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专栏 Columns 专栏 Column

导演「主政」的得失

世人对戏剧的注意力逐渐集中在表演艺术一端,而忽略了戏剧所蕴有的丰厚人文内涵。国内的剧场也受到这种风气的习染,由导演领导一切……

世人对戏剧的注意力逐渐集中在表演艺术一端,而忽略了戏剧所蕴有的丰厚人文内涵。国内的剧场也受到这种风气的习染,由导演领导一切……

法国剧人亚陶(Antonin Ar-taud) 因为倾慕东方戏剧的不附庸于文学的纯粹性,曾大力倡议制作戏剧家的戏剧,排斥文学家的戏剧,企图一举把闭门杜撰剧本的剧作家拒于剧场的大门之外。虽然他的观点没有全部得逞,却也因此提高了演员与导演的地位,降低了剧作家在剧场中的分量。

西方的当代剧场强调即兴表演和集体创作,致使在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和荒谬剧作家之后,剧本的写作愈来愈少见巨人,主持演出大计的导演却一个个声名鹊起。法国的布兰(Roger Blin)、巴侯(Jean-Louis Barrault)、维拉(Jean Vilar)、威尔逊(George Wilson),英国的布鲁克(Peter Brook)、皮特.郝(Peter Hall)、屈吾.南(Trevor Nunn),瑞典的柏格曼(Ingmar Bergman),美国的伊力.卡山(Elia Kazan)等,都是些顾盼自雄的大导演,不论声誉、进益都远超过同代的剧作家之上。美国近代的剧场潮流,不管是「生活剧场」,还是「环境剧场」,无不为导演所领导,而与剧作家无干。如果说六十年代后的西方剧场是导演的时代,该不为过。

当然远在二十世纪初,一些戏剧理论的著作,例如瑞士舞台设计家阿道夫.艾匹亚(Adolph Appia)和英国导演克雷格(Edward G. Craig)的论著,已经大为导演的地位张目,使人觉得要看好的演出,非要有权威而优秀的导演莫办,竟致以为没有好的导演,再好的剧作也是徒劳;相反的,如果导演得人,平庸的作品亦会闪闪生辉。遂使世人对戏剧的注意力逐渐集中在表演艺术一端,而忽略了戏剧所蕴有的丰厚的人文内涵。

国内的剧场也受到这种风气的习染,由导演领导一切。甚至有的剧团,导演或演员集编导演于一身,成为名符其实的戏剧创造者,看来文人剧本的创作已成为多余了。

使戏剧脱离文学发展,是不是就是一个好现象呢?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西方的戏剧从未脱离开文学,而且剧作组成文学的重要主体。中国呢,平剧和各省的地方戏看来殊少文学气息,传统文人也一向鄙视戏曲,视其为小道而不屑为之。但是在元代,却因为蒙古人堵塞了汉人知识分子的仕宦之路,甚至把儒者置于娼妓与乞丐之间,成为失落名位的臭老九,使一向自视甚高的「士」,再也端不起架子,反倒促成了文人与戏子的大结合,结成了光灿一时的元杂剧这样的一个硕果。现在谈到文学剧本,能拿出来展示的也唯有元杂剧和明传奇。如此看来,剧本的文学性不但不会妨害戏剧做为独立演出的艺术,反倒为戏剧艺术增添另一种更为深刻的人文和哲理的层次。

目前西方的导演又转向历代名剧的制作,实在是因为现代剧场所产生的作品愈来愈枯瘠贫乏的缘故。为什么最近的三十年戏剧界没有产生一个易卜生、一个契诃夫、一个米勒,甚至于一个尤湼斯柯呢?导演取代编剧的地位,有意摆脱「作家剧场」的传统,可能是其主因。所谓术业有专攻,如何调和「作家剧场」与「导演主政」之间的矛盾,也许是今日値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文字|马森 戏剧学者,香港岭南书院中文系客座教授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