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健忠
-
特别企画 Feature
我恨故我在! 抗争命运原罪的璀璨
阿格门侬家族的故事,是唯一希腊悲剧三雄荷马、埃斯库罗斯与索福克里斯都写过的题材,其间戏剧性与人性纠葛之强烈,可想而知。而这次的歌剧女主角伊烈翠(一译艾蕾克特拉),是阿格门侬的次女,身负杀父深仇,一路从希腊悲剧到近代歌剧,都是剧作家著力描绘的悲情女角,以「烈女」与「疯女」交织的形象,深入人心。
-
戏剧
暴力的轮回,城市的悲剧
腓尼基少女的唱词更与角色的对白协力谱出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女人是男人相争的受害人,前者的包容无法消弭后者的斗性。《底比斯城》让尤卡丝塔忍辱求生所预设的伏笔,终于在后半场全面揭露男人顽强的斗性,手足之间一如世代之间,也是你死我活见真章。洛克赫透过战争之徒劳,引导我们思考的问题是:一个国族/城市何以陷入暴力与报复的轮回?
-
演出评论 Review
追踪命案,线索自在剧名中
Amadeus转换成《莫札特谋杀案》,寄意所在也从音乐神童的命运转移到天才音乐家的命案。《莫》剧的改编之举,仿如把合唱改为齐唱,虽令笔者难以苟同,呈现嫉妒在基督教社会的心理机制仍动人心弦。
-
戏剧
在后植民情境中寻找台湾的座标
自编自导的邱坤良,似乎有意为处于后殖民潮流的台湾寻求历史定位;这出戏让我们看到,台湾从进入历史时代之初就是多族杂处的移民地,竞生逐利难免有冲突,但是商盗两栖亦白亦黑自有其随浪逐波的法则。
-
特别企画 Feature 威尔第百年祭/文学篇
徜徉在浪漫主义中的音乐家
威尔第之于浪漫主义文学,有其独特的见解与诠释,他笔下重新刻画的人物,以崭新的风貌栩栩如生地站在歌剧的舞台上;莎翁笔下的法斯塔夫原是饱受訾议的贪瞋爵士,摇身一变为歌剧中的喜剧人物。音乐有可能化丑为美,或化美为丑,然而,威尔第为了戏剧的效果,并不抗拒,只要沉浸在浪漫主义之中。
-
戏剧
舞台对位的视觉印象
这场制作的艺术造境不至于沦为肢解哈辛,关键在于导演开发出一种以节奏定调的声情语汇和视觉意象,以新诗的节奏,呈现当代演员与法国新古典主义作品所进行的一场感性的辩证。
-
戏剧
失落于天地间的「走影者」
坊间论者一再提到X小姐在「寻找自我」,然而姚一苇写的是个体丧失记忆的苦楚及其引发的社会焦虑。要说剧中涉及追寻的主题并无不可,不过那是社会众人在寻找她的自我,而不是她本人在寻找。导演蒋维国邀请观众在人群中辨认X小姐的身影,恰如姚一苇请出不同的社会人士确认X小姐的身分。
-
戏剧
演出务本,改编有道
从台湾剧场的生态著眼,香港话剧团的这场制作最値得称许的,或许是改编的部分所透露导演对于原作的理解。杨世彭在保留双关义的修辞技巧和文字游戏的幽默笔调之余,竟又能同时兼顾整个制作的文义格局,令人佩服。
-
戏剧
虚拟求偶舞
在马丁戴维斯设计的舞台烘托之下,导演波斯纳打开了剧场的一扇窗,让台湾观众见识到名作之所以为经典的韧性。本文尝试从《驯悍记》的舞台史著眼,挑出具有标竿作用的段落,为这场制作寻求定位。
-
戏剧
凡尼亚的做戏人生 评《凡尼亚舅舅》
就契诃夫的剧本而论,没有人会怀疑情调的重要性。可是情调不等于意义,而契诃夫的剧本是有意义可寻的──这一点笔者深信不疑,否则他不会在每一个剧本都安排一个明确而具有象征意义的主题意象。
-
戏剧
后现代吿别式
莎士比亚大多数的剧本,敍事之复杂不在《我妹妹》之下,传统戏曲也多是场景自由跳接的情形,台词或唱词不难淸楚交代时空背景。编剧在这方面疏于经营,偏又出现复杂的写实布景,实在怪不得导演力不从心。如果把大头春的回忆比作树林,树林的局部放大就是见树不见林。虽然树有树姿,林有林相,可是树林如果让人迷路,恐怕难有美感可言。
-
戏剧
仲夏一梦分古今
艺术学院的这一场制作,造境元素虽有前例可寻,却是「莎士比亚产业」在台湾剧场终于「现代化」的见证,证明台湾也可以有导演莎剧的条件。虽然马汀尼所塑造的熹波丽塔没能形成足以统摄整场演出的诠释观点,却充分表现莎剧结构均衡的大奥妙。她使我们相信,台湾剧场也有可能内化莎士比亚的戏剧经验。
-
回想与回响 Echo
改编的剧场效果与美学价値
剧场效果不必然等同于美学效果。更改的如果是标题,影响所及可就不只是语义的表达。台湾艺术学院戏剧系的《乱事家人》,改编英国剧作家考尔德的喜剧《乾草热》,就是个例子。
-
戏剧
虚拟绯闻与美学距离
库尼取材于政治意味特浓的绯闻,未必有所影射,重要的是有卖点。然而,如果没有圆熟的编剧技巧,卖点不可能成为卖场。活用传统浪漫喜剧诸元素就是库尼展现的编剧技巧。
-
戏剧
后现代社会的现代情怀
达利欧.弗以现代人演出后现代事,在后现代社会的剧场表达现代的社会关怀,对于审美造景的传统规范依然有所坚持,这种「批判性实践」,或许是弗的戏剧所能带给当代台湾剧场最可贵的启示。
-
回想与回响 Echo
叙事美学的危机
后现代剧场沦为意象制造厂,这是八〇年代小剧场运动的一项「遗产」。《天台之蛙》确实展现一股意象之流的动能,但是,一旦意象之流失去观照的焦点而变成乱流,意象拼贴流于「后(现代)而不厚(实)」,未免无趣。
-
戏剧
台湾制中国守财奴
大多数的观众根本不在乎演的 是什么剧,他们在乎的是有没 有笑点。既然观众是以爆笑的 点数评断是否値回票价,剧团 竞相「卖笑」实在不足为奇。 就这一点来看,台湾艺术学院 的《守财奴》坚守笑剧的马其 诺防线,确实难得。
-
戏剧
古事新调一挽歌 评《祭特洛伊》
金枝演社的《古国之神──祭特洛伊》让我们看到,克难演出也可以营造大制作的气势,而且改编外来的素材无需改名换姓也照样能获致戏剧本土化的效益。
-
戏剧
本土剧场台湾旗 《红旗.白旗.阿罩雾》的启示
剧本扎实是《红旗.白旗.阿罩雾》演出成效的一大功臣。剧中,中土与岛屿文化冲突的母题贯串全剧,处处呼应强势与弱势族群的对立,主题意念充分舒展,相当値得称许。
-
戏剧
値回票价的三种方式 观《情圣正传》看改编现象
《情圣正传》和大部分台湾本土制作的舞台剧一样,剧场效应主要是建立在笑点之上,原作者严肃面对的人生议题沦为浪子回头的老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