社會抗爭等議題毫不手軟,青少年觀眾看到的不是美化修飾過的《四川好人》,而是直指著他們鼻子質問的劇場經驗。

文字|陳思宏
第203期 / 2009年1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紐約:團員拿不到簽證 林文中夫妻改演《小情歌》

亞洲三國當代舞展 也被移民局緊縮作風掃到

受邀參加紐約台北文化中心與日本協會合辦之當代舞展演出的林文中舞團,原本是帶團員一起演出,卻因美國移民局沒有核發舞者的簽證,以致只有原本就有簽證的編舞家林文中、王如萍夫妻入境,只得改編作品成為雙人舞來演出。

文字|謝朝宗
第207期 / 2010年03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紐約:劇場裡跑馬拉松 考驗觀眾耐力

如果在紐約劇場裡被問:「你有沒有試過馬拉松?」可別以為他指的是小馬哥最喜歡的運動。這指的是在劇場裡坐一天,連續八九個小時觀賞一個節目。這種馬拉松的看表演方式,已經成了紐約劇場的時尚,對表演者和觀眾,都是一種體力耐力意志力的終極挑戰,如果過了關,更彷彿贏得獎牌。

文字|謝朝宗
第203期 / 2009年11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教堂燈影中,隨古樂環遊世界

看波玆坦音樂節「薩瓦的晨曦甦醒」音樂會

於今年的德國波玆坦音樂節中,一場於六月十二日舉行、由古大提琴家薩瓦與鼓樂家伊斯特班演出的「薩瓦的晨曦甦醒」音樂會,以古樂帶領聽眾穿越時空。在教堂裡的聖壇下,音樂家輪番演奏三把古董樂器:十四世紀的蕾巴琴、十五世紀的蕾蓓克琴和十六世紀的西班牙里拉弓琴,曲目充滿異國色彩,再現世界文化的交集與共通性。

文字|邱映潔
第211期 / 2010年07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勒帕吉《配音》 史詩未滿的聽覺與視覺饗宴

擅長製造劇場幻象的魁北克鬼才導演羅伯.勒帕吉(Robert Lepage),於二○○二年開始構思一齣挑戰「聲音」的劇場作品《配音》Lipsynch。從兩年前開始在世界各地巡迴試演後,終於醞釀成一齣長達八個半小時的故事,並在今年十月上旬登陸美國紐約的布魯克林音樂學院(Brooklyn Academy of Music),展開一場話題性十足的劇場馬拉松。

文字|程鈺婷
第203期 / 2009年11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英國「與你同行」劇團

唐納倫的《馬克白》 極簡中翻演滔天權欲

英國「與你同行」劇團於三月中至四月上旬在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演出的《馬克白》,由該團兩位聯合藝術總監迪克蘭.唐納倫執導、尼克.奧門羅負責舞台設計,以極簡風格吸引了觀眾的目光。雖然有劇評人認為全劇的極簡風格降低了該劇的戲劇效果,但也讚許男女主角一內斂一外放的詮釋,十分符合佛洛依德認為馬克白與馬克白夫人其實是一體的兩面、貫穿兩者的是同一個意識的剖析。

文字|劉郁青
第209期 / 2010年05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追索源頭開創未來 「藝」觀當代亞洲

世界文化藝術節2011—遊藝亞洲

即將於十月下旬上場的香港「世界文化藝術節2011」,此次以「遊藝亞洲」為主題,從探問文化的源頭,一展當代的創作表現。除了有豐富的舞蹈節目如阿喀郎.汗的《源》、中國國家芭蕾舞團三齣舞劇《紅色娘子軍》等、香港舞蹈團《雙燕.吳冠中名畫隨想》、台灣無垢舞蹈劇場的《觀》等,也有表現傳統的上海越劇院與呈現當代社會的香港劇作,豐富多元中,看到當代亞洲的藝術活力。

文字|莊彗彗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