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ld
國際

大都會歌劇院扶正聶切-瑟昆(圖)提前兩年接掌音樂總監。
紐約

紐約愛樂與大都會歌劇院 從新樂季看未來

紐約在地最受矚目的兩大音樂團體紐約愛樂與大都會歌劇院,近期都宣布了新樂季(2018/2019)的節目,前者的領導班底全新上任,在地人不太熟的新音樂總監與捲土重來的新總裁,透過「在地性」的節目安排要與紐約人拉好關係;後者則因領軍四十年的列汶身體狀況、性醜聞等問題被開除,新任音樂總監聶切-瑟昆提早接棒,人事更迭比節目更受矚目。

文字|謝朝宗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柏林

She She Pop 新作《論壇》 探索「擁有」的人性真實

德國代表性紀錄劇場團體之一的She She Pop,二月演出新作《論壇》,討論與揭露所謂「財產所有權」的各種面相,演出中,表演者從觀眾席陸續走上舞台,或獨白或合誦,描述著一個個關於「我擁有什麼?」或「我理應擁有什麼?」的生命片段與宣言,理解的笑聲不斷,所有的陌生人在此時被連結起來

文字|陳成婷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倫敦

倫敦地窖裡的藝穗舞台 聚焦小而獨特的創作觀點

倫敦規模最大、給予新進藝術家許多展演與發表新作的「拱形地窖戲劇節」,利用滑鐵盧車站旁的地底空間,讓各種多元演出在此展現,讓觀眾體驗不同於主流的觀賞經驗,今年的節目更著重在給予身心障礙藝術家創作與展演的舞台,討論身體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殘疾問題;同時也聚焦有非裔、亞裔與少數族群的藝術家及女性創作者。

文字|林大貂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北京

始於理想終於可惜 北京小劇場的低迷風景

北京的小劇場中最重要的四個小劇場:位於東城區的蓬蒿劇場、蜂巢劇場、國話先鋒劇場,與西城區的鼓樓西劇場,呈現了文化古城表演藝術的精采豐富,但近期似乎都陷入發展困境:最早創立的蓬蒿劇場負責人揹負巨債正努力苦撐;主打孟京輝作品的蜂巢劇場,其「先鋒性」一直停留在卅年前;國話先鋒劇場是北京小劇場劇目的展演櫥窗,但其經營以出租為主缺乏特色;鼓樓西劇場自製乏力,外租檔期多,處於發展低潮期。

文字|王泊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香港

財政預算支持大灣區交流 藝文界憂為人開荒、忽視本土

新年度香港財政預算案公布,可見政府在許多地方投入資源,文化界亦然,但就內容看來是在原來的資助框架下投入資源,但對外在環境的問題與困境卻是助益有限;另方面,預算中有一億四千萬撥款支持表演團隊及藝術家到大灣區交流,「大灣區」指由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等多個城市組成的城市群,在藝文業界組織「文化同行」的意見調查中,不少人對此存有在隱憂,更擔心創作受限。

文字|陳國慧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探索「根源」 讓藝術與生活激盪迸發

2018第廿九屆澳門藝術節

將於四月廿七至五月卅一日舉行的「第廿九屆澳門藝術節」,以「根源」為題,期許觀眾在生活中體驗藝術,用藝術啟發生活,拓展觀眾對生活不同面向的各種思考。此次將有廿六套節目,包含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日本導演鈴木忠志、韓國「梯子肢體實驗室」、雲門2、比利時「偷窺者舞團」與多個澳門在地團隊,加上各類型於當地社區舉辦的工作坊、講座等延伸推廣活動,將共同呈現近百場的藝術饗宴。

文字|陶維均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心理分析進入藝術領域 重現「世紀末」潮流

柏林喜歌劇院《被烙印的人》

奧地利作曲家許瑞克曾是廿世紀初最火紅的作曲家之一,但因納粹掌權,有猶太血統的他被迫卸下國立柏林音樂院院長一職,作品被禁,他也因此被大眾所遺忘。今年剛好是許瑞克歌劇《被烙印的人》首演百周年,柏林喜歌劇院特地製作演出,並邀西班牙導演彼耶多執導。這齣導入心理分析理論的歌劇,在彼耶多手中,則呈現出主角拒絕長大的彼得潘症候群,把舞台打造成一個童趣卻又暗藏恐懼的兒童樂園。

文字|吳孟珊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紐約

百老匯製作人大衛.白登 接任布魯克林音樂學院藝術總監

以主辦紐約最重要藝術節「下一波藝術節」而知名的布魯克林音樂學院,上月宣布將由百老匯製作人大衛.白登接任下一屆的藝術總監。白登最廣為人知的製作成就就是花了近廿年把音樂劇《搖滾芭比》帶上百老匯,另外他也有豐富的各類藝術節策展經驗,而要帶領「下一波藝術節」這個曾將眾多大師介紹給新大陸的藝術節,他未來的地位動見觀瞻,將面臨的新挑戰也不容小覷。

