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拒剧团《明白歌》(唐健哲 摄 再拒剧团 提供)
话题追踪 Follow-ups

差事剧团与再拒剧团的关怀及实践

回应土地与社会 坚守创作意识与批判精神

该以怎样的形式回应我们所在的这片土地,连结社会,同时又让议题演出好看,与创作者的养成脉络与美学想像高度相关。「差事剧团」与「再一次拒绝长大剧团」逾20年的实践,虽同样是长期借由剧场回应社会现象的剧团,却有全然不同的创作路径与尝试方向。剧场抵达的社会的形式多元,议题、地方、参与都是可选择的元素,然重要仍是回到创作者自身关心什么、想说什么,因著动机,自然会找到述说的方法。

该以怎样的形式回应我们所在的这片土地,连结社会,同时又让议题演出好看,与创作者的养成脉络与美学想像高度相关。「差事剧团」与「再一次拒绝长大剧团」逾20年的实践,虽同样是长期借由剧场回应社会现象的剧团,却有全然不同的创作路径与尝试方向。剧场抵达的社会的形式多元,议题、地方、参与都是可选择的元素,然重要仍是回到创作者自身关心什么、想说什么,因著动机,自然会找到述说的方法。

简莉颖以〈焦虑「政治正确戏剧」究竟是在焦虑什么〉(注)提醒回到创作的原点,思考对艺术的想像与产业结构。她提出好的创作当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从个人经验照见整体结构,另一就是社会议题与展演美学的平衡,才能让作品好看,引起共鸣与讨论。

然而,该以怎样的形式回应我们所在的这片土地,连结社会,同时又让议题演出好看,则与创作者的养成脉络与美学想像高度相关。就此,钟乔创立的「差事剧团」与黄思农创立的「再一次拒绝长大剧团」(简称再拒剧团)两者逾20年的实践或可为参照,其虽同样是长期借由剧场回应社会现象的剧团,却有全然不同的创作路径与尝试方向。

与民众一起,和土地共鸣——差事剧团

1996年成立的差事剧团,承袭著1980年代《人间》杂志的左派视角与社会关怀,历年作品高度回应当时的社会处境与土地议题,作为与民众在一起的剧场——民众剧场。差事剧团的民众剧场也以两条路线进行著,一是承袭韩国民众剧场与日本帐篷剧的表演美学,融合钟乔的诗化而为自已的魔幻写实,以其风格转化借由历史考察、研读与田调所得的现实。具有左翼视野的差事剧团,也以自己独到的方式工作白色恐怖主题,从成团前的报告剧《秋祭》、《枪击红色青春》(1994)、到《人间男女──幌马车变奏曲》(2016)、《戏中壁》(2020),另也与王玮廉导演合作《范天寒和他的弟兄们》(2018/2020),以另一视野看待被噤声的1950年代历史。

另一条路线则揉合菲律宾教育剧场与巴西被压迫者剧场的方法,以工作坊形式出发,找寻民众的语汇,试图现形真实和民众一起创作。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即是921大地震后,差事剧团进入台中石冈,与当地受灾户的妈妈们以剧场的方式进行疗愈与重建工作,成立「石冈妈妈剧团」,在长期的合作历程中共同看见客家村的妇女处境。这群妈妈如今已成为阿嬷,然今年20岁的石冈妈妈剧团仍成长著,与其生活的土地紧密相连。

两条路线亦有交集之时,如2014年底与彰化县大城乡台西村居民合作,谈六轻污染危害的《南风》「证言剧场」后,又以类帐篷美学创作《女娲变身》(2015),并于2016将两个作品皆带回在地策划「台西村的故事——返乡的进击」两日展演。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