文字|謝朝宗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倫敦

楊維克劇院藝術總監連恩卸任 非裔劇場人奎厄瑪接手

擔任了楊維克劇院十八年藝術總監的大衛.連恩,於今年二月正式卸下職務,交給目前擔任美國巴爾地摩中心劇院藝術總監的夸梅.奎厄瑪。連恩任期中將楊維克打造成充滿新意與想像力,同時又富含年輕創造力的場域,而身為移民後裔的奎厄瑪,背景多元且才能與經驗豐富,被認為將為劇院帶來新的活力。

文字|林大貂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巴黎

劇場創作以亞洲移民為題 認識亞裔族群的契機

今年,巴黎兩間國立劇院分別搬演了以亞洲移民為題材的作品新銳女導演恩桔妍的《西貢》,透過單一廚房場景,流轉於兩個時代與城市之間,重塑越南移民的辛酸史;曾來台創作的法國導演迪麥可《華人在奧貝維利耶》則用充滿感官性的舞台效果跨越了文化藩籬,讓法國觀眾突破成見,認識華人的現實處境。透過劇場,讓法國觀眾有機會認識亞裔族群,讓劇場藝術體現跨種族的人性價值。

文字|王世偉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上海

滬語話劇《繁花》 搬演上海的弄堂史詩

改編自金宇澄的同名滬語小說,滬語話劇《繁花》調製上海弄堂走出來的市井味,用兩段時空交錯,拼貼阿拉上海人的生態地圖。舞台無法還原小說的審美取向和歷史真實,導演馬俊豐提出了「時代肌理,當代表達」,提純精煉後,不直接表現過去式,而是站在今天去回望兩個時代,走進劇場仿佛步入舊時屋檐下

文字|李翠芝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時間逝如斯,只有香仍在

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香.夭》

延續二○一六年無伴奏合唱團「一舖清唱」回溯二○一四年香港「佔中」事件的製作《香.夭》,二○一八年四月「一舖清唱」與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合作了同名舞劇,由「一舖清唱」的藝術總監之一、編舞家伍宇烈編創,十三位舞者加上十二位歌手同台演出,「在舞台上,他們將會述說記得或者不記得的、那夭亡了的、那個因個人經歷而存在過的香港。聲音和身體對他們來說,不是媒介,是象徵。」伍宇烈說。

文字|李海燕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PAR表演藝術年鑑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別具特色的音樂比賽 遲到一年的頒獎典禮

泰國清邁「吉納斯特拉國際音樂節」

第一屆的泰國清邁「吉納斯特拉國際音樂節」暨音樂比賽於二○一六年十月舉辦,原是難得的音樂盛事,卻因泰皇蒲美蓬駕崩,全國肅哀,停止一切文娛活動,原本的頒獎典禮,也被迫延至次年舉辦。音樂比賽的成人組採開放式,比賽不分樂器種類,聲樂、鋼琴、吉他、薩克斯風、長笛、絃樂等互相抗衡,專業人士與業餘愛好者同場競藝,放開的不僅是種類,也是思想、情緒、觀念。

文字|唐若甫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新世紀鋼琴之聲 隨性自在的「新古典」

跨界鋼琴家侯舒卡

這場元旦音樂會是跨界鋼琴家侯舒卡今年巡迴的第一場音樂會,向來以現場即興演出為主的他,這天是與阿爾瑪絃樂四重奏這個古典音樂團體合作,因為偏向古典樂,侯舒卡也透過「樂譜」與四重奏團溝通,他招牌的預置鋼琴、電子聲響也沒缺席。作為「新古典」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樂融合了古典、嘻哈、搖滾、龐克等多樣風格,侯舒卡難以定義也不在乎如何被定義,「我喜歡說人的故事,因為我關心人,我在乎人。」侯舒卡如是說。

文字|林琬千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紐約

百老匯上個劇季盈收破紀錄 年輕族群與本地客比例創新高

從整體層面來看,百老匯是前所未有的繁榮,二○一六╱一七季度觀眾人數不減,而總盈收仍然增加5.5%。根據百老匯業界的宣傳遊說機構「百老匯聯盟」針對觀眾的最新一次調查,本季度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年輕觀眾與紐約本地觀眾的大幅增加,很多人都認為這與音樂劇《漢彌頓》有關,這齣戲不僅被視為百老匯史上劃時代之作,也成為重要的文化現象,以致連紐約人也不能逃避這個熱潮。

文字|謝朝宗
第302期 / 2018年02月號
柏林

藝術教育全面啟動 為新世代培養「開發未來」能力

為了培養下一代的創意思維與開發未來能力,柏林各藝文機構莫不卯足勁進行藝術教育。「藝術欣賞的年紀,愈早開始愈好!」是柏林藝術家的共識,透過制度與資源的支持,在「量」上面已有相當成績,但「質」的追求更需要人才與研發,多樣型態的體驗性親子節目、貼近生活的節目企畫,是讓市民更願意參與的關鍵。

文字|邱映潔
第302期 / 2018年02月號
倫敦

歡迎來到《叢林》! 在難民營裡尋覓不屬於你的國家

二○一五年時英國劇作家墨菲和羅伯森曾在名為「叢林」的加萊難民營中創建了「好機會劇團」,隔年當營區被法國政府剷平後,他們便將以圍繞著難民營中一間阿富汗餐館的故事,寫成了這齣《叢林》,近期並在倫敦楊維克劇院上演。透過《叢林》一劇,讓置身其中的觀眾們,被獨屬那塊土地的喧鬧和真摯情誼交流所團團圍繞著,那些如「文明」產物的界線與階級,逐漸變得模糊

文字|林大貂
第302期 / 2018年02月號
巴黎

當紅導演凡森.麥坎尼 用極端表現挑動當代社會敏感神經

縱橫劇場也跨足銀幕,編導演全才的凡森.麥坎尼可說是法國倍受矚目的青年導演。他以經典改編驚豔劇場觀眾進而崛起,認為劇場演出重點並非情節合理性,而是揭露現世矛盾的力量。去年巴黎秋天藝術節他推出三齣自編自導作品:揭露政治現實的《我是國家》、沉浸式的《這就是我永遠不會告訴你的》與批判文化產業的《缺乏》,透過極端的表現方式,麥坎尼將演出化為一場震撼人心的體驗。

文字|王世偉
第302期 / 2018年02月號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上海

究竟總是負好春 京劇《大宅門》的門外風波

《大宅門》從電視螢幕搬上京劇舞台,去年在上海國際藝術節演出,《上海戲劇》雜誌針對此劇作了幾篇報導,包含專業劇論、網友短評和編導郭寶昌訪談等,卻引發郭寶昌負面回應,媒體雖回覆道歉,卻又引來導演解釋種種不滿,來回交鋒,卻只在報導評論內容的錯謬上打轉,討論竟沒有回歸作品本身

文字|李翠芝
第302期 / 2018年02月號
香港

藏於鬧市的地下宮殿 蓄洪池首度變身媒體展場

擅於探索城市不同空間的藝術家伍韶勁,繼去年的跨媒介作品《廿五分鐘後》,近期選在深水埗大坑東蓄洪池推出《大禹之後》。大坑東蓄洪池是香港第一個大型地下蓄洪池,用以收集和疏導過多的雨水,空間本身就極具奇觀性,透過一幕幕配合燈光和音效的特長布條,在大型風機的運作下起舞,以「探討了人類如何面對全球各地出現的極端天氣」。

文字|陳國慧
第302期 / 2018年02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從死亡轉換過來的失語者敘事

香港世界文化藝術節「躍動非洲」的三齣戲

說故事,就是這三齣作品的創作核心,也是它們別具力量的所在。無論是《天堂鳥》引領觀眾在帳篷內遊走,以片段化的敘事打造一段獨裁政權下的時間和心靈之旅程,或是兩齣獨角戲《等待》和《離╱合》,各自從個人生命史架構出種族隔離和屠殺歷史中的失語者觀點。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看到,非洲創作者如何在當代劇場中繼承口述傳統,進行班雅明所言對過去的「再回憶」工程,以修復大事紀底下的「無名者歷史」,受壓迫者的非正式歷史。

文字|周伶芝
第302期 / 2018年02月號
紐約

性騷風暴繼續延燒 大咖表演藝術家也上榜

美國性騷擾風暴繼續發燒,各行各業有許多大咖紛紛被揭露真面目,上個月紐約表演藝術界也清算了三位名人:指揮家列汶、劇作家霍洛維茲及紐約市立芭蕾舞團的藝術總監馬汀。前兩者都被指控多年前藉勢騷擾青年男女,後者則遭舞者控訴施以誘惑或暴力。事情揭露後,三人皆被合作單位中止合作並進行調查。

文字|謝朝宗
第301期 / 2018年01月號
倫敦

走出國會重返劇場 葛蘭達.傑克森以《李爾王》獲獎

曾兩度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後來擔任國會議員長達廿多年的英國資深女演員葛蘭達.傑克森,在二○一七年末以女身扮演的「李爾王」一角獲頒倫敦晚報劇場獎最佳女演員獎,她在這齣老維克劇院劇場的製作中,將男女性別融為一體,並專注在李爾角色心境的轉變,特殊的嗓音及狂暴的演繹能力和舞台專注力,使她詮釋的國王成為劇評筆下最具磅礡之姿的李爾。

文字|林大貂
第301期 / 2018年01月號
巴黎

穆阿瓦德新作《眾鳥》 探詢人類自我認同的矛盾

法國國立坷嶺劇院近期推出總監穆阿瓦德的新作《眾鳥》,黎巴嫩裔的他,刻意背離民族情感,選擇以猶太人為主角,因為他認為劇場的功用正是讓人走出封閉的認知,用同理心去了解敵方。《眾鳥》以多元文化背景為基礎,強調出先天血緣與後天環境的差異,透過多元語言與引人入勝的情節,呈現現代人身分的流動性與探詢人類自我認同的矛盾。

文字|王世偉
第301期 / 2018年0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